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②知识与技能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③思维与表达 :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④交流与反思:进一步交流与反思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教学难点:相关单式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引导学生思考你能将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吗?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怎样画?在生活中,还能看见其他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授 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二、探索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个地区这几年城镇和乡村的人数变化呢?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 如果要很快地知道1980年与2010年中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变化情况?那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汇报。 2.如何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试着绘制统计图。全班交流、汇报。 3.出示教材第96页不完整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独立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1)怎样才能清楚地表示这 学生活动: 1.
活动意图: 通过先独立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倾听和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方法。
环节二:观察主题图,思考解题思路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大胆回报解题思路。
教师活动: 1.(二)探索复式分段统计表 1.独立思考。 师:通过上面的整理,哪个小队的成绩好些呢? 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 师: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伴,小组内讨论一下怎样能既简单又迅速地比较出哪个小队的成绩更好? 预设1:学生一般会将两个表格放在一起观察,这时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追问:“这样翻来翻去方便吗 有没有更简单一些的办法?” 预设2:学生可能把两个表格合成一个表格。师:现在认真去对比一下,是不是比刚才容易了。那么,两个队的成绩谁更好一些呢?差异在哪儿呢? 预设1:这样比较起来更方便。 预设2:能清楚地看出两个小队成绩的差异。 (此时教师可分发准备好的复式分段统计表)小组合作,观察单式统计表完成复式分段统计表。追问:通过这一次的整理数据 (板书),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观察例4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内交流并汇报。 (1 )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把图形左边的半圆形的部分剪下来,利用平移的知识向右平移6格,让原图形变成长方形。 学生一般会将两个表格放在一起观察,这时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追问:“这样翻来翻去方便吗 有没有更简单一些的办
活动意图: 通过看一看,讨论汇报,进一步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环节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教师活动: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学生活动: 独立操作、 2.交流并汇报:
活动意图: 通过多种层次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单、复式分段统计表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知识,同时突破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种层次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单、复式分段统计表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知识,同时突破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活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环节四:自我总结
活动意图: 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小队的成绩,从认识单式分段统计表过渡到复式分段统计表,进而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势,为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多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奠定基础。
作业设计 基础专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巩固作用:数学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提升作业:数学书第93页做一做第2题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认识单式分段统计表过渡到复式分段统计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