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 细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如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答案】 B
【解析】 甲(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间期,A错误;乙(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与丙(星射线,由蛋白质组成)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B正确;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C错误;该细胞所处时期没有核膜和核孔,D错误。
2.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答案】 D
【解析】该生物细胞无细胞壁,A错误;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为1∶0∶1,B错误;中心体在间期复制,甲图细胞处于前期,C错误。
3.如图为某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变化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段有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B.在CD段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
C.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CD段该细胞赤道板处已形成细胞板
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DE段该细胞中有高尔基体起作用
【答案】 D
【解析】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间期(AC段),A错误;在分裂期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CD段中),B错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板的形成发生在末期(处于DE段),C错误;在DE段,即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有高尔基体起作用。
4.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相等,说明细胞分裂已经完成
【答案】 C
【解析】 前期和中期,DNA已复制,染色体也完成了复制,但由于着丝点未分裂,染色体数目并不加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细胞板。①→②表示由中期到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5.有一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 B.②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此实验需找到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分生区细胞。分析图像,可以看出大部分细胞是长方形的,可能取材位置不合适。也可能是视野选择不合适。绝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说明可能取材时间不合适。
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B.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答案】 B
【解析】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后DNA含量加倍,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组数不变,间期中心体也进行复制;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间期时,染色体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后期时,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消失。
7.将一块3 cm×3 cm×6 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
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
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
C.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
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
【答案】 C
【解析】 无论琼脂块多大,NaOH扩散速率相同,A错误。随着琼脂块增大,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变小,B错误。随着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在变大,C正确。随着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变小,D错误。
8.如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中心体⑨,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②相连
C.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D.在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答案】 D
【解析】 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该细胞在后期有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0条。
9.下列对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DNA复制的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B.在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的时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的时期,着丝粒排列整齐
D.在染色体逐渐解开螺旋的时期,细胞中央出现由很薄的细胞壁构成的赤道板
【答案】 C
【解析】 DNA复制的结果是DNA含量增加一倍,并没有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只是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菠菜是高等植物细胞,所以无中心体。赤道板不是一个结构,仅是一个位置概念,在染色体解旋的时期,在赤道板位置上形成细胞板。细胞分裂中期,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10.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中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所示。从图中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全部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答案】 D
【解析】 从甲过程到乙过程,DNA含量从2C达到了4C,反映出了细胞中DNA的复制过程。处于甲状态的细胞较多,说明间期较长。丙中的所有细胞会随着DNA的复制而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如果将DNA的复制阻断,则会导致甲细胞数增多,而乙、丙细胞数相对减少。
11.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分裂期刚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答案】 C
【解析】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后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的含量是保持不变的。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的分开出现了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加倍,而其他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正常情况下一样;有丝分裂间期进行了DNA分子的复制,其含量在前、中、后期都比正常情况下多了一倍,到了末期由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NA的含量又恢复正常。
12.下表为某同学观察到的4块装片中细胞有丝分裂结果,能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末期的装片依次是( )
编号 观察结果
1 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染色体散乱排列
2 细胞中部凹陷
3 细胞中部形成了细胞板
4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染色体散乱排列
A.1、3号 B.4、2号 C.1、2号 D.4、3号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细胞丝分裂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编号3、4分别表示的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与前期的特点。
13.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答案】 B
【解析】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其数目关系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符合图甲所示;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其数目关系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0∶1,符合图丙所示。
14.某科学家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测得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F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但可用它计算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B.AB可表示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C.在细胞质中不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D.着丝粒分裂出现在BC和EF段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应先根据一个细胞内放射性变化情况判断细胞周期及其各个时期,再逐项分析。AD或DG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F从时间上等同于一个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但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故A项正确;AB段,放射性增大至最大,表示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过程,故B项正确;线粒体中含有DNA,因此在细胞质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故C项错误;BC段和EF段中放射性不变化,说明DNA含量未变,可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故D项正确。
15.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A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在细胞分裂期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C错误。
16.如图所示是关于观察洋葱有丝分裂的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A.剪取洋葱根尖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
C.在观察的图像中,b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
D.若用图中b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
【答案】 C
【解析】 根尖2~3 mm的区域属于分生区,A错误;在②和③之间应增加清水漂洗这一环节,而③和⑤之间的清水漂洗环节应删除,B错误;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细胞经解离已死亡,C正确;b区域的细胞属于分生区细胞,其液泡较小,渗透作用不明显,D错误。
17.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过程中没有DNA和染色质(体)的复制
B.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C.无丝分裂因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而得名
D.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无丝分裂
【答案】 C
【解析】 无丝分裂过程中有DNA的复制和染色体复制,A错误;B、无丝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C、无丝分裂因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而得名,C正确;D、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D错误。故选:C。
18.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 DNA 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 DNA含量不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 的含量,则c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 DNA 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D
【解析】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则c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个变成1个,但细胞中DNA含量不变,A正确;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c点时着丝点已经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而a点时DNA还未复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也是含有1个DNA,即c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B正确;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D。
19.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c~d时期
B.植物细胞中,d~e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细胞板
C.b~b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D.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是在e~a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b~c时期
【答案】C
【解析】
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b~c时期,A错误。
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即a~b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细胞板,B错误。
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b~b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正确。
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是在b~c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e~a时期,D错误。
20.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ABC、根据图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组X组,丙组后半段的细胞数目低于乙组,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X,丙组先加入药物X,后加入药物D,AB正确,C错误;D、若药物X为蛋白质, 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因此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使得药物X失去活性,D正确。故选C。
2、非选择题
21.甲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的A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核DNA数是_____,染色单体数是_____。
(2)在甲图A、B、C、D细胞中,对应乙图bc段的是_____。乙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
(3)就甲图来说,作为-个完整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期的细胞,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
(4)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_____的稳定性;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过程中无_____和_____的变化。分裂后的细胞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而导致细胞癌变,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或_____等发生突变。
【答案】
(1)8 8 0
(2)B、C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分裂)间 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遗传性状 染色体 纺锤体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解析】
(1)分析甲图中的A细胞可知,其染色体数是8,每条染色体上均无染色单体,故核DNA数与染色体数相等,也为8,染色单体数是0。
(2)乙图bc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为2,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即甲图的B、C细胞。乙图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包含分裂间期与分裂期;就甲图来说,B表示有丝分裂前期,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表示有丝分裂末期,作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无丝分裂过程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与有丝分裂相比,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所以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等发生突变。
22.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某组织中10000个细胞中核 DNA含量的情况(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1)图A细胞在分裂末期不能出现细胞板,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A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正处于营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矿质元素有 关的细胞器主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制作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中,在其分生区中看到细胞重叠,无法分辨,可能在______这些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
(4)用DNA 合成抑制剂处理,C图中 DNA 含量为_____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图B中, 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此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______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5)若取样的10000个细胞中,处于M期(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是280个,则处于G2期的细胞数目是________个。
【答案】
(1)是一个动物细胞
(2)线粒体 核糖体
(3)解离、制片
(4)2 1
(4)1720
【解析】
(1)图A细胞有中心体没有细胞壁,为动物细胞,因此在分裂末期不会出现细胞板。
(2)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且消耗能量。载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能量则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3)解离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是使细胞之间分散开,有利于观察。制作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中,在其分生区中看到细胞重叠,无法分辨,可能在解离和压片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4)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即细胞内DNA复制受到抑制,所以C图中DNA 含量为2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图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细胞核DNA的变化情况,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此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1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因为从S期结束(DNA被标记)到M期开始需要1小时。
(5)C图中的DNA含量由2C到4C的细胞,处在B图的S期(DNA正在复制中)。图C显示,取样的10000个细胞中,DNA含量在4C的细胞数为2000个(G2期+M期),处于M期(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是280个,则处于G2期的细胞数目是1720个。
23.秋水仙素是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呈黄色针状结晶、味苦、有毒。其毒害作用之一是抑制纺锤体的正常形成,阻碍染色体的移动,从而影响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某兴趣小组从一株秋水仙中提取得到秋水仙素晶体,并将其制备成溶液。为证明秋水仙素溶液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该小组以洋葱根尖分生区为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
(1)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后可使细胞停留在有丝分裂的____期,使细胞周期异常。
(2)实验中需要对根尖分生区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装片制作的步骤为____________。在高倍显微镜视野下若观察到细胞______________,则证明视野中的细胞基本为分生区细胞。
(3)本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及准备材料如下:
材料:洋葱根尖若干、蒸馏水、秋水仙素溶液、解离液、碱性染色剂等
①取等量长度洋葱根尖分生区材料若干,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乙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两组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④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_______________,若该数据结果为甲组大于乙组,则证明秋水仙素具有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
【答案】
(1)后
(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适量秋水仙素溶液 等量蒸馏水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数目所占的比例
【解析】
(1)由分析可知,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丝的形成,进而导致细胞在分裂后期染色体无法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两极移动,最终使细胞分裂停留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若要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需要制作临时装片,装片制作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通常根据该特征判断视野中的细胞是否为分生区细胞。
(3)设计本实验的目的为证明秋水仙素溶液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故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分生区细胞,因变量为细胞有丝分裂是否被抑制(这里通过观察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数来衡量),实验设计如下:
①分组编号,取等长度洋葱根尖分生区材料若干,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给与不同的处理,甲组用适量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乙组加入等量蒸馏水;
③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两组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④实验结果观察,因为秋水仙素能使细胞分裂过程停留在后期,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组视野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数目所占比例大小来对实验结果做出判断,若该数据结果为甲组大于乙组,则证明秋水仙素具有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考点9 细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如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2.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3.如图为某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变化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段有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B.在CD段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
C.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CD段该细胞赤道板处已形成细胞板
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DE段该细胞中有高尔基体起作用
4.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时期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相等,说明细胞分裂已经完成
5.有一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 B.②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B.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7.将一块3 cm×3 cm×6 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
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
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
C.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
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
8.如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中心体⑨,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②相连
C.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D.在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9.下列对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DNA复制的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B.在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的时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的时期,着丝粒排列整齐
D.在染色体逐渐解开螺旋的时期,细胞中央出现由很薄的细胞壁构成的赤道板
10.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中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所示。从图中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全部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11.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分裂期刚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12.下表为某同学观察到的4块装片中细胞有丝分裂结果,能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末期的装片依次是( )
编号 观察结果
1 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染色体散乱排列
2 细胞中部凹陷
3 细胞中部形成了细胞板
4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染色体散乱排列
A.1、3号 B.4、2号 C.1、2号 D.4、3号
13.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14.某科学家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测得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F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但可用它计算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B.AB可表示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C.在细胞质中不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D.着丝粒分裂出现在BC和EF段
15.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16.如图所示是关于观察洋葱有丝分裂的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A.剪取洋葱根尖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
C.在观察的图像中,b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
D.若用图中b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
17.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过程中没有DNA和染色质(体)的复制
B.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C.无丝分裂因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而得名
D.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无丝分裂
18.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 DNA 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 DNA含量不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 的含量,则c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 DNA 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19.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c~d时期
B.植物细胞中,d~e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细胞板
C.b~b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D.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是在e~a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b~c时期
20.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2、非选择题
21.甲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的A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核DNA数是_____,染色单体数是_____。
(2)在甲图A、B、C、D细胞中,对应乙图bc段的是_____。乙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
(3)就甲图来说,作为-个完整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期的细胞,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
(4)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_____的稳定性;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过程中无_____和_____的变化。分裂后的细胞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而导致细胞癌变,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或_____等发生突变。
22.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某组织中10000个细胞中核 DNA含量的情况(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1)图A细胞在分裂末期不能出现细胞板,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A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正处于营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矿质元素有 关的细胞器主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制作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中,在其分生区中看到细胞重叠,无法分辨,可能在______这些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
(4)用DNA 合成抑制剂处理,C图中 DNA 含量为_____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图B中, 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此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______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5)若取样的10000个细胞中,处于M期(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是280个,则处于G2期的细胞数目是________个。
23.秋水仙素是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呈黄色针状结晶、味苦、有毒。其毒害作用之一是抑制纺锤体的正常形成,阻碍染色体的移动,从而影响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某兴趣小组从一株秋水仙中提取得到秋水仙素晶体,并将其制备成溶液。为证明秋水仙素溶液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该小组以洋葱根尖分生区为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
(1)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后可使细胞停留在有丝分裂的____期,使细胞周期异常。
(2)实验中需要对根尖分生区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装片制作的步骤为____________。在高倍显微镜视野下若观察到细胞______________,则证明视野中的细胞基本为分生区细胞。
(3)本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及准备材料如下:
材料:洋葱根尖若干、蒸馏水、秋水仙素溶液、解离液、碱性染色剂等
①取等量长度洋葱根尖分生区材料若干,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乙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两组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④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_______________,若该数据结果为甲组大于乙组,则证明秋水仙素具有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