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孔乙己》学案 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孔乙己》学案 鲁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7 18:1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孔乙己
学习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导入新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鲁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这篇小说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21教育网
信息————感知
感知字词,预习检测:1.字词:
咸亨( )酒店 砚( )附和( )羼( )阔绰( )
蘸( ) 舀( )打折( )了 绽( )出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不屑( )置辩—— 颓唐( )——www-2-1-cnjy-com
感知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 字 , 人,笔名取“愚鲁而迅速之意”。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 家、 家、 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 》《 》(《社戏》一文就出自《 》);散文集《 》,我们七年级学过的课文是《 》。散文诗《 》。本文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请你默写出鲁迅的两句诗: , 。
感知写作背景:   21*cnjy*com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感知文体常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映社会生活,这是小说的基本目的。2-1-c-n-j-y
2. 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 。【出处:21教育名师】
3. 小说的情节由四个因素构成: 、 、 、 。小说的情节起着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情节部分可直接服务于展现社会亦可通过表现人物性格间接服务于展现社会。21*cnjy*com
4. 小说的环境分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和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5.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塑造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 、 、 等。21·cn·jy·com
感知课文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分析课文
(一)快速阅读,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二)社会环境分析
思考下列问题: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

2、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从衣服、地点、方式三方面思考)

3、“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
明确:

4、开头两段从容地勾画了清代末年江南小镇以酒店为中心的社会风俗画,然后再写孔乙己出场的热闹场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1·c·n·j·y

朗读第2、3节。思考:
1、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2、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
3、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三)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见《基础训练》
1、思考:第九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21·世纪*教育网


2、“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丁举人家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明确:


总结概括: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名家点评孔乙己]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李欧梵(美,芝加哥大学教授):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问题———讨论
1、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来源:21cnj*y.co*m】


2、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21cnjy.com



点拨———归纳
1、归纳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小说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2、本文写作技巧
(1)、精巧的布局:
A描述鲁镇咸亨酒店,为典型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
B以插叙说明孔乙己的经历,使人物形象完整,情节紧凑。
C以“我”——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组接生活画面,使人物性格脉络清楚,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分明,结构安排严谨完整,增强了亲切感和真实感。
D以笑贯穿全文,使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舞台,既是对孔乙己的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的冷酷、群众的麻木的批判,更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无情鞭挞。
(2)、巧妙运用对比。
A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
B通过科举制度的获胜者和失败者的对比描写,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C通过孩子和大人对孔乙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描写,从而揭示封建文化教育使人们逐渐丧失良知变得冷漠。
拓展————延伸【版权所有:21教育】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酒店后的孔乙己”为题续写一个你认为合乎情理的故事,题目也可以叫《孔乙己后传》,还可以自拟。
精短赏析————巩固提高。
阅读7、8、9三段,回答问题。
1.第7段主要人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人年龄上一____一____,态度上一____一____,形成鲜明的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来表现小伙计,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来表现孔乙己,形象十分鲜明。
3. “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一句话是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态度是:_________,作者用少年的心态形象地反映出了社会对不幸者的_________。
4. “多乎哉?不多也。”语出___________,从孔乙己嘴里说出可以看出其性格的_______
阅读11段,答题。
5.文中写“我”整天“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其用意是( )
A间接地交待自然环境,写天气之寒。B直接地交待酒店舒适的环境。
C反衬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的凄凉。 D间接地写“我”衣食不愁,和孔乙己形成对比。
6.从课文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到选文中加点词“摸”,两相对照的动作变化中,可以看出本文的语言特点是( )www.21-cn-jy.com
A严密、生动、逻辑性强B准确、平实、有条理C形象、凝练、和谐D精练、深刻、含蓄
7.孔乙己身残气微不复聊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成孔乙己这一悲剧命运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段中两次写到“笑”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所以这样写是为了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刻地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原来他是用手走来的。”将“走”改为“爬”可不可以,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