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024年高考热点预测之
甘 肃 地 震
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悟
目录
时事热点背景资料
相关知识点解析
预测题精选精析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临夏州、兰州市、武威市等多地有震感,震感持续近20秒,随后该地区又发生多次余震。
时事热点背景
地 震 原 因
甘东南活动构造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重要组成区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长期挤压作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发育着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临潭—宕昌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迭部—白龙江断裂、塔藏断裂、岷江断裂、雪山断裂、虎牙断裂等多条深大断裂。
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序列衰减特征、地震前兆资料综合会商结果初步判断,此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衰减基本正常。
相关知识点解析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全国多地居民手机收到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下图示意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和示意某地居民收到的此次地震部分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例题1
3.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圈层的特点是 ( )
A.位于软流层附近 B.全球厚薄不一
C.组成元素较为单一 D.横波不能传播
4.关于图示居民收到的预警信息中的“地震波”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横波,因为横波传播速度较快
B.为纵波,因为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C.为横波,因为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D.为纵波,因为纵波传播速度较慢
5.截至12月22日,地震已致134人遇难。造成本次地震重大伤亡的可能原因是 ( )
①地震发生在夜间 ②天气严寒
③震源深度比较深 ④建筑物抗震性比较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经典例题1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
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纵波和横波均属于体波)和面波(L波)三种类型。
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相关知识点
【答案】3.B4.C5.B
3.A、由题干可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下 10 千米处属于地壳,位于莫界面以上,A错误;
B、地壳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全球厚薄不一,B正确;
C、地壳组成元素有 90 多种,数量众多,C错误;
D、地震波在岩石圈都能传播,D错误。
4.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小,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破坏性大。图示居民收到的预警信息来自中国地震局,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局测震仪器先监测到纵波信号,通过纵波快速计算出震级、方位、地点、时间等信息,随后将地震预警信息传递出去,警示人们在横波到达前尽快避震。5.由材料可知,本次地震发生在深夜,人们多数处于睡眠状况,很难感知到地震来临;发生时间为12月底正值寒冬,天寒地冻;本次地震震源只有地下 10 千米,震源较浅;建筑物抗震性比较差,导致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解析
2023年10月24日19时32分在甘肃酒泉市肃北县(北纬39.43度,东经97.28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左图为此次地震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到达与震中距离不同的地震台所需的时间,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例题2
6.据图推断W1和W2所属地震波的类型及其可传播的物质状态正确的是( )
A.W1为纵波,固态、液态、气态;W2为横波,气态
B.W1为纵波,固态、液态、气态;W2为横波,固态
C.W1为横波,固态、液态、气态;W2为纵波,固态
D.W1为横波,固态;W2为纵波,固态、液态、气态
7.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Ⅱ圈层 B.Ⅲ圈层 C.IV圈层 D.软流层
经典例题2
【答案】6.D
7.A
【解析】【点评】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6.据图分析可知,传播同样的距离,W1和W2地震波用时不同,W1用时大于W2,用时短说明传播速度快,即W2传播速度大于W1,因为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因此W2为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而W1为横波,可以在固态中传播,D正确,ABC错误。
7.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而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则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对应右图中的Ⅱ圈层,A正确,BCD错误。
答案解析
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和为某次地震时,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例题3
8.能穿过地核的波是( )
A.短波 B.W2 C.横波 D.S波
9.若甲地震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甲地震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A.1000km B.2500km C.3000km D.4500km
10.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经典例题3
【答案】8.B9.D10.B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穿过固体、液体、气体。横波波速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包括硅铝层和硅美层,为固态。地幔为固态,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8.地震波中,纵波的波速较快,横波速度慢。图示相同的距离,传播时间越长,说明该波波速越慢。因此可知W1是横波,W2是纵波。纵波能穿过固液气。能穿过地核的波是W2。B正确。
9.左图中横坐标表示震中距,纵坐标表示传播时间。W1是横波,W2是纵波。同一震中距位置,横波和纵波的传播时间差异即为二曲线的差异。因此甲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甲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4500km,D正确。
10.从图中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②,是图示三个圆的交点,与三地的距离是各地的震中距,B正确。
答案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据中国地震信息网数据,2023年1月1日以来,我国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284次,其中3.0级到3.9级228次,4.0级到4.9级51次,5.0级到5.9级3次,6.0级到6.9级2次,7.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分别是2023年1月30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的6.1级地震和2023年4月3日在南海海域发生的6.1级地震。下图为2023年中国地震发生情况示意图。
经典例题4
(1)地震发生时,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分为 和 。
(2)地震破坏力巨大,不仅能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对震区造成持续破坏。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包括 和 等。
(3)如果发生地震时学生正在教室上课,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应急措施?
经典例题4
【答案】(1)横波;纵波
(2)滑坡;泥石流
(3)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避震。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地震时震源的能量是以地震波形式向周围传播,造成地面的颠簸和摇晃,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2)根据所学知识,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不仅能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和泥石流,使得地震的救援难度更大,破坏程度更大。
(3)根据所学知识,课堂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如果发生地震时学生正在教室上课,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为了避免造成较大伤害,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在地震后,应该迅速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避震,避免在高大的楼宇附近,造成二次伤害。
答案解析
结合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5 年 11 月 23 日 5 时 2 分,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 县(38.0 °N,100.4 °E)发生里氏 5.2 级地震,震源深度约 10km。
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
经典例题5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 B.济南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 目前主要的研究依 据是 ,材料二乙图中 A 为 。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 表示 (界面),说出该区域地壳厚度的大致分布规律: ,根据我国 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此次青海海北地震的震源位于 。(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经典例题5
【答案】(1)A
(2)地震波;横波
(3)莫霍界面;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地壳
【解析】【分析】(1)若地面接收的地震波从莫霍界面传来,若壳厚度大,则地震波到达地面最迟。四地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最高,地壳厚度最大,最迟接收到来自于莫霍界面的地震波。故答案为:A。
(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目前主要依靠地震波。图示A的传播速度较B慢,故判断A为横波,B表示纵波。
(3)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故地壳厚度为0km表示位于莫霍界面上。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从图中等厚线可知,数值从西北向东南减小,说明该区域地壳厚度自西北向东南递减。根据材料可知,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10km处,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km,可判断地震震源位于地壳。
答案解析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 12 月 18日23 时 59 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 )
A.地壳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外核
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 12 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 12 秒”。 据此推断“黄金 12 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C.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
D.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经典例题6
【答案】1.A
2.A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