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3 06:52:40

文档简介

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来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D选项中“汉语词语所表达出的优美氛围不能通过英语得以体现”表述太绝对,原文表述是“汉语翻译成英语这
过程中,汉语发生较大的改变,词语所表达的优美氛围无法在英语文学中得到很好的表现”,说明有体现,但效果不是
很好。)
2.D(A选项中“中国作家还需要大量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才能补上所缺的课程”并不是歌德和达姆罗什的观点;B选项
应改为“严宁更侧重向内的翻译传播,而邵璐更侧重向外的吸收借鉴”;C选项中“我们可以对汉语的翻译传播始终抱
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于文无据。)
3.B(A项,符合“中国学者在分析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原因时,也过于强调经济、政治、国际形势、译介出版等文学外在
因素”;C项,符合“混淆了文学作品与现实之间的界限”;D项,符合“过于强调文学作品中的政治元素”。)
4.①指出问题:中国文学并未在世界文学中占据应有的位置;
②分析问题:因为汉语与其他语言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所以翻译难度很大,以致国外读者没有办
法从翻译的作品中体会我国文学的优美;
③解决问题:首先保证翻译我国文学的一个要求:保真,准确无误地表述;
④提出倡议:翻译理论始终在发展变化,呼吁大家重视翻译工作,认真对待翻译工作。
(每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5.利:①讲清了基本的事理逻辑:将“潜入”译为“enter'”清晰地传达了主体随着风进人夜晚的形象。
②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在英语中,“enter'”是一个常见、通用的词汇,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符合英文读者的语言
习惯。
弊:①丧失原诗意境美:将“潜人”简单译为“enter'”可能丧失了原诗中“潜人”所带来的隐秘、灵动和轻盈的意境,以及
对夜晚的一种融合和包容的内涵。
②丧失原诗修辞美:英文中的“nter”并没有像“潜人”那样将雨水拟人化,无法表达出诗人对雨水的喜爱之情。(每
点2分,任答三点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6.C(“类比联想”错误,应为衬托)
7.B(“在洒脱中不可避免地又透露着一丝丝惆怅”错误,原文有“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
俱亡,死生不问了”,应为“得失俱亡,死生不问”,全文没有惆怅之感。)
8.①不可以,因为作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组合诗文的。(1分)②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1分)巧借诗句意境,展示
江南雪景的美丽,抒发了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1分)③增添了文采,烘托了意境,丰富文化意蕴,激发读者的联想。
(1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示例一:这句话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2分)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与人生;而对待艺
术和人生的态度,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化的色彩。陶渊明、谢灵运等人,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忧,因
而写出“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清新自然的诗行。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中写微雨寒村冬霖景象中
的悠闲,感悟到了“得失俱亡,死生不问”,自然外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4分)
示例二: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2分)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人对于
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态度。能认识山水自然之美好、博大与威力的人,对于艺术与人
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的实现,才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郁
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的佳作。(4分)
【解析】此题给出能够显示主旨观点的语句,让考生结合文本和材料进行探究,是一个有较大探究空间和一定表达难
度的题。考生需按照题干的各项要求,充分利用文本、材料两大块,从语句含意、文本内涵和材料作用等方面,去深入
“思考”,探究“观点”,悟出道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0.CDG(句意:忘记民众的行为不能称作仁义。仁义的人,不会失掉作为臣子的礼节,不会破坏君臣之间的尊卑秩序。
“忘民不可谓仁义”主谓宾结构完整,“义”后断开,选C;“仁义者”作主语,独立断开,起到强调的作用,选D;“不失人
臣之礼”和“不败君臣之位”都以“仁义者”为主语,结构相同,之间断开,选G。)
11.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礼”和“水”都属于名词活
用作动词,句意:而自己却越发以礼对待他们。/并不善于游泳。D.“周制以万乘为诸侯的代称”说法错误,应为“以
万乘为天子的代称”。故选D。)
12.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说法错误,原文信息是“使小
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可见应是“有才能而隐匿不为,还是无才
能而骄傲自夸”。)
13.(1)现在齐桓公谦恭地去见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是在为齐国的政事忧虑,但小臣稷却不愿出来做官,可见小臣稷忘记
了民众。(“下”,以礼相待:“忧”,为…忧虑;“不行”,不愿出来做官。每点1分。语意1分)
(2)纵使先生他看轻俸禄爵位,我怎么敢看轻王霸之业呢?(“纵”,纵使;“警”,看轻;“庸”,怎么、难道、岂。每点1
分,语意1分。)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1{#{QQABCQAAggAAABBAAAhCEwF4CgGQkAEAACoGQAAMoAIAyRNABAA=}#}
{#{QQABCQAAggAAABBAAAhCEwF4CgGQkAEAACoGQAAMoAIAyRNABAA=}#}
{#{QQABCQAAggAAABBAAAhCEwF4CgGQkAEAACoGQAAMoAIAyRNABAA=}#}
{#{QQABCQAAggAAABBAAAhCEwF4CgGQkAEAACoGQAAMoAIAyRNABAA=}#}
{#{QQABCQAAggAAABBAAAhCEwF4CgGQkAEAACoGQAAMoAIAyRNABAA=}#}
{#{QQABCQAAggAAABBAAAhCEwF4CgGQkAEAACoGQAAMoAIAyRNABAA=}#}
{#{QQABCQAAggAAABBAAAhCEwF4CgGQkAEAACoGQAAMoAIAyRNABAA=}#}
{#{QQABCQAAggAAABBAAAhCEwF4CgGQkAEAACoGQAAMoAIAyRNABAA=}#}
{#{QQABCQAAggAAABBAAAhCEwF4CgGQkAEAACoGQAAMoAIAyR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