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课
授课时间: 课型:练习课 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③思维与表达:进一步提高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习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 师:关于小数的加减法,你知道了什么?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 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点上小数点,与横线上方的小数点对齐。 计算时注意: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0去掉。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活动意图: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习这节练习课打下了基础。
环节二:基础练习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习题。 2.课件出示习题。 3.教科书P78“练习十八”第6题。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总成绩和排名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让学生用数据来说一说陈若琳和汪皓取得冠军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因势利导渗透思想教育,以激发学生奋发拼搏的精神。 4.教科书P78“练习十八”第7题。 学生活动: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1)引导学生想想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将名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 (2)全班交流订正。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指名汇报。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中的表格,并说一说每轮动作后,这3对选手的得分和排名情况。 (2)学生独立完成后用计算器检验结果。 (1)学生自主阅读,说说读懂了什么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满100元减20元”的意思。 (3)学生独立解题。 (4)集体交流订正。
活动意图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意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课堂小结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提升性作业:
6.板书设计 练习课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