开花和结果
一、教材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 ( 上册 )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具有六个营养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知道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而且前两节又学习了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一节的学习顺理成章并且承前启后。在新课标中,主要突出了人与生物圈,在掌握作为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之一的绿色植物的有关知识时,应更侧重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内容为掌握后面涉及这些关系的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和第六单元《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作了铺垫。
《开花和结果》对本章来说是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因为有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并且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但是本节课文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并且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在掌握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同时引导学生观赏花,可以进行审美教育和爱护植物的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一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生物又是初中新开的学科,所以对于生物中的问题学生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开花和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是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学生平时未必认认真真的曾观察过花和果实,更别说深入思考两者内在的联系了。不过学生已经具有植物生殖器官的初步知识,掌握了一些实验器材的使用(比如放大镜、刀片),掌握了由外向内的观察方法,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只要教师抓住这一心理,逐步设问,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别花的基本结构;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3).说明花与果实、种子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花的美丽;4).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花的基本结构及其最重要部分。
教学难点:1).雌蕊、雄蕊的主要功能,子房的纵剖结构。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的选择
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探究的方法,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指导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学法的选择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阅读、类推、迁移、讨论、分析、合作学习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可供解剖观察的较大的花,查阅与开花结果有关的资料。
教师:准备能让学生观察清楚内部结构的花(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采不到合适的花可买花店里的百合),准备好有关本节课的CAI课件和录像。目标参照试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
实验器具:同学准备的各种花等、放大镜、刀片、镊子、载玻片、培养皿、解剖盘、白纸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展示献花的各种情景照片。2、播放自然界植物开花结果过程的录像。3、引导学生对花感兴趣,对“开花和结果”提出问题。【多媒体】
?先欣赏照片和开花结果的过程,在这种情境下,思考“开花和结果”的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开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花怎样变成果实?”
?优美的旋律,美丽的画面,不仅给予学生美的熏陶,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让他们意识到鲜花虽美,但是不能独享,应该要爱护。
?花的结构
?提出问题“你知道花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观察活动报告”(附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花的探究活动。并提示学生注意 : 1. 明确分工。2. 注意观察方法,观察形式等。3. 快速完成,有问题及时提出。在活动中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观察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交流和分析,然后出示“讨论思考”:一朵花由哪些部分组成?最主要的是什么结构?b.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实物投影仪、多媒体】
?带着问题,学生4人一组,参照教科书的“观察与思考”进行解剖,边观察边记录结果。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发言,积极交流观察记录的结果,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巩固所掌握的知识。
学生通过解剖自学,能概述花的结构。通过分组活动 ,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观察、分析、交流、 创新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互帮互学的精神。 同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传粉和受精
?
?提出问题“花有了完整的结构就一定能结出果实吗?”“从花到果还要经历什么重要的过程?”。指导学生自学 “传粉的过程”,提出三个问题“什么叫传粉?”“传粉有哪些方式?”“花有什么特点适应于传粉?”让学生去思考。请“小老师”上台讲解传粉的过程再请“听众”修改补充、作出评价。根据学生的讲解指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播放“双受精”的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双受精的过程。【多媒体】
?阅读课文,自学“传粉的过程”解决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争做“小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此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听、细心分析,作出修改补充,并给予评价。认真观看双受精,理解其过程。
?通过讲与评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倾听、分析思考。通过评价增强自评和互评意识。通过观看视频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提出问题“果实和种子是由什么发育成的?”,用Flash课件演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多媒体】
积极思考,带着问题观看,领悟花与果的关系。
掌握花与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复习总结
小结本课所讲的三个知识点。再次讨论“观察与思考”的两个问题。小结被子植物的一生。出示练习题。【多媒体】
跟随教师重温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整体认识被子植物的一生。听讲、答题、发言。
彻底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巩固。
拓展评价
提问“观察解剖下来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材料,我们应怎样处置?”并布置成课余作业,进行情感培养。
思考,尝试课余粘成装饰画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六、板书设计
附录
观察活动报告
小组长????? ?????? 组员?????????????? ??????????????????????????????
目的要求
1.认识花的基本结构,说出花的主要部分
2.学习解剖和观察花结构的方法
材料用具
同学准备的各种花等、放大镜、刀片、镊子、载玻片、培养皿、解剖盘等
观察步骤
〈观察活动中要仔细、认真,并做好记录〉
我们小组观察的是?????????????????????花
1.整体观察〈对照教材图 Ⅲ-15 观察,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推测各部分的功能。记录在下表中 )
名称
数量
颜色
功能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2.解剖观察
(1) 用镊子依次摘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放入解剖盘内(备用),记录它们的位置关系(例:由外往里)
(2)观察雄蕊:将一枚雄蕊放到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注意花药是否己裂开,其内有??????? ????。
(3) 观察雌蕊:将一枚雌蕊放到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柱头并注意其表面特征??????? ????;然后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讨论并记录 : 雌蕊包括????? ??????;子房的形状?????? ???,内有?????? ?。
课件22张PPT。七大洲和四大洋亚 洲南
美
洲大 洋 洲欧洲非 洲南 极 洲北美洲 大
西
洋 印
度
洋北冰洋太
平 洋 海 陆 变 迁 学生介绍海陆变迁的一些例子1234煤的形成过程南极洲大陆发现煤层!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 看地图发现“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他的脑海里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原来并没有大西洋,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大西洋南美洲非洲游戏:(以组为单位)1.把这两张报纸各撕成三部分(形状随意) ,然后混合放在一起。
2.组间换报纸,任务是把撕开的报纸拼好。
3.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拼的报纸?
4.你怎么确认你拼的报纸是对的?提示:报纸是如何拼上的。南美洲和非洲轮廓吻合,
它们就曾经连在一起吗?
如果你认为他们曾经连在一起,
你将要从哪些方面找证据?您好证
据看谁的记性好:你能说出这些板块的名称?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 极 洲 板 块ABCDEF火眼金睛: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哪个板块?看视频可要回答问题的哦探究一下: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的关联火山地震的分布碰撞挤压张裂红海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的产生安第斯山脉安
第
斯
山东
非
大
裂
谷预测命运有人说东非大裂谷
将会成为海洋?
你认可吗?
请说出理由?地中海红海喜马拉雅山大
西
洋 大西洋是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不断张裂而成的。据卫星资料显示,它现在每年以2~3厘米的速度在扩张,可见,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的位置不是永远的。 板书 海陆 大陆漂移学说
变迁 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板块学说 张裂 :裂谷,海洋
板块边界
碰撞挤压:高大山脉
解
释孰对孰错:.太平洋板块基本被大洋覆盖亚欧板块的范围就是亚欧大陆印度洋板块地跨两个大洋和两个大陆看看谁快又准: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 B.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4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5.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A.日本 B.俄罗斯 C.美国 D.加拿大
6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 ) 。
A.碰撞 B.张裂 C.分裂 D.隆起下列探索中体现了“观察发现一大胆假设一寻找证据”这一过程的是? (??? )??
.地震的发生与岩石的挤压变形有关,下列能够演示这一过程的实验是(??? )课后作业用两大学说解释同学们上课前准备的海陆变迁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