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七章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微专题9 构建图像模型分析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1.细胞分裂中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细胞分 裂类型 特点 变异类型
有丝分 裂 有DNA复制和染色体变化,无同源染色体 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异,一般不发生基因重组
减数分 裂 有DNA复制、染色体互换及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等现象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
变异
2.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
(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若复制出现差错,则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图所示。
(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①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
图中A与B或A与 组合。
②在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而导
致基因重组,如图中原本A与B组合, 与 组合,经互换可导致A与 组合, 与B
组合。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
①模式图分析
如果只有减数分裂Ⅰ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全部异常;如果只有减数分裂Ⅱ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一半正常,一半异常。如图所示:
②减数分裂异常和配子基因型的关系
亲本的基因型 配子的基因 型(举例) 异常发生的时期和原因 判断方式
(两对 等位基因分别位 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 、 、 、 减数分裂Ⅰ时A、 基因 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 分开,减数分裂Ⅱ正常 子细胞中含同源染色
体,无相同子染色体
亲本的基因型 配子的基因 型(举例) 异常发生的时期和原因 判断方式
(两对 等位基因分别位 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 、 、 、 减数分裂Ⅰ正常,减数分 裂Ⅱ时A基因所在的染色 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 胞同一极 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
体,含相同子染色体
、 、 、 减数分裂Ⅰ及减数分裂 Ⅱ均发生异常 子细胞中含同源染色
体,含相同子染色体
续表
亲本的基因型 配子的基因 型(举例) 异常发生的时期和原因 判断方式
(两对等位 基因位于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 、 、 、 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发生 了互换 /
续表
1.[2018天津]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有节律 对无节律 为显性;
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 为显性。在基因型为 的雄蝇
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 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 和 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D
[解析] 雄蝇的基因型为 ,而变异细胞的基因型为 ,由于在减数第一
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会导致等位基因分离,而变异细胞中无等位基因A和 、
含有两个A且无 染色体,判断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
裂时期的细胞中核DNA数与体细胞的核DNA数相同,B错误;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
的过程中,A和 随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分离而分离,C错误;次级
精母细胞中应含有 或 ,但该次级精母细胞含有 ,说明在形成该细胞
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突变成 ,D正确。
2.[2021河北]图中①、②和③为三个精原细胞,
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变异,③为正常细胞。②
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
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
B.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C.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
D.①和②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解析] ①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联会,A正确;
②细胞中发生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在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
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其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只考虑A和 基因所
在的染色体)是 和 或A和 ,因此,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B
正确;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2种基因型配子,
C错误;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②为染色体数目变异,理论上二者均可以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正确。
3.[2022衡水中学检测]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
选项 个体或细胞的基 因型 某细胞产生的配子或 后代的基因型 变异可能发生的 时期 变异类型
A 个体基因型为 配子基因型为 、 、 、 减数分裂Ⅰ 染色体变异
B 个体基因型为 配子基因型为 、 、 、 减数分裂前的间 期 基因突变
C 精原细胞基因型 为 配子基因型为 、 、 、 减数分裂Ⅰ 基因重组
D 双亲基因型为 、 后代基因型为 父本减数分裂Ⅱ 染色体变异
D
[解析] 个体基因型为 ,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 、 、 、 ,说明
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含基因A的同源染色体分开后没有分离,与 染色体移向了细胞
的同一极,属于染色体变异,A正确;个体基因型为 ,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
、 、 、 ,说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精原细胞基
因型为 ,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 、 、 、 ,说明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
了基因重组,C正确;双亲基因型为 、 ,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 ,可
能是父本减数分裂Ⅰ后期 与 没有分离,也可能是母本减数分裂Ⅱ后期 与
没有分离,属于染色体变异,D错误。
一、选择题
1.[2022湖北]为了分析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病因,对该患儿及
其父母的2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 进行PCR扩增,经凝
胶电泳后,结果如图所示。关于该患儿患病原因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
B.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
C.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
D.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父亲的两条21号染色体所含的基因分别为A1和A4,母亲的两条
21号染色体所含的基因分别为A2和A3,患儿的三条21号染色体所含的基因分别是A
2、 和A4。根据患儿2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组成可知,该患儿是由一个含有A4基
因的精子与一个异常的卵细胞(含有2条21号染色体,含A2、 两种基因)结合后
发育而来的,异常卵细胞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Ⅰ异常或者减数分裂Ⅱ异常。
如果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则异常卵细胞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
后期两条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且减数分裂Ⅱ正常,也可能是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Ⅱ
后期发生互换后的21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A、B正确。如果不
考虑同源染色体互换,则异常卵细胞形成的原因只能是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两条21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C正确、D错误。
2.[2023贵阳模拟]某动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了某个精细胞,如图所示,不
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D
A.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细胞有一半是正常的
B.该精原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互换
C.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D.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可能未发生 、 基因的分离
[解析] 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 ,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某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也为 。①
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互换,则产生异常精细胞的原因是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
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分裂Ⅱ正常,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细胞均异常。②
若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与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则产生异常精细胞
的原因可能是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分裂Ⅱ正常;也可
能是该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Ⅰ正常,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若是减数
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而减数分裂Ⅱ正常,则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细胞均
异常;若减数分裂Ⅰ正常,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均未分离,
则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细胞均异常;若减数分裂Ⅰ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正
常,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该精原细胞产生的
四个精细胞一半正常、一半异常,A、B、C不合理,D合理。
3.[2023鞍山质检]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 与一只残翅雌果蝇 杂交,一方减数
分裂异常导致产生一只三体长翅雄果蝇( 基因位于三体所在染色体上)。已知
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三条染色体中随机两条配对,剩余一条染色体随机分配至
细胞一极。为确定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不考虑基因突变),让其与残翅雌果蝇
测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体长翅雄果蝇的产生可能是精原细胞减数分裂Ⅰ异常导致的
B.三体长翅雄果蝇的产生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导致的
C.如果测交后代中长翅:残翅 ,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
D.如果测交后代中长翅:残翅 ,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
D
[解析] 三体长翅雄果蝇可能是精原细胞减数分裂Ⅰ异常产生含 的精子或减数分裂
Ⅱ异常产生含 的精子导致的,A正确;三体长翅雄果蝇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
Ⅰ异常产生含 的卵细胞或减数分裂Ⅱ异常产生含 的卵细胞导致的,B正确;如
果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 ,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 ,
与残翅雌果蝇 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则长
翅:残翅 ,C正确;如果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 ,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是 ,与残翅雌果蝇 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则长翅:残翅 ,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2023重庆检测,14分]酵母菌 在适宜条件下通过出芽生殖繁殖后代,如果处
于营养匮乏的条件下,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孢子,随后经
过细胞融合重新形成酵母菌。图甲只标注了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甲
乙
(1)减数分裂某时期,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有些蛋白质(简称 蛋白)连接同
源染色体形成联会复合体(简称 ),如图乙所示,每个联会复合体含有___个DN
A分子。
4
[解析] 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每个联会复合体含有一对染色体,4个DNA分子。
(2)某实验室发现一种缺失A基因的突变体酵母菌。突变体将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活力明显下降的孢子。科研人员对其机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图甲所示,据图分析:
①突变型酵母菌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解析] 据题图分析可知,突变型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一个亲代细胞可产生4个孢子,突变型产生的4个孢子均异常。
②综合上述信息,结合 蛋白推测,野生型酵母菌中A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功能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 蛋白降解,促进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分离
[解析] 进一步观察发现突变型酵母菌在产生染色体异常的孢子过程中,减数分裂Ⅰ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正常。此时,同源染色体间会形成联会复合体 。依据题图
信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说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 蛋白
可能在减数分裂Ⅰ时期降解慢,导致染色体行为异常;结合上述信息,推测野生型
酵母菌中A基因的功能可能是促进 蛋白降解,促进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分离。
③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小组将A基因转入________(填“突变型”或“野生型”)酵母
菌中并使其发挥作用,最后通过检测孢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可以
达到实验目的。
突变型
染色体的数目或活力
[解析] 为验证上述推测,可将A基因转入突变型酵母菌中,通过观察或检测孢子中染色体的数目或检测孢子的活力,来达到实验目的。
(3)科学家又发现另外一种突变情况。若酵母菌的基因型为 ,因孢子形成过程
中发生了一次染色体异常分离,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的孢子,则该异常孢子产
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
三个孢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减数分裂Ⅱ着丝粒分裂后含有基因 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同一侧
、 、
[解析] 若酵母菌的基因型为 ,因孢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染色体异常分离,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的孢子,说明该异常发生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携带 基因的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另外三个孢子的基因型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