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第十章 生物与环境
课时4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
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1.分析不同群落中 的生物具有与该群 落环境相适应的形 态结构、生理特征 和分布特点; 群落的主要 类型 2019:浙江4月T6 1.生命观念——结构
与功能观、进化与适
用观:不同类型群落
中生物都具有特定的
特征与其生活的环境
相适应,群落的形成
和演替。
群落的演替 2022:山东 、浙江6月T 26; 2021:江苏 、全国卷甲T 6、浙江6月 、浙江1月T 7; 2020:海南T2、全国卷Ⅱ 、 浙江7月 ; 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2.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群落的 演替 2019:江苏 ; 2018:浙江11月T2、江苏T1 3、海南 2.科学思维——分析与判断:演替类型及演替趋势的有关分析
续表
命 题 分 析 预 测 1.对于群落的主要类型,高考很少单独考查,集中考查不同群落中生物的结
构特点与其所处环境的适应性。高考对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
在演替类型的判断、演替过程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方面,以选择题
形式考查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以非选择题形式综合考查群落的演替、生
态系统及环境保护等内容。
2.预计2024年高考依然延续以往的风格,单独考查演替的类型与过程,或将
群落的演替与种群、生态系统等内容综合起来进行考查
续表
考点1 群落的主要类型
1.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2.生物群落的分布与特点
类型 分布 特点
荒漠生 物群落 极度干旱区, 年降水量 _ ____________ _____ ①物种 ____,群落结构 __________;
②生物具有 ______的特性,如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
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开放;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
表皮外有角质鳞片等
草原生 物群落 半干旱地区、 不同年份或季 节雨量 ___ _____的地区 ①动植物的种类 ______, 群落结构 __________;
②植物主要是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
③动物大都有 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少
非常简单
耐旱
不均匀
较少
相对简单
挖洞或快速奔跑
类型 分布 特点
森林生 物群落 ________ ______地区 ①群落结构 __________且相对稳定;
②植物有 ______、灌木、草本和藤本;
③动物种类繁多,以 ____________生活的动物为主
湿地生 物群落 沼泽、河流、 湖泊等地 ①动植物种类 __________,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
生物;
②常见植物有芦苇、香蒲、黑藻、金鱼藻等;
③常见动物有鱼类、两栖类、鸟类等
海洋生 物群落 海洋 有数量众多的微小浮游植物,浅海区生长的大型藻类
(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湿润或较湿润
非常复杂
乔木
树栖和攀缘
十分丰富
续表
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深度思考
1.结合在学习“群落的结构”时对群落中生物生态位的分析,说一说不同物种之间是如何彼此协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提示 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建立联系,并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从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群落这一有机整体。
2.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里?
提示 农田生物群落属于人工生物群落,与自然群落相比,人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需要人工干预才能维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1.区分陆地群落可以依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 )
√
2.荒漠地区植物大多白天打开气孔,晚上关闭气孔。( )
×
3.将森林中与草原上的动物种群对调,两种生物都能适应新环境。( )
×
4.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不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 )
√
5.在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四季有很大不同。( )
√
6.湿地生物群落中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
√
7.在陆地生物群落中,森林生物群落的结构最复杂且稳定。( )
√
8.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 )
√
9.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
√
命题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适应性分析
1.[2023重庆一中检测]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的外貌。根据群落外貌和物
种组成等的差异,陆地的群落可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的动物主要是斑马、长颈鹿、鸟类等
B.森林生物群落中种群的生态位不随季节更替而变动
C.热带雨林中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植物很少
D.草原生物群落的植物叶片巨大,能抵抗干旱
C
[解析] 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应该具有耐干旱的特性,斑马、长颈鹿适合生活在草原群落中,A错误;生态位表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不同季节食物种类会有变化,因此森林生物群落中种群的生态位会随季节更替而变动,B错误;热带雨林中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植物很少,C正确;草原生物群落的植物叶片狭窄,能抵抗干旱,D错误。
2.下列有关群落中生物适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中的生物有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B.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C.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的整体
D.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完全相同
D
[解析] 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D错误。
考点2 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 ______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时间
另一个群落代替
2.演替的类型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不同 点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___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
还保留了植物的 ______或其
他 ________的地方
时间 经历的时间比较长 经历的时间比较 ____
演替速 度 缓慢 ______
土壤条件
种子
繁殖体
短
较快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不同 点 形成群落 趋向 ____________ 趋向 ________________
实例 裸岩、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 进行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相同点 ①群落结构从 ____________; ②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 ③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④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 __________的状态 形成新群落
恢复原来的群落
简单→复杂
相对稳定
续表
&3& (1)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3)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果陆地环境条件适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在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灌木阶段。
3.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4.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深度思考
1.在群落演替进程中,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提示 地衣通过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2.废弃的农田演替至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时,与初始阶段相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对阳光和空间的竞争中处于弱势,逐渐被淘汰。
3.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取而代之”还是“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
提示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地位,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如地衣、苔藓等)都是存在的。
4.人类活动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个新物种引入某一群落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新物种迅速成为优势物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试分析外来物种入侵有什么危害
提示 外来物种由于缺乏天敌,环境适宜,会大量繁殖,使本地原有物种生存空间、食物等减少,破坏原有群落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
5.人类活动能否任意控制群落演替的方向 为什么
提示 不能。虽然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但群落演替有一定的规律,人类活动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任意对群落加以控制。
1.群落演替是一个种群取代另一个种群类型的过程。( )
×
2.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
×
3.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
4.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出现在火山岩上。( )
√
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
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
√
6.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群落内的生物决定的。( )
×
7.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
√
8.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
×
(提示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也不一定形成森林,群落演替受气候、人为因素等的影响)
9.[2020山东,T19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
替。( )
×
10.[2019海南,T23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
√
11.[2019江苏,T6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
替。( )
×
命题点1 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1.[2018江苏]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
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解析]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中也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完全的取而代之,所以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有相同的,C错误;与阶段Ⅰ、Ⅱ相比,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中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故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2.[2022长治检测]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
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裸岩上的群落演替速度慢,与缺乏土壤、植物繁殖体等因素有关
C.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都一定会经历草本阶段、灌木阶段和乔木阶段
D.两种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对土壤和光能的利用更充分
C
[解析] 裸岩上没有生物定居过,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有生物定居,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裸岩上形成原始土壤需要较长时间,也没有植物繁殖体,因此群落演替速度慢,B正确;群落演替的最终状态即顶极群落的类型由当地的环境决定,与年降雨量和平均温度有关,最后不一定都会达到乔木阶段,C错误;演替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的方向进行,对土壤和光能的利用更充分,D正确。
通性通法
“三看法”判断群落演替的类型
命题点2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和趋势分析
3.[2022合肥模拟]如图为某地区退耕还林后,19年间农田
上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物种数目变化。下列分析错
误的是( )
D
A.曲线③表示灌木的物种数目随退耕还林年限的变化
B.该演替过程中部分生物种群可能因自然选择而发生进化
C.若第2年大面积人工种植乔木,则曲线①物种数可能会减少
D.退耕还林19年后,乔木成为该群落优势种且种群数量最多
[解析] 图示分析:
群落演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发生改变,对部分生物不断进行选择,进而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导致生物进化,B正确。若第2年大面积人工种植乔木,由于乔木比草本植物在竞争阳光等资源的过程中有明显优势,则可能导致草本植物(曲线①)的物种数减少,C正确。
4.[2022武汉模拟]牧草地在施用除草剂以及人工放牧的严重干扰下,植物种类大量减少。为了恢复该地的群落结构,研究人员进行了为期四年的实验。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采取了两种处理方式:自然恢复和人工播种(第一年初人工播种多种草本植物种子)。调查实验期间这两种样地草本植物的类群数量相对值,结果如表所示。
样地类型 初始 第一年末 第二年末 第三年末 第四年末
自然恢复样地 8 10 12 17 21
人工播种样地 8 26 23 21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恢复样地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B.自然恢复样地中食草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逐年下降
C.人工播种草本植物种子减缓了牧草地的恢复速度
D.第四年末两类样地的草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可能不同
√
[解析] 自然恢复样地发生演替的起始具有一定的草本植物,该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自然恢复样地中草本植物的类群数量逐年增加,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可推测自然恢复样地中食草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应逐年增加,B错误。第三年末到第四年末,人工播种样地的草本植物的类群数量保持稳定,说明群落演替达到平衡,与自然恢复样地相比,人工播种样地草本植物类群数量达到稳定的时间较短,故推测人工播种草本植物种子能加快牧草地的恢复速度,C错误。第四年末两类样地的草本植物的类群数量相同,但由于人为干预,两类样地的草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可能不同,D正确。
1.[2020全国卷Ⅱ]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
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
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
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A
[解析] 河水携带泥沙进入大海时,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的过程中,海水逐渐淡化,因此,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为:生长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在淡水环境中→生长在陆地环境中,对应的植物群落演替顺序是②①③,A正确。
2.[2020海南]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
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
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C
[解析] 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在演替过程中,一年生草本逐渐被多年生草本取代,A正确;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B正确;多年生亚灌木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的弱,C错误;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D正确。
3.[2022浙江6月,7分]科研小组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开展了研究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对某种鼠进行标记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该鼠的__________。同时对适量的
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____________图形。
种群密度
年龄金字塔
[解析] 标记重捕法是调查活动范围比较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捕获的个体中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并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来表示。
(2)在不同季节调查森林群落的______与季相的变化状况,可以研究该群落的____
__结构。
组成
时间
[解析]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可随时间改变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在不同季节调查森林群落的组成和季相的变化情况,可以研究群落的时间结构。
(3)在不考虑死亡和异养生物利用的情况下,采取适宜的方法测算所有植物的干重
,此项数值称为生产者的________。观测此项数值在每隔一段时间的重复测
算中是否相对稳定,可作为判断该森林群落是否演替到__________阶段的依据之一。
利用前后两次的此项数值以及同期测算的植物呼吸消耗量,计算出该时期的_______
_______。
生物量
顶极群落
总初级生产量
[解析] 植物是生产者,在不考虑死亡和异养生物利用的情况下,测定某一特定时刻所有植物的干重即是生产者的生物量。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该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利用前后两次的生物量即可得到该时期的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加上植物的呼吸消耗量等于总初级生产量。
一、选择题
1.[2023安徽模拟]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活的生物有所不同,
下列关于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存在季节性变化
B.森林生物群落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则生活在林下
C.草本植物在与乔木、灌木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故热带雨林群落中没有草本植物
D.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不尽相同,可使环境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C
[解析] 热带雨林群落中也有草本植物,只是草本植物不占优势,C错误。
2.[2022运城检测]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
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
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活在荒漠中的某些动物为了保存水分,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B.在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支发达,一般有巨大的叶片,以争夺阳光
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C
[解析] 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支不发达,C错误。
3.[2023豫东名校联考]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有一定方向和可以预测的,群落演替的
终点是顶极群落。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找不到苔藓、地衣等
B.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后,其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不再变化
C.一般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群落稳定性提高
D.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影响因素不同
C
[解析] 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草本阶段仍可以找到苔藓、地衣等,A错误;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后,其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D错误。
4.[2022重庆二调]下列关于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光裸岩地演替成森林的过程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演替将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B.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加、通气性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C.物种的数量增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D.该演替是初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
B
[解析] 题述群落演替的顺序依次为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
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森林阶段,A错误;物种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错误;发生在光裸岩地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中均有竞争现象,D错误。
5.[2023河南名校模拟]若将某森林中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更换为单一乔木——白杨,
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区域各种乔木的相对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物种 更换树种前占 比(%) 更换树种后占比(%) 0年 50年 100年 150年 200年
白杨 1 100 5 2 1 1
紫椴 3 0 36 28 17 4
马尾松 4 0 50 39 24 8
油杉 92 0 9 31 58 87
A.该区域发生的演替类型与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物种组成
C.该区域群落形成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D.人为更换树种后,群落演替的速度发生了改变
[解析] 该区域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A错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物种组成,B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能使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正确;由题表信息可知,人为更换树种后,群落演替的速度发生了改变,D正确。
√
6.[2023安徽质检]内蒙古草原某地区近三十年来的
植被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D
A.图示信息显示,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B.图示演替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群落中可能出现地衣和苔藓等矮小的植物
C.垦荒阶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简单,群落稳定性降低
D.只要没有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显著影响,该地区生物群落就能长期保持稳定
[解析] 图示信息显示,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A正确;地衣和苔藓等矮小的植物可能出现在图示演替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群落中,只是不占优势而已,B正确;垦荒阶段玉米等农作物为优势种,物种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简单,群落稳定性降低,C正确;即使没有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显著影响,其他非生物因素也会影响群落的稳定,如气候的剧烈变化等,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7分]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的生态系统,是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的综合体。习惯称石质和砾质的荒漠为戈壁,沙质的荒漠为沙漠。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受____这种非生物因素的限制作用,荒漠上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由于荒漠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过于简单,故同等强度干扰下,其恢复的速度比草原生态
系统____。
水
慢
[解析] 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耐旱的生态系统,水是影响并限制该生态系统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由于荒漠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过于简单,所以在同等强度干扰下,其恢复的速度比草原生态系统慢。
(2)一些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人工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导致的,与原群落相比,输
入荒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当减少放牧量,加强植草后,群落又得到较快的
恢复,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__________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减少
自然演替
[解析] 一般来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人工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其生产者锐减,故与原群落相比,输入荒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当减少放牧量,加强植草后,群落又得到较快的恢复,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森林、草原、荒漠,这些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在我国,东部
湿润地区随处可见______;在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的______;再到西部的干
旱区,则出现荒漠群落。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____________上都有着不同的
特点。
森林
草原
外貌和结构
[解析] 我国东部湿润地区随处可见森林;在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的草原;再到西部的干旱区,则出现荒漠群落。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8.[13分]有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如图表示珠穆朗玛峰不同海拔的植被分布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海拔的上升,珠穆朗玛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因
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是两
个不同的群落,区别这两个群落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地形、温度、土壤湿度
物种组成
[解析] 随着海拔的上升,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发生了改变,珠穆朗玛峰南坡植被类群随之发生变化。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是两个不同的群落,区别这两个群落的主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2)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 区域内生长着一种珍贵的草本药材——
藏旺拉,调查这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准
确,应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
措施。
样方法
随机取样、适当增加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
[解析]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准确,应该随机选取多个样方调查,并适当增加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等。
(3)珠穆朗玛峰海拔较高处几乎终年积雪,但近年来在该地段却出现了绿色植物,
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解析] 珠穆朗玛峰海拔较高处几乎终年积雪,但近年来在该地段却出现了绿色植物,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4)优势植物存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是______(填“荒漠”“草原”或“森
林”)生物群落。
草原
[解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应的是草原生物群落。
(5)在__________(填“热带雨林”或“落叶阔叶林”)会找到较多颜色艳丽的花朵和
鲜艳多汁的果实。
热带雨林
[解析] 热带雨林中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很少。林中很多植物具有颜色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以吸引动物来传播花粉和种子。
(6)垫状驼绒藜植株矮小,根系发达,枝条极短,枝叶被灰绿色茸毛,叶小而厚,
伏于地表。垫状驼绒藜最可能生活在______(填“荒漠”“草原”或“森林”)生物群落中,
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具有______的特性。
荒漠
耐旱
[解析] 垫状驼绒藜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说明垫状驼绒藜吸收水分的能力强而散失的水分少,是典型的耐旱特征,因此推断出它最可能生活在荒漠生物群落中。荒漠生物群落分布的地区极度干旱,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因此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一、选择题
9.[2021全国卷甲]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
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C
[解析] 植物群落演替常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一般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弃耕农田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其上的演替不需要经历苔藓阶段,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通常群落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群落一般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D正确。
10.[2023泉州质检]某弃耕农田演替过程的优势植物类型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弃耕年数 优势植物
马唐
1 飞蓬
2 紫菀
3 须芒草
短叶松
栎
A.该弃耕农田草本植物演替速度快于木本植物
B.弃耕5年后,与须芒草相比,短叶松争夺了更多阳光而占据优势
C.演替过程优势植物种类的变化表明该弃耕农田位于干旱地区
D.该农田弃耕后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解析] 由题表信息可知,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演替需要的时间较长,即演替速度较缓慢,A正确;短叶松较须芒草在争夺阳光方面更占优势,弃耕5年后,短叶松取代须芒草成为优势植物,B正确;该弃耕农田上可演替出乔木,说明其不位于干旱地区,C错误;由题表信息可知,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草本植物阶段到乔木阶段,即该农田弃耕后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D正确。
√
11.[2023衡阳模拟]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
学道理。 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A
[解析] 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空间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向阳花木易为春”“霜叶红于二月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均表明非生物环境(光照、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B、C、D不符合题意。
12.[2022泉州检测,多选]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
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
A.自然条件下, 曲线的 段和 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两个陆生群
落的演替表现为营养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B. 曲线曲折变化说明其对应的群落演替过程比 曲线对应的艰难而
漫长
C. 和 曲线一般需经历生物入侵→成功定居→竞争平衡等过程
D. 点可代表群落演替已达顶极阶段,此时群落所处阶段可能是灌
木阶段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 曲线的起点生物种类数为0,表明 曲线对应的演替是初生
演替; 曲线的起点有一定数量的生物,表明 曲线对应的演替是次生演替。从 曲
线的 段和 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两者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大,说明自然条件下,
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表现为营养结构从简单到复杂,A正确。据上述分析知, 曲线
对应演替过程比 曲线对应演替过程要艰难而漫长,B错误。自然条件下,群落一般
是开放性的,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一般都要经历生物入侵→成功定居→
竞争平衡等过程,C正确。当群落演替到 点时,生物多样性保持相对稳定,可推测
其演替已达到顶极阶段,受降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制约,此时群落可能处于草本植物、
灌木或乔木等阶段,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3长沙模拟,10分]当土地停止耕种时,演替便开始了,最早入侵耕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的出现是演替开始的标志。随着演替的发展,弃耕地周围环境中的物种逐渐向弃耕地中扩散。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会使植被得以恢复,最终发展为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的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弃耕土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
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合作
物生长,还适合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___
_________________。
次生演替
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
[解析] 弃耕土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
(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______明显加剧。
依据曲线图,请描述物种丰富度在这50年内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竞争
在演替的前20年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到达顶点,20~30年间,物种丰富度下降,30年后物种丰富度趋于稳定状态
[解析] 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越来越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间的竞争明显加剧。据曲线图可知,在演替的前20年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到达顶点,20~30年间,物种丰富度下降,30年后物种丰富度趋于稳定状态。
(3)经调查研究发现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无性繁殖,属于克隆
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
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间的连接物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
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指数下降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与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有很大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使得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降低
[解析] 生理整合特征的存在,使得克隆植物在生存等方面占据很大优势,从而在植物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指数下降是因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与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
(4)在自然条件下,这片弃耕土地最终发展成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中自下而上分
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垂直结构
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解析] 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分层现象,能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4.[2022湖北联考,12分]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演替过程大体要经历如图所示的5个阶段。
(1)此湖泊上发生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裸底阶段以浮游生物为主,还有一些
以微小生物为食的石蚕和小鱼等,此阶段沉水植物无法生长是因为缺乏______条件。
初生演替
土壤
[解析] 裸底阶段无土壤环境,从裸底阶段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裸底阶段以浮游生物为主,此阶段沉水植物无法生长是因为缺乏土壤条件,植物无法扎根。
(2)随着湖底有机质和沉积物的增加,湖底逐渐垫高、湖水变浅,于是浮叶根生植
物如睡莲和荇菜等就可以把根扎在湖底使叶浮在水面,演替进入第三阶段。此时沉
水植物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浮水植物阻挡射入水中的阳光,使沉水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
[解析] 演替进入第三阶段即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时,浮叶根生植物叶子浮在水面阻挡了阳光,使沉水植物得到的光照较少,影响其正常生长。
(3)湖水水位的季节性波动使湖边浅水地带的湖底时而露出水面,时而又被水淹没,
浅水地带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出现规律性变化,说明影响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相
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则会改变群
落的__________,从而改变演替的方向。
外部环境的变化
物种组成
[解析] 由题意知,影响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外,还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从而改变演替的方向。
(4)一般来说,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有机质总量不再增加,演替也不
再进行,此时称为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与正在演替中的非顶极群落特征有明显的不
同。以下属于顶极群落的特征的有_____(多选)。
A.物种多样性高
B.群落净生产量高(净生产量=固定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抗干扰能力强
AC
[解析] 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特征有生物量高;净胜产量低;群落结构复杂;群落稳定性高等,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