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清兵卫与葫芦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8 17:0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清兵卫与葫芦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3岁开始接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21岁入学习院高等科,有志于文学创作。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郎、武者小路实笃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派”。
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中篇小说《和解》《好人物夫妇》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2-1-c-n-j-y
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国家,其文化受中国影响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封建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文化传统上强调统一的意志,缺少个性和自由空气,因而扼杀个性的现象比较普遍。志贺直哉一向关心社会事务,他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加点字[21世纪教育网 读音
茶卤21世纪教育网 檐廊
葫芦籽 喘气
战战兢兢 槌子
薪水 挟着
塞 塞子 巷 巷子 [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堵塞 巷道
边塞
2.写汉字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tān户 luò绳
nuó戏 炮luò
3.解词义
呵斥:大声斥责。
名伶:旧时称著名的演员。
把玩:拿着赏玩。
战战兢兢: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本文取第一个义项。
光彩奕奕:形容闪亮发光。
4.辨用法
郑重 庄重
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______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
②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COASTER(柯斯达),造型饱满、圆润、______,十分切合中国人的审美理念。2·1·c·n·j·y
“庄重”用来形容不随便、不轻浮。“郑重”即严肃、认真。
答案:1.lǔ zǐ jīng xīn sāi sè sài yán chuǎn chuí xié xiàng hàng
2.摊 傩 络 烙
4.郑重 庄重
1.因为他热衷得这么厉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他每次上街的时候,走过古董店、水果铺、旧货店、粮食店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
点评:“总是呆呆地”突出他“热衷得这么厉害”。“每次”“总是”“呆呆”地“望”,哪怕是这个店铺“仅仅”门口挂着葫芦,表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这里极力描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更加深了读者的疑问:既然这么喜欢葫芦,为什么又放弃了这个爱好呢?情节由此推展开来,也为波澜的生成蓄势。www-2-1-cnjy-com
2.“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点评:清兵卫为了买一个葫芦,“急匆 ( http: / / www.21cnjy.com )匆”地“跑”,“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表明清兵卫对这个葫芦的喜爱,生怕这个葫芦被别人买走。“跑着回去”则表明清兵卫急于对这个葫芦进行一番改造。 一个天天到街上看葫芦的孩子,能够对某个葫芦发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就使得这个葫芦显得与众不同了。而清兵卫把葫芦带到学校,并在修身课上摩擦,被教员发现,下文水到渠成而出。【出处:21教育名师】
1.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也曾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说明什么?为什么他后来又改变了他的爱好呢?
提示:说明清兵卫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是对葫芦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他对葫芦的鉴赏是有一定的眼光的。例如: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得什么,也来多嘴!”②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③教员把葫芦当做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这样写与后文写商人卖了600元形成强烈对比,说明清兵卫对葫芦研究很深,确实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独特眼光。可惜他的父亲、老师却不准他有这种兴趣。【版权所有:21教育】
2.文章结尾写道:“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你认为清兵卫热衷绘画的结局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提示:清兵卫热衷绘画的结局是在家长粗暴的干涉下又一次放弃。
依据是:清兵卫热衷葫芦,就是在家长粗暴的干涉、武力的胁迫下,不敢再坚持而放弃的;文章结尾的“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表明清兵卫热衷绘画的前途令人堪忧。
《清兵卫与葫芦》中的细节描写
小说为了充分地刻画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痴迷,充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地运用了细节描写。课文第2段至第6段集中写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尤其是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子的秃顶看成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这时候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并且他还赞叹道:“这葫芦真好!”我们想,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读到这样一个经典的细节描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忍俊不禁,但是又感觉到这样很真实、形象地展示了清兵卫的痴迷。21*cnjy*com
典型的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爱好和追求,还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譬如写教员当场没收了清兵卫的葫芦,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就写出了清兵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所表现出的惊愕、害怕和手足无措的表情和他那种绝望中的惨淡心情,以致使“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对他的打击太大了。而“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写出了清兵卫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已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这样,更加让人感叹和深思粗暴的专制的严重恶果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花茎(jīnɡ)    侪辈(chái)
折价(zhé) 悄然无声(qiǎo)
B.绯闻(fēi) 删削(xiāo)
祛斑(qū) 好高骛远(wù)
C.下载(zǎi) 喟然(kuì)
创口(chuānɡ) 敷衍塞责(sè)
D.恪守(kè) 慰藉(jiè)
潦倒(liáo) 扛鼎之作(ká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西化的命运,只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
B.领导干部自身思想不解放,剖析不深刻,谈何号召、组织和指导?因此,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与否,与新时代改革开放能否进一步深入实在休戚与共。21·世纪*教育网
C.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
D. NBA全明星赛于2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16日拉开战幕,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人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2月6日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及朝鲜半岛局势交换意见时强调,要缓和,不要紧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愿望和呼声。
B.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C.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D.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③②①
C.④①⑤③②  D.①⑤④③②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21cnjy.com
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在想着葫芦,忽然眼前看见一件东西,使他吓了一跳。原来路边背海一带都是摊户,这时候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这葫芦真好!”心里这么想着,有好一会没有看清楚——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老头子昂着光彩奕奕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一边不住地笑着,一边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www.21-cn-jy.com
因为他热衷得这么厉害,所以他每次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街的时候,走过古董店、水果铺、旧货店、粮食店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
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上街上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6选文第1段为什么详细地描写清兵卫加工葫芦的经过?
7选文第4段具体描写清兵卫对葫芦“永远不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清兵卫错把老头子的秃头当做葫芦的细节可信吗?为什么?
答案:1.A B项,“削”应读“xuē”;C项,“载”应读“zài”;D项,“扛”应读“ɡānɡ”。
2.A B项,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甘苦之意。用在此处不合适。C项,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用在此处不合适。D项,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A B项,“完成”与“理想”搭配不当;C项,“经……的救护”“在……的救护下”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在“而且”后加入“做到了”。
4.C 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③②,②是对③的解说。
5.参考答案:记叙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到了痴迷的程度。
6.参考答案:详细地描写清兵卫加工葫芦的经过,是为了表现清兵卫高超的技艺,联系下文他被迫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更增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解析:本题应该对人物形象塑造所起的作用方面进行分析。
7.参考答案: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
8.参考答案:可信,突出表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解析:可以从清兵卫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作家创作虚构的角度来鉴赏。
《清兵卫与葫芦》续写
父亲还是不喜欢清兵卫去绘画。
父亲把清兵卫叫到自己房间,生气地对儿子说:“干绘画这行的,一点出息也没有。如果画的画有人赏识还好说,还可以卖几个钱。万一没人赏识呢,连成本都收不回。”他叹了叹气,继续说:“你只要专心学好文化课就行了。如果你以后瞒着我去绘画,我对你不客气!”
清兵卫沉默着,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他轻轻地点了点头,离开了父亲的房间。
他瞒着父亲,每天放学后,都会拿着画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具跑到清水河边。所谓的画图工具,就是一支铅笔和几张白纸而已。他坐在清水河边的草地上,画着那火红的夕阳,还有那五彩的晚霞,有时也会画在河边玩耍的小孩,画天,画地……
起初,他画的画十分难看,因为自己根本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过画画,慢慢地,有一些进步了。他把自己画的画装在一个很长很长的木盒里,然后把木盒藏在了床底下。他担心被父亲找到。因为他清楚,这些画一旦被父亲发现了,下场肯定和他所收集的葫芦一样。
教室里,上着那无聊的文化课。清兵卫没有心情听,便在文化书上画起了画。
正当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绘画中时,老师已经站在了他的旁边。
他旁边的同学没有提醒他。
老师在清兵卫的左耳前怒吼了一声,他吓得大叫了一声——“啊!”顿时,全班都笑开了花。接着,老师把清兵卫的文化课本给撕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你以后不用听课了!”老师很生气地说。
这时,班上的同学笑得更欢了。
放学后,老师去了清兵卫家,跟他的父亲说了这件事。
老师说:“您的儿子竟然在我的课上画画,而且把画画在了书本上。如果您是为了您的儿子好,就不要再让他画画了,画画这东西一点用处都没有的。”21·cn·jy·com
老师走后,清兵卫心里一阵悲凉。他全身都不停地哆嗦着。站在一旁的母亲也很担心地望着自己的儿子和丈夫。
“我知道你一直都瞒着我画画。”父亲说,“既然你喜欢的话,那就画吧,我不想干涉你了。这是你的自由。但是,我希望你不要因为画画而耽误了在学校的学习。”
清兵卫呆住了,母亲也呆住了。
清兵卫心里有千万个疑问,但是他不敢问。
每天放学后,清兵卫依旧去清水河边画画,这已成了习惯。
一天,清兵卫心血来潮,打开了藏在床底下的长木盒。木盒上积了很多灰了。自从父亲支持他绘画后,这木盒已派不上用场了。  21*cnjy*com
他看了几眼,便把木盒放进了床底下。
清兵卫不知道,盒子里少了张画,那张画画的是他和父亲的脸紧紧贴在一起,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这篇文章续写得很成功,作者赋予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事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既描写出了现在家长与老师的心理,也赋予了文章一定的积极色彩。家长与老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的确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来源:21cnj*y.co*m】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发现美、尊重美、促成美。
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扼杀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你是如何看待个性的?请你以“个性”为话题或中心,积累储备写作素材。
●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必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
——松下幸之助
人们生而平等,但又生来个性各有千秋。
——弗洛姆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爱迪生
个性是一个人的最大的需要和最大的保障。
——斯宾塞
人的性格是扎根在骨头里和血液里的。
——高尔基
●2010年9月16日,四川成都49路公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上,一名63岁老人为抢座位,坐到一个穿短裙的青年女子的腿上,并在该女子让座后因言语不和扇其耳光。此事经愤怒的网友放到网上后,在网民中引起了异常热烈的反响,几乎是一边倒地对老人进行了指责。该事件被称为“让座门”事件。21教育网
王大爷的确很有个性,他可能觉得年轻的小吴给他让座是理所当然的事,于是坐上小吴的腿也就顺理成章;那么在小吴委屈的眼泪中,这样的座位能否坐得心安理得呢?其实,女孩不给老人让座充其量只有违社会美德,而老人强行坐在女孩子身上,这却是一种无理取闹的行为,还涉嫌性骚扰或猥亵妇女。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座门”折射的就不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是法律层面的问题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而每个老人也都曾年轻过。希望年轻人都能多替老人考虑,老人也应多给年轻人一份宽容。
●IBM的总经理沃森信奉一段名言: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被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去自由飞翔了。他说:“对于重用那些我并不喜欢却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从来不犹豫。然而,重用那些围在你身边尽说恭维话、喜欢与你一起去垂钓的人,是一种莫大的错误。与此相比,我寻找的却是那些个性强烈、不拘小节、直言不讳甚至令人不快的人。如果你能在你的周围发掘许多这样的人,并能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你的工作就会处处顺利。”新浪网前总裁王志东,也曾对他的外籍财务总监说道:“吵架是你的价值,如果你不跟我吵架,就证明你已经没有用了。”王志东对财务总监的看法和IBM的总经理沃森对“野鸭”的认识可谓异曲同工,让人充分认识到个性的生命和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