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请用铅笔把正
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开卷考试,可查阔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答卷前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涂清楚。
第I部分选择题(共2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个正确选
项,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在试卷上不给分)
1.下列出土文物可以了解我国原始居民的
半坡遗址: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逢址·双鸟朝阳纹牙雕
山顶涧人遗址贝壳项裢
A.农业种植
B.思想情感
C.动物饲养
D.食物种类
2.水稻起源于中国。这个结论的证据应该是下列哪个遗址中的考古发现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濮阳西水坡遗址
3.《史记》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人,被传为美谈,至
今仍被人们所传颂。此一记载中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是
A.艰苦奋斗精神
B.民族主义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无私奉献精神
4.周武王灭商后,主要分封古帝王的后裔和灭商的功臣,未强调分封宗亲;到其
子周成王时,分封对象则以宗室和姻亲为主。这一变化主要目的是
A.强化控制地方
B.建立中央集权
C.建立诸侯国
D.建立血缘关系
七年级历史
第1页(共6页)
5.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华夏”的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在商代卜辞中发现了
“夏”字,指夏朝遗民之族群;“华”字像一棵树上满是花枝的样子。当时“夏”
“华”的字体属于
A.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6.《尚书·周书·武成》中出现了“华夏”二字:“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是目
前被认为记录“华夏”一词最早的
A.实物史料
B.图像史料
C.文献史料
D.口传史料
7.有人把公元前800年一前200年期间,亚欧一些地区同时出现的人类文化繁荣
现象称为“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出现与下面哪一技术的出现息息相关
A.造纸技术
B.制陶技术
C.青铜冶炼
D.治铁技术
8.中国在“轴心时代”(前800年一前200年)出现的最主要的文化现象是
A.创制礼乐制度
B.“百家争鸣”
C.确立儒学正统
D.佛教开始传播
9.下表反映的是战国时期部分战争的基本信息。据表格获取当时战争的信息正确
的是
战争
魏攻秦河西之战
魏灭中山之战
秦收复河西之战
时间公元前419前408年公元前408前406年公元前366年~前330年
A.交战国家多
B.秦国有绝对优势
C.战争规模大
D.持续时间长
10.古代学问家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公元前221年作为时代的界
标,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有学习历史的人都会记住这个年份。它成为“时代的
界标”主要是因为
A.专制集权政治建立
B.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
D.中华文明开始起源
11.史书记载,汉文帝首创“赐物存问”,赏赐八、九十岁老人帛絮和酒肉等物
品,以示尊重与慰问。这体现了国家治理中的
A.官员选拔
B.社会教化
C.户籍管理
D.社会保障
12.“羊左”传说讲述了春秋时期羊角哀和左伯桃两人诚信守义的故事,西汉
《列土传》记述了该故事,《列士传》今已失传,2004年出土的东汉竹简上同时出现了羊
角哀、左伯桃两人名字,未发现具体故事内容。据上述材料,最能考证认定该故事的
A.产生时间
B.具体内容
C.人物姓名
D.历史价值
13.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针对当时下表中出现的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内容类别
人口(万)
郡(个)
中夹
450
15
封国
850
39
A.休养生息
B.推恩令
C.北击匈奴
D.尊崇儒术
七年级历史
第2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