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什么是面积(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23 13:5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什么是面积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面积》的第一课时。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已经学习了24个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 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感知,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3.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三、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的概念,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两个面积大小的方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袋(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两个面积相近的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2.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78页“练一练”第4题的场景,请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总结。
4. 教师再问:哪个物体的面比较大?哪个物体的面比较小?
5.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的学习上。教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巧设问题,以景引路,激活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探究,认识面积概念
1. 观察情景图,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1)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和文具盒盖的面,说说有什么感觉。(都是平平的)
(2)请学生观察一下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大小 面积。
(3)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的肯定和补充)并请学生指出这些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概念。特别是通过观察情景图中的黑板面和国旗面、教室地面和篮球场地面等两组对比鲜明的实物表面,让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体会“面”有大小之分,从而引出面积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面积概念。
(1)教师谈话引入:请同桌的同学互相比较一下手帕和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出:要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需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并板书:测量。
(2)请学生自学课本第79页中间部分的内容,并思考: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边长是多少?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及时追问:1平方厘米有多大?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谁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请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在学生展示的同时教师可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受一下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1平方分米又是多大?也来比划一下。这样直观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大小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启发思考: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是准确测量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建立起有关面积单位的概念,知道测量平面图形的面积需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进行测量。同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使学生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面积大小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3. 合作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教师谈话引入: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面积以及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怎样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合作,从学具袋中拿出两个面积接近的三角形或圆形纸片,用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并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2)学生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比较活动,并尝试记录比较结果。
(3)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4)请学生汇报交流测量和比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并板书:用面积单位测量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是先把每个平面图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单位,然后数一数每个平面图形所含的面积单位数量,数量多的面积就大。同时请学生思考一下:如果要比较的平面图形太大或太多,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和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合适吗?为什么?请学生自由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确实不太合适,因为这样既麻烦又容易出错。因此我们需要找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那就是观察法。请学生说一说平时我们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重叠法、观察法、数方格法等。
(5)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一下学具袋中两个面积接近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并交流比较结果。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并了解学生在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6)请学生交流汇报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和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和板书:重叠法、观察法、数方格法等。特别是对用“数方格法”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要予以肯定和表扬,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感悟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做一做第1题:先估计下面每组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然后在下面的方格纸中量一量。并请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拼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的面积是原来两个图形面积的和。
2. 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连线,再请学生回答是如何判断的,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图形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3.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
(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
(2)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它的面积增加4平方厘米。( )
(4)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4. 拓展题:你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约定从同一地点出发朝相反方向跑。现在有一块长方形土地和一块正方形土地,它们的周长相等。如果长方形土地的长是80米,宽是60米,那么请你算一算正方形土地的边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什么是面积以及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紧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特别是拓展题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在练习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