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七年级历史
2024.01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掷
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了距今约
70万一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云南元谋人遗址
C.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D.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2.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以及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以判断出半坡人
A.会制作玉器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主要种植粟
D.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3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
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
看出华夏民族
A.发祥地在黄河流域
B.多元一体交融而成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创造众多文明成就
4.右图是《二里头一号宫殿主殿复原图》,二里头遗址有宫
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
群,这反映了
A.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夏胡都城的宫发复原困
C.夏朝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D.夏朝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5.据研究表明,汉字的象形、指事等造字方法在甲骨文中己有充分体现,而且不少句子所
具备的语法结构,与后世文言文几乎一致。这表明
A.甲骨文字形非常复杂
B.甲骨文记载的是信史
C.商朝文字己较为成熟
D.文字最早出现于中国
阳
6.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
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这种现象最早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7.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都江堰)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
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
表明都江堰
A.使蜀地水灾泛滥
B.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C.具有调沙、水运的功能
D.使蜀地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第1页共6页
8.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
17
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这一思想认识属于
萄
A.道家
B.儒家
C.黑家
D.法家
刻
9.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
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秦朝统一的意义
C.商鞅变法的意义
D.秦灭六国的过程
10。《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入大喜,民心安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邦最终能够战胜项羽
的重要原因是
A项羽一味依赖武力
B.项羽刚愎自用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
D.刘邦善用人才
11.汉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联
忧其然,故令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由此可见汉文帝
A.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B.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C.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D.使得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12.据《汉朝历史》记载,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
势力己经相当强大了,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二是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
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三是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
安宁。为解决第个问题,汉武帝
A.建立刺史制度,监督地方豪强
B.实行,“推恩”,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C.统一铸币,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13.假如小华是汉武帝时期的学生,
他要想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一一太学接受儒家教育,他
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建业
14.右图(《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中
外专
的历史现象
A.出现于西汉晚期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B.与王莽篡汉乱政有关
1
C.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D.使东汉王朝灭亡
宦官得
茶外我
空蒂长大
15.《后汉书》记载,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
把持期政
变回君权
依露宣官
军头裹黄巾,“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
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次起义
A.杜绝了宦官专权
B.结束了州牧割据
C.建立了新的政权
D.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16.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
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他”是
A.班超
B.甘英
C.张骞
D.班勇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