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3 19:2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旬阳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统编版)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请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元谋人能制作工具
2.《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为正式记载的第一位上古帝王,并且《史记》把叙事时间上溯至炎黄时期。直到今天,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也是以炎黄时期为开端的。“炎黄”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他们( )
A.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在战争中曾经打败蚩尤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
3.下列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夏一商一周 B.夏一周一商 C.商一周一夏 D.周一商一夏
4.春秋以前,农业上主要采取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协作)的生产方式,春秋以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逐渐形成。促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耧车的发明以及使用 B.铁农具与牛耕的出现
C.周天子权威迅速下降 D.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
5.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是( )
A.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6.秦朝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这强调了秦统一文字( )
A.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B.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C.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D.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
7.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这一统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是统治者( )
①重视农业生产 ②增加了赋税和徭役 ③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材料描述的是( )
A.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B.东汉皇位争夺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的时间短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9.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A国的建立者是曹操,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③吴国的建立者是孙权,他曾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④这一时期中国实现了局部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祖逖北伐 C.七国之乱 D.北击匈奴
1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当时人口众多,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A.成都 B.咸阳 C.大同 D.建康
12.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与“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这些成语有关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淝水之战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36分)
13.(12分)中国历史上一直将“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花样百出,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国营贸易事业的经营……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还建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人才。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图A人物带领秦国先后攻灭六国,于公元前______年建立了秦朝,(1分)他首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地方行政制度);(1分)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定都______(地名),(1分)图B人物在位时采纳______(人名)的“推恩”建议,不费一兵一卒,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分)
(2)材料二中图所示的是秦朝在全国流通的统一货币,请写出它的名称。(1分)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的不同态度。(2分)并指出汉武帝对待儒家的这一态度对儒学的影响。(2分)
14.(11分)交流促进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自从他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迁都洛阳后,他以移风易俗为重点,从服饰、语言、籍贯、姓氏、国家祭祀等方面,对拓跋鲜卑旧俗进行了全面变革……孝文帝改革是北方少数民族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典范,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彭丰文《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化气象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以移风易俗为重点”,对拓跋鲜卑旧俗采取的变革措施。
(3分)依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1分)
15.(13分)古代中国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项水利工程的主体,是将岷江的水流分散,内江水引入灌县城南,用于灌溉。李冰又命人将卵石累叠在河床底部,使大堤得以建成,并能承受巨大洪水的冲击。工程建成后,极大改善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环境。
材料二
在用纸以前,欧洲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羊皮。印制一部《圣经》,要耗费羊皮三百多张,价格昂贵,一般人难以使用。纸与造纸术的传入,则大大改善了文化传播的条件,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步。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价说:“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他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创制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并且在数学方面的一项重大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还很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史书上称他造的千里船能“日行百余里”,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项水利工程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图示人物是东汉末年的名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他在医学上的贡献。(2分)并指出东汉时期为造纸术的改进作出巨大贡献的宦官是谁。(1分)依据文字材料,指出中国造纸术外传对西方的影响。(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他”的名字。(1分)他创制出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是什么?(1分)并写出他在数学方面的一项“领先世界近千年”的重大成果。(1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