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六:精做反套路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六:精做反套路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4 09:10: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六:精做反套路题
(解析版)
一、(2022·全国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文本一:
支队政委(节选)
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一定!”
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
“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
“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
“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啦?”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
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轻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
“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
“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
“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的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疮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令,我命令你:挤!”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
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掠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
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脸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有删改)
文本二: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年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①
夏天,陈毅还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的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②(过家鼎等译,有删改)
注 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B.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烘托了老胡的刚毅。
C.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
D.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答案 A
解析 “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无中生有。这几处景物描写,反映了时间的变化,并没有和主人公的心理相关联。
2.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答案 ①意志坚强:为了继续战斗,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②处事果断:一旦决定“手术”,坚决实施。③善于做思想工作:为了说服战友,或说理、或命令、或请求,切实有效。
解析 首先通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然后根据小说内容,找到有关老胡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再根据上下文的相关内容和人物的言行分析他的形象特点。①由文中语言“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以及挤伤口脓血过程中老胡、“我”和林大富的神态、动作、心理等,可以得出老胡意志坚强,为了继续战斗,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②老胡决定挤掉伤口里的脓血,先努力说服战友,再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到最后用盐水洗净伤口,包扎好,这一过程中他自始至终未有丝毫动摇,从中可以看出他处事的果断。③由文中老胡软硬兼施催促“我”和林大富为他挤伤口脓血,可以得出其善于做思想工作,为了说服战友,或说理、或命令、或请求,并最终得到应允。
3.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答案 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②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言行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老胡这一艺术形象;文本二以采访、回忆录等为基础,记录了陈毅的真实经历。③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
解析 首先通读全文,明确两个文本的体裁:文本一是小说,文本二是纪实作品。然后分析题目,题目要求紧扣艺术表现来解说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差异。小说和纪实作品在真实性、艺术手法运用、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由此找到答题的三个角度并展开阐述。
4.小说在叙事过程中主要采用对话的方式展开,这种叙事方式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 ①通过对话,交代人物、事件及故事背景。如小说开头的对话,交代了人物与事件;在“我”挤脓血的过程中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等。②制造悬念,加快情节发展。小说开始老胡向“我”提要求,却不说内容,制造了悬念。对话比叙述推进情节更快,整个故事在三四次对话中快速完成。③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言为心声,“我”与老胡的对话,一方面表现出“我”对老胡的关心与尊敬,另一方面更好地表现了老胡的坚强意志与坚定信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淖记事(节选)①
汪曾祺
十一子和巧云的事,师兄们都知道,只瞒着老锡匠一个人。他们偷偷地给他留着门,在门窝子里倒了水(这样推门进来没有声音)。十一子常常到天快亮的时候才回来。有一天,又是这时候才推开门。刚刚要钻被窝,听见老锡匠说:
“你不要命啦!”
这种事情怎么瞒得住人呢?终于,传到刘号长的耳朵里。其实没有人跟他嚼舌头,刘号长自己还不知道?巧云看见他都讨厌,她的全身都是冷淡的。刘号长咽不下这口气。本来,他跟巧云又没有拜过堂,完过花烛,闲花野草,断了就断了。可是一个小锡匠,夺走了他的人,这丢了当兵的脸。太岁头上动土,这还行!这种事从来没有发生过。连保安队的弟兄也都觉得面上无光,在人前矬了一截。他是只许自己在别人头上拉屎撒尿,不许别人在他脸上溅一星唾沫的。若是闭着眼过去,往后,保安队的人还混不混了?
有一天,天还没亮,刘号长带了几个弟兄,踢开巧云家的门,从被窝里拉起了小锡匠,把他捆了起来。把黄海蛟、巧云的手脚也都捆了,怕他们去叫人。
他们把小锡匠弄到泰山庙后面的坟地里,一人一根棍子,搂头盖脸地打他。
他们要小锡匠卷铺盖走人,回他的兴化,不许再留在大淖。
小锡匠不说话。
他们要小锡匠答应不再走进黄家的门,不挨巧云的身子。
小锡匠还是不说话。
他们要小锡匠告一声饶,认一个错。
小锡匠的牙咬得紧紧的。
小锡匠的硬铮把这些向来是横着膀子走路的家伙惹怒了,“你这样硬!打不死你!”——“打”,七八根棍子风一样、雨一样打在小锡匠的身上。
小锡匠被他们打死了。
锡匠们听说十一子被保安队的人绑走了,他们四处找,找到了泰山庙。
老锡匠用手一探,十一子还有一丝悠悠气。老锡匠叫人赶紧去找陈年的尿桶。他经验过这种事,打死的人,只有喝了从桶里刮出来的尿碱,才有救。
十一子的牙关咬得很紧,灌不进去。
巧云捧了一碗尿碱汤,在十一子的耳边说:“十一子,十一子,你喝了!”
十一子微微听见一点声音,他睁了睁眼。巧云把一碗尿碱汤灌进了十一子的喉咙。
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也尝了一口。
锡匠们摘了一块门板,把十一子放在门板上,往家里抬。
他们抬着十一子,到了大淖东头,还要往西走。巧云拦住了:
“不要。抬到我家里。”
老锡匠点点头。
巧云把屋里存着的渔网和芦席都拿到街上卖了,买了七厘散,医治十一子身子里的瘀血。
东头的几家大娘、大婶杀了下蛋的老母鸡,给巧云送来了。
锡匠们凑了钱,买了人参,熬了参汤。
挑夫,锡匠,姑娘,媳妇,川流不息地来看望十一子。他们把平时在辛苦而单调的生活中不常表现的热情和好心都拿出来了。他们觉得十一子和巧云做的事都很应该,很对。大淖出了这样一对年轻人,使他们觉得骄傲。大家的心喜洋洋,热乎乎的,好像在过年。
刘号长打了人,不敢再露面。他那几个弟兄也都躲在保安队的队部里不出来。保安队的门口加了双岗。这些好汉原来都是一窝“草鸡”!
锡匠们开了会。他们向县政府递了呈子,要求保安队把姓刘的交出来。
县政府没有答复。
锡匠们上街游行。这个游行队伍是很多人从未见过的。没有旗子,没有标语,就是二十来个锡匠挑着二十来副锡匠担子,在全城的大街上慢慢地走。这是个沉默的队伍,但是非常严肃。他们表现出不可侵犯的威严和不可动摇的决心。这个带有中世纪行帮色彩的游行队伍十分动人。
游行继续了三天。
第三天,他们举行了“顶香请愿”。二十来个锡匠,在县政府照壁前坐着,每人头上用木盘顶着一炉炽旺的香。这是一个古老的风俗:民有沉冤,官不受理,被逼急了的百姓可以用香火把县大堂烧了,据说这不算犯法。
这条规矩不载于《六法全书》,现在不是大清国,县政府可以不理会这种“陋习”。但是这些锡匠是横了心的,他们当真干起来,后果是严重的。县长邀请县里的绅商商议,一致认为这件事不能再不管。于是由商会会长出面,约请了有关的人:一个承审——作为县长代表,保安队的副官,老锡匠和另外两个年长的锡匠,还有代表挑夫的黄海龙,四邻见证,——卖眼镜的宝应人,卖天竺筷的杭州人,在一家大茶馆里举行会谈,来“了”这件事。
会谈的结果是:小锡匠养伤的药钱由保安队负担(实际是商会拿钱),刘号长驱逐出境。由刘号长画押具结。老锡匠觉得这样就给锡匠和挑夫都挣了面子,可以见好就收了。只是要求在刘某人的甘结上写上一条:如果他再踏进县城一步,任凭老锡匠一个人把他收拾了!
过了两天,刘号长就由两个弟兄持枪护送,悄悄地走了。他被调到三垛去当了税警。
十一子能进一点饮食,能说话了。巧云问他:
“他们打你,你只要说不再进我家的门,就不打你了,你就不会吃这样大的苦了。你为什么不说?”
“你要我说么?”
“不要。”
“我知道你不要。”
“你值么?”
“我值。”
“十一子,你真好!我喜欢你!你快点好。”
巧云一家有了三张嘴。两个男的不能挣钱,但要吃饭。大淖东头的人家都没有积蓄,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卖典押。结渔网,打芦席,都不能当时见钱。十一子的伤一时半会不会好,日子长了,怎么过呢?巧云没有经过太多考虑,把爹用过的箩筐找出来,磕磕尘土,就去挑担挣“活钱”去了。姑娘媳妇都很佩服她。起初她们怕她挑不惯,后来看她脚下很快,很匀,也就放心了。从此,巧云就和邻居的姑娘媳妇在一起,挑着紫红的荸荠、碧绿的菱角、雪白的连枝藕,风摆柳似地穿街过市,发髻的一侧插着大红花。她的眼睛还是那么亮,长睫毛忽扇忽扇的。但是眼神显得更深沉,更坚定了。她从一个姑娘变成了一个很能干的小媳妇。
十一子的伤会好么?
会。
当然会!
一九八一年二月四日,旧历大年三十
【注】①《大淖记事》共六节,本文节选自小说的第六节。前五节情节梗概:故事发生在城区和乡下交界、名为大淖的地方,小锡匠十一子家有快瞎眼的母亲,巧云曾为挑夫的父亲黄海蛟半瘫,两家都希望把各自子女留在家中。巧云不慎落水,十一子舍身相救,二人情愫初生。水上保安队的刘号长玷辱了病重的巧云。而巧云舍不下十一子和半瘫的父亲。这时,十一子勇敢地接受了巧云的爱。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号长得知了十一子和巧云相爱,“咽不下这口气”,带了几个兄弟用棍子差点把小锡匠活活打死,这一情节旨在控诉时代的黑暗。
B.刘号长和他的兄弟们要求小锡匠告饶服软时,“小锡匠的牙咬得紧紧的”,表现了小锡匠对爱情的忠贞倔强和对强权的不屈服。
C.大淖的人们被十一子和巧云的勇敢感动,送来老母鸡、人参, “川流不息地来看望十一子”,说明大淖的民风淳朴,富有正义感。
D.经历过苦难洗礼的巧云,“眼神显得更深沉,更坚定了”,暗示巧云生命的成熟和坚强,
暗含了作者对作品人物的感情倾向。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锡匠们“顶香请愿”,商会会长约请承审、保安队的副官等各方代表通过会谈来“了”这件事,说明这样的社会环境仍有礼治的影子。
B.小说节选部分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细节刻画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大淖中的人物群像,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生动鲜活。
C.十一子能进食后和巧云的对话,使用短句,细腻地表现出二人心灵的相通,饱含着浓浓的关切之情,颇有宝玉挨打后与黛玉对话的动人之妙。
D.汪曾祺对大淖风土人情、故事结局的描写,与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开放式结尾的描写非常相似,突出了风俗、人情、人性美。
8.对文中画线句,汪曾祺说:“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只是写到那里,出于感情的需要,我迫切地要写出这一句。”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4分)
9.光明中学“萌芽”文学社征集以“乡土小说”为关键词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写出你的短评要点。
答案:
6.A(“旨在控诉时代的黑暗”错,过度解读,拔高主题,应为“旨在揭示刘号长人性的丑恶,侧面烘托小锡匠的倔强和不屈”)
7.D(结尾不相似。《边城》结尾是开放式的结尾,是感伤的,悲剧式的,而本文结尾是确切的,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尾。)
8.①小锡匠被打,心有屈辱和不甘,巧云也尝一口是为了表示对小锡匠抗争的支持。②表现巧云要与小锡匠同甘共苦,共渡难关的决心。③暗示巧云在苦难中不断成长,为小说的结局做铺垫。
9.①内容上,小说描写的是大淖这个城区和乡下交界的地方的故事,描绘了平凡生动、深刻和谐的风俗画(或叙写了平凡生动、深刻和谐的风土人情)。
②主题上,塑造了富有中国乡土特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巧云、小锡匠等人物的淳朴、
善良的人性和健康、向上、坚忍的中国传统精神。
③语言上,具有纯洁朴实的特点。如富有乡土气息,使用具有地域色彩的词语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相狮舞
侯发山
公元前197年冬月(十一月)二十四,即刘邦当上皇帝的第六年,适逢60大寿,他要普天同庆。巩县鲁庄小相村的人得知这个消息,赶赴长安,决定表演狮舞。即便刘邦看不到,也要增加长安城热闹欢乐的气氛,表达小相村人对皇帝刘邦的感恩之情。
楚汉在荥阳虎牢关对峙之时,汉兵途径小相村突发疫疾,饮用了当地百姓用野菊花泡制出来的茶汤,才免遭一难。刘邦登基后,免除了小相村百姓三年的徭役赋税,并让史官将此事记录在册。自此,小相菊花远近闻名,特别是它清热解毒、养颜益寿之功效,世人以饮之为荣。小相村民忙于采摘、晾晒、泡制,也从中受益不少,说得俗一点,较之过去,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小相人非常感念刘邦,想找机会表达一下,这才有了开篇的一幕。
我国不少地方的狮舞都起源于驱病辟邪、求吉纳福的祈福仪式,小相狮舞则不然,而是来源于生产劳动,如爬到树上摘果实,攀援到岩壁上采野菊花,下到沟里汲山泉水等。据此编排出来的狮舞,动感十足、生动有趣,既可以在繁忙的生产之余助兴解乏,又可在闲暇时节强身健体、增加乐趣。
长安毕竟是京城,天子脚下,又逢皇帝60大寿,除了做买卖的,全国各地来了不少玩杂耍的,有玩猴的,有斗鸡的,有蹴鞠的,还有外国使节带来的一些娱乐节目,如安息国(伊朗前身)魔术家表演的吞刀、吐火、屠人等节目。一时间,长安城万人空巷,热闹非凡,方圆三四百里的群众都赶来相聚。
刘邦本来在皇家园林上林苑中,跟后宫佳丽、文武大臣以及那些外国使节一起看“角抵戏”。“角抵戏”又称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戏剧表演的总称。他听萧何说,长安街上摩肩接踵,其乐融融,连八百多里外的小相狮舞都来了。刘邦很兴奋,他本是泥腿子出身,知道民间表演接地气、有情趣,便身着便服,带几个随从,出了皇宫,要与民同乐,感受一下太平盛世的氛围。
远远地,刘邦就看到了“小相狮舞”的旗帜。他越过熙攘的人群,直奔过去。狮子皮是用羊皮做成的,外边装饰着红色的麻线。狮子头用油漆彩绘,嘴巴能张能合,眼睛能睁能闭,耳朵能扇动。扮狮子的两个人一个抬头一个拱尾,俨然一只活灵活现、威风凛凛的狮子。武士时而用绣球逗引“狮子”,时而用器械斗狮,而“狮子”用腾、挪、跳、闪、蹿、伏、旋、扑等动作配合,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加之锣鼓喧天及周围人的呐喊助威,渲染得场面异常热闹。刘邦鼓掌叫好,下意识地想近前去瞅瞅“狮子”。
忽然,有一蒙面人手持一柄短剑,飞奔刘邦而去。“有刺客!”刘邦身边的几个侍卫纷纷亮剑出招,扑向刺客。那名刺客身手矫健,手中的剑如鱼得水,左刺右挑,上挡下拨,侍卫们纷纷中招。眼看着侍卫们一个个倒下,刘邦也吓傻了。刘邦虽然会几招,但当了五六年的皇帝,早荒废了,况且手中没有兵器,只能哆嗦着束手待毙了。在此危难之时,“狮子”后边那个演员迅速把刘邦拉进狮子皮下边,让他趴在前边那个舞狮人的背上,然后继续跳跃表演,把狮子的威猛与刚劲展现得淋漓尽致,似乎不惧眼前的惊险场面。刺客把近前的几个侍卫结果后,一时没找到刘邦,这时又有大批侍卫闻讯冲过来,刺客便施展轻功,大鹏展翅一样“飞”走了。
那名刺客是项羽的族人。他们得知“救驾”的是小相人时,对小相舞狮人进行了追杀,以致于小相狮舞沉寂了一千多年。直到清代嘉庆年间,小相人翻修年久失修的祠堂时,从一墙壁的夹层中发现一卷布帛,上边绘着小相狮舞的整套动作。至此,小相村才开始恢复狮舞,有序传承。
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小相狮舞已不满足于“地摊”式的器械表演,创出了“高台”,即两条板凳一层,层层上摞,最高摞至十二层,每层都有四个人“捉板凳”,最高一层是三条板凳。先是一个狮子在板凳上舞,后成了双狮舞,动作有“板凳架”“椅子架”“猴爬杆”“踩独绳”等。每个套路都有固定的模式,一招一式,时动时静,令围观者心惊肉跳,赞叹不已。后来又创造出了“上老杆”这一高难动作。“老杆”即平地竖起一根三丈来高的独杆,四周扯六根大绳固定,“老杆”顶端放一把椅子或板凳,“狮子”沿绳爬上杆顶,舞几个套路,然后顺绳爬下。后来又在“老杆”顶上搭起十字架,用八根绳子扯牢,这样一来,由原来上一架“狮子”到五架“狮子”,四角四架,中间一架,取名“五子登科”,寓意美好,又惊险刺激。
1944年,日本人打进巩县县城。两名游击队员就是扮作舞狮人混进城里,攀爬到“老杆”上打探到日本人炸药库的具体位置,为成功解放巩县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小相狮舞在第二十二代传承人李金土的策划和努力下,相继获得了“中原第一狮”“中原狮王”等称号。2008年元月28日,小相狮舞被定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的2月6日,他们代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邀进京展演高空狮艺,被组委会授予“中华第一狮”的至高荣耀。
(节选自《河南工人日报》2023年3月2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相人用野菊花茶汤让汉兵免遭疫疾之灾,刘邦登基后免除小相村百姓的徭役赋税等,可谓彼此有恩。
B.农民出身的刘邦喜欢小相狮舞,他看见小相狮舞的旗帜便带着随从走出皇宫,观看动感十足的小相狮舞。
C.文章具体描写了舞狮时“狮子”的动作、神态等,并通过观众的呐喊助威,表现了人们对小相狮舞的喜爱。
D.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扮作舞狮人打探情报,为解放巩县作出重大贡献,体现小相狮舞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
7.文中关于刘邦遇险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汉相争,项羽落败,刘邦称帝;但项羽族人继承项羽遗志,决定刺杀刘邦,热闹的表演给行刺提供了良机。
B.“左刺右挑,上挡下拨”“手中的剑如鱼得水”“侍卫们纷纷中招”这些描写,无不说明那名刺客身手矫健。
C.刘邦当了五六年皇帝,会的几招早已荒废,“吓傻”“哆嗦”运用神态、细节描写,表现了刘邦遇刺时的害怕紧张。
D.狮舞的演员迅速将刘邦拉进狮皮下边,让他趴在前边那个舞狮人的背上,这给刘邦脱离险境赢得了时间。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
9.这篇文章对于当下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6.B(“他看见小相狮舞的旗帜便带着随从走出皇宫”错误,原文表述是“他听萧何说,长安街上摩肩接踵,其乐融融,连八百多里外的小相狮舞都来了……便身着便服,带几个随从,出了皇宫”,这说明他是听了萧何的描述之后才出皇宫的。)
7.A(“项羽族人继承项羽遗志”文中无依据。)
8.①在内容上,体现了小相狮舞历史悠久的特点,说明了小相狮舞和刘邦的渊源。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适逢刘邦寿辰,小相村人为表感恩之情决定赴京表演狮舞。③为下文作铺垫:刘邦前来观看表演、刘邦遇刺、狮舞演员救下刘邦、小相舞狮人因此被追杀、小相狮舞沉寂一千多年,这一连串事情的发生都和这一场小相狮舞有关。(每点2分,答满两点即可,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①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小相狮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加入新的表演动作等,说明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结合时代发展努力创新。②小相狮舞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的策划和努力,离不开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要想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付诸实践。(每点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巨翅老人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许多多螃蟹。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曾像火星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一片杂有臭贝壳的烂泥塘。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对张开的巨大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
贝拉约被这噩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的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两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却是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们。两人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连续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想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他来到铁丝网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围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浑浊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他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翅膀的背面满是寄生的藻类和被台风伤害的巨大羽毛,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
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小时之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埃丽森达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院门,向每个观看天使的人收取门票五分。形形色色的人从远方怀着不同的目的来了:一个妇女从儿时开始累计自己的心跳,其数目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一个终夜无法睡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音的折磨;一个梦游病者总是夜里起来毁掉他自己醒时做好的东西……在这场动乱中,贝拉约和埃丽森达尽管疲倦,却感到幸福,因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屋子里装满了银钱,而等着进门的游客长队却一直伸展到天边。
这位天使唯一超人的美德好像是耐心。母鸡们在他的翅膀里啄来啄去地找虫子吃,残疾人拔下他的羽毛碰触自己的缺陷,缺乏同情心的人向他投掷石头想让他站起来,以便看看他的全身。唯一使他不安的一次是,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因为他好长时间一动不动,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没人能听懂的语言咆哮着,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狂风简直世间少见。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愤怒,而是由于痛苦。再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吸引,于是贝拉约的院子又恢复了三天阴雨连绵、螃蟹满地时的孤寂。
贝拉约夫妇用这些收入盖了有阳台和花园的两层楼住宅,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还在市镇附近建了养兔场,埃丽森达买了光亮的高跟皮鞋和很多色泽鲜艳的丝绸衣服。只有那个鸡笼没有引起注意,有时他们也用水冲刷一下,在里面撒些药水,这倒并不是为了优待那位天使,而是为了防止像幽灵一样在家里到处游荡的痘疫。几年后鸡笼朽烂了,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
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他的翅膀光秃秃的,整宿地发出呻吟声。尽管如此,天使不但活过了这可恶的冬天,而且随着天气变暖,身体又恢复了过来。他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曲。
一天上午,埃丽森达正在切洋葱块准备午饭,一阵风从阳台窗子外刮进屋来,她以为是海风,若无其事地朝外边探视一下,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起飞。他的两只翅膀显得不太灵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铁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坏不少。阳光下,他那对不停地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终于飞起来了。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蜘蛛女孩的流动展览上,说明大家不忍心再看到巨翅老人的惨状。
B.贝拉约夫妇靠门票收入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们内心对巨翅老人充满感激。
C.随着天气变暖,巨翅老人的身体逐渐恢复,这为他最后飞离小镇提供了条件。
D.埃丽森达切完洋葱还在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飞到消失不见,可见她对巨翅老人的离去很是不舍。
答案 C
解析 A项“说明大家不忍心再看到巨翅老人的惨状”错。人们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蜘蛛女孩的流动展览上,是因为大家已不再对巨翅老人感兴趣。B项“他们内心对巨翅老人充满感激”错。贝拉约夫妇靠门票收入过上富足的生活后,“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可见当巨翅老人失去利用价值后,立刻被嫌弃。D项“可见她对巨翅老人的离去很是不舍”错。埃丽森达望着巨翅老人飞离,心里更多的是摆脱了这个“障碍物”的轻松。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降大雨,螃蟹满地,瘟疫横行,小说开头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不祥、令人感到压抑的氛围。
B.“蠕动”“呻吟”“挣扎”等动词的使用,使一个有别于大家惯常想象、落难的巨翅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C.拔下他的羽毛、向他投掷石头、用滚烫的铁铲去烫他,文中这样的场景体现了大家对巨翅老人的态度与反应。
D.文中叙述了巨翅老人降落人间、最后飞离小镇等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答案 D
解析 “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错。“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意思是情节曲折、牵动人心,读者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而小说主要围绕巨翅老人在小镇的遭遇自然展开故事情节,且读者内心更多的应是对巨翅老人的同情与对小镇人们的谴责。
8.马尔克斯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提及,“《百年孤独》等作品混糅着魔幻与现实”。请简要分析本文的“魔幻”与“现实”各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 (1)魔幻:神异的人物形象塑造,荒诞的故事情节安排。
(2)现实:真实典型的环境描写,传神逼真的老人形象,具体现实的生存状态。
解析 《巨翅老人》虽然在总体构思上是魔幻的,在情节安排上是荒诞的,在形象塑造上是神异的,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却是真实的、准确的。魔幻:天使本是传说中的形象,作者却煞有介事地将其当作确有形象来写,给小说涂上了一层荒诞的色彩;计算自己心跳数目的妇女、受星星噪音折磨整夜失眠的葡萄牙人、无可救药的梦游症患者、不听父母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等,也是不可思议的;巨翅老人不知从何来、怎么来?无法与人沟通,被关在鸡笼里任由人们玩赏并最终飞去,显得很荒诞;巨翅老人降临的消息传播之快与前来围观他的人数之众也极尽夸张……现实: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人们对巨翅老人的态度都真实地反映了拉美人民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对巨翅老人外在形象的描绘及对其落魄、虚弱、衰老状态的刻画传神逼真,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9.所谓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感情,完全客观地陈述;零度写作不是不要感情,而是不让作者的感情影响读者。请简要分析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案 ①人称上,作者用第三人称客观地描述镇上人们对巨翅老人的冷酷反应,以此揭示这些人的丑陋本性。②语言上,很少使用带有作者主观感彩的词语,多是客观、冷静的叙述。③主旨上,作者冷静地叙写小镇人们精神上的愚昧、空虚和孤独,体现了作者对拉美人民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注。
解析 扣紧题干“零度写作”的特点,分别从人称、语言、主旨思想等方面进行简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六:精做反套路题
(原卷版)
一、(2022·全国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文本一:
支队政委(节选)
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一定!”
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
“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
“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
“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啦?”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
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轻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
“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
“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
“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的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疮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令,我命令你:挤!”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
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掠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
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脸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有删改)
文本二: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年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①
夏天,陈毅还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的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②(过家鼎等译,有删改)
注 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B.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烘托了老胡的刚毅。
C.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
D.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2.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3.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4.小说在叙事过程中主要采用对话的方式展开,这种叙事方式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淖记事(节选)①
汪曾祺
十一子和巧云的事,师兄们都知道,只瞒着老锡匠一个人。他们偷偷地给他留着门,在门窝子里倒了水(这样推门进来没有声音)。十一子常常到天快亮的时候才回来。有一天,又是这时候才推开门。刚刚要钻被窝,听见老锡匠说:
“你不要命啦!”
这种事情怎么瞒得住人呢?终于,传到刘号长的耳朵里。其实没有人跟他嚼舌头,刘号长自己还不知道?巧云看见他都讨厌,她的全身都是冷淡的。刘号长咽不下这口气。本来,他跟巧云又没有拜过堂,完过花烛,闲花野草,断了就断了。可是一个小锡匠,夺走了他的人,这丢了当兵的脸。太岁头上动土,这还行!这种事从来没有发生过。连保安队的弟兄也都觉得面上无光,在人前矬了一截。他是只许自己在别人头上拉屎撒尿,不许别人在他脸上溅一星唾沫的。若是闭着眼过去,往后,保安队的人还混不混了?
有一天,天还没亮,刘号长带了几个弟兄,踢开巧云家的门,从被窝里拉起了小锡匠,把他捆了起来。把黄海蛟、巧云的手脚也都捆了,怕他们去叫人。
他们把小锡匠弄到泰山庙后面的坟地里,一人一根棍子,搂头盖脸地打他。
他们要小锡匠卷铺盖走人,回他的兴化,不许再留在大淖。
小锡匠不说话。
他们要小锡匠答应不再走进黄家的门,不挨巧云的身子。
小锡匠还是不说话。
他们要小锡匠告一声饶,认一个错。
小锡匠的牙咬得紧紧的。
小锡匠的硬铮把这些向来是横着膀子走路的家伙惹怒了,“你这样硬!打不死你!”——“打”,七八根棍子风一样、雨一样打在小锡匠的身上。
小锡匠被他们打死了。
锡匠们听说十一子被保安队的人绑走了,他们四处找,找到了泰山庙。
老锡匠用手一探,十一子还有一丝悠悠气。老锡匠叫人赶紧去找陈年的尿桶。他经验过这种事,打死的人,只有喝了从桶里刮出来的尿碱,才有救。
十一子的牙关咬得很紧,灌不进去。
巧云捧了一碗尿碱汤,在十一子的耳边说:“十一子,十一子,你喝了!”
十一子微微听见一点声音,他睁了睁眼。巧云把一碗尿碱汤灌进了十一子的喉咙。
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也尝了一口。
锡匠们摘了一块门板,把十一子放在门板上,往家里抬。
他们抬着十一子,到了大淖东头,还要往西走。巧云拦住了:
“不要。抬到我家里。”
老锡匠点点头。
巧云把屋里存着的渔网和芦席都拿到街上卖了,买了七厘散,医治十一子身子里的瘀血。
东头的几家大娘、大婶杀了下蛋的老母鸡,给巧云送来了。
锡匠们凑了钱,买了人参,熬了参汤。
挑夫,锡匠,姑娘,媳妇,川流不息地来看望十一子。他们把平时在辛苦而单调的生活中不常表现的热情和好心都拿出来了。他们觉得十一子和巧云做的事都很应该,很对。大淖出了这样一对年轻人,使他们觉得骄傲。大家的心喜洋洋,热乎乎的,好像在过年。
刘号长打了人,不敢再露面。他那几个弟兄也都躲在保安队的队部里不出来。保安队的门口加了双岗。这些好汉原来都是一窝“草鸡”!
锡匠们开了会。他们向县政府递了呈子,要求保安队把姓刘的交出来。
县政府没有答复。
锡匠们上街游行。这个游行队伍是很多人从未见过的。没有旗子,没有标语,就是二十来个锡匠挑着二十来副锡匠担子,在全城的大街上慢慢地走。这是个沉默的队伍,但是非常严肃。他们表现出不可侵犯的威严和不可动摇的决心。这个带有中世纪行帮色彩的游行队伍十分动人。
游行继续了三天。
第三天,他们举行了“顶香请愿”。二十来个锡匠,在县政府照壁前坐着,每人头上用木盘顶着一炉炽旺的香。这是一个古老的风俗:民有沉冤,官不受理,被逼急了的百姓可以用香火把县大堂烧了,据说这不算犯法。
这条规矩不载于《六法全书》,现在不是大清国,县政府可以不理会这种“陋习”。但是这些锡匠是横了心的,他们当真干起来,后果是严重的。县长邀请县里的绅商商议,一致认为这件事不能再不管。于是由商会会长出面,约请了有关的人:一个承审——作为县长代表,保安队的副官,老锡匠和另外两个年长的锡匠,还有代表挑夫的黄海龙,四邻见证,——卖眼镜的宝应人,卖天竺筷的杭州人,在一家大茶馆里举行会谈,来“了”这件事。
会谈的结果是:小锡匠养伤的药钱由保安队负担(实际是商会拿钱),刘号长驱逐出境。由刘号长画押具结。老锡匠觉得这样就给锡匠和挑夫都挣了面子,可以见好就收了。只是要求在刘某人的甘结上写上一条:如果他再踏进县城一步,任凭老锡匠一个人把他收拾了!
过了两天,刘号长就由两个弟兄持枪护送,悄悄地走了。他被调到三垛去当了税警。
十一子能进一点饮食,能说话了。巧云问他:
“他们打你,你只要说不再进我家的门,就不打你了,你就不会吃这样大的苦了。你为什么不说?”
“你要我说么?”
“不要。”
“我知道你不要。”
“你值么?”
“我值。”
“十一子,你真好!我喜欢你!你快点好。”
巧云一家有了三张嘴。两个男的不能挣钱,但要吃饭。大淖东头的人家都没有积蓄,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卖典押。结渔网,打芦席,都不能当时见钱。十一子的伤一时半会不会好,日子长了,怎么过呢?巧云没有经过太多考虑,把爹用过的箩筐找出来,磕磕尘土,就去挑担挣“活钱”去了。姑娘媳妇都很佩服她。起初她们怕她挑不惯,后来看她脚下很快,很匀,也就放心了。从此,巧云就和邻居的姑娘媳妇在一起,挑着紫红的荸荠、碧绿的菱角、雪白的连枝藕,风摆柳似地穿街过市,发髻的一侧插着大红花。她的眼睛还是那么亮,长睫毛忽扇忽扇的。但是眼神显得更深沉,更坚定了。她从一个姑娘变成了一个很能干的小媳妇。
十一子的伤会好么?
会。
当然会!
一九八一年二月四日,旧历大年三十
【注】①《大淖记事》共六节,本文节选自小说的第六节。前五节情节梗概:故事发生在城区和乡下交界、名为大淖的地方,小锡匠十一子家有快瞎眼的母亲,巧云曾为挑夫的父亲黄海蛟半瘫,两家都希望把各自子女留在家中。巧云不慎落水,十一子舍身相救,二人情愫初生。水上保安队的刘号长玷辱了病重的巧云。而巧云舍不下十一子和半瘫的父亲。这时,十一子勇敢地接受了巧云的爱。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号长得知了十一子和巧云相爱,“咽不下这口气”,带了几个兄弟用棍子差点把小锡匠活活打死,这一情节旨在控诉时代的黑暗。
B.刘号长和他的兄弟们要求小锡匠告饶服软时,“小锡匠的牙咬得紧紧的”,表现了小锡匠对爱情的忠贞倔强和对强权的不屈服。
C.大淖的人们被十一子和巧云的勇敢感动,送来老母鸡、人参, “川流不息地来看望十一子”,说明大淖的民风淳朴,富有正义感。
D.经历过苦难洗礼的巧云,“眼神显得更深沉,更坚定了”,暗示巧云生命的成熟和坚强,
暗含了作者对作品人物的感情倾向。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锡匠们“顶香请愿”,商会会长约请承审、保安队的副官等各方代表通过会谈来“了”这件事,说明这样的社会环境仍有礼治的影子。
B.小说节选部分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细节刻画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大淖中的人物群像,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生动鲜活。
C.十一子能进食后和巧云的对话,使用短句,细腻地表现出二人心灵的相通,饱含着浓浓的关切之情,颇有宝玉挨打后与黛玉对话的动人之妙。
D.汪曾祺对大淖风土人情、故事结局的描写,与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开放式结尾的描写非常相似,突出了风俗、人情、人性美。
8.对文中画线句,汪曾祺说:“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只是写到那里,出于感情的需要,我迫切地要写出这一句。”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4分)
9.光明中学“萌芽”文学社征集以“乡土小说”为关键词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写出你的短评要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相狮舞
侯发山
公元前197年冬月(十一月)二十四,即刘邦当上皇帝的第六年,适逢60大寿,他要普天同庆。巩县鲁庄小相村的人得知这个消息,赶赴长安,决定表演狮舞。即便刘邦看不到,也要增加长安城热闹欢乐的气氛,表达小相村人对皇帝刘邦的感恩之情。
楚汉在荥阳虎牢关对峙之时,汉兵途径小相村突发疫疾,饮用了当地百姓用野菊花泡制出来的茶汤,才免遭一难。刘邦登基后,免除了小相村百姓三年的徭役赋税,并让史官将此事记录在册。自此,小相菊花远近闻名,特别是它清热解毒、养颜益寿之功效,世人以饮之为荣。小相村民忙于采摘、晾晒、泡制,也从中受益不少,说得俗一点,较之过去,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小相人非常感念刘邦,想找机会表达一下,这才有了开篇的一幕。
我国不少地方的狮舞都起源于驱病辟邪、求吉纳福的祈福仪式,小相狮舞则不然,而是来源于生产劳动,如爬到树上摘果实,攀援到岩壁上采野菊花,下到沟里汲山泉水等。据此编排出来的狮舞,动感十足、生动有趣,既可以在繁忙的生产之余助兴解乏,又可在闲暇时节强身健体、增加乐趣。
长安毕竟是京城,天子脚下,又逢皇帝60大寿,除了做买卖的,全国各地来了不少玩杂耍的,有玩猴的,有斗鸡的,有蹴鞠的,还有外国使节带来的一些娱乐节目,如安息国(伊朗前身)魔术家表演的吞刀、吐火、屠人等节目。一时间,长安城万人空巷,热闹非凡,方圆三四百里的群众都赶来相聚。
刘邦本来在皇家园林上林苑中,跟后宫佳丽、文武大臣以及那些外国使节一起看“角抵戏”。“角抵戏”又称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戏剧表演的总称。他听萧何说,长安街上摩肩接踵,其乐融融,连八百多里外的小相狮舞都来了。刘邦很兴奋,他本是泥腿子出身,知道民间表演接地气、有情趣,便身着便服,带几个随从,出了皇宫,要与民同乐,感受一下太平盛世的氛围。
远远地,刘邦就看到了“小相狮舞”的旗帜。他越过熙攘的人群,直奔过去。狮子皮是用羊皮做成的,外边装饰着红色的麻线。狮子头用油漆彩绘,嘴巴能张能合,眼睛能睁能闭,耳朵能扇动。扮狮子的两个人一个抬头一个拱尾,俨然一只活灵活现、威风凛凛的狮子。武士时而用绣球逗引“狮子”,时而用器械斗狮,而“狮子”用腾、挪、跳、闪、蹿、伏、旋、扑等动作配合,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加之锣鼓喧天及周围人的呐喊助威,渲染得场面异常热闹。刘邦鼓掌叫好,下意识地想近前去瞅瞅“狮子”。
忽然,有一蒙面人手持一柄短剑,飞奔刘邦而去。“有刺客!”刘邦身边的几个侍卫纷纷亮剑出招,扑向刺客。那名刺客身手矫健,手中的剑如鱼得水,左刺右挑,上挡下拨,侍卫们纷纷中招。眼看着侍卫们一个个倒下,刘邦也吓傻了。刘邦虽然会几招,但当了五六年的皇帝,早荒废了,况且手中没有兵器,只能哆嗦着束手待毙了。在此危难之时,“狮子”后边那个演员迅速把刘邦拉进狮子皮下边,让他趴在前边那个舞狮人的背上,然后继续跳跃表演,把狮子的威猛与刚劲展现得淋漓尽致,似乎不惧眼前的惊险场面。刺客把近前的几个侍卫结果后,一时没找到刘邦,这时又有大批侍卫闻讯冲过来,刺客便施展轻功,大鹏展翅一样“飞”走了。
那名刺客是项羽的族人。他们得知“救驾”的是小相人时,对小相舞狮人进行了追杀,以致于小相狮舞沉寂了一千多年。直到清代嘉庆年间,小相人翻修年久失修的祠堂时,从一墙壁的夹层中发现一卷布帛,上边绘着小相狮舞的整套动作。至此,小相村才开始恢复狮舞,有序传承。
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小相狮舞已不满足于“地摊”式的器械表演,创出了“高台”,即两条板凳一层,层层上摞,最高摞至十二层,每层都有四个人“捉板凳”,最高一层是三条板凳。先是一个狮子在板凳上舞,后成了双狮舞,动作有“板凳架”“椅子架”“猴爬杆”“踩独绳”等。每个套路都有固定的模式,一招一式,时动时静,令围观者心惊肉跳,赞叹不已。后来又创造出了“上老杆”这一高难动作。“老杆”即平地竖起一根三丈来高的独杆,四周扯六根大绳固定,“老杆”顶端放一把椅子或板凳,“狮子”沿绳爬上杆顶,舞几个套路,然后顺绳爬下。后来又在“老杆”顶上搭起十字架,用八根绳子扯牢,这样一来,由原来上一架“狮子”到五架“狮子”,四角四架,中间一架,取名“五子登科”,寓意美好,又惊险刺激。
1944年,日本人打进巩县县城。两名游击队员就是扮作舞狮人混进城里,攀爬到“老杆”上打探到日本人炸药库的具体位置,为成功解放巩县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小相狮舞在第二十二代传承人李金土的策划和努力下,相继获得了“中原第一狮”“中原狮王”等称号。2008年元月28日,小相狮舞被定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的2月6日,他们代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邀进京展演高空狮艺,被组委会授予“中华第一狮”的至高荣耀。
(节选自《河南工人日报》2023年3月2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相人用野菊花茶汤让汉兵免遭疫疾之灾,刘邦登基后免除小相村百姓的徭役赋税等,可谓彼此有恩。
B.农民出身的刘邦喜欢小相狮舞,他看见小相狮舞的旗帜便带着随从走出皇宫,观看动感十足的小相狮舞。
C.文章具体描写了舞狮时“狮子”的动作、神态等,并通过观众的呐喊助威,表现了人们对小相狮舞的喜爱。
D.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扮作舞狮人打探情报,为解放巩县作出重大贡献,体现小相狮舞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
7.文中关于刘邦遇险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汉相争,项羽落败,刘邦称帝;但项羽族人继承项羽遗志,决定刺杀刘邦,热闹的表演给行刺提供了良机。
B.“左刺右挑,上挡下拨”“手中的剑如鱼得水”“侍卫们纷纷中招”这些描写,无不说明那名刺客身手矫健。
C.刘邦当了五六年皇帝,会的几招早已荒废,“吓傻”“哆嗦”运用神态、细节描写,表现了刘邦遇刺时的害怕紧张。
D.狮舞的演员迅速将刘邦拉进狮皮下边,让他趴在前边那个舞狮人的背上,这给刘邦脱离险境赢得了时间。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
9.这篇文章对于当下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巨翅老人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许多多螃蟹。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曾像火星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一片杂有臭贝壳的烂泥塘。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对张开的巨大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
贝拉约被这噩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的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两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却是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们。两人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连续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想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他来到铁丝网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围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浑浊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他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翅膀的背面满是寄生的藻类和被台风伤害的巨大羽毛,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
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小时之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埃丽森达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院门,向每个观看天使的人收取门票五分。形形色色的人从远方怀着不同的目的来了:一个妇女从儿时开始累计自己的心跳,其数目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一个终夜无法睡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音的折磨;一个梦游病者总是夜里起来毁掉他自己醒时做好的东西……在这场动乱中,贝拉约和埃丽森达尽管疲倦,却感到幸福,因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屋子里装满了银钱,而等着进门的游客长队却一直伸展到天边。
这位天使唯一超人的美德好像是耐心。母鸡们在他的翅膀里啄来啄去地找虫子吃,残疾人拔下他的羽毛碰触自己的缺陷,缺乏同情心的人向他投掷石头想让他站起来,以便看看他的全身。唯一使他不安的一次是,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因为他好长时间一动不动,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没人能听懂的语言咆哮着,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狂风简直世间少见。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愤怒,而是由于痛苦。再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吸引,于是贝拉约的院子又恢复了三天阴雨连绵、螃蟹满地时的孤寂。
贝拉约夫妇用这些收入盖了有阳台和花园的两层楼住宅,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还在市镇附近建了养兔场,埃丽森达买了光亮的高跟皮鞋和很多色泽鲜艳的丝绸衣服。只有那个鸡笼没有引起注意,有时他们也用水冲刷一下,在里面撒些药水,这倒并不是为了优待那位天使,而是为了防止像幽灵一样在家里到处游荡的痘疫。几年后鸡笼朽烂了,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
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他的翅膀光秃秃的,整宿地发出呻吟声。尽管如此,天使不但活过了这可恶的冬天,而且随着天气变暖,身体又恢复了过来。他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曲。
一天上午,埃丽森达正在切洋葱块准备午饭,一阵风从阳台窗子外刮进屋来,她以为是海风,若无其事地朝外边探视一下,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起飞。他的两只翅膀显得不太灵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铁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坏不少。阳光下,他那对不停地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终于飞起来了。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蜘蛛女孩的流动展览上,说明大家不忍心再看到巨翅老人的惨状。
B.贝拉约夫妇靠门票收入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们内心对巨翅老人充满感激。
C.随着天气变暖,巨翅老人的身体逐渐恢复,这为他最后飞离小镇提供了条件。
D.埃丽森达切完洋葱还在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飞到消失不见,可见她对巨翅老人的离去很是不舍。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降大雨,螃蟹满地,瘟疫横行,小说开头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不祥、令人感到压抑的氛围。
B.“蠕动”“呻吟”“挣扎”等动词的使用,使一个有别于大家惯常想象、落难的巨翅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C.拔下他的羽毛、向他投掷石头、用滚烫的铁铲去烫他,文中这样的场景体现了大家对巨翅老人的态度与反应。
D.文中叙述了巨翅老人降落人间、最后飞离小镇等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8.马尔克斯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提及,“《百年孤独》等作品混糅着魔幻与现实”。请简要分析本文的“魔幻”与“现实”各体现在哪些地方。
9.所谓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感情,完全客观地陈述;零度写作不是不要感情,而是不让作者的感情影响读者。请简要分析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