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8 16:2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1/7/20171 A、《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 。 《左传》是我国 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 体历史著作,《左传》又名《 》,初中我们曾学过其中的《 》,出自其中的成语有 。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主要记载了 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记载时间共 年。 检查预习第一部分:作家作品春秋左氏传左丘明第一部编年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东周前期245 B、其他史书体例: 国别体:是 的史书体例。如:《 》 纪传体:是以 为纲,以 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体例。如:《 》分国记载史事国语本记、列传人物时间史记第二部分:字词理解(1)下列蓝色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秦军汜(sì)南 夜缒(zhuì)而出 佚(yì)之狐 B、 共(gòng)其乏困 若不阙(jué)秦 许君焦瑕(xiá) C、 秦伯说(yuè) 杞( qǐ )子 杨孙戍(shù)之 D、 逢(féng)孙 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 失其所与,不知(zhì)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以乱易整,不武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失其所与,不知B (3)下列句子中蓝色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 B、晋军函陵 军:驻军 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4)下列蓝色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A(5)下列蓝色字词没有活用的一项( ) A、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 D、郑既知亡矣 (6)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DB (7)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C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师:军队。 为什么? 质疑:退 怎么办? 结果如何?(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理解标题,把握结构结 构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故事背景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故事背景烛之武退秦师 春秋时期形势图游说的艺术烛之武是如何来劝退强大的秦国的?这段说辞又包含了哪几层意思?“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欲扬先抑 以退为进阐明利害 动摇秦君替秦着想 以利相诱以史为例 离间秦晋推测未来 劝秦谨慎二、善于分析利弊。一、善于利用矛盾。三、善于揣摩心理。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四、讲究语言艺术。五、拓展运用 二战之后,日本没有诚意反省自己的侵略史,反而一再制造周边关系紧张,制造领土矛盾。最近,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再次陷入僵局,日本政府一系列的“购岛”、将钓鱼岛“国有化”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行为,已经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但我们也不期望有战争。你作为中国的中学生,试着运用你的口才能力,说服日本政府不要再继续这种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行为。烛之武退秦师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