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8 15:2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教材概述
课文节选的是原作第二幕第二场,简称“阳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它描写的是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写的是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朱丽叶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
依据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本课所在专题教学要求是“阅读剧本,要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认识剧中人物的命运,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的”。确立本文的欣赏重点是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能否通过节选内容让学生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思路方法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应通过戏剧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感情不断深化,鉴赏作品中所展示的热恋中青年男女丰富优美的心灵世界,所寄托的对人与人之间友爱和谐关系的追求。应根据作者抒发感情的表现手段,引导学生认识、鉴赏《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的诗意美。应引导学生分析鉴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表达特点:把十四行诗与剧情融为一体,营造出诗意的氛围,多处运用具有象征含义的“莎士比亚式”比喻以及排比对比等手法;语句直白大胆,句式长短变化,构成莎氏特有的气势。
可以用分角色朗读、课堂表演、看影视片等教学形式,让学生亲历舞台的过程,增加对戏剧的理解认识。
本节课应该采用多媒体方式,可以为学生朗读配音乐、播放经典的片段,甚至是一些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影视评价作品。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复习戏剧体裁方面的常识和戏剧鉴赏的知识,介绍作者戏剧创作成就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艺复兴”及莎士比亚代表作品。能举例说明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充满激情、讲究文采的“诗化”特点。
3.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爱情主题戏剧作品典型所具有的内容和风格上的特点。
4.能够品味《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对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的动人描写而营造的优美的意境,体会爱情主题的永恒魅力。
5.分角色朗读,通过品味语言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性格特点,在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同时丰富自己的美好情愫,提高戏剧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
导语设计
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 ( http: / / www.21cnjy.com )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在人的情感生活里,本来最伟大、最神圣的爱情,在古代(包括国外黑暗的中世纪),就犹如伊甸园里的禁果,是绝不允许青年人随意采摘的。可望而不可得,化成一句句诗句:
问天下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方的经典爱情故事作品——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据说18、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览室里,存放着一部1623年版的著作,而书是用铁链拴在一张高高的桌子上的,人们只能站着阅读,尽管如此,这本书仍被人们翻烂了。这翻烂了的书便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确,这是一部在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一位评论家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出经典悲剧的选段吧!
推进新课
1.作家作品
(1)作者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他幼年时就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他曾进过文法学校,接触到古代罗马的诗歌和戏剧。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曾在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登台演戏。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面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后期(1608—16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蛰居乡间,从事传奇剧的写作。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早期创作的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幕悲剧,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594年。1595年,剧本上演后,莎士比亚名噪伦敦,观众像潮水一般涌向剧场去看这出戏,并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2)剧本产生的社会背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它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当时正值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中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其中个性解放是针对封建社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劳动人民克制欲望、放弃斗争、放弃现世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2.基础积累
黯然失色(àn) 灵柩(jiù) 墙垣(yuán) 倔强(juè jiàng)
矜持(jīn) 皎洁(jiǎo) 蓓蕾(bèi) 恬静(tián)
浩淼(miǎo) 乳媪(ǎo) 懊丧(ào) 喉咙(hóu)
嘶哑(sī)
信息筛选
一、主要情节介绍
在古代意大利的维洛那城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两个世仇大家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的盛大舞会上,对主人的独生女,维洛那城最美丽的绝色名媛朱丽叶一见钟情,朱丽叶也一眼看中了英俊非凡、举止优雅的罗密欧。他们都不顾对方是仇家,爱情的火焰在心中越烧越旺。晚会后,罗密欧潜入主人家的花园,来到朱丽叶闺房的阳台下,寻找他的灵魂;朱丽叶心潮如海涛激荡,她来到阳台上,对着夜空吐诉衷情,这对恋人就这样一上一下,一问一答,在狂喜中海誓山盟,私定终身,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月夜,并且约定在第二天就请人商量决定结婚的时间和地点。天明后,罗密欧去修道院求劳伦斯神甫成全他与朱丽叶的婚姻,神甫也想利用这对恋人的深情去化解这两个家族的仇恨,同意主持他们的婚礼。当天下午,罗密欧、朱丽叶先后到达神甫处,在神甫的主持下喜结良缘。
朱丽叶回到家里,心花怒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急切地等待黑夜来临,以便让丈夫早一点投入自己的怀抱。罗密欧与他的好友茂丘西奥在街上遇见了蛮横无礼的提尔伯特;他是朱丽叶的表兄,曾多次向罗密欧挑衅,这次他又首先动武,刺死了茂丘西奥,罗密欧在自卫中,失手刺中了提尔伯特,使不可一世的提尔伯特也当场毙命。维洛那亲王对此非常恼火,下命令把罗密欧流放到曼多亚,如果发现他偷偷回来,即处死刑,这一消息对朱丽叶来说,简直是“一阵风暴”“一个闷雷”,又如同“可怕的号角,宣布世界末日的来临”。开始她怨恨罗密欧竟会杀死她亲爱的表哥,她了解真相后就原谅了丈夫的过错。她懂得,罗密欧若不自卫,她的表哥就会杀死自己心爱的丈夫,现在她丈夫还活着,但是当她想到“罗密欧放逐了”,不能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这是她最大的痛苦。她吩咐奶妈去把罗密欧找来见最后一面,在奶妈的帮助下,当天晚上,这对恩爱夫妻,度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天亮前,罗密欧与爱妻忍痛告别,前去曼多亚。
罗密欧刚走,凯普莱特夫妇就逼女儿嫁给维洛那亲王的亲戚帕里斯伯爵,朱丽叶向神甫求救。神甫给她一小瓶药水,叫她在婚礼的头一天晚上服用,装死逃婚。朱丽叶依计而行,当帕里斯来迎娶新娘时,新娘突然“死去”。欢乐的婚宴变成了悲哀的殡礼,迷人的新婚曲变成了沉痛的挽歌。劳伦斯神甫派人去找罗密欧回来,让他把苏醒后的朱丽叶带到曼多亚去,不巧此信未送到。罗密欧从他的仆人鲍尔萨泽那里得到了朱丽叶的“死讯”后痛不欲生,他雇了两匹快马,向当地一个穷药农买了一瓶毒药,打算找到朱丽叶的墓地后与爱妻死在一起。他原是个性格温和的青年,一下子却变得非常暴躁。他凶狠地恐吓鲍尔萨泽,无理地咒骂坟墓。但一想到朱丽叶已经安卧在坟墓中,他又感到那是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他诅咒死亡,但朱丽叶死了,他又感到死可以使他“挣脱厄运的束缚”,愿意“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表明朱丽叶的死亡给他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生活的绝望。
朱丽叶从假死中醒过来后,满怀着同罗密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聚的希望,但是当她发现罗密欧已经死去后,不顾外面喧嚣的人声,也不顾长老的劝告,立即决定同罗密欧死在一起。她听到守夜人的声音后,果敢地拿起匕首,刺进了自己的心脏。
家族的世仇,搅乱了城市的和平,葬送了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人的生命。这血的教训使得两家终于和解,从而昭示了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
二、学生快速默读,熟悉全文内容
1.全文主要内容概括
本节选的文段主要写罗密欧偷偷跳进凯 ( http: / / www.21cnjy.com )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朱丽叶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
2.理清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罗密欧的爱情独白
第二部分(到“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朱丽叶的爱情独白
第三部分(到“这样美满的事不会是真实的”):有情人互诉衷情
第四部分(到结尾):难舍难分,依依惜别
1.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分组,学生按照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选择两个小组进行表演。
学生相互评价,教师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影视资料片段。
2.品味课文人物语言。
(1)没有受过伤的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
明确:“受过伤”指的是感情的创伤,这句话表达了罗密欧陷入了对朱丽叶的深深思念之中而不能自拔,显示了他内心的慌乱与焦灼。
(2)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
明确:把朱丽叶比作“太阳”,表达了朱丽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罗密欧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太阳”在西方文学文化中象征着圣洁与美丽。正如《诗经》《楚辞》里常用香草、鲜花比喻美人、贤臣等等。
(3)因为我在这夜色之中仰视着你,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
明确:这是罗密欧的独白。“凡人”是庸俗的,而“天使”是圣洁的,用这些字眼来表达罗密欧对朱丽叶的仰慕之情。
(4)我没法告诉你我叫什么名字。敬爱的神明,我痛恨我自己的名字,因为它是你的仇敌;要是把它写在纸上,我一定把这几个字撕成粉碎。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罗密欧对封建世俗的仇恨,“撕成粉碎”是表现他向封建伦理发起的强有力的挑战。
(5)不用起誓吧;或者要是你愿意的话,就凭着你优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我一定会相信你的。
明确:在朱丽叶眼中,上帝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万物(包括月亮)也是不可靠的,唯一值得信赖的就是情人自身。
总结:莎士比亚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一句句独白充满诗意。他不仅把朱丽叶比喻为美丽的太阳,表达对她的赞美之情,还将月亮拟人化,比作有嫉妒心的人,它因不如朱丽叶美丽,“已经气得面色惨白”。太阳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而“妒忌的月亮”则象征着家族冤仇与世俗礼教,“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深层次地象征了坚贞纯洁的爱情,必将战胜家族冤仇与世俗礼教的美好愿望。“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象征封建包办婚姻,说“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表达了主人公对它的憎恶和反叛,也反映了主人公对自由婚姻的憧憬。
节选这场戏十分注重气氛的渲染和营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莎士比亚一方面充分利用环境来烘托气氛,如神秘的夜色、静谧的花园、皎洁的月亮、温暖的晨曦;另一方面运用西方诗歌中适合于描写爱情的诗体,如十四行诗等,让两个恋人在诗情画意中唱出一首首美丽的抒情诗,如“美丽的太阳”一段抒情独白(“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
对于环境的描写往往采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与技巧。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描写,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人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封建文人形象。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那么,我们怎样认识细节的作用呢?
按照细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多少和大小,我们可以把细节分为两类。其一,只牵涉文章某一局部,或只起到一种作用,我们称之为一般细节;其二,牵涉文章的整体结构,既刻画人物,又点染环境气氛,还能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多种作用,我们称之为重要细节。
关于景物、环境的细节描写,都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起到刻画人物和描写环境两种作用,如果只为写景而写景,为写物而写物,那就毫无意义。“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既写出了沉郁凄凉之景,更写出游子孤独思乡之情;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一家到哲尔赛岛去旅行。去时景色宜人,而回来时却恰恰相反,这绝不是仅仅写景,而是巧妙地刻画了主人公从欢快猛然坠入失望、沮丧的心理变化。
更有甚者,某些情节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到关乎全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背影》中父亲的背影既是父亲送我出行的细节,还是全文结构线索,更是作者抒发至性至情的最好载体。
当然,这里是以细节作用的大小、多少来评定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优劣的。哪怕某一细节只起到了一种作用,但只要用得恰当,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有多种用途又带动全局的细节,则更体现出作者在人物事件把握上、在题材选择上、在细节的提炼上细加取舍和琢磨,如《变色龙》中“大衣”这一警官奥楚蔑洛夫“变色”的道具选择上,足见作者匠心独运。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细节呢?
首先,要确保细节的真实性。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须有敏锐的目光。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古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有了这种辨细察微的精神,我们的细节描写,还会失真吗?
当然,万千的事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观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怎么办?那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在大量的阅读中掌握生活常识,了解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这是把握“生活真实”的一条捷径。
其次,要确保细节的典型性。典型化的细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于描绘典型环境,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打范进嘴巴的细节,虽有些夸张,却很典型,因为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典型性格。
第三,要注意细节旨趣的高下。细节的选择要考虑旨趣的高下,我们要努力避免在描写中出现低级趣味的细节、无聊而无关痛痒的细节,因为这些东西既无助于主题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又为读者所不屑甚至不耻。
把握了以上三点,再在实践中加以锤炼,相信你也能在这些细微末节上,有“顶上功夫”的造诣。
1.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主要基调。
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主要内容:人性神权主义
个性解放禁欲主义
理性蒙昧主义
《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在这样的反封建意识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部爱情悲剧,这是一部五幕剧,本文是第二幕第二场。
2.多媒体显示:
下面是诠释“人文主义”的一段文字,在横线①②上选填可以使上下文连贯得体的一组语句是(  )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人文主义____①____,用“人权”与“神权”相对抗;____②____,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
A.①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扬人是宇宙的主宰
②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思想
B.①宣扬人是宇宙的主宰,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
②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思想
C.①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扬人是宇宙的主宰
②反对封建思想,提倡个性解放
D.①宣扬人是宇宙的主宰,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
②反对封建思想,提倡个性解放
明确答案:C(①②两项的句式应有相似处,所以首先排除A、D两项,再根据语境,可确定以“反对”开头的C项是正确答案)
3.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人文主义,并说说节选部分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
罗密欧和朱丽叶是有着人文主义理想的贵族青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与贵族家庭的斗争反映出了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尖锐斗争。他们带着“爱”的理念和精神走上社会的舞台,表现出了人文主义精神萌芽生长的必然性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但这毕竟是稚嫩的,还无力抗拒封建势力的遏制和扼杀。所以作品后来从他们为了“爱”和自由付出的代价中,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的悲剧是必然的。然而斗争又以人文主义在一定意义上的胜利而告终,因为罗密欧和朱丽叶之死终于唤醒了顽固、守旧的贵族阶级的良知,化解了他们的仇怨。也可以理解为人文主义“爱”的胜利。结局带有一些乐观情调,也体现出莎士比亚剧作中人文主义精神的乐观倾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本剧的锋芒,也许这就是莎士比亚式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妥协性和博爱性的表现。
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
莎士比亚语言的一个最大特点——也就是最大优点,就是真实。人物是什么地位,什么性格,他应该说什么话,怎样说法,都给他一个本来面目,不像有些人——例如宫廷作者,为了要保持语言的“纯洁”和“高雅”,就不惜使乡下人也像唱诗一般地讲话,可以完全不管事实和真相。普希金说:“他——莎士比亚——是从来不会损害他们——莎剧中的人物——的性格的,他使他们非常自然而随便地说话,因为他自己知道在一定的时候和一定的地方,他会使他的剧中人物用一种适应他们性格的话来说的。”别林斯基说:“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们在他词语的平常而通俗的意义里找不出什么新的发明来……他的戏剧里没有一个人会讲出一句他不应该讲的话来;也就是和他的性格,和他整个的性情不适合的话来。”1864年在圣彼得堡举行的莎士比亚纪念会中,屠格涅夫也说:“在他的剧本公演的时候到戏院里去……看看所有的观众们,瞧一下他们的脸,听一下他们的谈论,你就可以相信:在你的眼前,是那诗人与观众间的一道密切而活生生的交流,戏剧里所有的人物对每个观众都是亲切而熟悉的。从莎士比亚的无所不包的灵魂之宝库里所倾注出来的真实而智慧的语言,是那么明白而亲切。”
在当时戏场上正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倾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宫廷化和平民化。前者是传统的风尚,后者则是新起的式样。莎士比亚最初也是赞成传统的风尚的,因此有一个时期,他也在字眼的声调、色彩等方面下过工夫,这在他早期的戏剧里可以看出一部分痕迹来。
大概是渐渐丰富的经验和渐变的认识起了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稍后的莎士比亚,他的语言就完全不同了。那就是从原来的“纯洁”“高雅”和“美丽”,变成了“粗野”“平凡”和“下流”。这变化以后的语言使他受到了不少人的责难。如伏尔泰不得不承认他有些地方写得很“高明”,但对他的语言总觉得有点太“下流”。德国佛里特立克大帝愤怒地说:“他写了些什么东西啊?不过一些浅薄的笑剧而已,只配给加拿大的野人去看的。”而海涅于其《莎士比亚的女郎和妇友》中,也说:“顶令我不快的,就是奥赛罗竟提到他夫人的湿手巾。”许多西班牙的“显要”的批评家也都重复着伏尔泰的话头。然而为什么这种能够极适合极完整地表现人物事物的语言可以说是“粗野”“平凡”“下流”的呢?这是毫无理由的。莎士比亚说的不是那种虚伪造作的“诗的语言”,而是“生命的语言”。人生通过他的作品向我们展示。那些对于他这种语言的毁谤和愤怒,正可以生动地告诉我们:莎士比亚的语言如何能神奇地传达出心理的效果,他的语言是如何能够忠诚地为他的进步思想服役的。
(节选自徐中玉《写作和语言》)
《西厢记》中张生高中状元,最终与莺莺成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眷属。《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相爱,双双以死告白天下,一个以美满收场,一个却以悲怆结局。在反封建的题材上,《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异曲同工,可结局却迥然不同,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思维提示:中西戏剧的比较:
1.关于爱情剧。中西都有大量的爱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作家同情、歌颂为追求自由恋爱而献身的男女,憎恨、谴责、控诉破坏爱情的恶势力,是中西爱情剧的共性。
2.西方更多的是从悲剧的角度去表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中国戏曲更多的是从喜剧的角度去表现同样的观念。所以,大多表现为“悲—欢—离—合(大团圆)”的公式。西方的则为“悲—欢—离—亡”。
3.西方的爱情剧多侧重于两个人的爱情心理。中国的爱情剧大多与国家、社会相联系,从更大的社会背景去描写爱情。
明确: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是使两部剧作结尾迥异的主要因素。中国人自《诗经》、神话以来,都在追求一种爱情婚姻的美满和社会生活的和谐。儒学中“大同”“中庸”“仁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因而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爱情故事往往是饱经挫折与坎坷之后终成眷属。但是西方人自希腊神话产生以来,文学作品中悲剧的色彩尤为浓重。这就与西方渐次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分不开。但是悲喜剧在中西方都有存在,因而作家个人的构思亦有不同。倘使张生与莺莺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的结局,也未为不可,只是中国老百姓不一定买账。同样罗密欧与朱丽叶也终成眷属,主题中的反封建意识也就受到削弱。因而两剧结尾的不同正反映一种现象:社会背景不同,群众欣赏口味不同,作品构思不同,结尾亦有不同表现。
规律点拨:文艺来自生活,学会站在生活的高度来欣赏文学作品,并且要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课堂小结
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有特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社会背景。学习这篇课文,应了解中世纪后期的英国社会,了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本文是戏剧节选,还必须了解全部剧情。了解了有关内容,才能纵观全局,准确把握,进而分析和鉴赏课文。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了解相关的内容,进一步阅读、欣赏《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优秀名著!
作业设计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感情。
2.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并写500字左右的评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题目所选的句子表现了崔莺莺“长亭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时的矛盾心理。这其中有痛苦“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有埋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也有忧虑“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最难调护,最要扶持”;更有不安:“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这些忧虑、埋怨、不安,都是与崔莺莺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为这个冲破封建婚姻的桎梏、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形象增加了浓重的一笔。
2.这场戏可以分成三个层次,表现了一对爱人的相思、盟誓、定情。通过两个人的独白,感情不断强化升华,展示出热恋中青年男女丰富美好的心灵世界。
3.《长亭送别》中十九个曲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具有意境美。作者选择暮秋时节富有特色的景物组合意象,与人物的离愁别恨融合在一起。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分注重气氛的渲染和营造。莎士比亚充分利用环境来烘托气氛,如神秘的夜色、静谧的花园、皎洁的月光、温暖的晨曦……散发出春天一样芬芳的气息。运用西方诗歌中适合于描写爱情的诗体,如十四行诗等,让两个恋人在诗情画意中唱出一首首美丽的抒情诗。如“美丽的太阳”一段抒情独白等内容。还多处运用具有象征含义的“莎士比亚式”比喻以及排比、对比等手法,赞美讴歌爱情;语句直白大胆,句式长短变化,构成莎氏特有的气势,使一段段独白、对白充满诗意。
莎士比亚的爱情观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璀璨的明星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鲜明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把欧洲人文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成为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由于莎士比亚的创作在思想、艺术上都达到极高的境界,几百年来对他的生平、创作的研究可谓浩如烟海。他的创作中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理想、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对青春、友谊、爱情的歌颂和赞美,于当今社会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歌颂爱情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的几大主题之一。下面试从莎士比亚的戏剧方面出发,谈论一下本人眼中莎士比亚的爱情观。
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都描写了男女青年冲破封建伦理道德、传统偏见、宗教禁忌以及自私、欺骗等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运用个人的智慧、聪明和勇气,大胆地追求自由、纯洁的爱情。这当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光辉的敢作敢为的文艺复兴新女性艺术形象。她们年轻美丽、温柔多情、乐观,敢于而且善于为实现美好理想而斗争到底。如《无事生非》中的贝特丽丝漂亮、聪慧、泼辣、好为人抱不平,《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有勇有谋,《辛白林》中的伊摩琴美丽、善良、爱憎分明,为了爱情可以不惜抛弃荣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为情人的死去而殉身等等。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爱情都属于一见钟情型。一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人公找到自己的所爱,就会遇上各种的困难,阻止他们的结合。但他们会爱得轰轰烈烈,从此坚贞不渝地追求他们的纯洁的爱情,并为之斗争。在这一点上,西方古代的爱情故事好像与中国古代的有些相似,主人公都是一看到对方就喜欢上了,而中国古代封建势力太强大,男女青年为爱情的斗争显得弱小无力。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封建制度开始瓦解,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上升。当时中世纪以宗教神学为代表的蒙昧主义思想走向没落,资产阶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观日益深入人心,人文主义在社会文化思潮中开始占据统治地位。人们开始摆脱禁欲主义,追求自由、追求恋爱的权利。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执著、勇敢机智地与各种邪恶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反映出莎士比亚对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的批判,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这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洋溢着纯洁浪漫的气氛。男女双方一旦陷入爱情,巨大的激情就在心里萌动。再加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达到精练的纯熟的境界,戏剧中有着不少男女主人公充满抒情性的、浪漫的优美情话,使主人公的爱情变得更为之动人。如成为爱情题材千古绝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等待罗密欧前来赴约的优美独白:“来吧,黑夜!来吧,罗密欧!来吧,你黑夜中的白昼!因为你将要睡在黑夜的翼上,比乌鸦背上的新雪还要皎白。来吧,柔和的黑夜!来吧,可爱的黑夜,把我的罗密欧给我;等他死了以后,你再把他带去,分散成无数的星,把天空装饰得如此美丽,使全世界都恋爱着黑夜,不再崇拜炫目的太阳。”这深情热烈的词句不知打动过多少少男少女的心。还有《无事生非》中的最后一幕里,已经相爱了的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这对斗气冤家的斗嘴功夫令人捧腹大笑,连求婚时的对白都充满幽默:培尼狄克:“怪事怪事!我们自己的手会写下跟我们心里的意思完全不同的话。好,我愿意娶你;可是天日在上,我是因为可怜你才娶你的。”贝特丽丝:“我不愿拒绝您;可是天日在上,我只是因为却不过人家的劝告,一方面也是因为要救您的性命,才答应嫁给您的;人家告诉我您在一天天瘦下去呢。”培尼狄克:“别多话!让我堵住你的嘴。”
从莎士比亚的多部戏剧可看到莎士比亚对于爱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强调女主人公的贞洁。他的剧作中的女主人公无一不是温柔多情、充满活力、坚贞纯洁的,而且主人公都是贵族出身,这点让人觉得在莎士比亚的心目中,要求女人是绝对的纯洁。这也反映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局限性。有些剧作中甚至是以男主人公误会了女主人公的贞洁而推动情节发展,如《无事生非》中奸诈的唐·约翰因嫉妒而用诡计让克劳狄奥误会希罗的贞洁,克劳狄奥就暴怒,公开拒绝与希罗结婚,并指责希罗是荡妇。这不可不视为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爱情观中的缺陷处。不过关于贞洁的观念,不同时代社会有不同的看法要求,莎士比亚是生活在几百年前的人了,这点不能过于苛求他。
本教案精心设计,把介绍文学常识、熟悉剧本情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在重要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采用组织分角色朗读、小组表演等多种方法,融戏剧常识、人物分析、情感体会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各种语文活动之中,课堂灵活,让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课后设置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广延性和可持续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