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8 15:2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材概述
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普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贮运以及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高度的科学性、鲜明的思想性、生动的文艺性、语言的准确性,这四者完美的统一,是这篇科学小品的鲜明特点。高度的科学性表现在作者能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纠正前说的谬误,还事物以真实面目。引用史实都有科学依据,对无法证实的问题,则不妄下结论。鲜明的思想性则表现在倡导科学求索精神。展望荔枝生产的前景,指出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本文在平实的说明中穿插许多生动的描写,在精确的介绍中又大量引用古诗,相互融合,诗意盎然,情趣充溢。而精确无误的语言又表达了作者严密的思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荔枝。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作品脉络结构,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从文本研习入手,通过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去把握作者的科学精神。
思路方法
本课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应理清文章的思路,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分析说明方法。大量恰切引用诗文资料是本文一大特色,要把引用的不同方法和对每一引用的具体作用的领会列为重点。
准确、简洁、平实、生动,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都是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由于本文是科普文章、科学小品,语言在准确前提下,也格外生动形象。在体会其语言特色时,要避免或忽视其科学准确性,或忽视其生动形象性这两种倾向。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1~2课时
三维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荔枝;理清作品脉络结构,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了解课文独特的说明方法。
第1课时
导语设计
宋仁宗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宋代文学家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轼在广东惠州第一次吃荔枝,对荔枝极尽赞美“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留下许多美好的诗句:“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荔枝是水果中的佳品,昔日的皇宫珍果,如今是寻常百姓的果品。也许有的同学对它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荔枝是怎样的一种水果。
推进新课
1.作家作品
贾祖璋,浙江省海宁县人,生于190 ( http: / / www.21cnjy.com )1年,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他撰写的科普读物主要有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鸟类研究》(1931);和别人合撰的六十万字巨著、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植物分类学专著《中国植物图鉴》(1937);《普通鸟类》《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学小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界奇妙的生物为描写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内容充实,构思精巧,语言简洁洗练,文笔清新朴实。收入中学课本的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均选自《生物学碎锦》)。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荣获了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
文体介绍:本文属于科学小品。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2.基础积累
(1)字音
啖(dàn) 红缯(zēnɡ) 瓤肉(ráng) 醴酪(lǐ lào)
蘖(niè) 祠(cí) 绡(xiāo) 浸渍(zì)
勃发(bó) 莆田(pú) 龟裂(jūn liè) 粗糙(cāo)
贮藏(zhù) 谚语(yàn)
(2)词语解释?
醴酪:甜酒和奶酪。?
不了了之:指把没有办完的事情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钻研无法解决、得不到结果的问题。?
飞焰欲横天:飞焰,形容远看荔枝如一片红色的火焰。横天,横放在天边。?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蜜源植物:能供给蜜蜂采集以酿成蜂蜜的植物。?
迁怒:指对甲的怒气发到乙身上,或自己不如意时跟别人生气。
信息筛选
一、题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题目,而用文中之标题?
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文艺性的说明文,它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情趣。这种文章,知识性强,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既寄托着作者的深情,又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浏览课文,逐节概括,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明确:(一)主要说明荔枝果实的形态特点。(第1~10段)
1.从对小学时学过的《荔枝图序》质疑写起,引出下文。(第1段)
2.荔枝的形态特点(第2~9段)
①荔枝的外部形态(第2~5段)
A.荔枝外壳构造 B.荔枝外壳的颜色
C.荔枝的形状 D.荔枝的大小及重量
外形:外壳—颜色—形状—大小
②荔枝的内部构造(第6~9段)
A.荔枝的壳膜 B.荔枝的果肉
C.荔枝的贮藏 D.荔枝的果核
果实:壳膜—瓤肉—特性—果核
3.荔枝的花(第10~11段)
(二)主要介绍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第12~14段)
1.荔枝的产地分布
2.古代的荔枝书谱
3.荔枝的生长习性及生长北限
荔枝的生产:产地—书谱—移植—产销
(三)提出建议:大力发展荔枝生产,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第15段)
概括和提要是两种十分重要的加深理解、增强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能力的读书方法。阅读文章要能够抓住文章主旨,领会精神实质,并能指出重点、剖析难点,概括提炼出内容要点,摘引出关键语句。概括,通常是用简洁的语言综述所读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内容要点必须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遗漏重要内容;提要指把所读文章的内容要点整理列出形成的文章结构提纲。
一般来说,列提要的基本步骤为:
1.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全貌;
2.逐段精读,找出每段要点;
3.通观全文,从全文着眼,分主次定重点,把握中心,合理取舍;
4.根据用途和要求,按文章原意,有条理地写出内容要点。
1.按照上面所提的方法,理清文章作者介绍荔枝时采用了哪些顺序?
明确: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课文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在介绍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这样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说明了有关它的其他知识。
2.请列出本文的荔枝果实的形态特点结构提要。
荔枝果实的形态特点
外部形态
内部构造
结合课文内容,试分析下列句子。
1.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的。
2.我们吃的这部分荔枝是荔枝的真正果肉。
3.荔枝的肉是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4.古代记载荔枝的书有十三种。
5.荔枝在北方不是不可能生长的。
6.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一般在百数以下。
7.荔枝的成熟期,福建是四月下旬到七月,广东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
明确:高考科技说明文的阅读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其中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其中筛选信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
(1)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个别词语。如上面第3句原文应是“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
(2)在原文的基础上,替换个别词语。如上面第6句原文应是“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把“总”替换为“一般”,表意大不相同。
(3)在原文的基础上,颠 ( http: / / www.21cnjy.com )倒个别词语的顺序。如上面第7句原文应是“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把“广东”与“福建”的位置调换;传递的信息不相同。
(4)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或删减附加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如上面第1、4、5句与原文相比,分别少了“成熟的荔枝”“现在知道的”“现在科学发达”条件,所以这三种表述是不准确的。
(5)根据文章,逻辑推理。如第2句,根据原文的理解,荔枝的真正果肉应是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所以这个判断也是不准确的。
说明文的特征就在于它的科学性;要表现其科学性,就要有精确的、条分缕析的语言。《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语言明显地具有这种特色。例如:
“荔枝呈心脏形……现在已经没有了。”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段,写荔枝的外形。第一句写“通常”可见的形状,是从整体上来看的。接着三句具体写上下两侧的形态特征,从上至下然后到两侧,顺序井然。最后一句是写不常见的形状,以应第一句“通常”二字。确实是细密得很。“通常”“稍”“微微”“有的”“浑”“尖”“从果顶到蒂部”“随品种”“细长如指”“圆小如珠”等词语,或限定范围,或修饰程度,或说明条件,或比喻形状,真是细针密线,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其余写壳、膜、肉、核、花的各段也都如此。
请课后根据本文的介绍再去搜集一些有关荔枝的诗词及其解释内容。
课堂小结
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就是要抓住事物所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的能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来说明事物。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这就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事物的特征,可以表现在事物的外部,如荔枝鲜果的外形特点;可以表现在事物的内部,如荔枝果实的内部构造特点;也可以反映在事物的性能(或生活习性)上,如荔枝果实容易变质、“不耐贮藏”,荔枝“性喜温暖”、移植受限;还可以体现在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之中,如荔枝的生长成熟与“南州”(空间)、“六月”(时间)这些适合其生活习性的自然条件的关系。一个事物的特性,往往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说明。《南州六月荔枝丹》就从内部构造、外形特点、果肉味道、栽培历史、文化内涵等不同方面说明了荔枝的特征,客观如实,恰如其分,条理清晰。
作业设计
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本地区的某一特产,要注意说明的顺序,条理要清楚,200字左右。
南州六月荔枝丹
外形:外壳—颜色—形状—大小
果实:壳膜—瓤肉—特性—果核
荔枝的生产:产地—书谱—移植—产销
第2课时
导语设计
投影下面的诗歌,学生齐读。
过清华宫绝句(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明确: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课文像这样的引用,比比皆是,本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课文的说明艺术。
推进新课
这篇课文在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1.打比方,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让读者更易理解。如把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把成片的荔枝林比作“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等等。
2.列数字,使得事实确凿,更具说服力。如介绍荔枝大小时说“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又如介绍荔枝结实时说“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
3.举例子,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说服力。如为证明广东很早就有荔枝,用了“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例子。
4.引用,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引用达二十多处。
序号 引用内容 作 用
a 白居易的《荔枝图序》 给人感觉开头新颖,引人入胜,并为后文作者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据
b 徐《咏荔枝膜》 说明荔枝味美
c 白居易的“一日而色变,……色香味尽去矣”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d 杜牧的“长安回望绣成堆……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方面说明荔枝不耐贮藏,另一方面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e 苏轼的诗歌“罗浮山下四时春……不妨长作岭南人” 一方面为大力发展荔枝生产展现了一幅蓝图,另一方面说明荔枝的味美
课文的语言,既体现了准确性,又有文学性。请问这些特点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
明确:准确性
1.特例。
(1)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2)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2.明确的科学术语。
(3)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4)蒂部略凹,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
3.适当的数量表述。语言的准确还表现在确数、约数的运用上。
(5)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6)一年开花两次。
(7)记述荔枝的古籍包括蔡襄这一本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而以记载福建产的为最多,除了一种失传外,尚存8种。
4.恰当的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语言的科学性还表现在语言的周密上。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紫色”中的“大多数”、“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中的“通常”、“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一般都不留渣滓”中的“一般”、“荔枝晒干或烘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中的“完全”、“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中的“也许”。
5.文学性。
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上。从标题开始,引用了陈辉、白居易、郭子章、邓肃、徐、杜牧、苏轼等诗人的诗句,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此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表达生动形象,文采凸现。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集中体现在用词准确、周密上。文学性集中体现在大量诗词典故的运用上。
本文还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我们有必要对说明方法作一个系统的了解。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它可以使有些事物的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详细解释见《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相关说明。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都可引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比较与课文说明方法上的异同。
荔枝的介绍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产我国南部,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荔枝属常绿乔木,野生树高可达30m,胸 ( http: / / www.21cnjy.com )径1m。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欢光,喜暖热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冻。目前我国荔枝品种有100多个,广州就有60多个,盛产于广州从化、增城二市和市内几个城郊接合区。
荔枝以果色悦目、果肉状如凝脂、甘软滑脆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甜浓香、色味俱佳而著称,优良品种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挂绿等,而以淮枝数量最多,大约占总产量的七八成。
荔枝品质则以桂味和糯米糍最佳。桂味以肉脆清甜诱人,而糯米糍则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浓著称。旧以“笔村糯米糍”“罗岗桂味”“增城挂绿”号称“荔枝三杰”。三杰中以“增城挂绿”至为珍贵,历来被朝廷列为贡品。“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现存活在增城荔城镇挂绿园的那株挂绿树是挂绿荔枝品种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树龄,高5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几代的挂绿子孙树种,共100多株,在增城几个乡种植。
荔枝不但好吃,还能用气味杀死虫子。但是,吃多了荔枝也会上火和生病。
明确:本文以平实说明为主,缺少《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手法的运用,文学性不及后者强。
《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手法的运用
《南州六月荔枝丹》全文引用故事、史料、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共二十余条,指名的作者近二十余人,年代则从唐、宋、明清而至于今。正是因为作者引用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这篇介绍荔枝形态结构及栽培等内容比较复杂的说明文既清晰准确,又形象生动;既有科学的真,又有艺术的美。
一、引用充分体现了形象性。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的一段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这一段描写,按照由表及里和人们认识事物由外到内的顺序,通过“红缯”“紫绡”“冰雪”“醴酪”四个比喻,准确写出荔枝外壳的红艳,壳膜质地轻柔,瓤肉的洁白,浆液的甘甜。描形摩状,细致之极。在描写荔枝林颜色时作者引用了郭子章《荔枝四首》诗中的“飞焰欲横天”。又引用了北宋邓肃《看荔枝》诗中的“红云几万重”一句。两句引用,以全景的镜头描写了整片荔枝林的颜色,不仅给人以整片荔枝的整体形象,而且给人以诗的意境。在说明荔枝膜时,作者引用了明代徐的《咏荔枝膜》“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两句诗。“花瓣”“桃花”比喻颜色,“风前落”描写其动态,“雨后娇”写出了它的鲜艳。
二、引用充分体现了条理性。《南州六月荔枝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引用不仅使说明更具形象性,同时作者又借引用体现了文章清晰的条理性。文章开头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四句话,把它作为全文说明的中心和总纲。文章主次分明、有实有虚地说明了荔枝的生态结构和荔枝生产的一些问题。其中介绍荔枝的生态结构是本文的重点,共用了10段;介绍生产情况只用了3段。重点部分的介绍,作者采用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而《荔枝图序》中的四句话则成为了文章分项说明的总纲。
“壳如红缯”实际统领2段至5段。2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3段介绍荔枝的构造和颜色;4至5段介绍荔枝的形状和大小。接下来第6段写“膜如紫绡”,第7段写“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最后附带介绍了一下荔枝的贮运和花期。四句话真正起到说明总纲的作用。文章最后引用了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引用又是针对文章第二部分荔枝生产问题的,作用是强调了要大力发展荔枝生产。这样就全文而言,文章首尾引文与引诗相照应,充分体现了结构完整条理性强的特点。
三、引用充分体现了科学小品的科学性。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在说明荔枝原产于我国时用了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事,从而证明了当时广东已有荔枝了,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有两千年以上了。又引用了成书于1059年的蔡襄《荔枝谱》。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又如引“三峡”的记载,引用宋徽宗和文徵明的诗句,其作用都在准确证明“成都、福州都是它生长的北限”。这些引用,既扩大了读者知识面,使有关荔枝栽培的说明有了充分依据,又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性。
四、引用还体现了极深刻的思想性。在说明荔枝不耐贮藏这一特点时,作者引用了杜牧的七言绝句,绝句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的后两句既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又指出封建统治者飞骑远送荔枝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痛苦,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无限憎恶。文末作者又引用了苏轼的四句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引用说明了现今应大力发展荔枝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这样唐玄宗为杨贵妃飞骑远送荔枝与社会主义发展荔枝生产的目的形成了鲜明的正反对比,这样写不仅使人了解了有关荔枝方面的丰富知识,而且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体现出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下面一段说明文简要地介绍了另一种果树石栗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时把它同《南州六月荔枝丹》比较一下,重点分析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指出说明的重点,体会加点的词语在句内的表达作用。
广州是一个树木葱茏的城市,少说也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两百万株树木簇拥着它。广州的街道树有好多种:榕树、紫荆、凤凰木、玉兰等等。而特别多的一种街树是石栗。这种树木枝叶异常繁茂,叶子心脏形,碧绿得仿佛刷上了一层绿油,在阳光下常常灼灼闪亮。这种树开一种米黄色的小小的花,有一种奇特的香味(在马来西亚的回教堂里,我就曾经常常闻到一种和石栗花味很相似的香气)。它结成的果实有点儿像核桃果,一层肉质的硬皮里面,包藏着一枚或两枚坚果。“石栗”的名字,大概就是由此而来了。这种坚果坚硬异常,用手或牙齿是压不破、咬不开的。得用石头或铁锤才能把它砸裂,里面,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略具圆形的果仁。每年秋天,石栗果常常落满街头,有的是整个掉落,有的是爆裂开了,滚出了它的坚果。
(节选自秦牧《“石果”的秘密》)
学生思考,然后自由发言,并集体评议。
明确:秦牧《“石果”的秘密》中这一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概括写广州街道上的树,然后详细写“特别多”的一种:石栗树。说明石栗树的顺序是:枝叶(着重写叶)→花(着重写香味)→果实。其中写石栗的果实是全段重点,说明的顺序是: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先略写外形,再详写内核“坚果”,最后写石栗果的成熟。说明“坚果”的顺序是:外壳(突出它的坚硬异常)→果仁(颜色、形状)。
这段文章中的“特别”“异常”,分别强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栗树之多和枝叶之茂盛,符合实际。用“有点儿”“大概”,是为了使语言表达严密一些,不作绝对肯定。这些词语用得很有分寸,准确地反映了对象的性状、特点,使说明具有科学性。
课堂小结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饶有兴味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的特点,又有清新怡人的诗意,知识与思想并重,诗情盎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科学小品。把握说明顺序,理解说明方法,探究说明技巧,感受语言魅力是学习科学小品的四大要素。
作业设计
将课文改为科普知识说明文。写作要求:
1.介绍有关荔枝的科普知识,文字平实,尽量避免专业术语的出现,不应有过多的文艺笔调,多用口语;
2.内容不能离开课文提供的文字去随意添加和更换;
3.要抓住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并按一定的顺序说明。
南州六月荔枝丹
荔枝图序
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 ( http: / / www.21cnjy.com )盖①。叶如桂,冬青;华如桔②,春荣③;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④,膜如紫绡⑤,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⑥,南宾守乐天⑦,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①帷盖:车帷上面的圆顶。②华:同“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春荣:春天开花。④红缯:红色缯绸。缯,帛类。⑤绡:生丝织品。⑥元和:唐宪宗年号。元和十五年为公元820年。⑦南宾:即四川忠州,今忠县。公元819年,白居易任忠州太守。乐天:白居易字乐天。
赏析:就拿白居易笔下的荔枝树及其花、叶、果实等来说吧,作者不仅用极简洁的文字描绘出荔枝的整体,而且通过文字的叙述竟然同时横跨春、夏、冬三个季度。尽管序文是为一幅静止的图画而撰写的,但绘画毕竟是平面的,从画面上不仅不能看到“核如枇杷”“膜如紫绡”这些包在荔枝壳内的东西,更无从体验其瓤肉的色与味。在作者笔下,尽管他只打了十个比方(“如帷盖”“如桂”“如桔”“如丹”“如葡萄”“如枇杷”“如红缯”“如紫绡”“如冰雪”“如醴酪”),可是我们读后立即对荔枝的色、形、香、味各个方面都有了具体感受。这魅力还小么!何况作者还怕只设譬喻不足以穷其色、形、香、味之美,又加上了两句:“大略如彼,其实过之。”紧接着作者进一步阐明摹绘荔枝图和写序的目的:原来荔枝之为物十分娇气,果实如离本枝,不出三五日便“色香味尽去”。为了让荔枝永葆其鲜丽佳美的本来面目,在没有摄影、录像技术的千载以前,作者只能利用平面而静止的绘画来补救于万一。前人或谓白居易撰此文是“特为荔枝立传”(清人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评语),我以为,作为一位诗人和有正义感的士大夫,虽然遭到远谪巴蜀的厄运,但他之所以要人作画和亲自撰文,主要还是为了体现出他那爱自然、爱生活的本性,怀着一颗推己及人的热诚的心,把出产在当时尚属于穷乡僻壤的新鲜荔枝介绍给中原和后世的人们。作者明白表示,他是为了许许多多“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才这样做的。从而可以看出,这时身在贬所的白居易,依然保持着当年写《秦中吟》时的仁民爱物的高尚人品。因此,这篇看似平易浅显而实属精心撰写的小文就不仅是为了记录自然、玩味生活的闲适之作了。我更进一步揣测,作者是否有以荔枝自拟的含义,为了引起和提醒当政者和广大的士大夫阶层重视,希望不被人遗忘,更不希望等到“色香味尽去”时,把那鲜美甘甜的佳品当成过时的无用之物而等闲弃置,才写成这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章呢!
另外,从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方面看,这篇序文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有值得欣赏借鉴的地方。作者对荔枝的描绘有六朝小赋的遗韵,却不露堆砌罗列的痕迹。这是由于文章把对偶句式融汇于参差错落的排比句式之中,然后又把整齐划一的排比句式同参差错落的散体句式有意无意地交织到一起,于是自然而然给人以空灵活泼而不是纤佻细碎的感觉。读起来只感到生机盎然、情趣洋溢。只有通过这样的描述,才能起到因小见大、寓庄于谐,既堂堂正正而又美不胜收的良好效果。从诗人的文章里我们获得了一次诗的享受。
(选自《名作欣赏》,有删节,作者:吴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