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篇【寒假计划】2024年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生版 教师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预习篇【寒假计划】2024年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生版 教师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3 10:56: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七年级下册 预习篇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日本的交往)
(一)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的目的),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阿倍仲麻吕)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前五次都没有成功)东渡终于抵达日本。
3、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唐与朝鲜的交往)
唐与新罗交往的表现:(了解)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文化)
②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经济)
③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政治制度及科技)
④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音乐)
三、玄奘西行(唐与印度的交往)
1、时间:贞观初年。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贡献:
①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由其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扩展知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
特点: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
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
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1.下图是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A.审美观念一致 B.文化交流频繁 C.奢侈风气突显 D.铸银水平相当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明显是仿造唐朝开元通宝的形制和重量,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因此材料中日两国的货币说明当时中日之间文明交流频繁,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日本借鉴学习中华文化,并没有体现中日两国审美观念一致,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奢侈风气突显,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当时的铸银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
2.在埃及开罗附近、叙利亚沙玛拉、印度勃拉名纳巴特等地的遗址中都曾发现了不少唐代瓷片等文物,这说明唐代( )
A.瓷器成为最主要的商品 B.海外贸易范围广
C.民族关系发展迅速 D.造船技术很发达
【答案】B
【详解】提取题干关键信息“埃及开罗”“叙利亚沙玛拉”“印度勃拉名纳巴特”,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世界上有 70 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题干所述遗址中发现“唐代瓷片”反映了唐代海外贸易范围广,远达西亚、中亚、北非等地区,B项正确;题干所述遗址发现了“不少唐代瓷片”,并不能说明瓷器是最主要的商品,排除A项;题干所述反映的唐代的对外交流,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C项;题干所述并没有提及“造船技术”水平如何,排除D项。故选B项。
3.地图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下图所描绘的事件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遣唐使 D.开通大运河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10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的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题干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玄奘西行,B项正确;鉴真东渡到达的是日本,与题干路线不符,排除A项;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先进文化,遣唐使来华与“天竺”及题干路线不符,排除C项;隋朝开通大运河,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下列关于唐与新罗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唐朝建立政治制度
C.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D.唐朝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新罗学习其文化
【答案】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中国国力强盛,文化发达,远远胜于新罗,因此唐朝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新罗学习其文化不符合史料,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 唐朝时,很多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文化,并仿照唐朝建立政治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在文化交流方面,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宫廷演出,也广泛流行于民间,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历史图表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图表可知。能准确概括这些事件的主题的是( )
时间 事件
605年起 开凿大运河
630年起 遣唐使来华
710年 吐蕃赞普迎娶金城公主
712-741年 开元盛世
A.对外交往的发展 B.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C.交通事业的发展 D.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开凿大运河”“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迎娶金城公主”可得出这是隋唐时期的大事,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所以这些事件的主题的是社会的繁荣与开放,B项正确;“对外交往的发展”没有包括表格全部信息,不符题意,排除A项;“交通事业的发展”仅包括了“开凿大运河”,不符题意,排除C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仅包括了“吐蕃赞普迎娶金城公主”,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6.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唐代( )
繁荣的经济交流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密切的中外交往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从题中图片可以看出,唐朝的妇女可以进行骑马、弈棋、等活动,体现了唐朝女子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体现了唐朝社会风气开放,C项正确;题中《簪花仕女图》、《弈棋仕女图》、《虢国夫人春游图》反映的是唐朝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等方面的教育,进行骑马、弈棋、吹排箫等活动,图中并未反映唐朝繁荣的经济交流,排除A 项;题中图片反映的是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女子可以进行骑马、弈棋、等活动,图中并未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的中外交往,排除BD项。故选C项。
7.某校历史小组要组织一次探究活动,探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边疆管理”,小组成员搜集了以下史料,不适合该探究的是( )
A.《北魏帝王出御图》 B.西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C.《步辇图》唐阎立本 D.清代班禅额尔德尼金印
【答案】B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据材料“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边疆管理”并结合所学可知,阿倍仲麻吕是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与材料不符,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都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该画体现的特征是民族交融,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唐阎立本《步辇图》是反映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是民族友好的象征,C项不符题意,排除C项;班禅额尔德尼是清政府所授予的封号,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朝中央政府册封第五世班禅洛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印、金册。这是清朝中央政府对班禅系统的首次正式册封,体现了中央对西藏(边疆)管理的加强,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8.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禁止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政治统一、政权强大,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中外使臣、商人、留学生以及僧侣的推动。这些都是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因此,出现题干局面的原因是①③④,C项正确;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因此,②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②的ABD项。故选C项。
9.归纳总结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之一。下列选项中符合下图主题的是( )
制度: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经济:唐三彩筒车 曲辕犁 对外关系: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A.早期国家建立和社会变革 B.政权并立与民族交往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危机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政治清明,科举制用于选拔人才,任人唯才,出现了很多能吏,三省六部制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经济上,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出现曲辕犁,手工业发展迅速,唐三彩尤为出色;对外关系上,跟周边的国家交流频繁,著名的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国内各民族交往频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因此题干内容主题是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项正确;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的产生时期,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危机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下图是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 )

A.随葬物品多种多样 B.罗马铸币技术高超
C.大食人、黑人地位低下 D.唐朝与阿拉伯、欧洲、非洲等都有交往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所以产自东罗马的金币、银币流通到中国,“黑人俑”反映了唐朝与非洲有交往,大食是唐朝人对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大食人俑”说明唐朝与阿拉伯有交往,故它们反映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D项正确;仅凭三幅图片,无法得出“随葬物品多种多样”的结论,排除A项;“罗马铸币技术高超”无法概括图片“大食人俑”“黑人俑”,排除B项;“大食人、黑人地位低下”材料无法体现,且无法概括图片“东罗马金币”,排除C项。故选D项。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杜如晦都是他统治时期的著名的宰相。……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宰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是唐朝前期的两位皇帝,他们分别是谁?
(2)在材料一、二中的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盛世(治世)局面,其中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局面被称为什么?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位皇帝(前期)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共同之处。
(3)据材料三,试举一例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事例。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的阶段特征。
【答案】(1)材料一:唐太宗(或李世民)。材料二:唐玄宗(或李隆基)。
(2)盛世局面:“开元盛世”。共同之处:都励精图治;都重用人才;都注重发展经济;等等。
(3)事例: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特征:繁荣与开放。
【详解】(1)皇帝:根据材料一,由“……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杜如晦都是他统治时期的著名的宰相”,可知他是唐太宗;由材料二“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宰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可知他是唐玄宗。因此材料一中的“他”是唐太宗(或李世民);材料二中的“他”是唐玄宗(或李隆基)。
(2)盛世局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局面被称为“开元盛世”。共同之处: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宰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可知两位皇帝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共同之处,都励精图治;都重用人才;都注重发展经济等。
(3)事例:根据材料三“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和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特征: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阶段特征为繁荣与开放。
1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大唐历史。
材料一 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他”是谁?他在当政期间出现的著名的谏臣是谁?
材料二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2)指出材料二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材料三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位“僧人”是谁?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唐朝的对外政策怎么样?学习了两位僧人的故事后,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四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4)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唐蕃和亲有何历史影响?
【答案】(1)唐太宗。魏征。
(2)鉴真;日本,
(3)玄奘,开放。百折不挠,坚强不屈。
(4)文成公主:唐蕃之间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民族的交融。
【详解】(1)人物:根据所学知识,由“ 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可知“他”是唐太宗。
谏臣: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当政期间出现的著名的谏臣是魏征,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2)人物及“东瀛”:根据所学知识,由“六渡出海,终抵东瀛”历史事件是鉴真东渡日本,因此该人物是鉴真;“东瀛”指的是今天的日本。
(3)僧人:根据所学知识,由“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可知这位僧人是玄奘。
政策:根据所学知识,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六渡出海”和“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唐朝的对外政策是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从鉴真和玄奘的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具有的共同精神是百折不挠和坚强不屈,言之有理即可。
(4)“公主”:根据所学知识,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文成公主。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唐蕃和亲的历史影响是军事上,求得了边境一定的和平时期,人民能够休养生息;在政治上,调整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关系,为唐王朝、吐蕃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经济文化生活方面促进了两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交流。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隋朝的兴亡,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固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贞观盛世出现的原因,请你归纳至少两条。
材料二 ……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故)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之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2)结合所学,请指出科举制出现的朝代。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科举制的作用。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认识到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
——摘编自李少玉《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

唐 《步辇图》
(3)材料三《步辇图》的作者是谁?文字材料中唐太宗“实行‘和亲’政策”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四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摘编自《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吸收外来文化和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各一例。
(5)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表述你心目中的唐朝前期形象。
【答案】(1)原因: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告诫自己及下属注意总结;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稳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等。(两条即可)
(2)朝代:隋朝。
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作者:阎立本;
事件:文成公主入藏;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4)吸收外来文化: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在唐朝广泛流行;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域文化。(答对任意一点即可)
唐朝文化的影响: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答对任意一点即可)
(5)形象:唐朝前期是一个对外开放、经济繁荣的朝代;是一个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朝代;是一个政治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的朝代;是一个商业繁盛、文化发达的朝代;是一个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很发达的盛世王朝;是一个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说出其中一个即可得分,其它符合题意者亦可)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固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得出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告诫自己及下属注意总结;根据材料“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得出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根据材料“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得出稳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等。
(2)朝代: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出现的朝代是隋朝。
作用:根据材料“为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之路。”得出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结合所学还可从皇帝用人的范围、社会阶层流动、教育发展等分析,如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作者:结合所学可知,《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
事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和亲’政策”指的是唐朝和吐蕃等和亲,即文成公主入藏;
政策:根据材料“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4)吸收外来文化:结合所学可从唐朝与朝鲜半岛和天竺之间的交流举例,如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在唐朝广泛流行;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吸收外域文化。
唐朝文化的影响:结合所学可从日本、新罗对唐朝的学习举例,如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5)形象:结合所学可从唐朝的繁盛、安定、强大等角度分析,如唐朝前期是一个对外开放、经济繁荣的朝代;是一个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朝代;是一个政治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的朝代;是一个商业繁盛、文化发达的朝代;是一个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很发达的盛世王朝;是一个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14.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治清明,国家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材料一中,唐太宗引用古人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2)材料二中“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时期哪位大臣被他看作是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材料三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四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颜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4)材料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为此北方各族尊称他为什么?请举出唐太宗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案】(1)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强调要以民为本,注重民生。
(2)魏征。
(3)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文成公主入吐蕃。
【详解】(1)用意:从“‘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这句话认为,君主就像船,人民就像水,水可以让船平稳前进,也可以掀翻船。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这句话,其用意是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强调要以民为本,注重民生。
(2)大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自己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3)事件:从“鉴真盲目航东海”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前五次均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但鉴真矢志不渝,终于在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民族政策:从“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可知,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施加恩德,朝廷里也大量任用少数民族贵族为官,这体现了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
尊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事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入吐蕃,是唐太宗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典型事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七年级下册 预习篇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日本的交往)
(一)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的目的),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阿倍仲麻吕)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前五次都没有成功)东渡终于抵达日本。
3、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唐与朝鲜的交往)
唐与新罗交往的表现:(了解)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文化)
②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经济)
③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政治制度及科技)
④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音乐)
三、玄奘西行(唐与印度的交往)
1、时间:贞观初年。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贡献:
①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由其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扩展知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
特点: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
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
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1.下图是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A.审美观念一致 B.文化交流频繁 C.奢侈风气突显 D.铸银水平相当
2.在埃及开罗附近、叙利亚沙玛拉、印度勃拉名纳巴特等地的遗址中都曾发现了不少唐代瓷片等文物,这说明唐代( )
A.瓷器成为最主要的商品 B.海外贸易范围广
C.民族关系发展迅速 D.造船技术很发达
3.地图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下图所描绘的事件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遣唐使 D.开通大运河
4.下列关于唐与新罗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唐朝建立政治制度
C.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D.唐朝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新罗学习其文化
5.历史图表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图表可知。能准确概括这些事件的主题的是( )
时间 事件
605年起 开凿大运河
630年起 遣唐使来华
710年 吐蕃赞普迎娶金城公主
712-741年 开元盛世
A.对外交往的发展 B.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C.交通事业的发展 D.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6.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唐代( )
繁荣的经济交流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密切的中外交往
7.某校历史小组要组织一次探究活动,探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边疆管理”,小组成员搜集了以下史料,不适合该探究的是( )
A.《北魏帝王出御图》 B.西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C.《步辇图》唐阎立本 D.清代班禅额尔德尼金印
8.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禁止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归纳总结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之一。下列选项中符合下图主题的是( )
制度: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经济:唐三彩筒车 曲辕犁 对外关系: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A.早期国家建立和社会变革 B.政权并立与民族交往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危机
10.下图是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 )

A.随葬物品多种多样 B.罗马铸币技术高超
C.大食人、黑人地位低下 D.唐朝与阿拉伯、欧洲、非洲等都有交往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杜如晦都是他统治时期的著名的宰相。……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宰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是唐朝前期的两位皇帝,他们分别是谁?
(2)在材料一、二中的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盛世(治世)局面,其中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局面被称为什么?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位皇帝(前期)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共同之处。
(3)据材料三,试举一例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事例。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的阶段特征。
1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大唐历史。
材料一 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他”是谁?他在当政期间出现的著名的谏臣是谁?
材料二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2)指出材料二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材料三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位“僧人”是谁?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唐朝的对外政策怎么样?学习了两位僧人的故事后,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四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4)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唐蕃和亲有何历史影响?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隋朝的兴亡,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固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贞观盛世出现的原因,请你归纳至少两条。
材料二 ……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故)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之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2)结合所学,请指出科举制出现的朝代。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科举制的作用。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认识到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
——摘编自李少玉《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

唐 《步辇图》
(3)材料三《步辇图》的作者是谁?文字材料中唐太宗“实行‘和亲’政策”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四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摘编自《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吸收外来文化和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各一例。
(5)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表述你心目中的唐朝前期形象。
14.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治清明,国家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材料一中,唐太宗引用古人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2)材料二中“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时期哪位大臣被他看作是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材料三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四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颜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材料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为此北方各族尊称他为什么?请举出唐太宗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典型事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