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西西弗神话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西西弗神话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8 17:0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西西弗的神话 练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荒缪 扼住 豺狼(cái)  崭露头角(zhǎn)
B.藐视 虔诚 面颊(xiá) 济济一堂(jì)
C.轻佻 饿殍 深邃(suì) 栩栩如生(xǔ)
D.震憾 堕地 枕藉(jì) 不假思索(jiǎ)。
2.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1)他在地狱里对那恣意践踏人类之爱的______十分愤慨。
(2)他又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年,面对起伏的山峦,奔腾的大海和大地的微笑他又生活了多年。诸神于是进行______。
(3)俄狄浦斯不知不觉首先______命运。而一旦他明白了一切,他的悲剧就开始了。
A.行为 阻挠 屈从    B.行为 干涉 屈服
C.行径 阻挠 屈服 D.行径 干涉 屈从。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创造这些神话是为了让人的想象使西西弗的形象栩栩如生。
B.如果西西弗下山推石在某些天里是痛苦地进行着的,那么这个工作也可以在欢乐中进行。这并不是言过其实。
C.他于是肆无忌惮地发出这样震撼人心的声音:“尽管我历尽艰难困苦,但我年逾不惑,我的灵魂深邃伟大,因而我认为我是幸福的。”
D.冥王的召令、气愤和警告都无济于事。。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种说法的分歧在于要赋予这地狱中的无效劳动者的行为动机以价值。
B.面对新的时代要求,亚欧双方应该进一步利用好“亚欧首脑会议”这一平台,增进信任,扩大共识,加强对话,深化合作。
C.近几个月来,针对“金融海啸”带来的影响,中央及时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保增长”措施的密集出台,正在改进经济发展环境,缓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D.他们处于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个人境遇并不安顺,相反,不少书画家常常处于颠沛流离、多灾多难之中,然而,这些磨难或许恰恰造就了他们多姿多彩的艺术人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人们要发现荒谬,就不能不想到要写某种有关幸福的教材。“哎,什么!就凭这些如此狭窄的道路……”但是,世界只有一个。幸福与荒谬是同一大地的两个产儿。若说幸福一定是从荒谬的发现中产生的,那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荒谬的感情还很可能产生于幸福。“我认为我是幸福的”,俄狄浦斯说,而这种说法是神圣的。它回响在人的疯狂而又有限的世界之中。它告诫人们一切都还没有也从没有被穷尽过。它把一个上帝从世界中驱逐出去,这个上帝是怀着不满足的心理以及对无效痛苦的偏好而进入人间的。它还把命运改造成为一件应该在人们之中得到安排的人的事情。
西西弗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沉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在这突然重又沉默的世界中,大地升起千万个美妙细小的声音。无意识的、秘密的召唤,一切面貌提出的要求,这些都是胜利必不可少的对立面和应付的代价。不存在无阴影的太阳,而且必须认识黑夜。荒谬的人说“是”,但他的努力永不停息。如果有一种个人的命运,就不会有更高的命运,或至少可以说,只有一种被人看做是宿命的和应受到蔑视的命运。此外,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在这微妙的时刻,人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西西弗回身走向巨石,他静观这一系列没有关联而又变成他自己命运的行动,他的命运是他自己创造的,是在他的记忆的注视下聚合而又马上会被他的死亡固定的命运。因此,盲人从一开始就坚信一切人的东西都源于人道主义,就像盲人渴望看见而又知道黑夜是无穷尽的一样,西西弗永远行进。而巨石仍在滚动着。
5.文中“上帝”与“对无效痛苦的偏好”指的是什么?
6.“它还把命运改造成为一件应该在人们之中得到安排的人的事情。”句中加点字“它”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7.文中说“不存在无阴影的太阳,而且必须认识黑夜”,这里的“阴影”“太阳”“黑夜”指什么?
8.“西西弗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此。”对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攻讦(jié)  缱绻(quǎn) 亘古不变(gèn) 毁家纾难(shū)
B.搅动(jué) 徜徉(cháng) 玲珑剔透(tī) 冠冕堂皇(guàn)
C.解剖(pōu) 矿藏(zàng) 俊秀婀娜(ē) 转弯抹角(mò)
D.荫庇(yìn) 坍圮(pǐ) 喘息甫定(pǔ) 便宜行事(biàn)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______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2)汇丰银行29日称,经过7月份的下行之后,9月份中国制造业经营状况温和好转,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动能正在______。
(3)他同人相处总是关系紧张,主要是说话______,很少考虑,而他竟然还有点自我欣赏呢。
A.筹办 集聚 草率 B.筹办积聚 轻率
C.筹措 积聚 草率 D.筹措 集聚 轻率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杭州第八届全国残奥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等闲视之。
D.阅读使人充实。掌一盏孤灯,品一口香茗,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著作中,与神遇已久的古人邂逅,真有说不出的畅快。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茅盾文学奖如今已走过8届29年的光阴,在将近半个甲子里,已评选出38部获奖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具有代表性的时代经典。
B.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抵御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体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6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 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种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之感。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19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而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他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有删改)
1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是为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史记》。
14.“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炼狱淬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
15.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4分)
16.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脊梁”与“一根骨”异曲同工。试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你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不少于200字)(9分)
17.把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概述的长单句改为三个短句。(4分)
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18.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6分)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害怕陌生人
40.0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分)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荒缪”应读“荒谬”,“豺”应读“chái”;B项,“颊”应读“jiá”,“济”应读“jǐ”;D项,“震憾”应为“震撼”,“藉”应读“jiè”。
答案:C
2.解析:“行径”与“行为”意思相同,而含有贬义色彩。此处根据前面的“恣意践踏”可知应选用“行径”。阻挠:阻止;暗中破坏,使不顺利或不成功。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根据语境应选用“干涉”。屈服:对外来的压力妥协让步,放弃斗争。屈从:对外来的压力不敢反抗,违背着本意,勉强服从。根据后面的“命运”可知,此处应选用“屈从”较为恰当。
答案:D
3.解析:C项,肆无忌惮: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贬义词。西西弗是一个英雄,不能使用贬义词,此处应换用“毫无顾忌”。
答案:C
4.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要”前面加“是否”;B项,语序不当,“增进信任”与“加强对话”互换一下;C项,搭配不当,“改进……环境”和“缓和……困难”动宾都不搭配,将“改进”改为“改善”,“缓和”改为“缓解”。
答案:D
5.参考答案:“上帝”指的是诸神;“对无效痛苦的偏好”指的是诸神让西西弗“推石头”的行为。
6.参考答案:“它”指的是俄狄浦斯说的话。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俄狄浦斯说的话引导人们改造命运,自己主宰命运,命运是人的事情而不是神的事情。
7.参考答案:“太阳”比喻幸福,“阴影”“黑夜”比喻痛苦。
8.参考答案:坦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蔑视命运,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坚信自己的命运是自己的,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9.解析:B项,“搅”应读“jiǎo”;“冠”应读“guān”。C项,“藏”应读“cáng”。D项,“甫”应读“fǔ”。
答案:A
10.解析:筹办: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款子、粮食等。积聚:逐渐聚集;集聚:集合,聚合。轻率:说话办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答案:B
11.解析:A项,“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应该用“痛心疾首”。B项,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C项,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答案:D
12.解析:A项,成分残缺,暗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B项,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C项,搭配不当,“措施”和“提高”不能搭配。
答案:D
13.解析:C项,原文中没有“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的信息。E项,文章强调的是“成就了一根骨头”,是一种精神,而非《史记》,这样就扣住了主题。
答案:CE
14.参考答案:炼狱淬火:比喻。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著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
15.参考答案: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
16.解析:(1)应写出“中国的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2)应举出恰当的例子。
答案示例:丁晓兵——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他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他,就是中国的脊梁。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他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和36座奖杯。
17.答案示例:①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②它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③它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
18.答案示例:(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2)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