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3 10:25:58

文档简介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芳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C2.D3.B4.B5.A6.C
7.C8.B
9.A
10.C
11.B12.D13.C14.A15.D16.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
17.(14分)(1)问题:对进口粮食依赖性越来越大,易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价格波动性较大。(2分)原因:清代
以来,中国人口激增,粮食的缺口日瓷增大: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经济独立性日益丧失: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之中,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近
代以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深入发展,粮食需求日益增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逐步打开中国市场,
对华实行农产品倾销:西方工业化水平高,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低、质量较高。(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
点得4分)
(2)重要举措:进行土地制度改革:重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的投入:通过立法保障耕地面积和生态
环境:加强对农业的经济补助。(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6分)】
(3)认识:民族独立是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的前提,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要
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保护农民利益:农业发展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调控
与市场调节相协调等。(答出言之有理、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18.(12分)(1)说明:1800年前,英国仍存在大量分散的家庭作坊,手工业者属于有产者,劳动也相对自由:(2
分)1800年后,随着工厂制度、雇佣关系的逐渐普及,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加深,导致工人生
活、工作条件恶劣,工人阶级也成为无产阶级。(2分)》
(2)信息与有利条件:从阿克莱特得到银行家的资助可知,当时英国金融业为新的科技发明提供资金支持:
从阿克莱特与人合股建立工厂可知,当时英国公司制、股份制较发达,为大型工厂兴建提供了条件:从阿克
莱特多次申请专利,并因专利而得到资助的事实看,当时英国较完善的专利制度能够鼓励发明创新,从而
为兴建工厂并生产谋利提供制度保障。(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3)不同:加斯克尔从劳动关系(或生产关系)的角度观察工业革命:(2分)贝恩斯从生产方式(或生产力)
的角度观察工业革命。(2分)
19.(12分)示例:观,点:1400~1800年世界白银大量流向中国。(2分)
阐释:明朝和清朝前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中国与西方的贸
易联系加强,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价廉物美,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产品大量销往国
外。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对国外商品需求不大,所以严重贸易顺差,白银大量流人中国。
大量的白银流人,推动了中国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白银大
量流人,也推动了中国赋税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8分)
大量白银的流人中国,刺激了中国及亚洲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
络,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得分)
20.(14分)(1)状况:各种类型的园林向市民开放,突破时空限制:(2分)园林举行的活动丰富多样。(2分)
原因:宋代城市商品经济活跃:坊市界限被打破,形成街市:市民阶层兴起,市井生活丰富:相对宽松的统治
政策和社会氛围。(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2)认识:英国公共园林建设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中迅速发展:英国政府通过立法方式推动了公共
园林建设与开放:公共园林建设开放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提供了公众活动休闲的公共空间,体现了社会
的文明进步:为当今的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等。(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6分)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1(共1页)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 ~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 100 分,时间75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 Ⅰ 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人类遗存(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文化遗址 发现遗存(部分) 时间
湖南玉蟾岩遗址 人工栽培稻种 距今约 12 000-10 000 年
浙江上山遗址 镰形石器、石刀、石磨盘 距今约 11 400-8 600 年
河北磁山遗址 地窖式粮仓、家猪骨 距今约8 000-7 600 年
A.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B.南方农业生产发达
C.先民已成为食物生产者 D.石器打制技术成熟
2.徐光启是上海人,中年后长期在京津地区居住和做官,其著作《农政全书》(1625 ~1628 年撰)的正文中没有提及玉米,只在“蜀秫”一条中用注的形式说:“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玉米是蜀地主要农作物 B.中国与南美间已有贸易联系
C.玉米尚未开始传入中国 D.玉米在中国的种植尚不广泛
3.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喜欢面包甚于玉米”,而在轮船发明之前的时代,大量运载小麦或面粉成本及风险太高。 自15 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这说明
A.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 B.殖民扩张助推食物物种传播
C.宗教信仰决定饮食文化传统 D.外来物种促成美洲社会转型
4.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由微生物引起,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制定了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1918年,美国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越来越多食用。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科技进步推动了食品种类创新 B.食品技术创新便利了人类生活
C.近现代欧洲主导食品技术创新 D.工业革命推动了饮食结构改变
5.右图为晋人杜预作连击碓,水激轮转,则轴间横木,间打所排碓梢,一起一落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之。凡在流水岸傍,俱可设置。该工具的出现
A.可能影响市场粮食价格
B.反映了耕作技术进步
C.大幅提高农业灌溉效率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6.19世纪40年代,英国一个职业骑师在一个赛季里参赛次数是350次,行程大约是4 270英里。到19世纪末,骑师参赛次数则达到800次,行程大约达到10 770 英里。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赛马装备的改进 B.工人休闲娱乐时间增多
C.铁路运输的发展 D.现代时间观念逐渐形成
7.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以科技、企业管理人员、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的中产阶级日益形成并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 1970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 这反映出美国
A.就业结构固化阶层流动困难 B.教育普及提升了劳动者素质
C.科技革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D.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
8.据统计,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达3710 亿美元,商业卫星占总卫星比例从冷战时期的4%上升到2020年的35%,而且一些商业卫星的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军用卫星的水平。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应用领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在轨服务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A.科技革命加剧了军备竞赛 B.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
C.现代科技各领域互相渗透 D.航天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9.下表是《明会典》中记载的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的交易情况(单位:斤)。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规定价格 500 文 3贯 500 文 500 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 10 贯 30贯 —— —
与暹罗贸易价格 5贯 25 贯 40 贯 10贯
与满刺加贸易价格 20 贯 40 贯 10贯 —
注:1 贯=1 000 文;“—”表示数据缺失。
表中现象的出现基于
A.官方对外贸易的政治性 B.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国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10.1880年,郑观应、经元善等人登报公开筹股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除此之外,一批数量相当的小型矿业公司,都以官督商办名义,争先恐后来到上海筹股,从1877 年到1883年这些企业在上海筹集到相当数量的私人资本。这说明当时
A.上海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B.中国经济卷入到世界经济
C.新型经营模式已有所发展 D.货币金融市场已趋于成熟
11.20世纪七八十年代,阿根廷、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在石油危机爆发后,迫于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压力,选择了进口替代模式,大举外债以发展国内工业,导致债务加剧,经济岌发可危。据此可知,拉美国家的发展
A.缺乏科学化的管理 B.存在政策性失误
C.过于依赖原宗主国 D.排斥经济全球化
12.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世界贸易呈现这一发展态势的主要因素是
A.新兴独立国家的推动 B.冷战格局的逐渐瓦解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贸易体系化发展
13.右图为明嘉靖年间《陕西通志》中的西安城图(局部)。据此可知,当时的西安
A.机构设置极为臃肿
B.城市布局更加合理
C.城市功能较为齐全
D.行政地位有所提升
14.据记载,屋大维(公元前63 年-公元14 年)统治期间罗马城的建设活动有39次,其中有5次修建政治性建筑包括王官举行议会的会堂、凯旋门等;有17 次修建或修复神庙;有17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浴场、剧场、大道、水渠等。据此可知,当时罗马城的修建
A.体现传承与创新的理念 B.深受民主政治的影响
C.适应了强化神权的需要 D.凸显帝国至上的思想
15.下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开发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些新城的开发
时期 国家 新城数量(个) 城市 新城数量(个)
1946~1980 年 英国 32 伦敦 11
1965 ~1994 年 法国 19 巴黎 5
1950~1976 年 瑞典 11 斯德哥尔摩 6
1955 ~1976年 荷兰 15 兰斯塔德地区 13
A.说明逆城市化成为新趋势 B.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C.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D.缓解了中心城市的压力
16.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编制了两次城市发展规划,在重点区域修建了大量高标准的地区性干道,功能区之间以及与道路布局的配合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当时
A.人民建设热情普遍高涨 B.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C.社会制度统筹能力强大 D.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
17.(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大米、小麦、面粉的进口开始以比较大的幅度增加。 以1867 ~1870 年洋米进口指数为100,则1886 ~1920 年洋米进口指数在1 100 ~1 900 之间徘徊,1921 ~1925 年为4027,1930 年前后超过5000,中国粮食进口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但在1914 ~1919年间,洋米进口量巨减,国米出口量陡增。这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粮食价格,如1932 年广东晚稻新谷“因洋米竞销之故,市场陆续跌落,每石所售之价,较之往年跌落15 至20 左右”。
—摘编自徐畅《近代中国粮食进口中的阶段和影响》
材料二:自1952年起,党和政府开始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并逐步向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高级社转型。 同时,政府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实行农业机械化、改进使用肥料、推广优良品种、消灭病虫害等。改革开放后,中央连续出台文件,逐步确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至十八大后又确立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原则。 1987年,中央颁布《土地管理法》,将耕地保护纳入法律框架,此后又多次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推动耕地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三位一体”综合性保护转变。 此外,政府还自2004 年起,实施粮食直补、价格支持等多项粮农补贴政策,并于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
—摘编自韩杨《中国粮食安全的百年探索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上的重要举措。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认识。(2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00 年以前,大多数从事制造业的手工业者是在自己家里、家人之间劳动的。 无疑,就劳动者的地位看来,这是制造业的黄金时代。 他在自己家里进行所有的工序,保持着个人的尊严,不和可能危害自己道德品质的人发生联系。 平时挣的工资不但足以使生活过得舒适,还能租几英亩地。
——摘编自(英)加斯克尔《英国的工业居民,他们在精神、
社会和身体方面的状况,以及由于应用蒸汽机而产生的变化》(1833 年)
材料二:1767 年,阿克莱特偶遇时钟制造工人凯伊,得到了一个滚轴纺纱机器模型。 后来,他得到银行家们给予的经济援助,条件是分享这一发明所得的利润。 1769年,阿克莱特取得一项专利权,并在合股人帮助下建立了一座工厂,用马力作动力,后来又另建一座规模大得多的工厂,用水轮转动。1775年,他取得第二项专利权。 这些机器纺出的纱质量好,能以前所未有的低价卖出。阿克莱特名声传遍全国。 资本家成群地涌来找他,买他的专利机器,或出钱以获准使用机器。 阿克莱特和他的合股人不断扩大经营,到1782年,他们雇佣的工人已经有5000 多名。1785年,阿克莱特的专利权终于被取消了,工业随之惊人地发展起来。
——摘编自(英)爱德华·贝恩斯《英国棉纺织业史》(183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800年前与1800 年后英国劳动者的地位进行说明。(4分)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厂制度产生的有利条件。(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加斯克尔与贝恩斯对工业革命观察视角的不同。 (4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路线图
根据材料,选择图中一个区域或者国家,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都城东京园林开放情况表
类型 代表园林 规模 开放时间 公共活动 分布特点
寺观园林 大相国寺、浙尼寺 数量多,开放面积大 佛事盛典;日常生活重要节日 宗教、游憩、商业 寺 庙 遍 布街巷
皇家园林 琼 林 苑、金明池 向民众定期开放,开放面积小 “ 开 池”、上元、端 午 等节日 划龙舟等赛事; 各 类 游憩;民间商业活动 散点而成片,多 处 于都城城关
街道园林 居 住 区、城关、桥头、码头等 多、宽窄有间 全天开放 全天式商业、游憩、市民交往、观赏 形成街巷空间体系;民间自 发 多 于官府
—据龙婷等《唐宋都城公共园林比较分析及现代城市更新启示》整理
材料二:1833 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1835 年,议会通过了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59 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将公园的建设和城市的改造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844年,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是世界造园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城市公园,随后在英国各地均发起了公共园林的建设浪潮。1847 年以后的很多私家园林也纷纷面向社会开放,或将其改为城市公园。如伦敦的海德公园由之前的皇家猎苑变成伦敦人的时尚旅游地。这座占地142公顷的大公园现在是伦敦市民喜爱的日常活动,以及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娱乐表演和群众聚会的场所。
—摘编自王丹丹《园林的公共性—西方社会背景下公共园林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都城园林开放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公共园林建设发展的认识。 (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