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 墨池记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 墨池记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7 19:5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墨池记》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行文的脉络,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领会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积累几个名人勤学苦练的故事。3、鉴赏文章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理解文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写法。
重难点 学习目标2、3
前置预习
课堂流程 环节 学 习 内 容 学法指导
一学习目标 1、明确.目标2分钟 1、了解文章行文的脉络,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领会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积累几个名人勤学苦练的故事。(重点)3、鉴赏文章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理解文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写法。(难点) 明确目标,圈出关键词
二自主学习 2、独学10分钟 (一)分析文章脉络:文章开头,先写墨池的 、 ,再交代有关王羲之“ ”的传说。这是 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 ”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 转到 ,就王羲之书法艺术“ ”这一点,引出“ ”“ ”,点出本文的主旨。第二部分先记叙 ,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 ”,最后归结到“ ”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 。 (二)文中运用“邪”字构成六个设问句,口头翻译这六个设问句,明确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①表明作者对墨池传说 (因为称做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②用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 。③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是 ,而是 。④起提示、 的作用。⑤⑥说明 ,加重谦逊的语气。文章6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案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一)分清文章记叙、议论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从而理解文章借墨池的传说,阐释的道理。(二)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检测自已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三)整理出自己不会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
3.对学10分钟 (一)提出疑难,互帮互学。(二)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从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和“羲之之书晚乃善”的史实中受到的启示分别是: ___; 。2、“墨池”两个字传递给后人的是一种____________的精神。3、文中“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从____面立论,强调成就的取得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从____面全面有力的强调了要取得成绩,就得有“_______”的精神,从而引出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墨池联想到劝学,扩展到劝善(加强道德修养),这种写法就是 。5、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什么? 针对自学时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组内互助,解决疑难。深入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发现、解决问题。
4.群学12分钟 1、本文阐明了什么道理?2、本文最后一句话如何理解?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3、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下读本文后的最深感受。4、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勤奋、刻苦的名言名句或成语故事,你能说上吗? 通过讨论、交流,领会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三点拨升华 5、点拨升华4分钟 (一)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不了的问题(二)小结:这篇文章通过记叙墨池和王羲之“临池学书”的事迹,阐述了关于学习的道理:不论研究学问,还是深造道德,只有专心致志,弹精竭力,才能取得成就,达到理想境界。全文把介绍古迹人物和记事议论结合在一起,借事立论,内容精警,用小题目写出了严肃郑重的大主旨,却又写得生动、灵活、简洁、明快,充分体现了曾巩行文的风格。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师进行解答,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达标检测 6、达标检测5分钟 1.选出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有地隐然而高 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C.信然邪 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2.下列句子全部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是( )
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 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 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⑥推王君之心
A.①②⑤⑥ B.①③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⑤
3.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4、.对“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然而后世人书法不如王羲之,难道是学习比不上他么
B.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的,难道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吗
C.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哪里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D.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怎能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5、.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主旨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
B.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是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可以记人、记事、记游。
D.本文表达了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 闭卷检测组内互评后纠错,落实组长组织复查教师当堂明确学习效果
五小结反思 7、小结反思2分钟 学生自评学习效果,客观实际
附:相关资料补充:
一、王羲之的故事:
1、王羲之练字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没有办法,妻子只好把饭送到他写字的桌上。这次,妻子给他送的是馒头蘸蒜泥。王羲之一边全神贯注地写字,一边按妻子的吩咐拿着食物往嘴里送。一会儿妻子来看他吃得怎么样了,结果一进门就禁不住大笑起来,原来王裁之满嘴乌黑,正拿着蘸满墨汁的馒头,还要往嘴里送呢!他对练字如此着迷,竟然忘记了周围的环境,吃的什么味道都不经意了。
2、王羲之对书法艺术全身心投入,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在当时就享有盛名。有人为了得到他的墨宝,甚至花了不少功夫。据说,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这个地方有一位道士,很想求王羲之给他写一本《道德经》,他把纸帛都准备好了,就是怕王羲之不答应。想来想去,他终于了解到王羲之很喜欢鹅,因为王羲之认为鹅浮水的姿态对于领悟运笔劲势很有帮助。于是这位道士就精心养了一群上好的鹅。一切难备就绪,就把一群鹅群赶至王羲之时常经过的地方,以便见机行动。一天王羲之果然路过那里,看到这许多逗人喜爱的白鹅,个个都那么出色,就停下来欣赏,看得又了迷,久久不忍离去。最后,他希望道士把白鹅卖给他,以便带回家去观赏。道士却故意板起面孔说:“这么好的鹅我可舍不得卖,不过你要是能给我写一部《道德经》,这鹅我也就豁出去送给你了。”王羲之一听就答应了,很快,王羲之把《道德经》写完交给道士,换走了这群白鹅。这段佳话,被后人广为传颂。
二、名人勤学苦练故事补充:
苏秦头悬梁锥刺股。
匡衡凿壁偷光。
车胤囊萤读书。
董遇巧用三余。
王冕长明灯下苦读。
孔子韦编三绝。
鲁迅:“我哪是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三、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