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装在套子里的人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5装在套子里的人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8 16: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装在套子里的人 练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粹 荟粹 憎恶(zēnɡ) 掸子(dǎn)
B.恶梦 噩耗 祈祷(qǐ) 滑稽(jī)
C.怂恿 踊跃 降服(xiánɡ) 辖制(xiá)
D.辩护 辨认 讥诮(qiào) 闷热(mèn)
2.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口“三个代表”,闭口“为人民服务”,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D.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将由特级教师王军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______,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2)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_____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3)契诃夫生活在俄国农奴制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______兴起的时期。
(4)这人总想把自己______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
A.通知 以至 逐步 装 B.通知 以致 逐渐 装
C.通告 以至 逐步 包 D.通告 以致 逐渐 包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B.契诃夫是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个是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C.别里科夫已经成为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改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D.《装在套子里的人》极其成功地运用了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7题。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
“哈哈哈!”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了。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5.用夸张的语言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如写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请你在以上选段中再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6.作者说,华连卡的笑声结束了别里科夫预想中的婚事,也结束了他的人间生活,华连卡的笑声对别里科夫究竟有什么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
7.“谦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8.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湮没 孝悌(dì) 候车室(hòu) 怦然心动(pēnɡ)
B.青睐 震慑(shè) 入场券(juàn) 拭目以待(shì)
C.惦记 吮吸(shǔn) 亲和力(hé) 初露头角(lù)
D.暧味 愀然(qiǎo) 综合征(zhēnɡ) 义愤填膺(yīnɡ)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刹那间,炫目的焰火腾空而起,把体育场上空______得一片辉煌。
(2)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相继采取了救市措施。但金融市场能否______稳定,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3)生活原本平淡如水,你需要的酸甜苦辣,要靠自己来______。放一点儿糖,它就是甜的;放一点儿盐,它就是咸的。
A.装点 日趋 调剂 B.装饰 日趋 调节
C.装饰 日益 调剂 D.装点 日益 调节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著名作家巴金说:我无时无刻都祝愿我的广大读者有更加美好、更加光明的前途,我要为这个前途献出我最后的力量。
B.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男篮比赛中,美国梦之队所向披靡,以全胜的战绩获得冠军。
C.一些经济学家以满腔热情积极参与探讨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D.对于当前流行的某些大部头系列图书,有人认为内容扎实,叙述从容,也有人认为行文拖拉,不利阅读,两种意见针尖对麦芒,僵持不下。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B.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秀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上班的诀窍
                    [德国]路·席波赖特  
“哈姆森先生,这是新来的同事诺伊鲍尔先生,先让他同您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他需要全面了解这儿各部门的情况,请您多关照他,指点他,对他说明一切情况。”
哈姆森见老板信赖地把新同事托付给他,不禁受宠若惊,唯唯诺诺地说道:“我一定照办。”
他同新同事离开了老板的办公室。
“喂,诺伊鲍尔先生,让我们来参观一下企业吧,这样您就会熟悉企业的情况了。”
“参观企业?”新同事不解地问。
“是啊。要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累了,想放松一下,到处游荡,那就说参观企业。我们离开工作岗位,老板见了当然不高兴,可我们总会找出一个理由的。”
“什么理由呢?”诺伊鲍尔饶有兴趣地问。
“您来学学吧。譬如,就说要商量和检查一些事情。当然有时确实是真的,有些事也可以检查两三次。不过您别忘了把文件夹啦、账薄啦、货单啦诸如此类的东西带在身边,做出办公事的样子。这一来,您就可以在仓库里呆上几个小时。我们私下里说说,有几个仓库保管员喜欢打牌,常常需要找个玩牌的伙伴。如此消磨时间,您觉得怎样?”
“真有意思。”诺伊鲍尔说。
“喏,这是您的办公桌。”哈姆森说,“这儿有咖啡。喝咖啡嘛,本来只能在休息时间喝,否则顾客来了,看见我们在喝咖啡,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为此我们想出了一个专门的办法。您瞧,很简单:我们把办公桌右下方的抽屉腾出来,放上咖啡杯,人一来,马上关上。抽屉里铺上了吸墨水纸,即使咖啡泼了出来,也没问题。我们私下里说说,我们同样可以喝酒。当然,在上班时喝酒是禁止的,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不过有时有人过生日,或者觉得不畅快,需要提提神,那他就把酒杯和酒瓶也放在抽屉里。”
“这真实用。”诺伊鲍尔说。
“还有一个内部的小秘密。您瞧,这扇门里有一个小房间,那是储藏室,谁也不会闯进去的。呆在里面,倒叫人感到挺舒服的。如果我们之中有谁喝多了感到不舒服,那他就干脆躺到里面的羊毛毯上睡觉。您要知道这句妙言:办公室里睡觉是最舒服的睡觉。当然,这是不能让老板知道的……”
“这我明白。”新同事说。
哈姆森真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同事,他把一切情况都说明了。“有一点我提出来请您注意:如果您早上睡过了头,就千万别赶来上班。弄得气喘吁吁地跑来,倒可能会迟到几分钟。迟到给人的印象不好。您可以这么办:干脆打个电话来,说您在医生或牙医那儿看病,要来得迟一点儿。您与其迟来一刻钟,倒不如迟来三小时。您要去理发或者干诸如此类的事,也可照此办理。我们在上班时间理发,这是因为我们的头发是在上班时间长长的。”
“这种见解是合乎逻辑的。”
“是啊,难道不是这么回事吗?您要是知道了这些上班的诀窍,就能在这儿混得很好。”
“嗯,我已尝到了各种诀窍,多谢您的关照。”
“嘿,这是我理应做的,我们是同事嘛。不过,您能对我说说,您是怎样搞到这份差事的?为什么要您熟悉各部门的情况呢?通常这儿雇佣的人只做某一件事。”
诺伊鲍尔说:“要我熟悉各部门的情况,是因为老板一退休,我就要接替他。那位老板是我的岳父。”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集中刻画了主人公哈姆森上班吃喝玩乐、工作时间睡觉、迟到撒谎的工作状态。
B.诺伊鲍尔“不解”“饶有兴趣”的反应和他“有意思”“真实用”等等的响应哈姆森“指点”的细节,一步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
C.为了报答老板的“信赖”,认真完成老板“关照他,指点他”的指示,哈姆森竭尽所能地讲说“上班的诀窍”,帮助新同事尽快融入到新环境。
D.老板信赖下属员工,老员工满怀关爱地指点新员工,上下同心,同事之间互相信任,这家公司的工作气氛和谐。
E.哈姆森真诚地想要帮助新同事能在公司“混得很好”,对此,诺伊鲍尔是满怀感激地表示“多谢您的关照”的。
13.小说开头部分写老板跟哈姆森的对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4.办公室职员哈姆森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5.小说的题目是“上班的诀窍”,但主要内容是围绕哈姆森上班如何偷懒、耍滑展开的,如果以“偷懒的诀窍”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16.请按语境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4分)
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________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____________,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短句改成一个语意明确的长单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减词语。(6分)
①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因曾提出一个问题。
②为什么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
③他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黑暗无知的时代。
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将只剩下娱乐和成功。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荟粹”应为“荟萃”。B项,“恶梦”应为“噩梦”;“祈”应读“qí”。D项,“闷”应读“mēn”。
答案:C
2.解析:A项,“正人君子”是两用成语,既指正直、有道德的人,也可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A项用的就是讽刺意。B项,“安然无恙”意为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与B句语境不合。C项,“战战兢兢”指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此处应换为“兢兢业业”。D项,“大快人心”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人们心里非常痛快。
答案:A
3.解析:通知:把事项告诉人知道。通告:普遍通知的文告。以至: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答案:D
4.解析:B项,“美国的马克·吐温”错,应是美国的欧·亨利。
答案:B
5.参考答案:如,他从楼上跌下来的时候,“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这种奇特的心理状态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点。
6.参考答案:别里科夫最怕出乱子,怕人取笑,宁可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眼下就要跟华连卡结婚,自己却闹出这么个乱子,被人如此取笑,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超乎寻常的打击,因此一病不起。
7.参考答案:“谦虚”在这里是谨慎、不张狂的意思,别里科夫死了,大家很开心,但人们故意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使之不外露。之所以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一是因为长期受别里科夫的“辖制”,人们已经习惯于谨慎地生活,二是别里科夫生活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远不是高兴的时候。
8.解析:A项,“悌”应读“tì”。B项,“券”应读“quàn”。D项,“味”应为“昧”。
答案:C
9.解析: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点:装饰点缀,含有衬托之意。日趋:一天一天地走向,逐渐地。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前者更符合语境。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符合要求。前者和“生活”搭配。
答案:A
1.解析:A项“无时无刻”应改为“每时每刻”。“每时每刻”一般与“都”搭配,“无时无刻”一般与“不”搭配。B项“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C项“汗马功劳”,指战功,后也泛指大的功劳。D项“针尖对麦芒”,比喻双方争执时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答案:A
11.解析:A项“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缺主语。B项有歧义,“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D项“地铁紧张施工时”应改为“在地铁紧张施工时”,“掩护……安全”搭配不当。
答案:C
12.解析:A项是小说的基本概括,B项概括得准确而深刻,C、D、E三项理解错误。
答案:AB
13.参考答案:①引领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②和下文哈姆森的言行形成鲜明对照,为解读哈姆森的形象提供一个角度(或:刻画了哈姆森性格中的另一个方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暗示了诺伊鲍尔的特殊身份,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或:为结尾埋下伏笔)。
14.参考答案:①散漫懒惰,敷衍塞责,耍滑头,只是混日子;②言行不一,表面上诚惶诚恐,热情认真,实际上欺瞒上司,误导同事,败坏工作风气。
15.参考答案:观点一:以“偷懒的诀窍”为题不合适。
①小说描绘的是主人公哈姆森的工作态度,改用“偷懒的诀窍”为题就不能告诉读者故事的指向范围,这是一个有关工作作风的故事;②小说要讲究故事含义的丰富性,改题后故事指向就明确、单一了,削弱了小说含蓄性、丰富性的艺术魅力;③原题目有反讽意味,改题后就没有这意味了。
观点二:以“偷懒的诀窍”为题合适。
①小说叙述的是主人公哈姆森工作中偷懒耍滑的故事,用“偷懒的诀窍”为题正可以准确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②“偷懒”是小说主人公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以“偷懒的诀窍”为题正可以揭露出主人公的本质,使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③以“偷懒的诀窍”为题,更突出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16.参考答案:《老人与海》 什么是顽强不屈,敢于和命运抗争的铮铮铁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怎样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7.参考答案:曾提出“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这一问题的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因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只剩下娱乐和成功的黑暗无知的时代。(或: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只剩下娱乐和成功的黑暗无知的时代的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因曾提出“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