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6课《根茎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6课《根茎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23 18:1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备课
课题 6.根茎叶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1 课时)
教材分析 第6课是《根 茎 叶》。风仙花在生长过程中,植株在不断地长高,根、茎、叶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根、茎、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为此,本课安排了两个科学实践活动。第一个科学实践活动是观察凤仙花的根、茎、叶。学生通过测量叶子大小、茎的粗细等活动了解凤仙花的生长情况。在观察的基础上,再把凤仙花的根、茎、叶与其他植物的根、茎、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既了解了凤仙花的根、茎、叶的特点,又建立起对植物根、茎、叶多样性的认识。第二个科学实践活动是探究根和茎的作用。通过设计实验、查阅资料、交流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凤仙花根和茎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知道植物有根、茎这两个结构,对于根、茎的外部特征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不能用准确的科学词汇描述,根、茎的类型更是知之甚少。根、茎的作用学生有一定的认识,能说出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能区分凤仙花的根和茎的主要特征:直根;直立茎;草质茎;能认识到植物的根能帮助植物吸收水分、运输水分,帮助其维持自身生存。 科学思维:根据根和茎的作用的问题提出假设,利用简单的实验,建立根和茎能够帮助植物获取水分的作用的联系。 科学探究:运用感觉器官和仪器、工具,观察根和茎帮助植物获取水分的现象,用较为准确的词汇记录和整理信息,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根和茎有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作用的结论。 态度责任:在探究根和茎的作用的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能与他人交流证据和观点。
教学重点 运用感觉器官和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凤仙花的根、茎、叶,能够说出凤仙花根、茎、叶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设计凤仙花根、茎作用的实验,能够说出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茎把水分运输到叶。
板书设计 根 茎 叶 根:直根 吸水功能 凤仙花 茎:直立茎、草本茎 运输功能 叶:狭椭圆形、叶缘锯齿状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导入(4分钟) 提问:凤仙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汇报观察到的变化:茎在不断长高、变粗;叶子数量增多,逐渐变大; 讲解:植物的茎不止有直立的部分,主干分支出来的枝条也属于茎。 过渡:植物的根茎叶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根茎叶。 观察根、茎、叶 观察凤仙花的根、茎、叶(10分钟) 谈话:凤仙花的根茎叶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需要全面细致的进行观察,都观察什么呢?用什么方法? 讲解:用细线测量茎的粗细时,先用细线缠绕茎一周,然后用直尺量取细线的长度。 颜色、大小、形状、长度等 活动1:观察凤仙花根、茎、叶 活动方法及要求: 运用感觉器官、借助简单工具(放大镜、直尺、细线)观察凤仙花的根、茎、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到表格中;注意观察过程中不要碰伤凤仙花;时间为5分钟。 展示与汇报 小结:凤仙花的叶是绿色的,狭椭圆形,叶缘锯齿状;茎是草本茎,直立茎;根为须根系。 过渡:其他植物的根茎叶长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比较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根、茎、叶(10分钟) 谈话:先来看一看我们较为熟悉的叶。我们知道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叶。你能判断出这些植物的叶是什么形状的吗? 讲解:叶一般是由叶柄、叶片和托叶构成的。 白板活动:判断叶形 针形叶、带形叶、三角形叶、心形叶、鳞形叶 任务单上进行连线 谈话:我们可以看到凤仙花的茎是直立的茎,那么这些植物的茎属于哪种茎呢?请你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连线。 讲解:茎在构成上分为木质茎和草本茎。树木一般是木质茎,低矮的灌木等是草本茎。茎在形态上有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 提问:你能给这些植物的根分类吗?你根据什么这样分类的? 直根系:大豆、番茄、雪松 须根系:凤仙花、水稻、竹子 这些植物的根,都有一个粗的,有很多分支;这些植物的根没有粗的,都是须根。 讲解:根在形态上分为直根和须根。直根植物有一根主根,非常发达、明显,还有各级侧根。 谈话:植物的根常常会产生许多变态,我们来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观察凤仙花的根、茎、叶,认识它们的形态特征,通过测量了解根、茎、叶的生长变化。】 根和茎的作用 1.根吸水实验 提问:植物的根、茎、叶多种多样,这些器官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 根:吸收水分和土壤中的养分;茎:输送水分;叶:光合作用 谈话:根真的能够获取土壤中的水分吗?我们怎样验证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想一想如何实验。 追问:食用油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材料:玻璃杯/烧杯、水、食用油,植物带根、记号笔 尝试画出整个实验装置,尝试标出一些实验材料的用法。 汇报与展示 活动2:根的吸水作用 活动方法及要求:将植物的根浸入水中,然后倒入少许油将水面密封;用记号笔记录此时的水面位置;小组相互帮助,时间为3分钟。 2.茎运输作用 谈话:刚才我们猜想茎是运输水分的,如何验证呢? 追问:橡皮泥有什么作用? 实验材料:橡皮泥、锥形瓶、色素、水、无根、有茎和叶的植物 尝试画出整个实验装置,尝试标出一些实验材料的用法。 汇报与展示 活动3:茎的运输作用 活动方法及要求:在水中加入少量色素;将茎浸入有颜色的水中,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小组相互帮助,时间为2分钟。 谈话:2个实验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就让我们静静等待,下次课上我们再来揭晓。 接上节课 谈话:经过几天的等待,两个实验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来看一看! 活动:观察两个实验装置的变化 活动方法及要求:用记号笔画出此时水面高度,并用直尺测量两次记号笔印之间的高度差;用小刀将植物的茎切开,观察茎内部的变化,注意安全 提问:你都观察到了什么?说明根/茎有哪些作用? 学生预设: 水面下降了( )厘米,说明根把水分吸收了; 茎内部的一些地方变红了,说明这些地方是用来运输水分的。 小结: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根具有吸水功能;茎把水运输到叶,茎具有运输功能。 过渡:根和茎还有哪些作用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资料。 3.根和茎的其它作用 提问:你从资料卡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预设: 根:固定植株;用根毛吸收养分;合成化学物质 茎:支撑叶片、花、果实;繁殖功能 总结:根、茎、叶可以帮助植物获取营养,它们都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是通过根、茎获取水分。利用查阅的资料,了解植物的根、茎的其他功能。】 拓展与应用 过渡:我们知道了根、茎的这么多用途,想一想,土壤中的水分是怎样到达果实的呢? 学生预设: 尝试说出水分运输的路径:水分→根→茎→叶→花→果实 提问:绿色植物对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预设: 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让沙漠变成绿洲/大树遮挡风沙 美化环境 谈话:希望同学们能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与它们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线,了解植物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作业布置 持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日记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