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4张PPT)
第八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时4 体液调节的过程
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1.说出人体内 分泌系统主要 由内分泌腺组 成,包括垂 体、甲状腺、 胸腺、肾上 腺、胰岛和性 激素与内分 泌系统 2022:北京T9、江苏 ; 海南T10、湖南T19、浙江6 月T8、全国卷乙T31; 2020:山东T8、浙江1月T13; 2019:海南T16; 2018:浙江4月T6、全国卷Ⅱ 、 浙江4月 1.生命观念——通
过分析动物激素
的种类及相互作
用,形成普遍联系
及局部与整体相
统一的观点。
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腺等多种腺 体,它们分泌 的各类激素参 与生命活动的 调节; 2.举例说明激 素通过分级调 节、反馈调节 血糖调节 2022:海南T14、浙江6月T30; 河北T10、北京T18、天津T1 4、福建T2、浙江1月T17; 2020:江苏T12、全国卷Ⅰ 、 全国卷Ⅱ ; 2019:江苏T27、海南T17、浙江4 月T33; 2018:浙江4月 2.科学探究——通
过动物激素功能
的探究实验,掌握
科学探究的思路
和方法。
续表
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等机制维持机 体的稳态,如 甲状腺激素分 泌的调节和血 糖平衡的调节 等 激素分泌的 调节和激素 调节的特点 2022:浙江1月T19、河北T10、全 国卷乙T30; 辽宁T21、重庆T14、全国卷 甲T4; 2020:浙江7月T9、全国卷Ⅰ ; 2019:浙江4月T21 3.社会责任——健
康宣传:关注激素
失调症,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
续表
命题分析预测 1.本部分是高考命题的核心点之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生理过程
的考查,主要考查点有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与激素
有关的实验设计和分析,命题形式比较灵活,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
题。
2.预计2024年高考仍会对体液调节进行考查,除继续对动物激素的种
类和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进行考查外,也会以具体的实例分
析为载体考查激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突
显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落实
续表
考点1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的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 ______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
假设:在 ______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
胰液的 __________。
实验组: 提取液 同一条狗静脉 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神经
盐酸
化学物质
对照组:稀盐酸 狗血液 胰腺不分泌胰液。
(3)结论:胰液的分泌是 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2.激素调节
(1)概念:由 ____________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
称为激素调节。
促胰液素
内分泌器官
(2)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比较
类型 特点 实例
____分泌 腺 分泌物经由 ______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 化腔 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____分泌 腺 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运输 到全身各处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
等
外
导管
内
3.激素研究实例
(1)胰岛素的发现
①实验过程
②进一步实验:抑制 __________的活性,直接从正常胰腺中提取 ________,
治疗糖尿病。
③实验结论:胰腺中的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
胰蛋白酶
胰岛素
&2& 胰腺是一种特殊的腺体,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其外分泌部可以分泌消化液(胰液),内分泌部(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①实验过程:公鸡 雄性性征消失 特征恢复。
②实验结论:动物 ______分泌睾酮,维持雄性性征。
睾丸
4.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与功能
(2)人体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激素 病症 病因 症状
___ _______ ______ 呆小症 幼年时分泌不足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甲亢 成年时分泌过多 精神亢奋、代谢旺盛、身体
日渐消瘦
地方性甲状腺肿 缺碘导致合成不足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大脖子
病)
生长激 素 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过少 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巨人症 幼年时分泌过多 身材异常高大
肢端肥大症 成年时分泌过多 身体指、趾等端部增大
胰岛素 糖尿病 分泌不足等 出现尿糖等症状
甲状腺激素
5.设计实验探究或验证某种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
实验目的 探究或验证某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生理作用 研究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量控制 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平均分组 研究方法 摘除法(植入法) 饲喂法 注射法
实 验 设 计 实验组 摘除内分泌腺 饲喂动物激 素 注射动物激素
空白对照组 不摘除内分泌腺,增加“但有 时需做假手术” 不饲喂动物 激素 不注射动物激素(如
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自身对照或 条件对照组 对摘除内分泌腺的实验组补 充激素(或植入内分泌腺) 饲喂动物激 素抑制剂 注射动物激素抑制剂
举例 垂体、甲状腺等 甲状腺激 素、性激素 等 生长激素、胰岛素等
&4& (1)实验中必须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一次实验一般只能说明某种激素的某项生理作用,而不能验证该激素的全部生理作用。
续表
情境应用
1.侏儒症患者的症状是生长迟缓,身材矮小,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如果在侏儒症患者成年时给他们注射生长激素,他们的症状能得到缓解吗?为什么?
提示 不能。生长激素促进身高增长主要体现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成年人骨干和骨端之间的软骨组织已经生成骨组织,骨不再长长,此后注射生长激素对长高已无作用。
2.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提示 内分泌系统疾病多与激素有关,激素要经过体液运输。
深度思考
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比沃泰默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提示 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为什么提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不从胰腺中直接提取,而是需要使胰腺萎缩,只剩下胰岛后进行提取?
提示 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等对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分解作用,因此要想提取较多的胰岛素,需要使胰腺萎缩,只剩下胰岛后进行提取。
3.探究或验证某种动物激素的生物功能时,动物都可以采用摘除法或注射法吗?
提示 对于幼小的动物,一般不采用摘除法或注射法,如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应该采用饲喂法。
4.人体在患某种疾病时需要补充激素,是不是都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
提示 不是。因为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
5.请举例分析研究动物激素生理作用中的“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提示 研究动物激素生理作用中的“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项目 方法 举例
“加法原 理” 与常态比较,人为增 加某种影响因素 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
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减法原 理” 与常态比较,人为去 除某种影响因素 用摘除法研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功能,用
阉割法(摘除性腺)研究性激素的功能等
1.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
×
2.外分泌腺的分泌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
×
3.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都能促进生长发育。( )
√
4.性激素可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
√
5.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
×
6.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
×
7.内分泌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调控生长发育和生殖等
生命活动。 ( )
√
8.[2018全国卷Ⅱ,T2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
×
命题点1 动物激素的种类、化学本质和生理功能分析
1.[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D
[解析] 人体运动时,通过肾上腺素的调节可使心率加快,但肾上腺素不是高能化合物,A错误;人体在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会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催化功能,B错误;进食后一段时间,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水平升高,加速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从而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胰岛素不属于细胞的结构成分,C错误;人在青春期时,性激素水平升高,会促进机体发育,性激素的运输方式为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后需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
2.[2022南昌检测]下列有关常见激素及激素类药物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长期口服甲状腺激素
B.人工合成的雌激素类药物——影响女性排卵的口服药
C.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雌雄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
D.胰岛 细胞受损的糖尿病患者——按时口服胰岛素
D
[解析] 切除甲状腺的患者体内缺少甲状腺,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以口服甲状腺激素以补充体内甲状腺激素,A正确;雌激素类药物会影响女性排卵,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摄入体内,B正确;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雌雄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C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失去降血糖功效,D错误。
命题点2 设计实验探究或验证动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3.[2020全国卷Ⅰ]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D
[解析]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若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随之减少,细胞代谢减慢,机体产热减少,A正确;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体内缺乏促甲状腺激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促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随之增多,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B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C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并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故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不会恢复正常,D错误。
4.[2021湖南,12分]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示意图,可以确定软骨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 受体”“
受体”或“ 受体和 受体”)。
受体和 受体
[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生长激素 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都能促进软
骨细胞的生长,可推出软骨细胞具有 受体和 受体。
(2)研究人员将正常小鼠和 基因缺失小鼠分组饲养后,检测体内 水平。
据图预测, 基因缺失小鼠体内 水平应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
正常小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于
基因缺失小鼠体内不能合成 ,对垂体的抑制作用解除,垂体分泌的 增多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 可以抑制垂体分泌 , 基因缺失小鼠体内 合成受阻,对垂体的抑制作用解除,垂体分泌的 增多,故 基因缺失小鼠体内 水平应高于正常小鼠。
(3)研究人员拟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在细胞培养液中添
加不同物质分组离体培养,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 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实验设
计如表所示,A组为对照组。
组别 A B C D
培养液中添加物质 无 正常小鼠去垂 体后的血清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与A组比较,在B、C和D组中,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的是_______组。
B和D
[解析] 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对 不敏感,B组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
正常小鼠去除垂体后,无 产生, 也不能正常合成,D组软骨细胞生长也
无明显变化。
②若 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结合本实验目的,推测 组培养液中
添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常小鼠去垂体并注射 一段时间后的血清
[解析] 若 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要证明生长激素可通过 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则根据实验分析可知, 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物质应该是正常小鼠去垂体并注射 一段时间后的血清。
考点2 血糖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
2.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1)调节中枢: ________的相关区域。
(2)调节机制: ________________。
&6&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作用部位为几乎全身组织细胞。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部位主要是肝脏。
下丘脑
神经、体液调节
(3)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调节的因素
3.血糖异常引起的疾病及其治疗
4.借助数学模型分析血糖调节
数学模型 模型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胰岛素含量变化幅度判断:随餐后时间变化(实质上是血
糖含量变化),胰岛素浓度能够发生相应变化的应该是正常
人,胰岛素浓度变化幅度很小的应该是糖尿病患者,因此,
代表 ________, 代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血糖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判断,波动范围在
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 ___曲线为正常人
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__曲线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的血
糖浓度变化曲线, __曲线为低血糖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
线
正常人
糖尿病患者
数学模型 模型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该图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的变化,
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进食后含量增加的为胰
岛素(曲线 ),进食后含量减少的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曲线 )
续表
情境应用
1.饭后,血糖有所升高,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其调节过程是什么?
提示 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另一方面又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从而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2.一个健康的人进食0.5小时后的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
曲线如图,图中 、 、 分别代表什么?
提示 图中 、 、 分别代表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3.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原尿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会导致其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使尿液增多。
4.针对糖尿病患者,医生统一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是否可行?为什么?
提示 不可行。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进行区别对待。1型糖尿病是患者体内的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因而其治疗依赖于胰岛素;2型糖尿病与不健康的饮食、缺少运动等密切相关,体内出现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因而其治疗需要结合降糖药和胰岛素进行。
深度思考
1.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物质分子分别有哪几种?
提示 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物质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素等;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物质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等。
2.尿中含糖就患糖尿病吗?
提示 尿中含糖未必就患糖尿病,如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中含糖,但持续性的尿糖一般就是糖尿病。
1.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
×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由同一器官分泌的生物效应相同的激素。( )
×
3.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
√
4.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胰岛素受体活性正常可导致血糖浓度降低。( )
√
5.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少饮、少食、少尿、消瘦。( )
×
6.[2021福建,T2A、B]胰岛素直接参与肝糖原的合成;( )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
的分泌减少。( )
×
×
7.[2021浙江1月,T17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
×
8.[2021广东,T18(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
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血糖浓度。
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9.[2020江苏,T12A、B、C]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
合成;(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 )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 )
√
√
×
命题点1 血糖调节的过程分析
1.[2021河北]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
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
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 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C
[解析]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活动增强,血糖还可以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活动增强,A正确;②中涉及迷走神经和胰岛B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而③中涉及兴奋的迷走神经和分泌胃肠激素的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都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①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为体液调节,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故血糖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条件拓展型]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主要启动三条调节途径:途径1,血糖直接作用
于胰岛A细胞;途径2,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途径3,
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B.胰高血糖素浓度和神经递质都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C.调节血糖升高的过程中只存在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D.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
[解析] 调节血糖升高的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错误。
2.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D
A.图中甲表示胰岛 细胞,乙表示胰岛 细胞
B.血糖浓度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分
泌相应激素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
活动
D.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 与 作用相抗衡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 表示胰高血糖素, 表示胰岛素, 表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为协同关系,A正确、D错误。血糖浓度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通过胞吐方式被分泌到细胞外,B正确。结构①是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C正确。
命题点2 血糖调节的曲线分析
3.[2022哈尔滨检测]如图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体内血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在 点若改为摄取大量的淀粉类食物, 段斜率会
变小
B.乙曲线 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
与氧化分解
C.乙曲线 段与甲曲线 段相比,乙的胰岛 细胞
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活动可能较弱
D.用斐林试剂对 点对应尿液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
水浴加热后 点对应尿液检查结果呈砖红色
[解析] 在D点,若改为摄取大量的淀粉类食物,因淀粉需经消化分解为葡萄糖之后,
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 段斜率会变小,A正确;运动时细胞呼吸加强,血糖大量
参与氧化供能,导致乙曲线 段血糖浓度下降,B正确;甲曲线代表糖尿病患者,
乙曲线代表健康人,乙曲线 段与甲曲线 段相比,甲的胰岛B细胞可能受损而
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因此乙的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活动可能较强,
C错误;葡萄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在水浴加热 的条件下
会生成砖红色沉淀,甲曲线上B点对应的血糖浓度为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且已经超过
正常值,所以用斐林试剂对B点对应尿液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水浴加热后B点对
应尿液检查结果呈砖红色,D正确。
[设问拓展型] 段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点开始运动后致 段血糖浓度降低较多, 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因为低血糖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低血糖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均可以升高血糖。
4.[2023河南检测,12分]图甲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中的作用;图乙为血糖平衡调节曲线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激素①和激素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两
种激素靶器官种类较多的是激素____;激素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后,会引起细胞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②
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
[解析] 图甲中①为胰高血糖素、②为胰岛素;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较多。①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会引起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
(2)图乙A中的两条曲线中,如果其中一条是糖尿病患者进食后的胰岛素浓度变化,
则应该是___曲线。结合激素调节的特点,除了A中的糖尿病类型外,说明另外一种
糖尿病的患病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胰岛素的靶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受损
[解析] 图乙中A表示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变化曲线,进食后由于消化吸收,血糖含量
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因此 曲线表示正常人, 曲线
表示糖尿病患者;另外一种糖尿病的患病原因为胰岛素的靶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或
受体受损。
(3)图乙B中, 曲线表示的一定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吗?________,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C中曲
线表示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则 和 分别对应图甲中的激素____和激素____。
不一定
一次性摄取糖类过多也会引起血糖浓度在一段时间内高于正常值
②
①
[解析] 一次性摄取糖类过多也会引起血糖浓度在一段时间内高于正常值,故图乙B中 曲线表示的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图乙中C表示进食后物质的相对含量变化, 表示胰岛素(图甲中激素②), 表示胰高血糖素(图甲中激素①)。
命题点3 与血糖调节有关的实验分析
5.[2022沛县八校联考]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
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
关分析正确的是( )
C
A.图中曲线 表示血糖消耗速率,曲线 表示血糖补充速
率
B.随着曲线 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C.曲线 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的细胞的结
果
D.当胰岛素浓度为 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
会维持相对稳定
[解析] 随着胰岛素含量增加,血糖含量下降,所以曲线 为血糖补充速率,曲线 为血糖消耗速率,A错误。胰岛素的作用是使血糖浓度降低,随着曲线 血糖补充速率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变慢,B错误。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随着曲线 血糖消耗速率的上升,葡萄糖转化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等的速率加快,C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 时,血糖补充速率约是 ,血糖消耗速率约是 ,血糖浓度不能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6.[2022浙江6月,10分]为研究物质 对高血糖症状的缓解作用,根据提供的实验材
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实验材料:适龄、血糖正常的健康雄性小鼠若干只,药物 (用生理盐水配制),
物质 (用生理盐水配制),生理盐水等。
(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涉及的剂量不作具体要求。小鼠血糖浓度 ,
定为高血糖模型小鼠。饲养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①适应性饲养:选取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成甲、乙、丙3组。正常饲养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
②药物 处理:
甲组: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
乙组: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 。
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续处理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直至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
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
[解析] ②为药物 处理,根据题中信息“直至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可知药物 可导致小鼠出现高血糖症状,乙组和丙组分别为高血糖对照组和实验组,二者都需要利用药物 构建高血糖模型小鼠,故丙组处理为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 。
③物质 处理:
甲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
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续处理若干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
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
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物质
[解析] 甲组为空白对照组,故甲组处理为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丙组
为实验组,故丙组应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物质 。
(2)预测实验结果:
设计一张表格,并将实验各阶段的预期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各阶段的小鼠血糖浓度变化
[解析] 设计表格时应注意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适应性饲养)甲、乙、丙组小鼠血糖均正常;第二阶段(药物 处理)后,乙、丙组小鼠的血糖会上升直至超过 ,成为高血糖模型小鼠,甲组正常;第三阶段(物质 处理)后,丙组小鼠的血糖逐渐下降,但物质 只能缓解高血糖症状,不能根治,故丙组的血糖不会降低至正常水平,乙组小鼠仍为高血糖,甲组正常,据此可设计出表格(见答案)。
(3)分析与讨论:
已知药物 的给药途径有腹腔注射和灌胃等,药物 的浓度和给药途径都会影响高血
糖模型小鼠的建模。若要研究使用药物 快速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则可通过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以确定快速建模所需药物 的适宜浓度和给药途径的组合。
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药物 ,每个浓度进行不同的给药途径,比较不同组合建模成功所需的时间
[解析] 可用自变量是药物 的浓度和给药途径,检测指标(因变量)为构建成高血
糖模型小鼠所需的时间的实验进行探究,即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药物 ,每个浓
度进行不同的给药途径,比较不同组合建模成功所需的时间。
考点3 激素分泌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
1.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1)模型
(2)解读
(3)实例分析: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图解。
①图中三级腺体: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②图中三种激素: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 ____________
__;甲状腺激素。
③两种效果:“ ”“-”分别表示 ____________。
④由图示信息推断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泌激素的信号物质分别有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抑制
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
激素
2.激素调节的特点及作用的“三不”
&10& (1)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只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激素运往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分泌激素的细胞本身也可能是其分泌激素的靶细胞。
(3)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的直接原因是只有靶细胞膜上或膜内有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而根本原因是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3.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深度思考
1.根据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为什么过多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殖能力。
提示 性激素过多,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影响性器官的功能。
2.“所有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均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不同类型激素的特异性受体位置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类激素不易穿过细胞膜,其受体一般分布在细胞膜上;固醇类激素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其受体一般分布在细胞内。
3.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请简述如何判断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并举例说明。
提示 正反馈:效应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其作用结果是对过程产生促进作用。负反馈:效应偏离后将其纠正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其作用结果是对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1.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 )
√
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
×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既可以作用于垂体,也可以作用于甲状腺。( )
×
4.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
×
5.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
×
6.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是 和TSH的靶器官。( )
×
7.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
×
8.[2019浙江4月,T32C]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 )
×
命题点1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分析
1.如图是人体有关激素分泌调控的模式图,图中 、 、 表示相应内分泌结构,
①~④表示相应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 是下丘脑, 是垂体
B.寒冷刺激引起①②③分泌增加
C.③对 、 的调节方式依次属于正反馈和负反馈
D.④可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解析] 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可知,图中 表示下丘脑, 表示垂体,A正确;寒冷刺激引起①②③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B正确;③对 、 的作用都是负反馈,C错误;④可代表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正确。
通性通法
巧借“激素箭头指向”快速判断下丘脑、垂体与甲状腺
2.[2021辽宁,9分]甲状腺激素 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能使靶细胞代谢速
率加快,氧气消耗量增加,产热量增加。如图为 分泌的调节途径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寒冷环境中,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____
__的形式传导,进而引起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兴奋,再经下丘脑—垂体—甲状
腺轴的分级调节作用, 分泌增加。 作用于某些靶细胞后,激活了线粒体膜上
的相关蛋白质,导致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此时
线粒体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电信号(局部电流)
体温调节中枢
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解析] 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
进行传导的,兴奋传到下丘脑,从而引起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最终使 分
泌增加。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进行有氧呼吸时,在线
粒体中发生的能量转换是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结合题
中信息, 作用于某些靶细胞后,激活了线粒体膜上的相关蛋白质,导致有机物氧
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此时线粒体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化
学能转变为热能。
(2)当血液中的 浓度增高时,会______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 含量维持
正常生理水平。该过程中,垂体分泌TSH可受到 和 的调节,其结构基础是
垂体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抑制
和 两种激素的受体
[解析] 由于负反馈调节作用,当血液中的 (甲状腺激素)浓度增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 含量维持正常生理水平。垂体细胞有 和 两种激素的受体,因此垂体分泌TSH可受 和 的调节。
(3) 对垂体的反馈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进入垂体细胞内,抑制TSH
基因的表达,从而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降低垂体细胞对 的敏感
性,从而______ 对垂体细胞的作用。
降低TSH的合成
降低
[解析] 经分析可知, 进入垂体细胞内,可抑制TSH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TSH的合成,使TSH分泌减少;另外, 可降低垂体细胞对 的敏感性,从而降低 对垂体细胞的作用,减少TSH的分泌。
[设问拓展型]关于甲状腺激素 及其受体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需不断产生 才能使其含量维持动态平衡
B. 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其分泌导管堵塞会导致机体代谢和耗氧下降
C.若下丘脑和垂体中的 不能识别 ,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
D.缺碘地区的孕妇需要适量补充碘,以降低新生儿呆小症的发病率
B
[解析]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甲状腺激素,才能使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维持动态平衡,A正确;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属于内分泌腺,无导管,B错误;若下丘脑和垂体中的 不能识别 ,甲状腺激素不能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C正确;碘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无机盐,故缺碘地区的孕妇需要适量补充碘,以降低新生儿呆小症的发病率,D正确。
模型法分析激素分泌调节的常见类型
(1)甲类型——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的调节。
(2)乙类型——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
(3)丙类型——神经调节
①模式图:&11&
②实例:下丘脑
说明:某些细胞还可以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子的变化,如胰岛细胞能直接感
受血糖含量的变化,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会加速分泌胰高血糖素。
命题点2 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
3.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B.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C.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D.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导管输送到体液中,随血流运输到全身
D
[解析]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A正确;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B正确;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C正确;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血管输送到体液中,随血流运输到全身,D错误。
4.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分子与靶细胞结合
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C
A.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分子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分子可与靶细胞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而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C错误。
5.下列有关激素、神经递质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均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但激素不能催化化学反应
C.三者的作用机理不同
D.能分泌激素或神经递质的细胞也能合成酶
A
[解析] 激素、神经递质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酶与底物分子结合而发挥作用,A错误。
1.[2022北京]某患者,54岁,因病切除右侧肾上腺。术后检查发现,患者血浆中肾上
腺皮质激素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错误的解释是( )
C
A.切除手术后,对侧肾上腺提高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
B.下丘脑可感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发挥调节作用
C.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D.垂体可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信号,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
[解析] 如图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示意图。
正常人有两个肾上腺,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皮
质激素。病人切除右侧肾上腺,术后检查发现,
其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仍处于正常水平,可能的原因是左侧肾上腺提高了肾
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A不符合题意;由上图可知,一方面,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 运输到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 , 作用于肾上腺,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另一方面,
当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
关激素,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2.[2022海南]机体内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
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前血糖浓度为 ,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
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激素单独作用时, 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肾
上腺素
B. 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
效应的总和
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
衡的关系
D.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不
受甲状腺激素调节
[解析] 由图可知,激素单独作用时, 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A错误;由图可知, 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B正确;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C错误;题中实验结果不能证明血糖浓度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D错误。
3.[2021重庆]如图为鱼类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垂体分泌的激素不能运输到除性腺外的其他部位
B.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性激素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C.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将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可促使其配子成熟
[解析] 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至全身,A错误;鱼体内性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B错误;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错误;
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性腺激素,其能够促进配子成熟,D正确。
4.[2022全国卷乙,9分]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状腺利用碘合成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需要碘)
[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需要碘,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甲状腺利用碘合成甲状腺激素,导致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甲组。
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
不相同
丙组注射的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乙组注射的甲状腺激素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丙组注射一定量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因此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组。由于乙组注射甲状腺激素溶液,甲状腺激素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较低;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能够促进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较高。
一、选择题
1.[2022哈师大附中检测]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及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沃泰默的实验假设是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递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结论是在稀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引起胰液的分泌
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由胰腺分泌的第一种激素
D.沃泰默实验中的对照组排除了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
C
[解析]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
2.[2022河南检测]下列关于胰岛素、甲状腺激素作用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借助体液运输 B.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
C.在体内含量多、作用强 D.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
C
[解析] 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都需要借助体液运输,并与特定的细胞、器官(靶细胞、靶器官)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A、B、D正确;激素在体内含量较少,C错误。
3.[2022郑州检测]下列关于肾上腺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
B.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机制和路径与甲状腺激素的类似
C.肾上腺素在血糖的平衡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D.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都会增加
B
[解析] 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A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而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存在分级调节,B错误;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均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C正确;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都会增加,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D正确。
4.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随血液定向运输到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B.给实验小鼠灌喂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可使该小鼠的血糖浓度显著下降
C.人体缺碘时,体内下丘脑合成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减少
D.肾上腺素的分泌过程受神经的支配,肾上腺素也可以参与神经调节
D
[解析] 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不是定向运输到胰腺,A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胰岛素会被消化酶催化分解而失去作用,B错误;人体缺碘时,体内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会使下丘脑合成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C错误;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的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时所起到的调节作用属于神经调节,D正确。
5.[2022山东检测]如图为正常人在进食后,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
是进食刺激小肠 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图中的 是下丘脑,为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B.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至少受四种物
质的影响
C.胰岛素会促进脂肪细胞中葡萄糖加速转变为
糖原和脂肪
D.图中所示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属于神
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解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图中 为下丘脑,A正确。由图可知,血糖、 、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均可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B正确。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转化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脂肪细胞内一般不发生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C错误。图示表明,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正确。
6.女性备孕期间需要保证身体储备充足的碘,碘逆浓度梯度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
激素的合成。孕期缺碘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甚至引起“克汀病”(俗称呆小
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期缺碘会引起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
B.若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机体对低氧的耐受性降低
C.“克汀病”患者智力低下与甲状腺激素影响脑的发育有关
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
[解析] 长期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A正确;由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若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则机体对氧气需求量更大,对低氧的耐受性降低,B正确;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克汀病”患者智力低下与之有关,C正确;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错误。
7.[2022朔州检测]不能将塑化剂添加到食品中,否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表明,
塑化剂会使男孩出现女性化行为倾向,女孩出现性早熟等症状。由此可推测,塑化剂对
人体的上述影响与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题干中的“某种激素”指的是雄激素
B.长期服用含塑化剂的食品会导致促性腺激素含量增多
C.人体内与塑化剂功能相似的激素产生部位主要为卵巢
D.女孩服用含塑化剂的食品后会出现男性化行为倾向
C
[解析] 由“塑化剂会使男孩出现女性化行为倾向,女孩出现性早熟等症状”“与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似”可知“某种激素”指的是雌激素,它的产生部位主要为卵巢,A错误、C正确;塑化剂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所以长期服用含塑化剂的食品会导致促性腺激素含量减少,B错误;由题意可知,女孩服用含塑化剂的食品后会出现性早熟,但无法得知其是否会出现男性化行为倾向,D错误。
8.[2022天津耀华中学检测]某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
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啼鸣、鸡
冠不发育且无求偶行为,由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
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需继续补充实验。下列补充实验最合
理的是( )
A.重复进行上述实验,观察阉割后的现象是否稳定呈现
B.以发育成熟的公鸡为材料进行摘除睾丸实验,不出现求偶行为
C.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出现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D.不摘除仔公鸡睾丸并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出现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C
[解析] 要想让实验更严谨,需要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若能恢复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才能说明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A、D错误,C正确;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本实验中实验材料为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则对照组不能选择发育成熟的公鸡,B错误。
9.[2023连云港联考]如图表示男性体内分泌性激
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其调节机理与甲状腺激素
相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 的中文名称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长期过量摄入性激素会导致性腺萎缩
C. 能作用于性腺细胞,促使其分泌性激素
D.该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解析] 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中文名称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长期过量摄入性激素,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增高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会导致性腺萎缩,B正确; 不能直接作用于性腺细胞, 可作用于垂体,促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该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D正确。
10.如图表示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C
A.胰岛素直接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
B.图中①表示葡萄糖的受体,②表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C.胰岛素与①结合发挥作用后即失活
D.图示1型、2型糖尿病均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解析] 胰岛素不直接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A错误。图中①表示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②表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B错误。激素的作用特点之一是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C正确。图示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图示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受体减少引起的,而题图显示此时胰岛素分泌正常,故注射胰岛素达不到治疗的目的,D错误。
11.[2023乐清检测]科学家研究发现冬眠动物花鼠体内存在一种“冬眠特异性蛋白 ”诱
导物,该物质由肝脏细胞合成并分泌,可随血液输送。花鼠冬眠之前,肝脏产生的
数量减少,血液中 浓度较低,但从血液运送到脑脊液中的 数量不断增加,若使花
鼠处于低温环境中,它便会开始冬眠,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冬眠前 的合成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B.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肝脏,促进 运送至大脑
C. 在脑脊液中的含量高于一定值即可引起花鼠冬眠
D.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甲状腺激素,其原因是激素
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解析] 由图可知,冬眠前大脑通过下丘脑、垂体对甲状腺发出指令,甲状腺分泌甲
状腺激素作用于肝脏,抑制其产生 ,该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A正确;
由图可知,冬眠前大脑对甲状腺发出指令,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肝脏,
一方面抑制 的合成,另一方面是促进 运输至脑脊液,B正确;由题意可知,
冬眠前血液中 含量少,脑脊液中 含量高,若使花鼠冬眠,还要将其处于低温
环境中,C错误;由于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故体内需要源源不
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该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2023河南名校摸底,9分]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如
图为其发病机理,图中 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为促黄体生成素。回答下
列问题:
(1)下丘脑分泌的 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 , 作用于卵巢进而促进
性激素的分泌,此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______调节,此外从图中可知性激素的
分泌也存在着________调节机制。图中 、_______________随体液运输到全身,
仅对卵巢发挥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级
正反馈
、性激素
仅卵巢细胞存在能与 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解析] 下丘脑分泌的 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 , 作用于卵巢进而促
进性激素的分泌,此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性激素分泌增多会促进下
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正反馈调节。图中 、 和
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由于只有卵巢细胞存在能与 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因
此 仅对卵巢发挥作用。
(2)多囊卵巢综合征可通过测定血浆中相关激素的含量确诊,诊断书中每种激素含
量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解析] 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因此诊断书中每种激素含量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
13.[2023惠州一调,10分]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 、 表示
相应激素,①表示过程。请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
于胰岛___细胞,使其分泌 ________增多,从而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此过程属
于____________调节。在此过程中,胰岛相当于该反射弧中的________。
B
胰岛素
神经—体液
效应器
[解析]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水平,该过程既有激素参与,也有神经递质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在该过程中,胰岛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2)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①使胰岛相应细胞的活动减弱,
这一调节称为________调节。
负反馈
[解析] 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3)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免疫系统攻击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受
损。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种疾病称为____________。
自身免疫病
[解析] 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细胞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14.[2022潍坊模拟]甲状旁腺激素 是由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对机
体钙浓度的调节至关重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细胞上
的钙敏感受体无法精确感受机体血钙浓度变化,使 分泌异常,最终导致病人出
现高钙血症、情绪异常、骨流失等症状。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甲状旁腺中 表
达下降, 高水平分泌,并利用特定的技术调节甲状旁腺细胞,抑制 的分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旁腺激素在体内运输的过程中会有组织液、血浆的参与
B.血钙浓度的变化可作为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的信号
C.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浓度的影响,可选择摘除甲状腺的动物为实验组
D.通过特定技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有效调节骨骼重塑的过程,改善骨流失
[解析] 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后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浆,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A正
确;根据题干信息“甲状旁腺功能 骨流失等症状”,推测血钙浓度的变化可作为甲状
旁腺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的信号,B正确;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浓度的影响,
可以选择摘除甲状旁腺的动物作为实验组,不能选择摘除甲状腺的动物,C错误;由题
意可推测,通过特定技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有效调节骨骼重塑的过程,
改善骨流失,D正确。
√
15.[2022邵阳三模]胰岛素抵抗 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
性下降,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如图中 表示2型糖
尿病形成过程中人体胰岛素分泌与胰岛素敏感性关系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胰岛素受体减少、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细胞内信号通路异常均可引起
B. 时,人体胰岛 细胞代偿性分泌增加且 增强
C. 时,人体胰岛 细胞分泌增强、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
D. 点时低胰岛素分泌和高 ,表明该个体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
[解析] 胰岛素受体减少、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细胞内信号通路异常均可引起 ,使得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A正确。 过程中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增强,胰岛B细胞代偿性分泌增加,胰岛素含量升高,B正确。 时,胰岛素敏感性继续降低,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此时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胰岛A细胞分泌减弱,C错误。D点时,该个体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量都很低,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D正确。
16.[2022济南学情检测,多选]小鼠胃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可与下丘脑的
受体结合,形成 —下丘脑 信号通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进而
通过调节摄食行为和糖脂代谢引起血糖升高。当小鼠血糖升高时, 合成减少,
会限制血糖进一步上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体所在的细胞为 —下丘脑 信号通路的感受器的一部分
B. —下丘脑 信号通路可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机体代谢
C.在食物刺激下,兴奋传至下丘脑,经垂体促进胰岛素的产生,限制血糖进一步上升
D.通过 —下丘脑 信号通路的调节,生长激素和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BD
[解析] 感受器能够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由小鼠胃的内分泌细胞产生,
受体位于下丘脑(含 的靶细胞),二者结合会形成 —下
丘脑 信号通路,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推测 受体所在的细胞为该信号
通路的神经中枢的一部分,A错误; —下丘脑 信号通路可促进生长激
素分泌,而生长激素的本质是多肽,故需要相关基因表达才能合成,且激素可以调
节代谢,B正确;在食物刺激下,兴奋传至下丘脑,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
不需要通过垂体,C错误。由题意可知,通过 —下丘脑 信号通路的调
节,生长激素和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17.[2022石家庄质检,多选]抑制素是一种主要由卵巢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合
成和分泌。科研人员制备了抑制素的抗体并在大鼠发情期注射,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表。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
检测指 标 促性腺激素含量 性激素含量 卵泡质量 成熟卵泡数目(个)
促卵泡激素 促黄体素 孕酮 对照组 8.53 15.18 8.86 0.63 28.67
实验组 25.36 15.19 11.78 0.91 35
A.抑制素可以通过抑制促卵泡激素生成而抑制卵泡的成熟
B.垂体细胞分布着抑制素、性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受体
C.抑制素的抗体与抑制素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浆中
D.由该实验可推知,抑制素与促性腺激素在调节性激素的含量上具有协同作用
ABC
[解析] 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合成和分泌,在注射抑制素的抗体后,该抗体与抑制素特异性结合,使抑制素无法发挥作用,促卵泡激素和孕酮的含量上升,卵泡质量增加,成熟卵泡数目增多,由此可见,抑制素可作用于垂体,抑制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进而抑制卵泡的成熟,A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抑制素可作用于垂体,则垂体细胞分布着抑制素的受体;又知性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性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则垂体细胞还分布着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正确。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故抑制素的抗体与抑制素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浆中,C正确。抑制素能够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抑制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故两者在调节性激素的含量上的作用相抗衡,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