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窗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1窗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8 17:0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窗 练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嘈杂 融汇贯通 累及(lěi)  所向披靡(mí)
B.翱翔 不落窠臼 内疚(jiù) 返璞归真(pú)
C.譬如 清风飒至 胆怯(què) 安步当车(dànɡ)
D.沧桑 眼花潦乱 恫吓(dònɡ) 大笔如椽(yu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广州混了几年的李一鸣,这次回来搞起了房地产,开着宝马到处跑,俨然一个大老板,叫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B.可以说,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手法的多样化和全面性,已经让参与者眼花撩乱,穷于对付。投资者变得小心翼翼,只恐一不小心又会碰上了新一轮的调控。
C.“2049”是万科的展馆名称,外形如同7个金黄麦垛,主材正是麦秸秆压制而成的麦秸板,万科的用意光天化日——一个零碳排放、不产生建筑垃圾的低碳建筑。
D.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将有很大的转变。
3.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______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
(2)同时,我们______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3)从前门进来的,只是________上的女婿,虽然经丈人看中,还待博取小姐自己的欢心。
(4)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________。
A.照 感 形势 保障  B.照 悟 形势 保证
C.射 悟 形式 保障 D.射 感 形式 保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你清早起来,只有把窗幕拉过一边,你才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D.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如凯罗(Gottfried keller)《晚歌》(Abendlied)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Fensterlein),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克曼(Eckermann)记一八三○年四月五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撩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
5.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通过对窗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既想开窗让心灵自由,而又害怕外界的纷乱的一种矛盾的心境。
B.作者精心选择了“窗”这一独特的审视角度,将众多而零散的材料统摄于“窗”,又借“窗”传达了精深的要义。
C.本文包涵了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表达了一种“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深刻思想。
D.文章以“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开头,标志着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结尾仍与之呼应。
E.本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或描景绘物,或写人叙事,或抒发胸臆,或直抒己见,浑然天成,毫不做作。
6.文章第二段中指出:“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那么,“窗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
7.文章开头说到“开窗”,是为了欣赏屋外的春天;文章最后说到“关窗”,其原因又有哪些?
8.文中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请你从学过的作品中找出两个描写眼睛的例子,并分析作者通过对眼睛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9.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容置喙 以逸代劳 血淋淋(xuè) 着手成春(zhuó)
B.崎路亡羊 要言不繁 独角戏(jué) 模棱两可(léng)
C.过目成诵 跌宕起伏 落不是(lào) 虚与委蛇(wēi yí)
D.殒身不恤 呀呀学语 戳脊梁(jǐ) 酩酊大醉(dīng)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缘分 捉迷藏 卑躬曲膝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暇想 万户侯 郑重其事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C.取缔 威慑力 伶牙俐齿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D.坐落 笑眯眯 无精打采 天网灰灰,疏而不漏
11.下列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们克服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取得了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B.个别已开张或即将开张的音像超市,实际上是过去“音像城”的延续或“变种”,经营品种依然以盗版节目为主,只是更换了经营方式,可谓“换汤不换药”。
C.大学毕业刚刚进入加工厂的那段时光,夏天的闷热、蚊子的叮咬、往返路程的遥远无一不在与人过意不去,而今也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D.他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不管他从事的事业重要和不重要,都不失为一个值得赞扬的人物。
12.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B.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从保持城市个性,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立场出发,秉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依法治理的要求,来进行建设和规划。
C.关于课外阅读,教育专家提出如下建议:诗词、小说最好推荐给初中生,曲赋和笔记文学则最好推荐给高中生。
D.种种迹象表明,观望的购房者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从严的政策,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6题。
诗可以怨
钱钟书  
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有的说理,有的记事,最后把《诗三百篇》笼统都归于“怨”,也作为一个例子。钟嵘单就诗歌而论,对这个意思加以具体发挥。《诗品·序》里有一节话,我们一向没有好好留意。“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说也奇怪,这一节差不多是种嵘的同时代人江淹那两篇名文——《恨赋》和《别赋》——的提纲。……《序》结尾又举了一连串的范作,除掉失传的篇章和泛指的题材,过半数都可以说是“怨”诗。至于《上品》里对李陵的评语:“生命不谐,声颓身丧,使陵不遭辛苦。其文变何能至此!”更明白指出刘勰所谓“蚌病成珠”,也就是后世常说的“诗必穷而后工”。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做死人的防腐溶液,钟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只说“舒愤”而著名书作诗,目的是避免姓“名磨灭”“文采不表于后世”,着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钟嵘说“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强调了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和艰辛冷落在生涯妥协相安;换句话说,一个人潦倒愁闷,全靠“诗可以怨”,获得了排遣、慰藉或补偿。
随着后世文学体裁的孳生,这个对创作的动机和效果的解释也从诗歌而蔓延到小说和戏剧。例如周楫《西湖二集》卷一《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讲起瞿佑写《剪灯新话》和徐谓写《四声猿》:“真个哭不得,笑不得,叫不得,跳不得,你道可怜也不可怜!所以只得逢场作戏,没紧没要,做部小说。……发抒生平之气,把胸中欲歌欲哭欲叫欲跳之意,尽数写将出来。满腹不平之气,郁郁无聊,借以消遣。”李渔《笠翁偶寄》卷二《宾白》讲自己写剧本,说来更淋淳尽致:“予生忧患之中,处落魄之境,自幼至长,自长至老,总无一刻舒眉。惟于制曲填词之顷,非但郁籍以舒,愠为之解,英才且尝僭作两间最乐之人。……未有真境之所为,能出幻境纵横之上者。我欲做官,则顷刻之间便臻荣贵。……我欲做人间才子,既为杜甫、李白之后身。我欲娶绝代佳人,即作王嫱、西施之原配。”正像陈子龙以为《三百篇》里“虽颂毕刺”,李渔承认他剧本里欢天喜地的“幻境”正是他生活里跼天蹐地的“真境”的“反”映——剧本映照了生活的反面。大家都熟知弗洛伊德的有名理论:在实际生活里不能满足欲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创造出文艺来,起一种替代品的功用,借幻想来过瘾。假如说,弗洛伊德这个理论早在钟嵘的三句话里稍露端倪,更在周楫和李渔的两段话里粗见眉目,那也许不是牵强拉拢,而只是请大家注意他们似曾相识罢了。
(有删改)
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
A.李渔说的话“惟于制曲填词之顷,非但郁藉以舒,愠为之解,且尝僭作两间最乐之人”要证明的观点是:作家往往借写作排遣苦闷,使内心获得慰藉和补偿。
B.第一段中,从“笼统”一词可以看出,钱钟书对司马迁把《诗三百篇》归于“怨”愤之作是持否定看法的。
C.所选文段从创作起因与创作目的、功用等角度论述了“诗可以怨”的观点。
D.弗洛伊德的“借幻想来过瘾”的理论实际上与中国古人的观点有着相似之处。
E.节选文段列举了大量古人古事,一方面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一方面使得文章具备了论证方法丰富的特点。
14.“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钟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5.选文列举周楫、李渔、弗洛伊德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从全文来看,列举这些例子的好处是什么?(4分)
16.俗话说“怨愤出诗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谈一谈。(200字左右)(6分)
17.关联词填空。(4分)
人们的烦躁症,来自于社会结构的不稳定。____①____你总在担心,____②____这个机会不抓住,你____③____被社会抛弃了,所以我们一定急躁。我们不顾规则,抓到手的____④____是硬通货,排队等待的永远都只是愿景。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18.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6分)
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__________________,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和东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①西亚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结地区。
②它联结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
③西亚是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间的纽带。
④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的锦缎运到古罗马。
⑤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北京和威尼斯之间。
⑥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亚、非、欧三洲之间交往的必经之途。
⑦人们也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靡”应读“mǐ”;C项,“怯”应读“qiè”;D项,“眼花潦乱”应为“眼花缭乱”,“椽”应读“chuán”。
答案:B
2.解析:C项,“光天化日”原指太平盛世。也指白昼、大白天。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此处应该用“众目昭彰”。
答案:C
3.解析:(1)照应前面的“到处”、后面的“破”,突出阳光的强度应用“射”。(2)门和窗的意思是领悟思考到的,而不是直观感觉出来的,因此应选用“悟”。(3)“形势”指事物的发展状况,而“形式”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表现特点。此处应选用“形式”。(4)“保证”意思是“担保”,也指用来担保的事物;而“保障”指保护,使不受侵犯和破坏。根据语境此处应选用“保障”。
答案:C
4.解析:A项,不合逻辑,应将“只有……才……”换成“只要……就……”。B项,缺少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前后意思应一致,不能用“相反”。C项,两面对一面不搭配,应把“科学技术进步”后面的“与否”删去。
答案:D
5.解析:A项,“害怕外界的纷乱”在文中没有依据;C项,关于“围城”的感受不是本文所要表达的;D项,认为行文的线索是时间不正确。
答案:BE
6.参考答案: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让人不必出去就能安坐了享受。
7.参考答案:保障个人私生活;让灵魂更加自由;春天还留着残冷。(或:替私生活做个保障;好让灵魂自由地探胜;春天还留着残冷)
8.解析:这样的例子在高中课文中是很多的,如《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眼睛的描写,《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王熙凤眼睛的描写,关于贾宝玉、林黛玉眼睛的描写等,然后可以具体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进而体味这些描写的妙处。
答案:略
9.解析:A项,“以逸代劳”应为“以逸待劳”;“血”应读“xiě”。B项,“崎路亡羊”应为“歧路亡羊”;“要言不繁”应为“要言不烦”;“角”应读“jiǎo”。D项,“呀呀学语”应为“牙牙学语”;“酊”应读“dǐng”。
答案:C
10.解析:A项,“卑躬曲膝”应为“卑躬屈膝”;B项,“暇想”应为“遐想”;“百尺杆头”应为“百尺竿头”;D项,“天网灰灰”应为“天网恢恢”。
答案:C
11.解析:B项,“换汤不换药”: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A项,“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愤恨。C项,“过意不去”:心中不安,多含抱歉。D项,“不管”后面不能带“和”,应为“或”“或者”等表选择的词语。
答案:B
12.解析:A项,句式杂糅,“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B项,逻辑语序有误,应为“规划和建设”。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非但”调到“观望的购房者”前。
答案:C
13.解析:B项,原文说“也作为一个例子”,可见作者是赞同这一说法的。E项,作者列举大量古人古事,就论证方法讲,都是举例论证,论证方法丰富错。
答案:BE
14.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司马迁的钟嵘对著书立说的功用的不同看法:后者强调了作品在生时起的作用,能使他和艰辛冷落的生涯妥协相安前者着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
15.参考答案:选文列举周楫、李渔、弗洛伊德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随着后世文学体裁的孳生,这个创作的动机和效果的解释也从诗歌而蔓延到小说和戏剧”。(或“可以怨”在文学创作上是一种普遍现象)的观点。这样做使得文章更加深刻、充实,更好地证明了“可以怨”的中心论点。
16.参考答案:逆境造雄才,怨愤出诗人。我非常同意这种看法。比如屈原和李白,就是很好的例子。从个人身世经历来看,李白与屈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他们都曾得君王信任,然而又都是仕途坎坷,遭谗被放等。但比较起来,屈原是怨多于愤,李白是愤多于怨。屈作的怨诉,有时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不够酣畅,不够透彻。实际上它不只是哀痛和悲郁,它的愤懑不平往往是含蕴的。高明的读者一定能从字里行间的深处聆听到诗人发自心底的感情潮涌,感受到诗人心理的矛盾冲突,只不过它并不以强烈的形式显露于表层。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次富有鲜明个性的诗篇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17参考答案:①因为 ②如果(假设关系皆可)、只要 ③就 ④才、就、都(1个1分)
18.解析:这里的七个语句,在内容上属于两大部分:一是地理位置(空间),二是历史文化交流(时间)。在叙述时,应先空间,后时间,这样才能和原语段语意相衔接。
答案:⑦①②③⑥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