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含解析)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鲁科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含解析)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鲁科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3 12:0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北京大学研究员发现在钙钠矿活性层中引入稀土离子对,通过如图原理可消除零价铅和零价碘缺陷,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对在反应过程中需定时补充
B.消除零价铅的过程中,离子对发生氧化反应
C.消除零价碘的反应为
D.整个过程中,电子从转移给
2.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亚硝酸钠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 ; 第二步:NH4NO2=N2↑ +2H2O 下列对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NH4NO2仅是氧化剂;②NH4NO2仅是还原剂;③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第二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⑤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⑥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⑥
3.向c(FeCl3)=0.3mol·L-1、c(FeCl2)=0.15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该分散系属于溶液
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D.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Cl2+2FeCl3+8NaOH=Fe3O4+8NaCl+4H2O
4.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气溶于水:Cl2+H2O=H++Cl-+HClO
B.Fe跟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C.将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MnO2+2H++2Cl-Mn2++Cl2↑+H2O
D.过氧化钠投入水中:Na2O2+2H2O=O2↑+2OH-+2Na+
5.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醋酸
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
C.Na2CO3溶液与盐酸;NaHCO3与盐酸
D.石灰石与硝酸;石灰石与盐酸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FeO+2H+=Fe2++H2O
B.向KClO溶液中滴加浓盐酸:ClO-+Cl-+2H+=Cl2↑+H2O
C.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SO2+H2O+2ClO-=CaSO3↓+2HClO
D.向Mg(HCO3)2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Mg2+++OH-=MgCO3↓+H2O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加入稀:
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C.向硫酸铜溶液中通入气体:
D.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8.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含1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22.4LCl2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2Br-+2Cl2=2Fe3++Br2+4Cl-
B.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
C.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3Ba2++6OH-=3BaSO4↓+2Al(OH)3↓
D.向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
9.一种制备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流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B.该流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生石灰和熟石灰都能溶于稀盐酸,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D.由制备流程可知,该流程中既含有化合反应,又含有分解反应
10.根据下列图示所得推论正确的是
A.甲是新制氯水光照过程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曲线,推断次氯酸分解生成了HCl和O2
B.乙是C4H10(g)C4H8(g)+H2(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曲线,推断该反应的 H>0、x>0.1
C.丙是0.5mol/L CH3COONa溶液及水的pH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说明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中c(OH-)减小
D.丁是0.03g镁条分别与2mL 2mol/L盐酸和醋酸反应过程中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推断①代表盐酸与镁条的反应
11.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滴加过程中,这两份溶液的滴加速率始终相同,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B.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12.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I2+SO2+2H2O=2HI+H2SO4
B.反应I、II和III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C.反应III中生成S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理论上每生成2gH2,同时生成32gO2
二、填空题
13.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l2能将氧化成Br2,现将少量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这个事实说明具有还原性的离子还原性强弱为 。
(2)人体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Fe2+,正是这些Fe2+使血红蛋白分子具有载氧功能。亚硝酸钠(NaNO2)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氧气的结合能力。若误食亚硝酸钠中毒,可服维生素C缓解,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
(3)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微粒:Fe(OH)3、、、、、H2O
①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②每生成转移 mol电子,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l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mol。
14.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中盛放的是 溶液;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5.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填“对”或“错”),并将错误的离子方程式修改正确。
(1)铁粉溶于稀硫酸:2Fe2++6H+=2Fe3++H2 ↑ , 。
(2)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3++3OH-=Fe(OH)3↓ , 。
(3)氧化钙溶于盐酸反应:CaO+2H+=Ca2++H2O , 。
(4)BaCO3与稀硫酸反应:Ba2++=BaSO4↓ , 。
(5)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2++2OH-= Mg(OH)2↓ , 。
(6)硝酸钙溶液和碳酸钾溶液混合:Ca2++=CaCO3↓ , 。
16.[化学一选修2化学与技术」磷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应用。
(1)磷酸二氢钙,广泛用于动物的饲料添加剂。目前其制备的新工艺方法有:石灰法:用石灰石中和磷酸,控制终点pH为3.2,即得磷酸二氢钙。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有1x103kg石灰石最多能生产 kg磷酸二氢钙。
(2)用石英、焦炭与磷灰石[主要成分Ca5(PO4)3F]在高温下制备黄磷(P4)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此反应中,副产物矿渣可用来 。
(3)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磷酸结构简式如图)之间脱去两个水分子的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 。
(4)次磷酸钠(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Ni2+和H2P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请配平该离子方程式。
(5)H3PO2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 。
17.研究物质时会涉及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将包有少量Na2O2固体的棉花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向棉花上滴几滴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在潜水艇和消防员的呼吸面具中,Na2O2所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 ,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角度分析,在该反应中Na2O2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可用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原理如下:2KMnO4+l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用双线桥标出电子得失情况 。
18.回答下列问题:
(1)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OH溶液和H2SO4溶液: ;
②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
③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 ;
④Fe与CuSO4溶液反应: ;
⑤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 。
(2)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化学方程式。
①CO+2H+=CO2↑+H2O ;
②Ba2++2OH-+CO2=BaCO3↓+H2O ;
③Cu2++2OH-=Cu(OH)2↓ ;
④SO2+2OH-=SO+H2O ;
⑤Fe2O3+6H+=2Fe3++3H2O 。
19.已知反应: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
(1)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①双线桥: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
②单线桥: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
(2)参加反应的HNO3具有的性质: 。参加反应的HNO3和作为氧化剂的HNO3的个数比为 。
(3)若有64g Cu被氧化,则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是 。
20.回答下列问题:
(1)某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上述5种物质中, 是反应物, 是生成物。
②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是 , 是还原产物。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①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②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 。
③当生成28gN2时,被氧化的物质为 g。
21.PSCl3、SCl2、NaN3等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
(1)PSCl3(结构式为:)中磷的化合价为 。
(2)S2Cl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画出S2Cl2的结构式: 。
(3)能说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S的非金属性比Cl弱的事实是 (填标号)。
A.H2SO3的酸性比HClO3的弱
B.气态H2S的热稳定性比HCl的弱
C.Cl2通入Na2S溶液可发生反应:Cl2+S2-=2Cl-+S↓
D.SO2是常见的还原剂,ClO2是常见的氧化剂
(4)NaN3是一种易溶于水(NaN3=Na++N)的白色固体,钠法(液氨法)制备NaN3的工艺流程如图:
①钠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 族。
②Na+的结构示意图为 。
③反应NH4NO3N2O↑+2H2O↑中,每生成1molN2O转移电子数为 。
④销毁NaN3可用NaClO溶液,该销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被氧化为N2)。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离子对在反应过程中循环使用,不需定时补充,选项A错误;
B.消除零价铅,失电子生成,离子对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
C.消除零价碘的过程中,得电子生成,离子对失电子,发生的反应为,选项C正确;
D.整个过程中,电子从转移给,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B
【分析】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由+3价变为0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结合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
【详解】第二步反应中NH4NO2发生了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氮元素发生了归中反应,NH4NO2中的两个N原子的化合价分别由-3价变为0价、由+3价变为0价,该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看,NH4NO2发生的是分解反应,所以③④⑤是正确的。
故选:B。
3.D
【详解】A.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故不是氧化铁,故A错误;
B.分散质粒子在1 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故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分散系是胶体,不是溶液,故B错误;
C.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故C错误;;
D.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氯化钠,方程式:FeCl2+2FeCl3+8NaOH=Fe3O4+8NaCl+4H2O,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 氯气溶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选项A正确;
B. Fe跟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Fe2++H2↑,选项B错误;
C. 将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选项C错误;
D. 过氧化钠投入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O2↑+4OH-+4Na+,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5.D
【详解】A.氢氧化钠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氢氧化钠与醋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CH3COO-+H2O,二者不同,A不合题意;
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Ba2++=BaSO4↓;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Ba2+++H++OH-=BaSO4↓+H2O或者Ba2+++2H++2OH-=BaSO4↓+2H2O,二者不同,B不合题意;
C.Na2CO3溶液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2H+=H2O+CO2↑;NaHCO3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二者不同,C不合题意;
D.石灰石与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石灰石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二者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B
【详解】A.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稀硝酸氧化亚铁离子,会有NO生成,3FeO+4H+++=Fe2++NO↑+2H2O,故A错误;
B.向KClO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会生成氯气:ClO-+Cl-+2H+=Cl2↑+H2O,故B正确;
C.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次氯酸根会氧化二氧化硫变为硫酸根:Ca2++SO2+H2O+3ClO-=CaSO4↓+2HClO+Cl-,故C错误;
D.向Mg(HCO3)2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镁离子变为氢氧化镁沉淀:Mg2++2+4OH-=2+Mg(OH)2↓+2H2O,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B
【详解】A.硝酸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能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不会有二氧化硫生成,故A错误;
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故C错误;
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H2↑+Cl2↑+2OH-,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A.溴化亚铁和氯气反应时,亚铁离子先被氯气氧化,1mol溴化亚铁和1mol氯气反应,1mol亚铁离子被氧化后,还有溴离子被氧化生成溴单质,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4Cl-,A正确;
B.过量的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一氧化氮,B错误;
C.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当铝离子完全沉淀时不是沉淀质量最大时,再加入氢氧化钡,氢氧化铝溶解,同时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质量还在增加,C错误;
D.氨水属于弱碱溶液,不能拆成离子形式,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碳酸钾和熟石灰反应生成KOH和,可用于第一步煅烧,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故A正确;
B.该流程中,各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均不变,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属于碱,故C错误;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选C。
10.D
【详解】A、在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Cl-浓度的升高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是因为HClO不稳定分解,但是并不能推断出HClO分解产生了O2,A错误;
B、同一压强下,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升高,则平衡正向移动, H>0;同一温度下,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降低,则x<0.1;B错误;
C、盐类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水中的c(H+)增大,pH降低;温度升高,CH3COONa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大,由于c(H+)=,Kw增大的更多一些,使得c(H+)也增大一些[c(H+)没有c(OH-)增大得多],溶液pH呈小幅度的减小,C错误;
D、盐酸和醋酸的体积、浓度均相同,则HCl和醋酸的物质的量也相同,故这两个容器中产生的H2的量相同,最终容器内的压强也相同;HCl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则醋酸溶液的H+的浓度较低,其反应速率也较低,故①代表盐酸与镁条的反应,②代表醋酸与镁条的反应,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A选项是易混项,需要注意的是HClO的分解方式不仅仅有,也有,题中虽然有光照这个条件,但并未验证有O2生成,故无法说明HClO的分解方式。
11.B
【分析】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反应时,溶液的电导率为0;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始终显碱性。由此可知,甲为加入稀硫酸的曲线,乙为加入硫酸钠的曲线。
【详解】A.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反应时,溶液的导电率为0;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导电性不可能为0。由此可知,甲为加入稀硫酸的曲线,乙为加入硫酸钠的曲线,故A错误;
B.甲曲线上的M点是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B正确;
C.乙曲线是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对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始终显红色,故C错误;
D.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目没有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如图反应I的反应物为I2、SO2、H2O生成物为HI、H2SO4,故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I2+SO2+2H2O=2HI+H2SO4,A项正确;
B.反应III为2H2SO4=2H2O+2SO2↑+O2↑,反应II为2HI=H2+I2,反应I、II和III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B项正确;
C.根据反应III方程式,生成S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C项正确;
D.根据反应II理论上每生成2gH2,就有2molHI参加反应,根据反应I,生成H2SO4为1mol,故反应III生成O2为0.5mol,质量为0.5mol×32g·mol-1=16g,D项错误;
答案选D。
13.(1)Fe2+>Cl-
(2)还原
(3) 2Fe(OH)3+3ClO-+4OH-=2FeO+3Cl-+5H2O 3 0.15
【详解】(1)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Cl2为氧化剂,Fe2+为还原剂,Fe3+为氧化产物,Cl-为还原产物,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强弱顺序是Fe2+>Cl-;故答案为Fe2+>Cl-;
(2)亚硝酸能将Fe2+转化成Fe3+,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亚硝酸作氧化剂,误食亚硝酸钠,可服用维生素C缓解,说明维生素C表现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
(3)①制备高铁酸钾,+3价铁元素转化成FeO,FeO中铁元素表现+6价,铁元素化合价升高3价,ClO-作氧化剂,被还原成Cl-,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化合价降低2价,因此离子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2FeO+3Cl-+5H2O;故答案为2Fe(OH)3+3ClO-+4OH-=2FeO+3Cl-+5H2O;
②根据上述分析,得到2molFeO,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6mol,即得到1molFeO,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3mol;还原产物是Cl-,因此反应过程中转移0.3mol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故答案为3;0.15。
14. 氢氧化钠 H++OH-=H2O
【详解】烧杯内溶液的初始pH为12,则烧杯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15. 错 Fe+2H+=Fe2++H2↑ 错 Fe3++3H2O=Fe(OH)3(胶体)+3H+ 对 无需修改 错 BaCO3+2H++=BaSO4↓+CO2↑+H2O 对 无需修改 对 无需修改
【详解】(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2)向沸水中加入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并加热时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
(3)氧化钙属于碱性氧化物,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O+2H+=Ca2++H2O;
(4)Ba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水、二氧化碳,BaCO3属于难溶盐,二者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SO4↓+CO2↑+H2O;
(5)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氢氧化镁属于难溶物,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2++2OH-= Mg(OH)2↓;
(6)硝酸钙溶液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硝酸钾和难溶物碳酸钙,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2++=CaCO3↓。
16. CaCO3+2H3PO4=Ca(H2PO4)2+H2O+CO2↑ 2.34×103 制水泥 Na5P3O10 2Ni2++1H2PO2-+1H2O=2 Ni++1H2PO3-+2 H+ 2H2O-4e-=O2↑+4H+ 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
【详解】(1)根据提示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故方程式为:CaCO3+2H3PO4=Ca(H2PO4)2+H2O+CO2↑ ;根据比例关系可知:n(CaCO3)=n(Ca(H2PO4)2),即m(Ca(H2PO4)2)=;
(2)矿渣中的硅酸钙可用来制备水泥;
(3);Na5P3O10;
(4)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原理进行配平,可得到:2Ni2++1H2PO2-+1H2O=2 Ni++1H2PO3-+2 H+;①阳极失电子,放出氧气,故离子方程式为:2H2O-4e-=O2↑+4H+;②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
17.(1) 棉花燃烧 该反应放热 2Na2O2+2H2O=4Na++4OH-+O2↑
(2) 2Na2O2+2CO2=2Na2CO3+O2 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3)
【解析】(1)
将包有少量Na2O2固体的棉花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向棉花上滴几滴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棉花燃烧,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该反应放热,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4OH-+O2↑;
(2)
在潜水艇和消防员的呼吸面具中,Na2O2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过程中,Na2O2中O元素化合价 由-1升高为0、由-1降低为-2,所以该反应中Na2O2的作用是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3)
2KMnO4+l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KMnO4中Mn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为+2,H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用双线桥标出电子得失情况为;
18.(1) H++OH-=H2O Ag++Cl-=AgCl↓ Ba2++2OH-+2H++SO=BaSO4↓+2H2O Fe+Cu2+= Fe2++Cu Ca2++CO= CaCO3↓
(2) Na2CO3+2HCl=2NaCl+CO2↑+H2O Ba(OH)2+CO2=BaCO3↓+H2O CuSO4+2NaOH= Cu(OH)2↓+Na2SO4 SO2+2NaOH= Na2S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详解】(1)①NaOH和H2SO4反应生成Na2SO4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②NaCl和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 AgCl↓+HNO3,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③Ba(OH)2和H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
④Fe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FeSO4和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 FeSO4+Cu,离子方程式为:Fe+Cu2+= Fe2++Cu。
⑤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离子方程式为:Ca2++CO= CaCO3↓。
(2)①CO+2H+=CO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溶液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②Ba2++2OH-+CO2=BaCO3↓+H2O表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H2O。
③Cu2++2OH-=Cu(OH)2↓表示可溶性铜盐与强碱溶液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为:CuSO4+2NaOH= Cu(OH)2↓+Na2SO4。
④SO2+2OH-=SO+H2O表示二氧化硫与强碱溶液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为:SO2+2NaOH= Na2SO3+H2O。
⑤Fe2O3+6H+=2Fe3++3H2O表示氧化铁与强酸溶液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为:Fe2O3+6HCl=2FeCl3+3H2O。
19.(1)
(2) 氧化性和酸性 4:1
(3)42g
【分析】(1)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方法可知,对该反应进行双线桥和单线桥分析如下:①双线桥:,②单线桥:,故答案为:;;
(2)
由反应可知,8分子硝酸中只有两分子硝酸中N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做氧化剂,其余6分子硝酸中的化合价均未变,故体系酸性,故参加反应的HNO3具有的性质:氧化性和酸性,参加反应的HNO3和作为氧化剂的HNO3的个数比为8:2=4:1,故答案为:氧化性和酸性;4:1;
(3)
根据物质的量运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知,若有64g Cu被氧化,则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解得m=42g,故答案为:42g。
20.(1) HNO3、H2S NO、S、H2O HNO3 NO 3H2S+2HNO3=3S↓+2NO+4H2O
(2) Cl2 NH3 213∶34 34
【分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被还原剂还原为NO,所以硝酸是反应物,硫化氢的还原性大于S,所以硫化氢是反应物,S是生成物,根据元素守恒可知,H2O为生成物,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1)①由分析可知,、是反应物;NO、S、H2O为生成物;
②由分析可知,反应中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表现出氧化性;被还原为NO,因此还原产物为NO;
③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至+2,S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至0,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守恒可知,与的系数比为2:3,然后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方程为;
(2)①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一部分N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至0,Cl元素化合价由0降低至-1,该反应中Cl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
②根据方程式,每有3mol Cl2参加反应时,有2mol NH3被氧化为N2,因此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根据可得其质量之比为(3×71):(2×17)=213:34;
③28g N2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 N2,则被氧化的NH3的物质的量为2mol,其质量为2mol×17g/mol=34g。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最容易把概念搞错,可以把相关概念归纳成口诀来记忆:还原剂失升氧、氧化剂得低还,即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转化为还原产物。
21. +5 Cl一S一S一Cl BC 三 IA 2.408×1024 ClO-+2N+H2O=Cl-+N2↑+2OH-
【详解】(1)根据结构简式知,Cl元素化合价为-1、S元素化合价为-2,分子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P为+5价;
(2)S2Cl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说明每个Cl原子形成1个共价键、每个S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所以其结构式为Cl-S-S-Cl;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酸性越强;
A.H2SO3、HClO3都不是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据此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气态H2S的热稳定性比HCl的弱,则非金属性SC.Cl2通入Na2S溶液可发生反应:Cl2+S2-=2Cl-+S↓,氯气氧化性大于S,则非金属性Cl>S,故C正确;
D.SO2、ClO2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D错误;
综上所诉,答案选BC;
(4)①钠是11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A族;
②Na+的结构示意图为: ;
③反应NH4NO3N2O↑+2H2O↑中,氮元素由+5价降为+1价,由-3价升为+1价,故每生成1molN2O转移电子4mol,转移电子数为:2.408×1024;
④销毁NaN3可用NaClO溶液,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N+H2O=Cl-+N2↑+2OH-。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