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鸡兔同笼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②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③思维与表达: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④交流与反思: 够运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假设的思想方法。
2.学习重难点: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历史激趣,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师:今天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大约1500年前的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你们想了解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1)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2)师:你们能从题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活动: 自主思考回答问题。 2.小组合作,思考解决问题策略;分小组汇报并交流不同的方法。
活动意图: 通过数学名著《孙子算经》的介绍和“鸡兔同笼”问题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2.探究解法。 3.知识运用,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 1.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4例1。 师:从题目中你们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要求鸡和兔各有几只,咱们不妨猜一猜,好吗? 探究解法。 (1)列表法 师:可能的情况有很多种,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符合题意呢? 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鸡和兔一共有8只,再看鸡的脚和兔的脚加起来是否等于26只脚。 ②师:鸡和兔一共有8只,有很多种情况,我们可以用表格一一列举出来。(出示课件) 小结:同学们真不错!像这样利用表格按顺序列出所有的情况,进而找到问题答案的方法叫做列表法。这是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非常好的一种方法。(板书:列表法) 假设法 ①师:我们刚才用列表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数据变大后,列举出的情况太多了,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提示:把鸡或兔的只数假设成0只,计算起来会更简单。) ②师:如果从最特殊的情况出发,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一共有多少只脚?提示学生画图表示。 师:刚才通过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的情况,发现规律,得出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假设法。这也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 知识运用,巩固提高。 完成教科书P106“练习二十四”第2题 学生活动: 1.学生进行猜想并回答。 预设1:我猜想鸡有4只,兔有4只。(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预设2:我猜想鸡有2只,兔有6只,因为鸡和兔一共有8只。 2.(1)学生试着填写教科书P104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做法。 (2)展示交流。请做得快的小组到黑板上完成表格。 1.学生独立思考,画图表示。 2.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1)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每只鸡2只脚,一共有脚8×2=16(只),还多脚26-16=10(只)。一只兔比一只鸡多脚4-2=2(只),也就有兔10÷2=5(只),鸡8-5=3(只)。 (2)假设笼子里全是兔,每只兔4只脚,一共有脚8×4=32(只),多出脚32-26=6(只)。一只鸡比一只兔少脚4-2=2(只),也就有鸡6÷2=3(只),兔8-3=5(只)。 3.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活动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后很容易得出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围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悟“鸡兔同笼”问题不仅仅是鸡兔问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要符合这种数量关系,就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答。有层次、有针对性地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环节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掌握了哪些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5.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3题。 提升性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鸡兔同笼
授课时间: 课型:练习课 课时: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②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③思维与表达: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④交流与反思: 够运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假设的思想方法。
2.学习重难点: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基础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1“做一做”第1、2题。
教师活动: 1.基础练习。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大家知道吗?日本的“龟鹤算”问题就是从我国的“鸡兔同笼”问题演变而来的,你们会做吗? 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得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有多种解法。当数目比较小时,用列表法比较好;数目比较大时,用假设法比较好。师: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和“鸡兔同笼”问题相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100“做一做”第1、2题。 (2)集体交流。 预设1:已知鸡和兔的总数和它们的脚的总数,要分别计算鸡和兔各有几只。 预设2:可以用列表法、假设法来解决问题。
活动意图: 通过基础练习,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环节二:加强练习,巩固新知 1.加深对“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识运用,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 1.加深对“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1“练习二十四”第1题。(1)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与前面研究的“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师:什么相当于“鸡”?什么相当于“兔”?什么又相当于“总只数”和“总脚数”?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教科书P101“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与解决问题无关的信息,“我投了15个球”。 (2)教科书P101~102“练习二十四”第4、6题。 师: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该怎么解答。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2“练习二十四”第5题。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分享。 2.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 预设1:它们是购物中的“鸡兔同笼”问题。预设2: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总个数相当于动物的总只数,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奖金额相当于每种动物的脚的只数,奖金总额相当于两种动物的脚的总只数。预设3:篮球和排球的总个数相当于动物的总只数,篮球和排球的单价相当于每种动物的脚的只数,总价相当于两种动物的脚的总只数。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活动意图: 第1题重在引导学生加深对“鸡兔同笼”数量关系的理解。第3、4、6题的信息呈现方式灵活多变,注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第5题重在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环节借助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巩固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了那些收获?
5.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提升性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四第7题。
6.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练习课)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