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自然灾害的防避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2 自然灾害的防避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3 16:1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自然灾害的防避
第四单元 第二节
地动仪模型
2018年发射的“张衡一号”卫星
公元132年,张衡制成地动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用科学仪器监测地震的第一次成功尝试,比欧洲人制造出功能相类似的仪器要早1700多年。2018年2月2日,我国“张衡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可为监测和分析地震提供技术支持。
古今中外有哪些防灾救灾的著名科技成就?它们在防灾救灾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除了利用科技防灾减灾,还有哪些防灾避灾的措施?
探索
1.了解减灾的目的、个人层面防避自然灾害的一般措施。
2.利用综合思维,分析防避地震灾害、洪水灾害、滑坡灾害、泥石流灾害等常见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统筹做好防灾、避灾、抗灾、救灾等工作,力争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
防灾、避灾、抗灾、救灾
社会行动
要加强自然灾害研究,组织防灾、减灾科技攻关
健全灾害管理法规,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方案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实施防灾、减灾工程
要建立高效的防灾救灾信息系统,提高灾害响应能力与预警、救援能力
加强防火减灾的国际或区域合作等。
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灾前、灾中、灾后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政府的规划与指挥是中心,将各个子系统、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减灾这一复杂任务。
1.公民:提高防灾避灾意识,学习自救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参与救灾的社会责任感。
2.未成年人:尽力维护自身安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考虑救助他人与财物。
3.个人:记住“十字要诀”即学、听、备、察、报、避、断、 抗、救、保。
公民参与
一、地震灾害的防避
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灾意识及能力
做好地震应急方案制定及组织实施
社会层面
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地震预报科技攻关
加强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
个人层面
灾中救助
灾后自我保护
灾前准备
视频:地震应急避险疏散知识点
情境 应急反应
正在用火、用电 迅速关闭火源、电源
正在楼房内 迅速离开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避,千万不要跳楼
身处平房内 迅速逃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尽快躲避在比较坚固的家具或者设备的下面或者旁边
正在户外 要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桥梁、离压电线及化工设施,避开陡坡、陡崖等
正在工作场所 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正在搭乘电梯 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万一被关在电梯中,马上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求助
已被掩埋 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自谋脱险策略。如一时不能脱险,应保持镇静,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灰尘窒息;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创造生存空间;减少体力消耗,不要大声呼叫,可用石块等敲击物体,设法与外界联系;搜寻水和食品,延续生命,静待救援
活动
1.海啸一般是指由海底地震引发的海面剧烈波动。读图,分析并说明世界上容易遭受重大海啸影响的地区。
从成因上看,海啸一般由海底地震引发,而世界上震级7级及以上的海底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东毁(中南半岛一马来群岛的印度洋沿岸)。因此,这些地区也是世界上容易发生海啸、容易遭受海啸影响的地区。
一般来说,地震震级越大,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要求越高,而我国震级7级及以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四大地震带,即台湾与福建沿海地震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律重地震带、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震带、新疆盆地边缘地震带。因此,这些地震带也是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烈度较高、建筑抗震设防标准较高的地区。
活动
2.读下图,说明哪些地区的房屋和工程建筑的抗震性能需要高一些。
二、洪水灾害的防避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社会层面
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
修筑堤坝
开辟分洪区
疏浚河道
二、洪水灾害的防避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社会层面
活动
都江堰是世界上最古老并且至今仍在发挥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工程位子眠江从山地进入盆地的咽喉要冲,采用“无坝引水”的方式,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
1.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在枯水季节水位较低的情况下,都江堰工程怎样才能保证引到足够的灌溉用水?在洪水季节又如何防止过多的水淹没农田?
3.都江堰工程的设计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人地关系理念?
1.(1)调节水流的“鱼嘴”分流工程。“鱼嘴”位于岷江弯道处,将岷江分为内江、外江,并通过“内江河床低、河道窄,外江河床高、河道宽”的特点,将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量进行合理调配。
(2)控制流量的“宝瓶口”引水工程。“宝瓶口”是一个狭长的瓶颈状的引水渠,具有束水壅水的功能,使进入灌区的水量保持稳定。
(3)泄洪排沙的“飞沙堰”工程。“飞沙堰”位于内江弯道的下段,从上游挟带下来进入内江的泥沙卵石,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从飞沙堰顶上翻出,排入外江,起到泄流飞沙的作用。
2.枯水期,因弯道水流”小水走弯”和“内江河床低、外江河床高”,而保证有足够的江水进入内江,满足灌溉需要。
洪水期,因弯道水流“大水走直”,而使洪水大量从外江排洪。进入内江的洪水,受宝瓶口的雍水作用影响,多余江水溢出飞沙堰,从而使进入灌区的水量保持稳定。
3.人地协调思想
个人层面
洪水前的行动
预先判定自身所处地点是否处在洪水警戒水位以下,并选定通向高地的最佳路线;留意洪水预报,接到洪水警报后尽快撤离;沿门框和窗框码放沙袋,尽可能将水拒之门外;关闭燃气和电路,准备应急的食物、饮用水、手电以及便于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等。
洪水警戒水位
沙袋
洪水中的行动
一旦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向当地政府防汛部门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在户外突遇洪水袭来,立刻向高处躲避(包括上树);在室内要转移到上层房间,直至爬上屋顶,等待救援;如洪水持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以自保,则要充分利用门板、桌椅、大块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逃生。
屋顶等待救援
利用漂浮材料逃生
洪水后的行动
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不食用腐败的食物,饮用水必须煮沸后饮用;积极参加灾后生产与重建活动。
洪涝灾后卫生防疫
洪涝灾后生产与重建活动
社会层面
1.开展滑坡风险性评估。
滑坡工程整治
潜在性滑坡监测
2.对潜在性滑坡、重点区域和沟谷进行监测。
3.采取工程整治措施。
三、滑坡灾害的防避
历时从数天到数十年不等
一般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蠕动变形
急剧滑动
渐趋稳定
典型滑坡的发展阶段
根据滑坡体后缘山坡上地裂缝的快速扩展、滑坡体前沿坡脾处的泉水(井水)水量水位的异常变化和地面上隆变形等临滑迹象及时发出预警。
尽量不要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
在陡坡上面或者坡脚从事生活或者生产活动时,尽量不要破坏坡体的稳定性,如果发现坡体松动要尽快离开并报告。
如果发现坡体存在软弱面,可以建造截水沟、排水沟和防水覆盖层,防止地表水渗入软弱面。
针对存在滑动风险的滑坡体,可以通过削坡减载(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减小下滑力,通过修筑挡土墙、抗滑桩等增加抗滑力。
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首先应保持冷静,迅速环顾四周,然后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当遇到无法逃离的高速滑坡或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宜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如果处在滑坡可能影响到的山前或者沟谷,应迅速判别滑坡运动的方向后迅速撤离。
个人层面
四、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社会层面
1.开展泥石流风险性评估。
2.对重点区域和沟谷进行监测。
3.采取工程整治措施。
舟曲泥石流工程整治
岷江上游河谷聚落和泥石流灾害的高程分布图








1.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2.不能将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3.保护和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
4.雨季或者暴雨时,不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
5.科学逃生,及时发出泥石流预警信号。
泥石流应急逃离
视频:泥石流、山体滑坡如何防范和逃生
灾害 类型 防避措施
社会层面 个人层面
地震 ①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 ②加强地震预报科技攻关。 ③加强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 ④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制订和组织实施。 ⑤加强防震避灾教育。 地震前:了解当地的地震风险等级、居住房屋的结构和防震性能。做好应急储备。
地震时: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科学自救措施。
地震后:要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影响。
洪水 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开辟分洪区、疏浚河道等 非工程措施:①提高民众意识。②提高森林覆盖率。③建立统一管理体制和系统。④组织科技研究。 洪水前:了解地势及警戒水位;规划逃生路线;
做好防灾救灾准备
洪水中:向高处转移,求救;借助救生设备或者漂浮物逃离
洪水后:做好防疫;灾后重建
滑坡 泥石流 1.开展滑坡、泥石流风险性评估。 2.对潜在性滑坡、重点区域和沟谷进行监测。 3.采取工程整治措施。 ①尽量不要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
②如坡体松动要尽快离开并报告
③滑坡发生时要迅速逃离或原地自救
①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②不能将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③保护和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
④雨季或者暴雨时,不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
⑤科学逃生,及时发出泥石流预警信号。
灾害监测
灾害防御
灾害救援
灾害救助
灾后恢复
「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
防灾减灾手段
自救与互救
「 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 」
灾中救助
灾后自我保护
灾前准备
自然灾害的防避
地震灾害的防避
洪水灾害的防避
滑坡灾害的防避
泥石流灾害的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