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可以用公式π=cRT(π表示渗透压,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R 为常量,T 表示温度)表示。下列有关渗透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相对数量越多,说明其渗透压越大
B.随着体温的升高,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可能会增大
C.相同温度下,质量浓度相等的两种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D.正常情况,人体血浆渗透压与血细胞内液渗透压基本相等
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错误的是
A.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 B.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
C.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完成的 D.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3.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B.激素是内分泌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
C.人体内激素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所以体内激素含量较高
D.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提高血糖浓度上具有协同效应
4.饥饿素是由胃部P/D1 细胞分泌的促食欲激素(多肽类),其能够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使人产生饥饿感,调节人的食欲和饮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口服饥饿素可以增加人体进食量
B.人脑部的某些神经元上存在饥饿素特异性受体
C.在调节人食欲的过程中,体液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D. 由题干信息推测,空腹状态下饥饿素含量可能会升高
5.人体中某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 E 为感受器,F 为传入神经
B.若给予F 适宜的刺激,则 H不能收缩
C.若给予G适宜的刺激,则 H能收缩
D.若给予G适宜的刺激,则 F不会兴奋
6.在人体内,下列生理活动中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A.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
B.肝细胞内糖原和葡萄糖之间的转化
【○高二生物学 第1页(共 6页)○】
C.神经元与其支配的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D.垂体细胞和甲状腺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7.研究表明,B细胞对多数抗原产生免疫应答有赖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Th 细胞和B细胞能分裂和分化
B. Th 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
C. B细胞有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D. Th 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
8.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下列物质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A.光敏色素 B.叶绿素 C.脱落酸 D. 矮壮素
9.多巴胺转运体(DAT)是一种神经递质转运蛋白,能将突触间隙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回收至突触前膜内。毒品可卡因会阻断 DAT的转运功能,导致吸毒者产生毒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机体中需要多巴胺转运体参与多巴胺的释放才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B.若多巴胺转运体不能正常工作,可能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可卡因的作用可能会引起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数量减少
D.抑郁症患者可通过药物抑制多巴胺转运体的功能,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0.某一年生生物(即世代间隔为一年)种群,开始时有 N 个个体,到第二年变成 N 个,t年后变成N 个,以λ表示N + /N 。下列关于“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在理想环境下且λ>1,t年后该种群数量为
B.若λ=1,则该种群没有个体死亡,也没有个体出生,种群数量无变化
C.若λ>1,则表示该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增加
D.若λ=0,则表示该种群可能已经灭绝
11.长白山景区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人参、长白松、草苁蓉、平贝母、松毛翠等。某科研团队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长白松、草苁蓉、平贝母三种植物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植物 老年植株 成年植株 幼年植株
密度/ (株·hm ) 占比/% 密度/ (株·hm ) 占比/% 密度/ (株·hm ) 占比/%
长白松 94 92.16 8 7.84 0 0
草苁蓉 138 34.24 125 31.02 140 34.74
平贝母 60 4.22 307 21.57 1056 74.21
A.与人参相比,调查长白松时选取的样方面积应该更大一些
B.可预期草苁蓉、平贝母的种群数量变化分别是稳定、增加
C.平贝母的种群数量变化会受寒流、火灾等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D.仅根据平贝母的种群密度最大并不能得出其种群数量会增加
【一高二生物学 第 2 页(共6页)○】
12.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B.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C.在垂直方向上,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和温度有关
D.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13.我国有些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体现了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植物之间的原始合作关系
14.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干扰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首先经历苔藓阶段
C.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的类型为初生演替
D.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速度相对较快
15.调查某森林群落乔木层的5 个优势种的年龄结构,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森林群落中,这五种乔木植物的生态位基本相同
B.野核桃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其他四种乔木的相同
C.随着群落的演替,香果树种群的优势地位将更加明显
D.野核桃能利用不同层次的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6.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表示分解者,丙表示消费者
B.过程①主要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碳在生物群落中以CO 的形式进行传递
D.碳循环的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能量流动
17.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等。某时刻调查了某地的几种生态金字塔,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可表示该地的能量金字塔
B.该地各营养级铅含量情况与乙类似
C.丙可表示该地生物量金字塔
D.生态金字塔中一般不包括分解者
【○高二生物学 第3页(共6页)○】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对人类有害的生物消灭,可以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B.一些生态系统往往需要人工的投入才能保持稳定
C.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D.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身结构和功能趋于稳定的基础
19.烟草等植物遭到天蛾等害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为探究茉莉酸的抗虫机制,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操作如表所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项目 处理方法 检测
实验一 实验组 用适量的茉莉酸处理未着卵的烟草 检测烟草上天蛾的着卵量
对照组 取等量未着卵的烟草,但不做处理
实验二 实验组 用适量的茉莉酸处理天蛾卵着卵量相同的烟草 检测烟草上天蛾卵的被捕食量
对照组 取等量天蛾卵着卵量相同的烟草,但不做处理
A.烟草等植物的抗虫反应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烟草通过茉莉酸传递信息,该信息类型为化学信息
C.茉莉酸可以降低天蛾的着卵量和天蛾卵天敌数目
D.利用茉莉酸防治天蛾的措施属于生物防治
20.一般情况下,植物的开花时间与传粉动物的活跃期会相互重叠和匹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植物开花时间或传粉动物活跃期产生影响,导致两者在时间上的匹配发生改变,这是一种物候错配现象。物候错配会影响植物的传粉和结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上为了减轻物候错配造成的影响,常通过人工授粉提高产量
B.环境变化与人类的生态占用增长是有密切关系的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生物的细胞呼吸过强,释放的CO 过多所致
D.物候错配可引起粮食减产,甚至引发生态安全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过度肥胖会引发包括“三高”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导致人体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进食大量的高糖食物是主要原因。进食后,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进食后,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 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高二生物学 第 4 页(共6页)○】
(2)据图分析,GIP 分泌后随体液运输至各组织,GIP作用的靶细胞有 。高甘油三酯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除大量摄入高糖、高脂等食物外,从细胞膜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诱发人体患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内在因素有 。
(3)通常采用抽取血样的方法检测体内胰岛素水平,这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长期的高血糖症会引发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原因是 (答出1点)。
22.(10分)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4 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并绘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对酵母菌细胞进行计数之前,需要将培养液充分摇匀,目的是 。检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是 。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属于构建 模型。
(2)据图分析,曲线 所示的种群增长最快。该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培养方式与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关系是 (答出2点)。
(3)培养液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根据该过程的生物学原理,提出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措施: (答出 1点)。
23.(12分)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体重相同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田鼠进行标记重捕,主要目的是研究田鼠的 。分析图 1 可知,增加降水组田鼠的体重 ,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 ,从而直接导致田鼠数量增加。
(2)分析图 2可知,在半干旱时,田鼠主要采食 。增加降水有利于 生长,田鼠对其的采食比例增加。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密度,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答出2点)。
(3)进行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还
【日高二生物学 第5 页(共6页)日】
应考虑的因素是 。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田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24.(12分)荔枝的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 A 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 与荔枝园 A 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 278 36.67 14.10
B 568 104 118 40.86 20.40
(1)荔枝园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这体现了群落具有 的特点。蚜虫是危害荔枝园的重要害虫之 ,中华草蛉可捕食蚜虫。蚜虫是影响中华草蛉种群数量发展的 (填“密度制约因素”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2)与荔枝园A 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 ,原因是 。
(3)若要调查某节肢动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调查其 。
(4)荔枝园弃种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 ,原因是 。
25.(14分)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如图所示,假设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均被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 (用文字表示)。
(2)图中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 ,该组分的作用是 。
(3)图中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量、 和 。若不考虑动物粪便量,图中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 kJ,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高二生物学考试参考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胰岛 细胞!分"
$!" * $
!"脂肪细胞#胰岛 细胞!分" 脂肪细胞的 受体和胰岛素受体较多$肝细胞的胰岛
$ * $ 012
!
素受体较多$引起甘油三酯的合成增多!分"
&
!"通过体液运输! 分" 高血糖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水盐稳态失衡!合理即可$
& $
!
分"
&
!"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实验误差!分" 抽样检测法!分" 数学!分"
$$" $ $
! !
!"!分" 营养物质越丰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越快%酵母菌在营养物质充足的条件
$3
!
下$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呈&'形增长!分"
4 $
!"增加野生大熊猫的食物来源#改善野生大熊猫的栖息环境等!答出 点$分"
& !
!"种群密度!分" 增加!分" 出生率和死亡率!分"
$&" $
! !
!"克氏针茅!分" 羊草!分" 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数量适宜!分"
$ $
! !
!"迁出!分" 捕食!分"
& $ $
!
!"季节性!分" 密度制约因素!分"
$'" $
!
!"高!分" 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生存空间!分"
$ $
!
!"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分"
& $
!"次生演替!分" 土壤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分"
' $ $
!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分"
$)" $
!"分解者!分"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分"
$ $ $
!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量!分" 流向分解者的量!分" !分" !分"
& $ $ &/$ !)5 $
! ! !
"
! 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 &
! !
!
{#{QQABaQKEggiAQBBAAQhCQQF4CAKQkAGACCoGRAAIIAAASRNABCA=}#}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