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华威先生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6华威先生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8 16:5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华威先生 练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装腔做势  寒噤 窥探(kuì) 挑肥拣瘦(jiǎn)
B.歪门斜道 拽开 雪茄(qié) 轻手蹑脚(niè)
C.恬退阴忍 踱步 胸脯(pǔ) 颐指气使(yí)
D.百无聊赖 踌躇 形骸(hái) 窸窸窣窣(sū)
2.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______一朵兰花的图样。
B.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____掉了。
C.你们都是青年同志,所以我说得很______,很不客气。
A.构成 消解 坦白 B.构成 化解 坦白
C.组成 消解 坦诚 D.组成 化解 坦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次地震发生之后,中央再三要求灾区各级政府要尽快将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安居乐业。
B.字义丰富是汉字的一大特点,掌握了常用字的字义有利于理解词语,汉语中很多词可以望文生义,望文知义。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和学生必须加强互动。 
D.记者们齐聚国家发改委,拐弯抹角地想要探出这次油价调整的消息,可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说选取几个最具典型性的片段,通过生动的细节和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了华威先生自命不凡、刚愎贪婪而又贫乏空虚的内心世界。
B.人们喜爱姚明也并不仅仅因为NBA中出现了一个能够与奥尼尔对抗的中锋,而是因为这个中锋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
C.这个地方的百姓太穷,存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很少,电影票价几元甚至十几元都承受不起。
D.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的一大强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
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
“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救亡工作实在太多了。”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
…………
……“工人救亡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
…………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而是相反,要加紧工作。这一点不必多说,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你们都能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是还有一点——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那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他又抽了两口烟,嘴里吐出来的可只有热气。这就又括了一根洋火。
“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是因为理解不够,工作经验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
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表示一种微笑。……
…………
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
“你们工作——有什么困难没有?”他问。
“我刚才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我们……”
华威先生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
“唔,唔,唔。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谈这件事。……”
…………
……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发现别人已经在那里开会,正有一个人在那里发表意见。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
“主席!”他叫。“我因为今天另外还有一个集会,我不能等到终席。我现在有点意见,想要先提出来。”
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
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
…………
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形势,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
他带着很机密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
“昨晚你喝醉了没有?”
“还好,不过头有点子晕。你呢?”
“我啊——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他严肃地说,“尤其是汾酒,我不能猛喝。刘主任硬要我干掉——嗨,一回家就睡倒了。……”
一谈了这些,他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
“请你稍为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别的事情要走。现在他有点意见:要求先让他发表。”
…………
随后他说出了他的意见。……
“群众是复杂的。工作又很多。我们要是不能起领导作用,那就很危险,很危险。此地各方面的工作也非有个领导中心不可。我们的担子真是太重了,但是我们不怕怎样的艰苦,也要把这担子担起来。”
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别人吃饭。
…………
可是有一次,华威先生简直吃了一大惊。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去找他!
他开始打听,调查。他设法把一个负责人找来。
“我知道你们委员会已经选出来了。我想还可以多添加几个。由我们文化界抗敌总会派人来参加。”
他看见对方在那里踌躇,他把下巴挂了下来:
“问题是在这一点:你们委员是不是能够真正领导这工作?你能不能够对我担保——你们会内没有汉奸,没有不良分子?你能不能担保——你们以后工作不至于错误,不至于怠工?你能不能担保,你能不能?你能够担保的话,那我要请你写个书面的东西,给我们文抗会常务理事会。以后万一——如果你们的工作出了毛病,那你就要负责。”
…………
“如果我刚才说的那些你们办不到,那不是就成了非法团体了吗?”
这么谈判了两次,华威先生当了战时保婴会的委员。于是在委员会开会的时候,华威先生挟着皮包去坐这么五分钟,发表了一两点意见就跨上了包车。
(有删节)
5.小说对于华威先生出席“通俗文艺研究会”和“战时保婴会”会议只是一笔带过,请根据上下文,推测华威先生在这两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并写下来。
6.品味下列语句的含意,写出你的理解。
(1)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发现别人已经在那里开会,正有一个人在那里发表意见。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
(2)他带着很机密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
“昨晚你喝醉了没有?”
7.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1)将复杂的人物性格描写简化到一两个习惯动作、习惯语言上,然后反复地表现这些特点,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2)将人物的言行放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对比描写,收到了很好的讽刺效果。
请你从上述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8.请把这篇小说缩写成100字以内的梗概介绍。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瘦削 枭雄 红绡 骁勇善战 B.保镖 飙升 剽悍 彪炳史册
C.雉鸡 对峙 卷帙 栉风沐雨 D.信笺 歼灭 悭吝 草菅人命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B.“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C.运动场上,各项赛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身着橘红色统一制服的青年志愿者们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个个倚马可待,活跃在运动场内外的各个角落。
D.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署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黑钱。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A.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做,也可以为这一成果而自豪。
D.中国民众之所以对日方态度表示不满,是因为日方在一些历史问题上,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没有客观、负责任地反省自身导致的。
1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
①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2%
②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
③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
④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⑤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
A.⑤③④②①  B.④①②⑤③ C.②①⑤③④ D.①④⑤③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又似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之间,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成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为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感到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B.看到烟斗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咛,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画被打成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深思。
14.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5.请梳理小说情节,简析情节安排的妙处。(4分)
妙处:制造波澜,吸引读者;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个性;有利于表现主题。
16.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200字左右)(6分)
17.在下面的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排比。(6分)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要懂得尊重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教师对课改持“有作用”态度的人占30%,持“没有多大作用”态度的人占70%。(4分)
这一调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装腔做势”应为“装腔作势”;“窥”应读“kuī”。B项,“茄”应读“jiā”。C项,“恬退阴忍”应为“恬退隐忍”;“脯”应读“pú”。
答案:D
2.解析:构成:形成。组成:由部分或个体组合成为整体。由前面的“无名指微微地弯着”“小指翘得高高”可知应为“形成”的意思,故选“构成”。消解:消释;消除。化解:解除。“化解”常用来指矛盾、冲突等,故应选“消解”。坦白:语言直率地如实说出。坦诚:坦率诚恳。此处由于是华威先生的自我表白,故用“坦白”。
答案:A
3.解析:D项,“拐弯抹角”指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也形容说话、做事等不直截了当。A项,“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不能和前面的“生活”搭配。B项,“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内涵,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C项,“一个巴掌拍不响”指事情的发生不是单方面引起的。
答案:D
4.解析:B项,“而是”应改为“而且”。C项,“几千元”与“上万元”、“几元”与“十几元”应分别颠倒顺序。D项,“晋文公”与“一大强国”搭配不当。
答案:A
5.参考答案:(1)你们要加紧工作。(2)你们要认定(认清)一个领导中心。
6.参考答案:(1)华威先生开会经常迟到,逢会就抢先发言,以示其公务繁忙,这是大做表面文章。(2)在抗战救亡的危急关头,华威先生依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并把喝酒看做“机密”“严重”的事,可见他并不是真的忙于抗战工作。
7.解析:能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略
8.解析:要突出以下三点:(1)华威先生每天都很忙碌;(2)华威先生只知空谈,并不肯解决实际问题;(3)华威先生投机钻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
答案:略
9.解析:C项,都读zhì。A项,削读xuē,其余读xiāo。B项,剽读piāo,其余读biāo。D项,悭读qiān,其余读jiān。
答案:C
10.解析:A项“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作自己求助于人时的客气话)。B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C项“倚马可待”,靠着战马起草文书可以立即完稿。比喻文思敏捷,写作速度很快。这里用错对象。D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应改为“鱼目混珠”。
答案:B
11.解析:A项,主宾搭配不当。主语“幸福”和宾语“评价”搭配不当。删去“和评价”。B项,有歧义。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导致的”。
答案:C
12.解析:⑤解说首句“不容否认的事实”;③“这种竞争”指⑤中的“综合国力竞争”;④②转折关系的复句,指出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①进一步具体说明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引出后文“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答案:A
13.解析:B项,对老范的语言描写的作为分析有误,“无知、傻气”的表述错误;C项, “表现了他们父子信守承诺”的说法不够确切;D项,“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的说法无文无据。
答案:AE
14.参考答案:①有才华,热爱艺术,在绘画、雕刻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②温良、和善,懂得感恩;③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的情意。
15.参考答案:情节:受尽歧视,花房邂逅——花房交往,感受温暖——重戴桂冠,冷落花农——再次落魄,重识真情。
妙处:制造波澜,吸引读者;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个性;有利于表现主题。
16.答案示例:(1)雕花烟斗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标题是“雕花烟斗”。“雕花烟斗”贯穿小说的所有情节,使得作品结构谨严。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画家雕刻烟斗,赠送烟斗,为烟斗而悔恨;花农欣赏烟斗,接受烟斗,临终前叼着烟斗。雕刻得最精美的烟斗应该属于心灵最美的人,画家的悔恨,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纯美和人性弱点的重新审视。
(2)凤尾菊是小说的线索。凤尾菊贯穿小说的所有情节,使得小说结构谨严。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欢凤尾菊,花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前还叮嘱儿子给画家送凤尾菊。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象征,象征善良、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歌颂。
17.参考答案:尊重别人所以不狂妄 不狂妄所以有修养 尊重自然所以不胡为 不胡为所以有理性
18.参考答案:调查说明:大部分教师并不支持课改(教改有待广大教师的支持),阻碍课改深入进行的因素恰恰是教师。(2分)
应采取的措施是:提高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争取教师对课改的支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