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地下森林断想学案 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地下森林断想学案 鲁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7 18:2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下森林断想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
2、反复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3、感悟地下森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预习生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从几个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并作一些解释;再说说作者由地下森林升华出一个怎样的主题。
2、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作者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②、“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阳光怎样“嫌弃”它?时间又怎样“公正”对待它?“几万年的代价”指什么?)
③、“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试找出恰当的格言警句概括作者受到的“启迪”,并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这一道理。)3、将课文与下面的短文比较一下,想一想:同是写地下森林,表现手法和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运用上有什么不同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思维和科学思维、描写和说明有什么不同?(短文略)
明确答案:1、此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课文思想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一是提炼课文的主题思想。课文主题见“课文研讨”中的“整体把握”的第一段,但回答此题时不能照搬,应该“升华”出更深一层的主题。
  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作者由地下森林升华出深刻的主题,可以用课文倒数第二段中的话来回答: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这样的回答好像没有回答完,还应补充一些内容:不怕命运不公平,只要努力,只要忍耐,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2、设计这些小题,意在引导学生咀嚼课文文笔精华,深化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和体会。
  ①、课文有时用“它”,有时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的情感的强弱度有所不同,用“你”表达情感更加强烈,表达对地下森林的敬仰和热爱,对读者更具有感染力。
  ②、阳光的“嫌弃”表现在:“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阳光通常被视为最公平的,但这里表现出轻忽、冷漠和不公正。时间对地下森林却是另一种态度: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也拟人化了,表现出爱心。“几万年的代价”是指:一、极言时间之长;二、在漫长的岁月里,生命陷于困顿以至窒息,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称为“代价”。
  ③、作者在课文的最后明白地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迪”,用的文字较多,不是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呈现的,现在要求学生用格言警句来概括,可以顺着作者的话去说,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另作总结概括,如:置之死而后生;只要忍耐和努力,终究会获成功;一颗优秀的种子,在任何贫瘠的土地里都能生长……至于让学生举一两事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
3、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文学作品和说明性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课文充分运用想像,描写了几万年之前和几万年之中发生的事情,其中大都是作者的猜想,未必有事实依据,而且语言充满激情,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显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而本题所附的短文则是平实地写来,不带感彩,没有运用修辞方法,句式也没有什么变化,都是陈述句、判断句。 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文体所体现的思维和语言的不同:
  抒情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用有情的笔调写成的;说明性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用理性的客观的笔调写成的。
  抒情散文中处处充满鲜活的生动的形象;说明性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无须执著于描写生动的形象。
  抒情散文采用“焦点关注”,即突出重点不及其余;说明性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要全面介绍。
  抒情散文的语言是富有文采的,句式富于变化;说明性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要求平实、准确。
  抒情散文描写时不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性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要求准确地说明,常使用数据。
【合作展示】:
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一) 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一提到森林,我们便不由地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它那雄伟壮丽,遮天蔽日、浩瀚无垠的气势所震撼。然而,你们见过地下森林吗?在遥远的年代的火山爆发的火山口里长出了一片片参天大树,连成了一片地下森林。那种蔚为壮观的景象更是震撼人心。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张抗抗的笔触,一起走进地下森林,共同去感受那非同寻常的力量吧!
(二) 整体感知
1、 展示学习目标
2、师生分段朗读课文
3、 同学们,课前我们都做了详细的预习,我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大意。
明确: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的奇迹,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满怀激情歌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4、 同学们在读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过程中,令你最感动的是哪部分内容?原因是什么?
明确: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这段文字。作者凭其想象叙写了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崛起的。
原因:大自然生命的伟大力量就是在这艰辛的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中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动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回顾地下森林艰辛的历程,感受生命的最强音。
(三) 精读赏析
1、 教师朗读“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叫做地下森林”
学生思考:(1)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2)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2、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1) 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过程: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2) 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
(3) 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
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白杨、青杨、黄菠莺)
就这样,幽谷里的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险恶的环境,艰难的成长都没有阻挡地下森林脚步,这正展示地下森林神奇伟大的生命力。从中我们同学们也应该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迪。请自由朗读你喜欢的语段,品味语句、字词,谈谈你的感受。
3、 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3分钟)
4、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品析关键词句,字词的深刻含义,谈感受。
例如:(1)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2)“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
(3)“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大了”
(4)太阳的不公一部分课文
明确: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自己喜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主要用来突出成长的艰辛,表现地下森林的坚韧不屈,分析感受顽强的生命力。总结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
教师小结:像地下森林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常常会堕入低谷,像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地质变迁考验森林,禽兽的生命适应性一样,考验人群的品质、适应性、耐力,锤炼人群的意志、生命力。沧海横流,天翻地覆,方显英雄本色;人烟尽灭,劫后余生,更知生命可贵。正如本文的作者张抗抗,19岁的如花岁月正植“文革”,命运之不公,使她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工作了38个年头,委屈了一个有才华的女青年,但她怀有远大的志向,不羁于田垄之间,在文革结束后凭借自己的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为什么这篇文章写得如此动情?作者正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了进去。亲爱的同学们,在读了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听了作者张抗抗的切身经历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是启发吗?
(四) 拓展延伸 学生结合自身谈对本文的感受?
例:学生实际:自己遇到困难,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面对挫折
学生感受:甘于寂寞等待;坚韧顽强、乐观、沉着谦逊
(五)小结:看着眼前这难以形容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森林,感慨万千,他不媚俗,阳光不给他光辉,火山制造峡谷、深渊,不给他留下任何生命的痕迹。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历经磨难,终于发出“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人生的征途,人生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你们启程之际,老师衷心祝福你带着对地下森林的解读勇敢的上路,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会有“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
【反馈练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一、选择题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浩瀚(hàn) 鼎(dǐng)盛 窥(guī)测 深渊(yuān)
B.沙砾(lì) 愤懑(mǎn) 峡(xiá)谷 灼(zhuá)人
C.吝啬(sè) 镜泊(pō)湖 徘(pái)徊 沉湎(miǎn)
D.无垠(yín) 崛(jú)起 孱(chán)弱 嶙(lín)峋
2.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A.幽深 沉缅 依然如故 沉默寡言
B.罕见 娇艳 隐姓埋名 山崩地裂
C.峻岭 脾气 遮天蔽日 岩浆横溢
D.漫长 悬崖 五彩缤纷 万籁俱寂
3.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
A.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
B.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C.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出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
D.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4.2003年5月21日,中国登山队员再次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给全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请仿照下面例句,再写出一个赞扬他们的句子。
例句:你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韧和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声,猎人追踪狼嗥虎啸。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外什么也没有。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有资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
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在这里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过草籽儿,但是草籽儿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没有长大。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
不幸的峡谷,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像德都县的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那样,轻而易举就可赢得人们的赞美。可是它却不。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脚步。不等探询,便很快理解了它。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
洁净的山泉日日与它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它从石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虽然相对无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是心心相通。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忍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一粒、几十粒、几百粒。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进入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的文明时代。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只因为它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但是它不愿意。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9.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狼嘷(  )虎啸  ②碾(  )成粉末  ③渗(  )进石缝  ④怜悯(  )
10.选文部分是写实还是想象?采用了哪一种写作顺序?
11.文中写阳光的无情和不公,有什么作用?
12.文中“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13.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地下森林具有哪些品格?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 ( http: / / www.21cnjy.com )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脊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性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1. 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 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在原文上标出。
3. 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线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4. 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 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uì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 ——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ɡ 1ónɡ(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5.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人的词语。
   qiáo cuì (      )   cōnɡ lónɡ  (      )
6.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7.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
8.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9.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0.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一、1. C(A项中“窥”读kuī;B项中“懑”读mèn;D项中“崛”读jué)
2. A(“缅”应改为“湎”。) 3. ( http: / / www.21cnjy.com ) B(A项“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中的“,”应用“、”;C项中的“?”应用“。”;D项中的“种子”上应加引号。)
4.示例:你们的精神是那样的英勇和无畏。
二、9. háo  niǎn  shèn  mǐn
10.一半是写实,写得非常逼真,好像作者亲眼所见似;一半是想像,作者不可能亲见几万年前的地质变迁,而纯粹是发挥想像写成。采用了插叙。
11.通过写环境的恶劣,从反面衬托地下森林的生命力的神奇伟大。
12.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作用是设置疑问,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提示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
13.坚忍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
三1. 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脊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
2.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3. 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 4. 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5.憔悴 葱茏
6.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
7.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8.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中心。
9.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10.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