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从右图北京人的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
A.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2.小志家居住的房子通风防潮,适合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小向家的房子防风保暖,适合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他们两家房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粮食作物不同 B.发展水平不同 C.自然环境不同 D.建筑观念不同
3.七年级(2)班同学运用以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拟定的主题是( )
A.早期人类代表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神话传说 D.早期国家建立
4.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该传说描述涉及的人物是( )
A.炎帝 B.黄帝 C.伶伦 D.隶首
5.《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6.国庆假期,小明一家来到殷墟游玩,导游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据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7.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时期,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B.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C.农产品种类的增多 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8.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其中“七雄”指的是( )
A.齐楚秦燕晋卫鲁 B.齐楚秦燕赵卫晋 C.齐楚秦燕赵魏韩 D.齐吴楚秦燕卫宋
9.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两千二百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材料反映该工程( )
A.造福千秋 B.顺应自然 C.功能齐全 D.结构精巧
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度得以确立 C.春秋时期王室衰微 D.商王盘庚迁都至殷
1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赢政先后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下列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 )
①实行郡县制 ②焚书坑儒 ③统一文字 ④修筑长城 ⑤严刑苛法 ⑥赋税沉重 ⑦修骊山陵 ⑧开拓交通
A.①④⑤⑥⑦⑧ B.②④⑤⑥⑦⑧ C.②③⑤⑥⑦⑧ D.①③⑤⑥⑦⑧
12.中国封建历史上有两个最霸气的时代,称为强汉盛唐,说盛唐只在人心,世人所推崇的盛世,是统治者为赞扬所做出的伪装罢了。据此,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3.《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按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的是( )
A.列传 B.本纪 C.表 D.书
14.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东汉中期以后与之密切相关的现象是(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
寿命(岁)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54
A.光武中兴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 D.州牧割据
15.汉武帝多次派人前往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使其接受了朝廷的管辖。此后,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不断传到西南地区,汉族官吏还在那里兴办学校,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材料说明汉武帝( )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不断加强中外的交流
C.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16.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医学成就,且说法正确的是( )
A.华佗编写了《伤寒杂病论》 B.张仲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C.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 D.李时珍编写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17.《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与这些故事有关的著名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桂陵之战
18.东晋咸和年间取消客籍户,将南迁人口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此后,江南地区逐渐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的状况。材料意在表明(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D.民族融合趋势增强
19.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圆周率,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20.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下列文化遗产中,既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又吸收外来宗教造型特点的一项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这种文字被称为_______。
22.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
23.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实行_______;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4.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_,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25.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_______、齐、梁、_______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高度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4分)
(2)材料二示意图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名称是什么?(2分)图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别掌管什么事务?(6分)
(3)材料三中“偃”认为当时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2分)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上从其
计“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综上所述,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二 A.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B.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C.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D.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三 孔子和韩非的邮票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3分)
(2)阅读材料二的名言,填写序号至下列对应的学派。(只填序号,4分)
学派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名言
(3)孔子政治上推行“为政以德”,应以“礼”为规范,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据此各举一例他们的治国主张。(4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3分)
28.改革促进文明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家强大的基石,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商君在秦国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废井田阡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所以秦国出兵无不胜,夺取大片土地;罢兵勤耕织,国家日益富强,所以秦国无敌于天下。
——译自《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做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支持“商君变法”的国君。(1分)请列举两项使“秦国无敌于天下”的措施。(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除了迁都,孝文帝的改革还有哪些内容?(4分)据此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2分)
(4)综上所述,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3分)
威宁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A A D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B D D B C D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司母戊鼎 金文(或钟鼎文、铭文) 22.仁 有教无类
23.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4.卫温 夷洲 25.宋 陈
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8分)(1)不同:分封制下的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4分)
(2)名称: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2分)事务:军事、行政、监察事务。(6分)
(3)问题: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2分)影响: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2分)
(4)趋势:中央对地方的治理不断加强。(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27.(14分)(1)共同问题:如何治理国家;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3分)
(2)CADB(4分)
(3)治国主张:以德治国等;以法治国等。(4分)
(4)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分)
28.(18分)(1)国君:秦孝公。(1分)措施: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任意两点得4分)分析: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
(2)内容: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4分)作用: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2分)
(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2分)
(4)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等。(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