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劝学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9劝学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8 17:0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劝 学 练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譸以为轮 磨砺 知明(zhī)  蛟龙(jiǎo)
B.虽有稿暴 须臾 驽马(nú) 舆马(yú)
C.契而不舍 靛青 跬步(guǐ) 蓼蓝(liǎo)
D.金石可镂 骐骥 参省(cān) 中绳(zhònɡ)
2.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常终日而思矣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4~7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譸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21cnjy.com
东阳徐生注,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www.21-cn-jy.com
注:东阳徐生,即徐无党,欧阳修的学生。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所以为圣贤者 所以:……的原因。 B.今之学者 学者:读书人。
C.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稍微。 D.如水涌而山出 山出:从山间涌出。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10.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用大量篇幅论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所以不朽的原因,并将“修之于身”放在最高位置,“见之于言”放在第三,明显流露出了重道轻文的思想。
B.本文第三段认为立言“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于此可见,文章难工,传世尤其不易,这是自古以来文章之士的悲哀,作者借此警示徐无党,同时以自警。
C.文章通过比较法层层筛选,一步一步推出中心,首先则拿“施事”与“见言”比较,再拿“施事”“见言”与“修身”比较,从而突出修身为首要之道。
D.本文题旨深刻,表达显露,愤语遍布全篇,愤愤之气溢于笔端,但是对学生徐无党却是爱深言切,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欧阳修的宗师风范。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2)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3)亦何异众人之
12.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都去上“去恶习研修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1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知”应读“zhì”,“蛟”应读“jiāo”;B项,“稿”应为“槁”;C项,“契而不舍”应为“锲而不舍”,“跬”应读“kuǐ”。
答案:D
2.解析:A项,强大、势力过大;B项,勉强;C项,有余;D项,健壮,强壮。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3.解析: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指知识、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21教育网
答案:B
4.解析:“利”应该解释为“使……走得快”。
答案:A
5.解析: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相当于“向”/介词,表示比较;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21·cn·jy·com
答案:D
6.解析:“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答案:C
7.参考答案:(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得人听得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蟹腿和两只蟹钳,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8.解析:稍稍:渐渐地,逐渐。
答案:C
9.解析:A项,均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结果。C项,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修饰。D项,前者为助词,表停顿;后者为代词,代草木、鸟兽、庸人。2·1·c·n·j·y
答案:A
10.解析:“愤语遍布全篇”与文章不相符。
答案:D
11参考答案:(1)完全归于腐烂败坏消灭净尽罢了。(2)他和人相处时,就整天沉默,像愚笨的人。(3)又与世人忙忙碌碌、苦心钻营有什么分别呢?
参考译文: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人被归类为“人”,他们活着的时候虽然有所不同,但死后却都一样,完全归于腐烂败坏消灭净尽罢了。但是在碌碌众生之中存在着(一些)圣贤,(他们)固然也是生死在这里面,但独特地和草木鸟兽众人不同,即使死了却能永垂不朽,超越久远的时空而更加凸显他们的存在。他们之所以成为圣贤,就在于他们能修养自己,施展在事功上,表现在文字言辞上,这是这三种人之所以能长存不朽的原因啊。【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能修养自己,一定能有所成就;施展在事功上,有时可以实现,有时不能实现;要表现在文字言辞上,(须看才分,)有时可以做到,有时不能做到。施展在事功上,不表现在文字言辞上是可以的。从《诗》《书》《史记》所记载的来看,难道建立事功者一定都要是能著书立说的人吗?修养个人操守,不施展在事功之上,不表现在文字言辞上,也是可以的。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在政事上建立功业的啊,有能著书立说的啊。像颜回这样的人,在偏僻的巷子里弯曲着臂膀,饥肠辘辘地躺着罢了,他和人相处时,就整天沉默,像愚笨的人。然而从当时起,孔门众弟子都推崇、尊重他,认为(自己)不敢奢望赶上他。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胜过他的。颜回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本来就不需要等到施展在事功上,更何况著书立说呢?21·世纪*教育网
我曾读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唐《四库书目》,发现当中所列举的,从上古三代、秦汉以来,著书立说的人,多的写了一百多篇,少的也有三四十篇,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但是都几乎散佚消亡殆尽,一百篇当中,不过一、二篇还保存着罢了。我私下里悲叹这些人,(他们的)文采辞章很华丽呀,言语韵律很工整呀,(但)都无异于草木的繁华随风飘去,鸟兽悦耳的鸣叫掠过耳边。当他们(为此)竭尽心力时,又与世人忙忙碌碌、苦心钻营有什么分别呢?但是很快地就死了,虽然有早有迟,但是最后都和草木、鸟兽、庸人一样全部归结为消失灭亡。像“立言”不可以倚仗到了这个地步啊!现在的读书人,没有不羡慕古代圣贤的不朽的,因而一辈子勤奋地在文字之间穷尽心力,都是可悲啊。21世纪教育网
东阳徐生,(你)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文章,渐渐地在人前获得称赞。学成后,又和诸多读书人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此声名鹊起。你的文字辞章日渐进步,好像泉水涌出山间一样。(不过)我希望挫一挫你的锐气,勉励你的思想啊,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篇文章送给你。然而我自己本来也喜爱写文章,也据此来自我警示罢了。
12.参考答案:行动比知识重要。
13.参考答案: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它可能是一座石雕像,让你明白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