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4张PPT)
第十章 生物与环境
课时8 人与环境
课标要求 核心考 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 造成压力; 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 资源短缺、臭氧层破 坏、酸雨、荒漠化和环 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 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 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 人类活 动对生 态环境 的影响 2022:海南 、辽宁T2、湖 北T2; 2021:浙江6月T1; 2020:海南T9、浙江7月T1、浙 江1月T2; 2019:浙江4月T1; 2018:浙江11月T1、浙江4月T2 1.生命观念——
分析人口增长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
及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和保护,建立
生物与环境相统
一的观点。
2.科学思维——
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 影响;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 我做起”的意识; 4.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 生物多 样性及 其保护 2022:湖南 、河 北 、浙江6月T1、海南T 19; 2021:北京T15、海南T3、湖南 T16、河北 和 、江 苏 、辽宁 和T23、重 庆T23; 2020:山东T10; 2019:天津 、海南T23 归纳与概括:分
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与评价:实例所运用
的生态工程基本
原理。
3.社会责任——
分析全球性生态
续表
课标要求 核心考 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化建议; 5.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 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 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 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 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 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生态工 程 2022:辽宁 、浙江6月T 18、浙江1月T12; 江苏T15、辽宁 ; 2020:江苏T24、全国卷Ⅱ ; 2018:浙江11月T32(二) 环境问题及外来
物种入侵的危害,
关注人口、资源
与环境的关系,形
成保护环境从我
做起的意识
续表
命题分析 预测 1.高考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本部分内容,非选择题常将该
部分内容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2.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
护实践,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预测2024年高考会加大对环境保护知
识的考查,突出对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
续表
考点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2.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
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深度思考
1.为什么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提示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食物链中环节越少,散失的能量也越少,处在高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人在食用蔬菜获得相同能量时所占用的生态资源就小。同时,种植蔬菜远比养牛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要少得多,所以综合来看,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2.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 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
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提示 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
3.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提示 绿水青山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生态足迹中的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
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
√
2.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往往会使生态足迹减小。( )
×
3.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
4.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及水泥的生产等是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 )
×
5.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的破坏。( )
√
6.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 )
√
8.“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
√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可持
续发展。( )
√
命题点1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2022辽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
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
①光盘行动 ②自驾旅游 ③高效农业 ④桑基鱼塘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 ⑥秸秆
焚烧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A
[解析] 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①光盘行动、③高效农业、④桑基鱼塘都能减少生态足迹,A正确。
2.[2023重庆南开中学检测]如图为梅托斯提出的“人口增长、自然
资源、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根据模型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
是( )
C
A.人口膨胀会导致自然资源利用过度,环境污染加剧
B.粮食产量下降与土地资源利用过度有关
C.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加剧,最后一定会导致地球毁灭
D.为了人类的根本福祉,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止环境污染
[解析] 据图分析,随着人口剧增,自然资源水平降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A正确;据图分析,随着人口剧增,土地利用过度,粮食产量出现下降趋势,B正确;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加剧,但人类具有能动性,能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因此不一定会导致地球毁灭,C错误;为了人类的根本福祉,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地球家园,D正确。
命题点2 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分析
3.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 的全球平衡受到干扰而引起全球变暖
B.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氟氯烃、哈龙等气体是引起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
C.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之一是污染物浓度过高而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毒素残留,藻类比鱼类更严重
D
[解析] 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素增加,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处于较高营养级的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D错误。
4.[2022南京模拟]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
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
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赤潮是 、 等元素在生物体内富集引起的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氧量降低
D.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B
[解析]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发生赤潮会导致大量呈红色的藻类爆发式繁殖,进
而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A正确。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
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 、 等元素过多,促进引起赤潮的生物的大量繁
殖,B错误。赤潮发生时由于水体好氧分解者增多,消耗了大量 ;另外,藻类的
繁殖,水中其他自养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减弱,产氧量少,所以水中的含氧量降低,C
正确。赤潮是水体含大量 、 等元素引起的,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
潮发生的概率,D正确。
思维提升
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质恶化的机制
考点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丧失原因和保护措施
深度思考
如何避免修建高速公路、铁路造成某些野生物种栖息地的碎片化
提示 可以通过建立专用通道,也可以通过建立研究中心等措施防止野生物种栖息地碎片化。
1.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种群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
( )
×
[提示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
√
3.生态系统在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体现了生态
系统的间接价值。( )
×
4.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
×
5.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
6.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
×
命题点1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分析
1.[2022广东]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
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
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
A.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
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C.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D.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 ,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C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C项)、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B项)、涵养水源(A项)、调节气候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供氧、固碳等功能(D项),故C符合题意。
2.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2年的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关
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抗疟疾的青蒿素,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海州湾海湾生态与自然遗迹海洋特别保护区只是保护海岸原生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D.农田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C
[解析] 海州湾海湾生态与自然遗迹海洋特别保护区不只是保护海岸原生动植物的多样性,还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农田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D正确。
命题点2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保护分析
3.[2023平顶山模拟]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共同进化的结果,但近几个世纪以来,人
类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强度不断增大,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生态系统遭
到了干扰和破坏。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十年禁渔的措施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B.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自然保护区等易地保护措施是为将灭绝的物种提供的最后的生存机会
C.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D.建立精子库、种子库是对濒危物种基因的多样性进行保护
B
[解析]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属于易地保护,是为将灭绝的物种提供的最后的生存机会,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错误。
4.如表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丧失栖息地
生物入侵
其他原因
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
C.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
D.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C
[解析] 根据题表信息不能得出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A错误;由题表可知,偷猎和丧失栖息地分别占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原因的 和 ,故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B错误;由题表可知,丧失栖息地约占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原因的 ,故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C正确;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
5.[2022潍坊测评]2022年3月3日是第9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其主题是“恢复关键物
种,恢复生态系统”,旨在吸引人们关注一些严重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状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濒危物种雪豹的种群数量的方法是利用红外触发相机监测技术
B.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建立繁育研究基地
C.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应该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D.恢复生态系统时要注重维持生态平衡和整个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B
[解析] 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繁育研究基地属于易地保护,B错误。
考点3 生态工程
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生态工程实例分析
实例 问题 原理 对策 案例
农村综合发 展型生态工 程 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 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能较多地产出,以解决人 多地少的矛盾 循环、整 体 建立农村综合 发展型生态工 程 以沼气工程为
中心的生态工
程
湿地生态恢 复工程 湿地缩小和破坏 自生、协 调、整体 控制污染、退 田还湖 厦门筼筜湖的
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 的生态恢复 工程 矿区生态环境问题 协调、整 体 修复土地、植 被恢复 赤峰市元宝山
矿区生态恢复
工程
4.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
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
√
2.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无污染、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
×
(提示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并不是无污染)
3.生态工程最终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
×
(提示 生态工程最终的目的是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4.“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
×
5.有了生态工程,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
×
6.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
×
(提示 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而不能焚烧处理)
7.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
生。( )
√
8.要维持系统的自生,就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
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
√
9.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
√
10.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
√
1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
×
(提示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
12.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 )
√
13.能够实现废物资源化是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重要优点。( )
√
14.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是使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
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
×
(提示 生态农业中巧设、增设食物链,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系统总能量利用率并没有降低)
命题点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
1.[2023江苏三校联考]我国华北某地建立了种
植业与养殖业密切结合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模式图如图。此示范区包括7处养殖场,以及
1处粪污处理中心周边的 生态种植
区,其中种植玉米 、种植蔬菜
、种植果树 。下列对其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分析错误的是( )
A.用沼气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清洁能源代替传统散煤能源遵循了自生的原理
B.以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来提升种养废弃物的利用率遵循了循环的原理
C.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并实现种养平衡遵循了协调的原理
D.同时实现防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遵循了整体的原理
[解析] 沼气工程建设实现清洁能源代替传统散煤能源,遵循了循环的原理,A错误;以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来提升种养废弃物的利用率遵循了循环的原理,B正确;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并实现种养平衡遵循了协调的原理,C正确;实现防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遵循了整体的原理,D正确。
√
命题点2 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2.[2023大庆检测]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
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因
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
水土流失加剧,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大幅度
减畜工作就是其中一项。如图为三江源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载畜压力指数(草地
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畜工程使草地产草量提高,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
B.修复退化的草地可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稳定性
C.减畜后,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恢复和治理的重点应继续放在减畜上
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使草地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解析] 减畜工程有利于草类恢复生长,使草地产草量提高,同时也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A正确;种植植物应考虑当地的环境,该地区环境条件特殊,不能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来提高其稳定性,B错误;减畜后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草地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恢复和治理的重点应继续放在减畜上,C正确;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超过了草地的最大承载量,因而使草地退化,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正确。
√
1.[2022浙江1月]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
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D
[解析] 清理淤泥、疏浚河道可能会破坏水域中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符合题意。
2.[2021海南]红树林是海南的一道靓丽风景,既可防风护堤,也可为鱼类、鸟类等动物
提供栖息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鱼→水鸟”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常见的一条食物链
B.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结构相对复杂,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C.红树林的海岸防护作用和观赏性体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D.采取退塘还林、治污减排等措施有利于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
C
[解析] 捕食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A正确;一般来说,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B正确;红树林的海岸防护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采取退塘还林、治污减排等措施有利于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D正确。
3.[2021辽宁]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
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
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
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解析] 据图可知,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据图可知,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空气进入,促进根系细胞的呼吸,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不同位置环境不同,不同位置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也有所差异,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
4.[2021江苏,多选]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江苏科技人
员在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
式,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D
A.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引进的赤松茸,是该系统中的生产者之一
B.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物农业”的传统,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
C.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该模式既让土地休养生息,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解析] 赤松茸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错误;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物农业”的传统,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B正确;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5.[2020全国卷Ⅱ,15分]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
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
抗力稳定性___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
[解析]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因而,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会相对较低。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
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
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
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
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分解者
[解析] 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的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微生物可作为分解者将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
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解析] 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可种植能吸收污水中铜、镉等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一、选择题
1.[2023广东六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B.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减小生态足迹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通过物质循环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B
[解析] 改善饮食结构、降低肉食比例可以缩短食物链,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而减小生态足迹,降低肉食比例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2.[2023鞍山模拟]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
A.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建立缓冲带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干扰
B.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化建设时,需要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
C.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C
[解析] 对垃圾进行焚烧不能体现循环原理,C错误。
3.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
C.人类可以局部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一直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正确;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B正确;综合题图可知,人口数量会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但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D正确。
4.[2022银川三模]有研究显示,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正迫使海洋生物改变地理分
布,“逃离”赤道地区,向两极方向迁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道地区海洋生物向两极迁移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
B.气候变化可能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C.栖息地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D.对濒危的海洋动物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A
[解析] 极地的冰盖融化是温室效应导致的,不是赤道地区海洋生物向两极迁移导致的,A错误;栖息地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C正确;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D正确。
5.[2022湖北]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
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
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
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
B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因此不需要长期禁渔,A错误;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B正确;长江保护应在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地方经济发展,C错误;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D错误。
6.[2023汕头模拟]北京2022年冬奥会通过低碳交通、垃圾回收等多项举措,兑现了
“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周末返校选择搭乘校车属于低碳交通,能使人类的生态足迹减小
B.采用二氧化碳环保型制冷剂进行制冰,可减少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
C.减少碳释放和增加碳存储(如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D.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
[解析] 选择搭乘校车属于低碳交通,能减少 的排放,也能减少人类的生态足迹,A正确;采用二氧化碳环保型制冷剂进行制冰可减少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B正确;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看,减少碳释放和增加碳存储(如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C正确;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7.[2021湖南,不定项]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 。
该时段内, 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
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AD
[解析] 群落中植物多样性的增加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A正确;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C错误;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D正确。
二、非选择题
8.[2022东北三省三校联考,13分]生态足迹又称为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
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
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例如,碳足迹是指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
石燃料燃烧排放的 等所需的森林面积。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除化石燃料燃烧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还有_______________
_____。
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
[解析] 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2)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____。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
小可能不同。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以减小生态足迹,若将动物(草食)性与植
物性食物的比例由 调整为 ,则其生态足迹约为原来的_____倍(能量传递效
率按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多
0.73
[解析]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设一定人口数量需要的能量
为 ,按照动物(草食)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 来算,需植物为
。将动物(草食)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
调整为 ,则需植物为 。调整膳食结构
后的生态足迹与原来的比值为 。
(3)科学家统计了从1961年到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变化情况,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结果如图所示。
出现“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从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
字”。据图分析,“生态赤字”越来越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
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承载力总量增加的速率小于生态足迹总量增加的速率(合理即可)
[解析] 生态承载力总量大于生态足迹总量时,出现生态盈余,生态承载力总量小于生态足迹总量时,出现生态赤字。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承载力总量增加的速率小于生态足迹总量增加的速率,所以生态赤字越来越大。
(4)下列不利于使生态超载的地球减小“生态赤字”的是___(填字母)。
A.进行垃圾分类 B.大力植树造林
C.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D
[解析] 进行垃圾分类可以实现一部分资源的再次利用,保护环境,减小“生态赤字”;大力植树造林,可缓解温室效应,利于环境保护,减小“生态赤字”;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小“生态赤字”;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增大“生态赤字”。
9.[2022沈阳质监,9分]棋盘山风景区被誉为沈阳市的“绿肺”,是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去处。近年来,旅游与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以及森林大火对棋盘山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此,政府采取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旅游—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经济模式,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对棋盘山地区的人工林进行改造,栽种多种植物,使其向乔、灌、草结合的混交
林方向发展,利用不同植物各自________的差异,使物种间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以提
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
生态位
自我调节
[解析] 对棋盘山地区人工林进行改造,栽种多种植物,可利用不同植物各自生态位的差异,使物种间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棋盘山风景区的秀湖,不仅是风光旖旎的旅游观光之地,也有着蓄水防洪等重
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为进一步改善秀湖的水质,
需要有效选择并合理布设多种水生植物,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直接价值和间接
自生
[解析] 旅游观光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蓄水防洪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该整体可以自我维持,这种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因此题中所述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3)政府采取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措施改善棋盘山的生态环境,一方面依
靠群落的自然______来恢复其生态功能,另一方面依靠人工修复使____________加
快。
演替
演替的速度
(4)在棋盘山地区建立“旅游—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经济模式时,要正确
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________发展
理念。
可持续
[解析] 在棋盘山地区建立“旅游—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经济模式时,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选择题
10.[2023广东部分学校联考]金斑喙凤蝶被誉为昆虫界的“大熊猫”,有“世界动物活化
石”之美誉,但其野外生存数量非常稀少,极少被人发现。某金斑喙凤蝶繁育研究基
地利用人工技术成功保育出金斑喙凤蝶雌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生物技术对金斑喙凤蝶进行保护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树立人们的保护意识
C.大量“放生”各种动物有利于增加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D.易地保护可以给濒危的金斑喙凤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C
[解析] 利用生物技术对金斑喙凤蝶进行保护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树立人们的保护意识,B正确;大量“放生”各种动物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的大量繁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威胁其他生物生存,不利于增加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C错误;易地保护是指将保护对象迁出原地,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D正确。
11.[2022南京模拟]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
兴学科。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应用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改善湖水水质,主要遵循自生原理
B.“无废弃物农业”主要遵循的是循环原理
C.我国西北一些地区种植杨树和甘蔗,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C
[解析] 应用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改善湖水水质,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主要遵循了自生原理,A正确;“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主要遵循的是循环原理,B正确;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不适合种植杨树和甘蔗,C错误;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正确。
12.[2023济南模拟]某湖泊由于大量生活及工业污水排入,每年 、6月份浮游藻类大
量繁殖而产生“水华”现象。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种本地沉水植物进行了相关修复
实验,测量表层水样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 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总氮 总磷 叶绿素
对照水样 1.73 0.071 22
甲 1.25 0.051 3
乙 1.41 0.039 12
A
A.选择本地物种进行生态修复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
B.甲、乙植物减少“水华”现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沉水植物对 的吸收比 多
D.叶绿素 含量越多说明生产者越多,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解析] 本地物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强,因此选择本地物种有利于生态修复,该思路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A正确;甲、乙植物减少“水华”现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对比表格中总磷、总氮含量的变化,种植两种沉水植物后总氮含量降低更多,由此可见沉水植物对 的吸收比 多,C错误;叶绿素 含量越多说明浮游藻类越多,“水华”现象越严重,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22海南,10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包括霸王岭、鹦哥岭、五指山等片区。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够吸收并固定_____,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
暖。
[解析] 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够吸收并固定 ,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2)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
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特
别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除建立精子库外,还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
直接
种子库、基因库等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等,也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
(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该
价值主要体现为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固碳供氧、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
答出2点即可)。
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
[解析]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等功能;森林还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等功能。
(4)生活在霸王岭片区的中国特有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
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导致其种群数
量减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栖息地的丧失,应采
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以增加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针对栖息地的
碎片化,应建立____________,使海南长臂猿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成片。
海南长臂猿缺乏繁衍、栖息的场所
退耕还林
自然保护区
[解析] 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使其繁衍、栖息的场所减少,从而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
14.[2022三明检测,10分]“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生态工程模式,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为“海绵城市”模式图。
(1)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
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
循______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
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______原理。
协调
整体
[解析] 植物的引种要注意种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以实现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遵循协调原理;该目的是构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体现了整体原理。
(2)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列举出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引入分解者;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垃圾分类处理后资源化利用等
[解析] 引入分解者,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可以吸收部分有害物质;垃圾分类处理后资源化利用等,可以改善城市垃圾现状。
(3)以上实例说明生态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下列有关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
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我国的生态工程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
B.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C.未来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广阔
ABC
[解析] 我国的生态工程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强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A正确;目前我国的生态工程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定量化模型指导,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等,B正确;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未来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广阔,C正确。
(4)建立人工湿地公园可以有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三重效
益。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仅能吸收 、 等营养物质,还能为微生物吸附和代
谢提供良好的条件。微生物通过__________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进水口的污水流
入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人工湿地公园,具
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分解作用
人工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间接
[解析] 人工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因此进水口的污水流入量还要加以控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