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人教生物专题复习课件:第9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时1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共1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4】人教生物专题复习课件:第9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时1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共11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23 23:1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1张PPT)
第九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时1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概述科学家经过不 断的探索,发现了 植物生长素,并揭 示了它在调节植物 生长时表现出较低 浓度时促进生长、 过高浓度时抑制生 长的特点 生长素的 生理作用 及其特性 福建T14、全国卷甲 T3、北京T10、重庆T18; 2020:江苏T11、全国卷 Ⅲ ; 2019:江苏T5、全国卷Ⅱ 、浙江4月T11; 江苏T7、浙江11月T 16 1.科学思维——建构
模型:分析生长素作用
的相关曲线,建构图
像模型;
2.科学探究——实验
分析:生长素发现的经
典实验分析
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命题分析预测 1.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长素的运输、作用特点, 非选择题以实验分析与设计、曲线分析为主; 2.预计2024年高考可能会借助图形或表格,以实验探究形式考 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也可与其他植物激素相结合进行考查 续表
考点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实验 实验处理 实验结论
达尔 文的 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侧光照射可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向光面比背光
面生长慢;胚芽鞘的生长和向光弯曲与胚芽鞘的
______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的尖
端可能会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传递至下部
的伸长区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尖端
尖端
实验 实验处理 实验结论
鲍 森·詹 森的 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
下部
拜尔 的实 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
在其下部 ____________造成的
分布不均匀
续表
实验 实验处理 实验结论
温特 的实 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
质,并将该物质命名为 ________
生长 素的 确认 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 哚乙酸 。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将其分离出来,并确认它的 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 生长素
吲哚乙酸
续表
2.植物激素
3.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
4.植物的向性运动
(1)植物向性运动 的原因分析
&3& [选必1 P92“相关信息”]植物向光性的另一种理论: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植物向性运动的实例分析
类别 图解 相关结果
遮盖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生长
暗箱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小孔)生长
插入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向右侧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生长;
④向光生长
类别 图解 相关结果
移植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侧生长;
③④中 的含量 ,
旋转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生长;
③向光(小孔)生长;
④向圆盘中央弯曲生长
横置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都促进水平生长;
, ,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续表
情境应用
1.在居室内养喜阳花,花盆往往要放在窗口附近有阳光处,通常建议每星期将花盆
旋转 圈,这个建议有什么科学道理?
提示 可以使植株接受比较均匀的阳光照射,以避免植物的向光生长引起植株弯曲。
2.在对植物枝条进行扦插时,为什么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
提示 芽和幼叶在生长时能产生生长素,而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深度思考
1.鲍森·詹森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向下传递,但实验并没有充分证明,如何补充实验充分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要传递到下部才能发挥作用?
提示 设置对照组,将琼脂片换成云母片或玻璃片,其他条件均相同。
2.温特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生长素时,有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他是怎样作出这一推测的?
提示 没有。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个推测的。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
3.琼脂块能否感光?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琼脂块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有无影响?
提示 琼脂块不能感光,琼脂块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没有影响。
提示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点如表所示:
激素种类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
不同点 产生部位 无专门的分泌器官,由植物体的 一定部位产生 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
胞分泌
作用部位 不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运输途径 \ 随血液(体液)循环
化学本质 有机物 蛋白质、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相同点 ①由自身产生;②特点:种类多、微量、高效;③不直接参与代 谢过程,但对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 4.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都称作“激素”,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位于形态学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请思考:
(1)本实验能否得出“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一结论 为什么
提示 不能。因为仅就该实验只能证明“生长素可以从胚芽鞘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证明“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2)欲得出上述结论应怎样改进使实验更具说服力
提示 应该增加一组其他条件一致,胚芽鞘形态学上端在下、下端在上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否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1.在温特实验之前的有关实验结论中不能出现“生长素”。( )

2.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 )
×
3.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产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
×
4.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
×
5.[2019浙江4月,T11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 )

命题点1 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分析
1.[2023泰州中学检测,多选]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吲哚乙酸
BC
[解析]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但达尔文并未明确这种“影响”是生长素,A错误;鲍森·詹森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B正确;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让其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一侧的对侧生长,这是尖端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但并未明确其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D错误。
2.[2022衡水中学检测]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重要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D
A.实验一结果表明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B.根据实验二结果可推测植物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引起的
C.实验三最好在黑暗中进行,因为光照会影响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的运输和分布
D.实验四中的对照实验是将放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正中间
[解析] 实验一的自变量是感光部位,结果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A正确;实验二中一组去掉尖端,一组有尖端但插入了琼脂片,结果显示有尖端的一组胚芽鞘弯曲生长,可以证明植物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引起的,该物质可透过琼脂片,B正确;实验三的自变量是尖端的位置,其他因素都属于无关变量,因为光照会影响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的运输和分布,所以实验三最好在黑暗中进行,C正确;实验四缺少空白对照, 应将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与实验组同侧)作为对照,D错误。
命题点2 生长素的合成、分布和运输
3.[高考组合,多选]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018海南, ]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
B.[2019海南, ]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容易生根,是因为芽和幼叶均能产

C.[2019浙江4月, ]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D.[2019浙江4月, ]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CD
[解析] 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在背光面和向光面的分布不均,进而引起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植物的生长并不是单侧光引起的,C错误;生长素在苗尖端产生,运输到尖端下部,促进尖端下部的细胞伸长,D错误。
4.[2019全国卷Ⅱ,8分]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
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
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 角),测得数据如表,
据此回答问题。
分组 甲 乙 琼脂块 左 右
角/度 20.4 9.0 9.1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解析]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植物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2)图中 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
[解析] 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掉顶端的胚芽鞘的左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
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由于生长素在去顶胚芽鞘左、右两侧的不均匀分布,胚芽鞘
弯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生长,形成 角。
(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 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
所引起的 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乙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
[解析] 乙组中胚芽鞘顶端被云母片阻隔,生长素不能进行横向运输,左、右两侧琼
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的量基本相等且小于甲组中琼脂块所收集的生长素的量,所
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 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
角。
[设问拓展型]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胚芽鞘中的生长素经主动运输进入琼脂块
B.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则琼脂块所引起的 角为
C.生长素在去顶胚芽鞘中存在极性运输
D.该实验的数据可以证明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移动
C
[解析] 甲图胚芽鞘中的生长素经扩散作用进入琼脂块,A错误;若将甲组置于黑暗
中,则琼脂块含有生长素,其所引起的 角不为0,B错误;生长素在去顶胚芽鞘中
存在极性运输,C正确;该实验的数据不能证明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移
动,D错误。
思维提升
牢记与胚芽鞘系列实验有关的六个结论
(1)胚芽鞘感光部位——尖端。
(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尖端下面的一段。
(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4)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5)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6)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命题点3 植物向性运动的分析与判断
5.[重庆高考]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
孔的暗室内,从如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
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 )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B
[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知,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暗室内,三者合为一体,而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因缓慢匀速旋转,各方向受重力影响相同,所以植物的茎和根的生长素分布不受重力的影响。结合题图可知,单侧光只照射茎,所以根部生长素的分布也不受单侧光影响,即均匀分布,因此,根自然水平生长。茎受单侧光照射,因此茎弯曲生长的方向与光照方向一致,即茎向下弯曲生长。
[条件改变型]如上图所示,为比较重力和单侧光对植物生长素分布影响程度的大小,固定光源和装置,一段时间后,根据玉米植株茎的生长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若茎水平生长,则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作用等于重力作用
(2)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光照作用小于重力作用;
茎背地生长(或向上弯曲生长)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茎向地生长(或向下弯曲生长),则证明光照作用大于重力作用
6.[2022金华检测]某科研小组用水平放置的燕麦幼苗做重力引起的向性运动实验,图
1为燕麦幼苗放置的初始状态,图2为实验结果,甲、乙为远地侧或近地侧的生长情
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在根处,甲为远地侧, 含量低于乙(近地侧)
B.在芽处,甲为近地侧, 含量高于乙(远地侧)
C. 内, 的运输方式没有极性运输
D.芽处的生长状况没有体现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
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
[解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甲伸长长度大于乙,故一段时间后,幼苗会弯向乙侧生长。
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
生长较快,根的生长表现出向地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比根小,近地侧生长素浓
度高,生长快,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芽的生长表现出背地性。若在根处,
生长快的为远地侧,则甲为远地侧, 含量低于乙(近地侧),A正确;若在芽处,
生长快的为近地侧,则甲为近地侧, 含量高于乙(远地侧),B正确;
内,存在 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C错误;芽对生长
素的敏感性比根小,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
没有体现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D正确。
通性通法
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方法
考点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性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解读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性曲线
(1)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程度的曲线分析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段(不含 点)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点对应的浓度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效果最好;
段(不含 点)对应的浓度仍为“促进”浓度,但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其对生长
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促进生长的浓度“阈值”——浓度低于此值时促进生长,超过此值则抑制生长;
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
段(不含 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素对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2)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情境应用
1.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
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
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 则根生。”请你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
提示 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将黄泥反复浸到尿液中再晒干,黄泥中就会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用这样的黄泥封裹枝条,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2.为什么城市道路两边的景观树的树冠多呈圆锥形?
提示 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其生长发育,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发育。因此,景观树的树冠多呈圆锥形。
深度思考
1.生长素作用中的“抑制生长”就是“不生长”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所谓“抑制生长”或“促进生长”均是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的。凡是生长状况慢于对照组的,即生长受到抑制,生长状况快于对照组的,即促进生长。
2.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一定不同吗?
提示 不一定。在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产生相同的促进效果。
3.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顶端优势现象呢?请简单写出实验思路。
提示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若干,将其均分成三等份,一份去尖端,一份不去尖端,一份去尖端后,放一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然后观察侧芽和顶芽的生长状况,最后得出结论。
1.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
×
2.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
×
3.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也不同。( )

4.生长素由C、 四种元素组成,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

5.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衰老的细胞则比较迟钝。( )

6.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裂等作用。( )
×
8.[2019海南,T10A、C]棉花栽培过程中去除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提高棉花产量;
( )用适宜浓度的 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大量正常的番茄种子。( )

×
7.[2019浙江4月,T11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
×
命题点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分析
1.[2021全国卷甲]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D
[解析]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芽,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可解除高浓度的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即解除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A、B项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C项正确;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根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D项错误。
[设问拓展型]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只有生长素的作用,没有脱落酸等激素的作用
B.细胞的成熟情况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
C.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催化作用
D.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
[解析] 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A错误;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B错误;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对代谢不起催化作用,C错误;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故缺乏氧气会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正确。
2.[2022昆明检测]科学家将含有木质部维管组织的烟草茎切段放在含有生长素的培养
基上,细胞能够增大和分裂;将不含木质部维管组织的烟草茎切段放在同样的培养
基上培养,只发生细胞的增大却不出现细胞数量的增多,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生长素对烟草茎切段的作用是传达一种调节信息而不直接参与代谢
B.一般来说,烟草茎切段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小于根和芽
C.推测烟草茎切段含有木质部的维管组织可能产生了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
D.实验证明只有在生长素环境中,木质部维管组织的分泌物才能促进细胞分裂
D
[解析] 生长素是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分子,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A正确;根、芽、茎三种器官对于生长素的敏感性不一样(根>芽>茎),烟草茎切段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要小于根和芽,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将含有木质部维管组织的烟草茎切段放在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上,细胞能够增大和分裂;将不含木质部维管组织的烟草茎切段放在同样的培养基上培养,只发生细胞的增大却不出现细胞数量的增多”,两者对比分析可推测烟草茎切段含有木质部的维管组织可能产生了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C正确;该实验缺少对照组,即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的实验,所以无法证明只有在生长素环境中,木质部维管组织的分泌物才能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
命题点2 与生长素生理作用相关的曲线分析
3.[四川高考改编]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
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D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促
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在 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

C.乙的浓度大于 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 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解析] 分析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在不同浓度时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曲线可以看出:
一定浓度范围内,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均对根生长起促进作用,而当浓度较高(如大
)时对根生长都有抑制作用,所以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
长,A正确;在 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正确;乙
的浓度大于 后,根长相对值小于 ,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C正
确;根比芽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据图推测,用 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促进其
生长,D错误。
[设问拓展型](1)若植物幼苗感染了该真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什么?
[答案] 该真菌产生的生长素类似物会影响幼苗的生长,由于其作用存在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所以可能促进幼苗生长,也可能抑制幼苗生长。
(2)上题中信息能否说明甲、乙、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为植物激素?为什么?
[答案] 不能。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而甲、乙、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是从真菌体内提取的,因此它们不能称为植物激素。
4.[2022石家庄质检]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器官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D
A.同一植株中,根、茎、芽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情
况为根>茎>芽
B.若该器官为根,则横放的根向地生长时近地侧和远地侧
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对应
C.若该器官为茎,则茎向光弯曲时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
素浓度可分别对应
D.若该器官为侧芽,则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时侧芽处的
生长素浓度可能是 ,不可能是
[解析] 同一植株中,根、茎、芽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情况为根>芽>茎,A错误;若该器官为根,横放的根向地生长时,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表现为抑制生长,只能对应图中C,B错误;若该器官为茎,茎向光弯曲时,背光侧生长较快,其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但均表现为促进生长,故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对应A、B,C错误;若该器官为侧芽,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时,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表现为抑制生长,则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可能是C,不可能是A、B,D正确。
5.[2022白山检测]如图甲是一株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
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甲中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 点对应浓度,则②处的生长素浓度大
点对应浓度
B.将图甲中的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若③侧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 点对应浓度,
则④侧生长素浓度小于 点对应浓度
C.经浓度大于 的生长素处理的某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作用而不再生

D.若将图甲中植物茎尖朝向左侧水平放置,则⑤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⑥处,植物的
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解析] 图甲中的①表示顶芽,②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若
图甲中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B点对应浓度,则图甲植物②处的生长素浓度抑
制侧芽的生长,大于D点对应浓度,A正确。将图甲中的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则顶
芽产生的生长素会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造成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若③
侧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C点对应浓度,则④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点对应浓度,B正确。
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相同浓度的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分析图乙可知,经浓度大于
的生长素处理的某植物器官,可能因受到抑制作用而生长变慢(如根),
也有可能因受到促进作用而快速生长(如茎),C错误。若将图甲中植物茎尖朝向左侧
水平放置,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要高于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即
⑤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⑥处,植物的根远地侧生长较快,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体现了
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D正确。
通性通法
“三看法”判断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命题点3 设计实验探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6.[2018江苏改编]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 浸泡 后的生根结果
(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 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
B.四组实验中, 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C. 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 对根生长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
[解析] 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是用不加 的清水浸泡的,其枝条中仍含有
一定量的内源 ,A错误;由图可知,在四组实验中, 处理组的枝
条平均生根数最多且平均根长较长,故该浓度 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B正确; 处理获得的根的长度相近,而不是生物量相近,判
断根的生物量应从生根数和根长两方面考虑,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图中另外三个
浓度的 均促进了根的生长,故本实验结果不能体现 对根生长的作用表现为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错误。
7.[2022南京调研]为了研究不同浓度外源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科研人员随机选取
了饱满且大小均匀的某植物种子150粒,均分为5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外源
泡处理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7天,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指标 外源 相对浓度 0 5 10 20 30
根长 2.26 2.43 2.77 2.70 2.58
萌发率(%) 76.27 78.33 90.50 82.50 70.67
A.实验的无关变量有种子种类、浸泡时间、温度、外源 相对浓度等
B.外源 对种子萌发以及根生长的作用均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
抑制生长的特点
C.种子萌发的最适 浓度为
D.植物自身产生的 在植物体内可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解析] 该实验中外源 相对浓度为自变量,种子种类、浸泡时间、温度等为无关
变量,A错误;据表可知,外源 处理组的根长均大于空白对照组的根长,表明外
对根生长的作用没有体现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B错误;由表格可知,在 浓度为 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但种子萌发的最
浓度不一定是 ,应在 左右再设置浓度梯度,进一步确定种
子萌发的最适 浓度,C错误; 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可以进行极性运
输,在成熟组织中, 可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D正确。
1.[2021福建]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移
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解析] 植物芽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生长素涂抹处为形态学上端,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A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打顶后的抹芽措施(摘除侧芽)可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说明打顶后的抹芽措施有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移,B错误;打顶涂抹生长素能使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升高,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C正确;由图可知,与打顶后不涂抹生长素相比,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可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D正确。

2.[2021北京]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
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
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
D.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C
[解析]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得植物顶芽处生长素浓度较低,表现为促进顶芽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表现为抑制侧芽生长,故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A正确;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降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从而促进侧芽生长,B正确;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说明细胞分裂素能抑制植物的顶端优势,C错误;侧芽的生长受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D正确。
3.[2021重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者巧妙地运用长瘤的番茄幼苗研究了生长素的
分布及锌对生长素的影响,取样部位及结果见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__________________ 取样部位 生长素含量 对照组 低锌组
①茎尖 12.5 3.3
②茎的上部 3.7 2.5
③瘤上方的茎部 4.8 2.9
④长瘤的茎部 7.9 3.7
⑤瘤 26.5 5.3
A.部位①与部位②的生长素运输方向有差异
B.部位③含量较高的生长素会促进该部位侧芽生长
C.因部位⑤的存在,部位④生长素含量高于部位③
D.对照组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低锌组,表明锌有利于生长素合成
[解析] 生长素在部位①(茎尖)能发生横向运输,在部位②(茎的上部)不发生横向运输,A正确。部位③(瘤上方的茎部)含量较高的生长素会抑制该部位侧芽的生长,B错误。分析表中数据,部位④(长瘤的茎部)生长素含量高于部位③,部位④与部位⑤(瘤)的距离较近,推测部位④生长素含量高于部位③是因为部位⑤的存在,C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在相同部位,对照组的生长素含量都高于低锌组的,推测锌有利于生长素合成,D正确。

4.[2020全国卷Ⅲ]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
浓度的蔗糖 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
浓度的生长素 溶液中, 第3组置于 溶液中,一定时
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 代替蔗糖进行上
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C
A. 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C.本实验中 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 作用效果的
D. 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 而提高
[解析] 等无机盐离子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其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渗透压
起着重要作用,A正确;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结合水和自由水,水是
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化合物,在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B正确; 为无机盐,不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根据题干信息“用
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可知,蔗糖不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
作用效果的,C错误;置于生长素+蔗糖(或 )溶液中的胚芽鞘伸长率比单
独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或单独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或 )溶液中的胚芽鞘伸
长率都高,说明 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蔗糖或 而提高,D正确。
5.[2020江苏]为提高银杏枝条扦插成活率, 采用 吲哚丁酸 浸泡枝条
1小时, 然后将其插入苗床。如图为诱导生根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枝条下切面的愈伤组织是细胞脱分化形成的
B.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不定根
C.不定根的分化是枝条内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
D.新生的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可能高于
[解析]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可形成愈伤组织,扦插枝条下切面的愈伤组织是
细胞脱分化形成的,A正确;愈伤组织形成后会有根原基发生,随后形成不定根,
说明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不定根,B正确;不定根的分化离不开枝条
内多种激素的共同调控,C正确;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较低浓度促进其生长,
过高浓度抑制其生长,新生的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不可能高于 ,D错误。

一、选择题
1.[2023昆明检测]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类有机物 B.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C.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D.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B
[解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A、C、D正确。植物激素不都能促进植物生长,如脱落酸会抑制生长,B错误。
2.[2022凉山州检测]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达尔文的假说是“可能有某种‘影响’从胚芽鞘的尖端传递到了下面的伸长区”
C.拜尔的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但该“影响”不能透过云母片
A
[解析] 琼脂块不具有选择透过性,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A错误;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B正确;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但该“影响”不能透过云母片,D正确。
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不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B.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种子的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
C.生长素由专门的腺体产生,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D.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D
[解析] 生长素在成熟组织中的输导组织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A错误;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一般为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抑制生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可促进子房的发育,形成无子果实,B错误;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的特定部位产生的,C错误;生长素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可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D正确。
4.[2023惠州调研]如图是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比分析图①、图②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是不能透过云母片的
B.图④和图⑤说明琼脂块不会阻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C.若将图②中的云母片换成琼脂块,结果仍然是向光弯曲生长
D.若将图④中的琼脂块换成云母片,结果仍然为向光弯曲生长
D
[解析] 图①中将云母片横向插入胚芽鞘左侧,然后在胚芽鞘右侧给予光照,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图②中将云母片横向插入胚芽鞘右侧,然后在胚芽鞘右侧给予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这是因为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图①中胚芽鞘右侧生长速度快,图②中胚芽鞘左侧生长速度快,A正确。图④表示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放置琼脂块,再在琼脂块上放置胚芽鞘尖端,然后在右侧给予光照,图⑤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是琼脂块不会阻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胚芽鞘右侧给予光照时,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B正确。若将图②中的云母片换成琼脂块,由于琼脂块不会阻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则在胚芽鞘右侧给予光照时,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正确。若将图④中的琼脂块换成云母片,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向下运输,实验结果应为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D错误。
5.[2023广州检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耕生产中,总结了很多农作物种植经验。
《齐民要术》种植白杨篇记载:“初生三年,不用采叶,尤忌捋心,捋心则科茹不
长。”元末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中有一段论述:“当知稻花见日方吐,阴雨则收,
正当其盛吐之时,暴雨忽至,卒不能收,被雨所伤,遂至白飒(白飒指瘪粒)之
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尤忌捋心”是为了保护顶芽,以保持初生白杨的顶端优势而成栋梁之材
B.种植棉花或果树时需要及时采叶心,以便更多的侧芽长成侧枝确保产量
C.“白飒之患”和水稻受暴雨影响无法正常受粉,不能形成种子有关
D.在水稻受粉期遇到阴雨天气后,可以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避免减产
D
[解析] “尤忌捋心”是为了保护顶芽,以保持初生白杨的顶端优势而促进主干生长,A正确;种植棉花或果树时及时采叶心,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或侧枝生长,从而提高棉花或果实的产量,B正确;“白飒之患”指水稻受暴雨影响无法正常受粉,不能形成种子,而影响产量,C正确;若在水稻受粉期遇上阴雨天气,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不能减少损失,因为水稻收获的是种子,必须经过受精作用才能形成种子,D错误。
6.[2022荆州检测]分析下列各图,判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由于单侧光照的影响,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
B.图乙中,茎卷须外侧的生长素含量比内侧多,所以外侧生长得快
C.图丙中,若固定光源,植株及整个装置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幼苗将弯向光源生长
D.图丁中,放琼脂块 的胚芽鞘向一侧弯曲,而放琼脂块 的不弯曲
B
[解析] 图甲中胚芽鞘无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而放在胚芽鞘左侧的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会使其向右弯曲生长,A错误;图丙中植株接受的光照刺激只能来自小窗,所以幼苗将弯向小窗生长,C错误;图丁中琼脂块 中生长素含量 中生长素含量,则放置琼脂块 的胚芽鞘生长快于放置琼脂块 的,但二者均直立生长,D错误。
7.[2023河北省示范性高中检测]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将水稻幼苗
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 (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
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 及生长速率如表。据此实验的
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处理方式测定指标 外源生长素
0 0.001 0.01 0.1 3
弯曲角度 (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 天) 15 17 13 11 8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在较低浓度时表现为促进,浓度过高时表现为抑制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解析] 由于图中植物根背光生长,说明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A正确;对比表格中不同浓度外源生长素的测定指标,可以看出,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生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说明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在较低浓度时表现为促进,浓度过高时表现为抑制,B正确;题干没有给出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合成或分解是否有影响的任何信息,无法得出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或分解有没有影响的结论,C错误;用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处理根,根的弯曲程度减小,说明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D正确。
8.[2022西安模拟]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图1中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可作为农田
中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
B.图2中顶芽 和侧芽 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可能分别为
点和 点对应的浓度
C.图3中生长素 和赤霉素 同时使用对茎段细
胞分裂的促进效果比两者单独使用时明显
D.图4表示水平放置的某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的反应
曲线, 点可对应根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
[解析] 图1中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有差异,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
更敏感,故可将生长素作为农田中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A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
素向侧芽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生长受到抑制,故图2 中顶芽
侧芽 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可能分别为A点和D点对应的浓度,而C点对应生长素浓度
的作用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B错误;图3显示生长素 和赤霉素 同时使用
对茎段细胞伸长的促进效果比两者单独使用时明显,C错误;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故A、B所在曲线表示根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
生长受抑制,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更长,故B点可对应根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9.[9分]某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生长素浓度对绿豆芽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处理组 平均每个绿豆芽长出不 定根数(条) 每条不定根平均长

从植物体内分离的浓度为 的生长素溶液 5.92 37
从植物体内分离的浓度为 的生长素溶液 4.16 18
浓度为 的生长素溶液 4.85 20
浓度为 的生长素溶液 5.02 23
浓度为 的生长素溶液 5.58 31
蒸馏水 3.17 14
续表
(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
写出两点)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本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____组。与生长素浓度为 对比,生长
素浓度为 是从______(填“嫩叶”或“老叶”)中分离得到的。
蒸馏水
嫩叶
[解析] 本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蒸馏水组。与生长素浓度为 对比,生长素浓度为 对绿豆芽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促进作用都较强,因此 是从嫩叶中分离得到的。
(3)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对绿豆芽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表格分析,与蒸馏水组相比,实验结果中各浓度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并未显示抑制作用的相关数据
[解析] 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对绿豆芽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理由是与蒸馏水组相比,实验结果中各浓度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并未显示抑制作用的相关数据。
(4)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判断,表中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判断,表中 的大小关系为 ,表中 的大小关系为
10.[2023滁州检测,10分]甲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______。
不同
[解析] 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
(2)甲图中,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______ ,此浓度对根生长的
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解析] 甲图中,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 ,此浓度对根生长的
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3)乙图中,C侧生长素浓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侧,D侧生长素
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A侧,A侧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
小于
抑制
大于
促进
[解析] 乙图中,C侧生长素浓度小于D侧,D侧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抑制;B侧生长素浓度大于A侧,A侧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促进。
(4)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具不透水性),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给予左侧单侧光照射,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如图所示,请补全 图中云母片的
位置。
[答案] 如图所示:&8&
[解析] 依据对照原则可知, 中云母片应插入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即两条虚线中间的
位置,具体见答案。
③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 三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下。
a.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弯向光源生长。
④实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
是B段。
直立生长
弯向光源生长
[解析] 实验结果: .胚芽鞘的尖端有云母片,它阻断了生长素在尖端的横向运输,
使得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 .胚芽鞘的尖端没
有云母片,而在尖端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使得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的
高,所以背光侧生长得比较快,从而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11.[2022长沙雅礼中学检测]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
究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及运输方向,用若干个置于黑
暗中的玉米胚芽鞘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①将一部
分胚芽鞘用黑色碳素笔从尖端画一条直线至最下端,
如图1所示,培养2~3天后观察 段直线颜色的深浅(注:胚芽鞘长度变化会引
起直线颜色深浅变化);②将一部分胚芽鞘去除尖端后,在其上端放置一块含生长
素的琼脂块,在其下端放置一块相同体积的空白琼脂块,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
A.每组实验均需要使用多个胚芽鞘,目的是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B.一段时间后,若图1中 段直线的颜色比 段直线的颜色深,则说明 段是生长素
的作用部位
C.一段时间后,若图2中下端的琼脂块收集到了生长素,则说明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
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
D.若将图2中上端琼脂块置于该胚芽鞘切面的左侧并用单侧光照射左侧,则胚芽鞘将
向右弯曲生长

[解析] 生物实验应遵循重复性原则,即每组实验均需要使用多个胚芽鞘,目的是避
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A正确。由于胚芽鞘长度变化会引起直线颜色深浅变化,所以
胚芽鞘生长快,直线颜色会变浅,一段时间后,若 段直线颜色比 段直线颜色深,
说明 段部位比 段部位长得慢,则生长素的作用部位为 段,即胚芽鞘尖端下面一
段,B正确。图2中,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一段时间后,
若在下端的琼脂块收集到了生长素,则说明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
但因为缺少胚芽鞘倒置的对照组,因此不能得出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
学下端,C错误。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若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
块置于图2中胚芽鞘切面上端的左侧,则左侧生长素含量多,胚芽鞘生长快,故胚芽
鞘将向右弯曲生长,D正确。
12.[2022天津新华中学检测]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
物水平放入太空中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
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
如图1所示;如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
茎生长的作用情况;图3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作用情况。判断下
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图1所示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背光生长
B.若图1中茎的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的范围是

C.若把图1装置放回地球,同时去掉光源,植物茎的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则近
地侧的生长素浓度 的范围是
D.图3中②表示生长素对茎部生长的影响,且在 范围内能体现生长素对茎的作
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解析] 图1所示植物在失重的状态下,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侧生
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引起茎向着光源方向生长,A错误;若此时茎
的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少且生长慢于背光侧,则其背
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的范围是 ,B正确;若把图1的装置放回地球上,同
时去掉光源,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
的效果大于远地侧,若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为 ,则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 的范围
是大于 小于 ,C错误;由于根比芽对生长素敏感,因此图3中①表示的是生长素
对根部生长的影响,②表示的是生长素对茎部生长的影响, 对茎生长都是促
进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D错误。
13.[2023南京调研,多选]科学家发现植物顶端优势受生长
素和另一种植物激素 的共同调节。现有野生型植株甲、
不能合成植物激素 的突变型植株乙和按图1进行嫁接形
成的嫁接型植株丙(野生型甲作根、突变型乙作茎)。
为探究植物激素 的作用及合成部位(是茎还是根),某兴趣小组在相同的条件下
分别测定甲、乙、丙三植株侧芽的长度,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只有特定部位能合成激素 ,是因为只有这些细胞中才有控制激素 合成的基因
B.植株甲能产生生长素和植物激素 ,植株乙能产生生长素
C.将图2中甲、乙结果进行对照,可得出植物激素 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D.图2显示植株甲、丙都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现象,由此可得出植物激素 是茎产
生的


[解析] 同一植株的不同细胞中所具有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只有特定部位能合成激
,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依题意可知,植株甲为野生型,能产生
生长素和植物激素 ,植株乙是不能合成植物激素 的突变型植株,能产生生长素,
B正确;图2显示,乙的侧芽长度明显比植株甲的长,而植株甲能产生植物激素
植株乙不能产生植物激素 ,这说明植物激素 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C正确;
图2显示植株甲、丙都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现象,而植株丙是由野生型甲作根、突
变型乙作茎进行嫁接而形成的,据此可推知,植物激素 是根产生的,D错误。
14.[2023长沙模拟,多选]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均分为四
组,对照组 不作处理, 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 组叶片
上、 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
B. 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 引起的
C. 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 可运输到果实
D. 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 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解析] 据图可知,有瘦果的幼果可以正常发育,当把幼果的瘦果去除后,幼果不能正常
发育,用 喷施 组叶片、 组幼果时,果实能明显增大,说明瘦果可以产生生长
素,从而促进果实发育,A正确;据图可知, 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其他组织产
生的 对幼果的生长产生了影响,B正确;在 组叶片上喷施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溶液,再结合图示可知, 组的果实比 组的大,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
可运输到果实,从而促进果实发育,C正确;由题干信息无法得知 组成熟果实的大小
溶液的浓度是否总是呈正相关,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