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附中2023一2024学年度第1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区域。
1.
西周统治者克服了殷代“多邦并存”的分散倾向,由周邦统领庶邦,将周邦与天下
多邦“合为一家”。这主要得益于()
A,中央集权体制
B,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
C.王位世袭特权
D,实行了宗法分封制度
2.商鞅变法中“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领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的
措施主要符合哪一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A,新兴地主阶级B”知识分子
C.贵族阶层
D.奴隶主阶层
3.
《秦律十八种行书》中规定,传送命书及标明急字的文书,应立即传送;不急的,
当天送完,不准搁压。搁压的依法论处。隶臣妾年老体弱及不足信赖的,不要派去
送递文书。上述规定()
A.有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B.因刑法严菏而激化矛盾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有利于保障政令的畅通
4.
西域都护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
官秩二干石,相当于内地的郡守,其下
属官有副校尉、丞、司马、侯、千人等。
西域都护府的治所,位于图1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图1
5.《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接接,,皆为利往。”“获其
赢利,以末致财…”等言论,这与汉武帝的哪一措施相反()
A.北征匈奴B.重农抑商
C,酷吏政治
D.酎金夺爵
6.图2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相关数据信息。
以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气
公元3世纪前后南北方人口变动华例
00
A.图中信息应为汉末魏晋时期
B.北民南迁充实了南方劳动力
C.此间国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北方我乱是北民南迁的主因
5州
关中
南方
口南迁前人口■为运陆人口
▲图2
7.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表1的史料最有可能探究的主题是()
7表1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
文献史料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一(唐)王建《秋千词》
n
实物史料
唐《奔棋仕女图》(局
唐彩绘狩猎骑马桶
唐彩绘打马球女俑
部)
A,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B.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
C,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立.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8.图3中唐朝税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00
3500
3515万贯
A.政府实行轻徭薄赋
3000-
2500
口70年
B.精耕细作技术提高
2000
2沥石
国821年
C.唐德宗推行两税法
1500T89万
1000
D.人身控制逐步加强
500-
0-
▲图3
谷物
9
图4是新噩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的唐代《双童图》,
图中左边小孩手中所抱的卷毛小狗在当时被称为“拂袜
狗”,这种狗于7世纪初出现在中原,是高昌王向唐朝贡
献的礼物,“中国有拂袜狗,自此始也”。这一作品明证
t)
A.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平等
B,朝贡贸易体制日益成熟
C.绘画技法深受拂袜影响
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交流
▲图4
10.“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
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材料表明宋朝()
A.强化中央集权B推行崇文抑武C.行政效率低下、D.民族关系紧张
11.宋代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一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筑学,
为万世开太平”,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食粮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该思想()
:隐含了平等和叛逆色彩
B.推动了传统儒学的思辨化
C.蕴含了儒学的精神价值
D系统阐释了认识理论体系
12,元朝时,各行省重大事务必须上报中央,由中央作出决定,但地方也可对处于职责
范围内的事务自行裁量,并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
A.促进了区域平衡发展
B.兼顾中共集权与行政效率
C.避免了地方据险割据
D.阻碍了区域之间经济交流
13,“南倭北虏”,即东南沿海倭寇侵扰和北部边境蒙古骑兵袭扰,是长期困扰明朝廷、
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两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明朝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修长城防御蒙古骑兵南下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
④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表2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烹一年如压中沙若「合年知话用门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