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城乡空间结构第1课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1.1 城乡空间结构第1课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3 13:2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城乡
空间结构
第二章 第一节第1课时
新课导入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乡村是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到2016年年底,港澳台暂不计算在内,我国共有城市657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93个,县级市360个,另有建制镇20883个。
  1.读图2-1、图2-2、图2-3,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2.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
  3.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图2-1 城市(辽宁大连市)
图2-2 镇(湖北枣阳市吴店镇)
图2-3 乡村(江西婺源县江岭村)
1.了解城乡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差异。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功能、特征、分布等,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3.了解乡村的内部空间结构及其与城市的差异。树立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意识。
聚落是人的居住地,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以及与居住活动直接有关的道路、商店、水电管网等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乡村 城镇
一、城镇与乡村
1.城镇
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乡村
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乡 村
较小
规模
生产活动
功能地位
较大
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内部功能分区较为简单,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微弱。
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各类建筑聚集、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非农业,即以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城 镇
城镇 乡村
房屋类型、数量和密度 多楼房、密度大 多平房、密度小
商店、学校、医院设施的数量和齐全程度 数量多、类型全 数量少、欠齐全
自然景观的保护程度 程度低 程度高
道路类型、数量和密度 多公路、数量多、密度大 多小路、数量少、密度小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大 人口密度小
城乡景观差异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3
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1
1
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2
2
二、城乡土地利用
1.土地利用类型
在土地利用方式上, 城镇以建设用地为主,乡村以农用地为主。
2.城乡土地利用差异
依据图中信息说出城镇与乡村土地利用区别。
用地 占地面积 结构 居民点
城镇
乡村
思考
建设用地为主
农用地为主


复杂
简单
相对集中
相对分散
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
特点
级别高的城市利用方式复杂
不同城市功能区不同
各功能区没有明显界限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是基本功能区
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
城镇
乡村
  城镇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也不相同。比如,工业城镇的工矿用地比重较大,风景旅游城镇则绿化用地所占比重较高。
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乡村土地利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在乡村土地利用构成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1.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
2. 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3. 想一想,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活动
城乡土地利用示意
读图 2-4,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
参考答案:
乡村——农业用地为主:林地、耕地
城镇——建设用地为主:居住用地
因为乡村的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问题:
1.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 说出其原因。
城乡土地利用示意
参考答案:
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
问题:
2. 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城乡土地利用示意
参考答案:
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和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有关。
问题:
3. 想一想,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试举例说明。
城乡土地利用示意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
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
各个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不同
各项活动需占用或利用城市土地
城市各项活动发生空间竞争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主要有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
在城市功能区中,以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相对突出。
住宅区
形态: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功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现象
特征: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位置:
高级住宅区多在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多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概念、功能: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北京方庄小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形态:
集聚成片
特征:
不断向市区边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位置:
市区外缘、交通干道两侧
功能:
工业集聚的区域,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促进近现代城镇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
北京亦庄工业区
商业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带状
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分区明显
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功能:
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枢。
中心商务区又称中央商务区,是城市主要商务活动的核心地区。中心商务区多位于城市中心,由市区最繁忙的街区及街道组成,以金融、贸易为主,是集银行和跨国公司总部、大公司办公机构、大型商场与购物中心,以及旅游、住宿、娱乐服务设施等于一体的功能区。
北京王府井商业区
商贸服务业发达
人流汇集,交通繁忙
土地利用节约,地价房租甚高
高楼林立,公司总部云集
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
中心商务区特征
一般来说,中心商务区高度集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信条件。在中心商务区周边,分布有市政区、住宅区、生态功能区等,再往外分布有交通枢纽和工业区。
城市 功能区 功能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功能区,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 出现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 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枢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 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促进近现代城镇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 干线两侧 其他功能区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在城市功能区中,以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相对突出。除此之外,城市中还可能形成绿化区、行政区等。
但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文化和教育用地、行政用地等占地面积小,或者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
江西省行政中心及其附近区域
南昌市前湖校区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各种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
小区商业街
商业区的住宅
2.城市空间结构
同心圆状结构
扇形结构
多核心结构
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读图2-6,完成相关任务。
图2-6 某城市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
(1)想一想,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活动
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
(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距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
不同点: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地租下降速度不同,商业区下降最快,工业区下降最慢。
图2-6 某城市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
(3)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AB、BC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标注在图上,并说明理由。
OA:商业区
AB:住宅区
BC:工业区
历史
原因
经济
原因
交通运输
自然地理条件
政策原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答案:
同心圆模式:地价高低、交通条件、环境质量等。
扇形模式:地价高低、交通条件、定向惯性等
多核心模式:地价高低、对交通的依赖、城市规模等。
问题:右下图为不同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图,分析专家学者提出的不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2)结合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和集聚功能,分析沈阳市的空间结构特点。
(3)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活动
图2-7 成都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图2-8 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阅读教材P30~P31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图2-7 成都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图2-8 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成都属于团块状的城市空间结构,这跟当地的地形有关。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
(2)结合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和集聚功能,分析沈阳市的空间结构特点。
图2-7 成都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图2-8 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沈阳以组团式的松散布局结构建设,沿三环高速公路向沈山、沈大、沈哈、沈抚、沈丹、沈盘等交通干线放射方向发展。
(3)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中心商务区(CBD)
北京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古城,如果过分改动故宫周边的环境,会影响它的历史价值,为了保留故宫的文化气息,所以周围都不允许建高层建筑。
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人居建设、交通路网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和园林绿化配置,协调好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等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关系。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市双核、三轴、多点城市管理空间结构
1.确定不同时期城市扩张的边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
2.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
3.减少交通运输对城市生活的不利干扰,又要确保居民出行便捷。
4.城市的开发建设,要立体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
第一,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村镇驻地以居住、工业、商业、交通、行政等用地为主,其外围则以农用地为主。
乡村土地利用示意
3.乡村空间结构
第二,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密集性乡村聚落
分散性乡村聚落
半聚集性乡村聚落
阅读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密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地区。村落格局大而紧凑,但村民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道路较为弯曲,这类村落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密集型乡村聚落可分为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村落。
图2-9 街道式村落
图2-10 团块式村落
图2-11 棋盘格式村落
阅读
  分散型乡村聚落是一种呈点状松散布局的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地区。由于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各发育阶段对水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不同地块的排、灌及水的深度都要认真管理,因此,往往在一定面积的水稻田中间,就有一户或几户农户住在地势较高处,以便就近管理周围的农田,从而形成分散型乡村聚落。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的乡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一个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各家彼此排列都不太靠近。还有一种村落是沿一条陆路或水道交通线排列,但各农户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彼此不连接在一起。
第三,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村镇多为所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一般建有学校、卫生所、邮局等服务设施。
4.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城乡一体化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他强调,要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节省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运行效率;
促进城镇与周边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潢川县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对县域空间布局结构规划为:“一心、两带、三核、四区”。
(1)一心:指由中心城区构成的县域城镇发展核心区;
(2)两带:沿106国道和312国道“十”字形空间结构的主要发 展带;
(3)三核:指双柳树、桃林铺、来龙镇三个重点镇;
(4)四区:北部现代都市农业区、东部水产禽畜养殖区、南部花卉苗木生态示范区、东南商贸复合经济区。
潢川县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对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为“一带、一核、两轴、 六板块、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1)一带:指围绕小潢河两侧沿岸的滨水生态绿地空间构建的一条贯穿中心城区南北的沿河生态景观带。
(2)一核:老龙埂泄洪渠两条生态水系)三岸构建的现代都市服务核。包括:小潢河北岸的传统城市生活配套集中区;小潢河西岸的商务中心区; 小潢河东岸的历史文化集中区。
(3)两轴:沿京九大道的城市发展主轴,沿老G106国道的城市发展次轴。
(4)六板块:北城片区、商务中心片区、弋阳古城片区、 产业集聚片区、经济开发片区、黄国故城片区。
(5)多中心:即各板块的功能服务核心。
新余:深耕“工小美” 城乡一体化
城乡空间结构
第1课时
城乡土地利用
城乡空间结构
土地利用类型
城乡土地利用差异
城市功能区
城市空间结构
乡村空间结构
城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