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9.1 溶液的形成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选择题
1.(2023九下·承德月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芝麻酱 C.面粉 D.花生油
2.(2022九下·江汉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吸附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D.废旧金属属于有害垃圾
3.(2022九下·淮南月考)向如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述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活性炭 D.氢氧化钠
4.如果把家庭中的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
①食盐②纯碱③面粉④芝麻油⑤蔗糖⑥白酒
A.①④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②③⑤
5.各种洗涤剂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 B.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服 D.用沐浴露洗澡
6.下列因果关系中错误的是( )。
A.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洗涤剂洗去,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是因为硝酸铵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C.炒菜用锅的手柄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会熔化,是因为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成的
D.使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时,要把热水器装在浴室外,且使用时要通风透气,是因为要预防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使人中毒
7.(2020九下·盘龙月考)铁投入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是( )
A.铁 B.氯化氢 C.氯化铁 D.氯化亚铁
8.(2020九下·牡丹江开学考)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进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 )
A.氢氧化钠 B.食盐 C.硝酸铵 D.蔗糖
9.下图,一木块漂浮于少中,向水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少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二、填空题
11.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填化学式)。
溶液 溶质 溶剂
①生理盐水
②澄清石灰水
③碘酒
④稀盐酸
⑤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形成的溶液
⑥将Na2CO3·10H2O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12.(2019九下·平舆期中)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
三、综合题
13.(2022九下·锡山期中)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作消毒剂。
(1)过氧化氢溶液中起消毒作用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2)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分解。过氧化氢常温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对不同金属进行腐蚀性实验,结果如下:
金属种类 不锈钢 铝片 铜片
腐蚀速率(mg/h) 0.001 0.01 0.404
下列金属制品用该溶液消毒时,最容易被腐蚀的是 (填序号)。
a.不锈钢锅 b.铝饭盒 c.铜火锅
14.(2020九下·东湖月考)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据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用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和 。
(2)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 。
(3)刚打开雪碧饮料瓶,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过一会儿会停止,若再想瓶内产生气泡,可采取的措施是(答1点)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填字母代号)。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乙醛(C2H4O)
d.甲醛(CH2O)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0九下·威县开学考)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能否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什么 。
(2)实验室中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来制取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而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 。
(3)丙实验是探究碘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实验,左边试管中最终是浅黄色,右边试管中最终是紫红色,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实验后把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静置,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填序号)。
①液体分层;②液体中颜色均一;③下层紫红色;④下层几乎无色;⑤下层浅黄色;⑥产生紫红色沉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食盐溶于水,会形成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B. 芝麻酱,与水会形成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C. 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D. 花生油不能溶于水,与水会形成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2.【答案】C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位),依次是:O、Si、Al、Fe,故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符合题意;
D、废旧金属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B、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C、根据地壳中由多到少的元素排列为氧、硅、铝、铁分析;
D、根据废旧金属可回收利用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故A符合题意;
B.生石灰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故B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使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 ①食盐②纯碱⑤蔗糖⑥白酒 都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 ③面粉④芝麻油不能形成溶液、溶于水,故能够得到溶液的是①②⑤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A. 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主要利用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乳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 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属于乳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 用肥皂液洗衣服 ,属于乳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 用沐浴露洗澡 ,属于乳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乳化现象的概念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洗涤剂洗去,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是因为硝酸铵溶解时,离子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其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溶解时温度降低,错误,符合题意;
C. 炒菜用锅的手柄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会熔化,是因为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成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使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时,要把热水器装在浴室外,且使用时要通风透气,是因为要预防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溶解都有扩散与水合两个过程。扩散过程吸热,而水合过程放热,而溶解过程是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则由这两个过程热量总和来决定。
7.【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只含氯化亚铁,不含盐酸。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的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使白磷燃烧,符合题意;
B. 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能使白磷燃烧,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使白磷燃烧,不符合题意;
D. 蔗糖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能使白磷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有的物质溶于水会放热,进行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由木块漂浮在液面上,再根据物理方面的知识可知,木块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液体的浮力,浮力等于木块排开液体的重力,最终木块上浮说明V排减少,所以溶液的密度增大.
①食盐溶于水后溶液的密度增大;
②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由原来含有溶质变成纯水,溶液的密度变小;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溶液的密度增大;
④硫酸铜和铁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的密度变小.
所以选:B.
【分析】本题要把化学和物理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 Fe与稀硫酸反应可以生成FeSO4(Fe+H2SO4=H2↑+FeSO4),又由于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后硫酸有剩余.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为Fe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溶质为FeSO4和H2SO4两种.
所以选B
11.【答案】NaCl;H2O;Ca(OH)2;H2O;I2;C2H5OH;HCl;H2O;ZnSO4 ;H2O;Na2CO3;H2O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乙醇,稀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溶质是氯化锌,溶剂是水, Na2CO3·10H2O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
【分析】溶液的命名为溶质的溶剂溶液,结合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12.【答案】硫酸铜溶液(或碘酒);蒸馏水;氯化氢气体(或酒精)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2)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属于纯净物;(3)酒精溶液中溶质是液体。
【分析】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
13.【答案】(1)
(2)
(3)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溶液是由水和过氧化氢组成的,水不具有消毒的作用,故起到消毒作用的是溶质过氧化氢,故填:;
(2)过氧化氢常温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过氧化氢溶液对铜片的腐蚀速率是最高的;a、不锈钢锅是铁的合金,不正确;b、铝饭盒是铝的合金,不正确;c、铜火锅是铜制品,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14.【答案】(1)水;氧气
(2)乳化作用
(3)加热(或振荡)
(4)ad
【知识点】绿色化学;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故填:水、氧气。
(2)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细小的小液滴随水冲走,因此可用来清除油污。故填:乳化作用。
(3)打开雪碧饮料瓶,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是因为雪碧中碳酸的分解,而再次产生气泡则需要继续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而加热或振荡可以促进碳酸的分解,所以此处填写加热或振荡。
(4)按照比例甲醇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氢气1:2反应生成,甲醛可以按照一氧化碳和氢气1:1反应生成,另外的两种不能按照一氧化碳和氢气按照比例反应生成,因此选择ad。
【分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2)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分析;
(3)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5.【答案】(1)不能,锌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铜,铁不能置换出硫酸锌中的锌,可以得出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锌>铜,锌>铁,而无法得出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大小
(2) (合理即可);排尽集气瓶中的水,收集气体更纯
(3)碘在汽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①④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不能,因为锌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铜,而铁不能置换出硫酸锌中的锌,因此可以得出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锌>铜,锌>铁,而无法得出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大小;(2)图乙所示的装置是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因此所制取的气体不能与水反应,故该气体可为氢气,实验室制取氢气常采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乙所示的装置采用的是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气瓶预先装满水,目的是排尽瓶内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3)碘的水溶液为淡黄色,因碘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常加入碘化钾,溶液可呈黄色或黄褐色;碘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以碘在汽油中易溶解,溶液最终是紫红色;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静置,碘在汽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汽油与水是互不相溶的,且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故混合后Ⅲ中溶液分层,上层是碘的汽油溶液,下层是水,因此上层为紫红色,下次接近无色。故④空答案为碘在汽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⑤空答案为①④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分析
(2)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分析
(3)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9.1 溶液的形成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选择题
1.(2023九下·承德月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芝麻酱 C.面粉 D.花生油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A. 食盐溶于水,会形成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B. 芝麻酱,与水会形成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C. 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D. 花生油不能溶于水,与水会形成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2.(2022九下·江汉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吸附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D.废旧金属属于有害垃圾
【答案】C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位),依次是:O、Si、Al、Fe,故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符合题意;
D、废旧金属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B、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C、根据地壳中由多到少的元素排列为氧、硅、铝、铁分析;
D、根据废旧金属可回收利用分析。
3.(2022九下·淮南月考)向如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述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活性炭 D.氢氧化钠
【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故A符合题意;
B.生石灰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故B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使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分析。
4.如果把家庭中的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
①食盐②纯碱③面粉④芝麻油⑤蔗糖⑥白酒
A.①④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②③⑤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 ①食盐②纯碱⑤蔗糖⑥白酒 都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 ③面粉④芝麻油不能形成溶液、溶于水,故能够得到溶液的是①②⑤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5.各种洗涤剂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 B.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服 D.用沐浴露洗澡
【答案】A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A. 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主要利用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乳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 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属于乳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 用肥皂液洗衣服 ,属于乳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 用沐浴露洗澡 ,属于乳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乳化现象的概念分析
6.下列因果关系中错误的是( )。
A.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洗涤剂洗去,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是因为硝酸铵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C.炒菜用锅的手柄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会熔化,是因为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成的
D.使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时,要把热水器装在浴室外,且使用时要通风透气,是因为要预防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使人中毒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洗涤剂洗去,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是因为硝酸铵溶解时,离子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其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溶解时温度降低,错误,符合题意;
C. 炒菜用锅的手柄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会熔化,是因为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成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使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时,要把热水器装在浴室外,且使用时要通风透气,是因为要预防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溶解都有扩散与水合两个过程。扩散过程吸热,而水合过程放热,而溶解过程是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则由这两个过程热量总和来决定。
7.(2020九下·盘龙月考)铁投入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是( )
A.铁 B.氯化氢 C.氯化铁 D.氯化亚铁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只含氯化亚铁,不含盐酸。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分析。
8.(2020九下·牡丹江开学考)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进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 )
A.氢氧化钠 B.食盐 C.硝酸铵 D.蔗糖
【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的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使白磷燃烧,符合题意;
B. 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能使白磷燃烧,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使白磷燃烧,不符合题意;
D. 蔗糖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能使白磷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有的物质溶于水会放热,进行分析。
9.下图,一木块漂浮于少中,向水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少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解答】由木块漂浮在液面上,再根据物理方面的知识可知,木块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液体的浮力,浮力等于木块排开液体的重力,最终木块上浮说明V排减少,所以溶液的密度增大.
①食盐溶于水后溶液的密度增大;
②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由原来含有溶质变成纯水,溶液的密度变小;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溶液的密度增大;
④硫酸铜和铁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的密度变小.
所以选:B.
【分析】本题要把化学和物理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 Fe与稀硫酸反应可以生成FeSO4(Fe+H2SO4=H2↑+FeSO4),又由于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后硫酸有剩余.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为Fe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溶质为FeSO4和H2SO4两种.
所以选B
二、填空题
11.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填化学式)。
溶液 溶质 溶剂
①生理盐水
②澄清石灰水
③碘酒
④稀盐酸
⑤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形成的溶液
⑥将Na2CO3·10H2O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答案】NaCl;H2O;Ca(OH)2;H2O;I2;C2H5OH;HCl;H2O;ZnSO4 ;H2O;Na2CO3;H2O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乙醇,稀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溶质是氯化锌,溶剂是水, Na2CO3·10H2O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
【分析】溶液的命名为溶质的溶剂溶液,结合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12.(2019九下·平舆期中)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
【答案】硫酸铜溶液(或碘酒);蒸馏水;氯化氢气体(或酒精)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解答】(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2)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属于纯净物;(3)酒精溶液中溶质是液体。
【分析】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
三、综合题
13.(2022九下·锡山期中)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作消毒剂。
(1)过氧化氢溶液中起消毒作用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2)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分解。过氧化氢常温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对不同金属进行腐蚀性实验,结果如下:
金属种类 不锈钢 铝片 铜片
腐蚀速率(mg/h) 0.001 0.01 0.404
下列金属制品用该溶液消毒时,最容易被腐蚀的是 (填序号)。
a.不锈钢锅 b.铝饭盒 c.铜火锅
【答案】(1)
(2)
(3)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溶液是由水和过氧化氢组成的,水不具有消毒的作用,故起到消毒作用的是溶质过氧化氢,故填:;
(2)过氧化氢常温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过氧化氢溶液对铜片的腐蚀速率是最高的;a、不锈钢锅是铁的合金,不正确;b、铝饭盒是铝的合金,不正确;c、铜火锅是铜制品,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14.(2020九下·东湖月考)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据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用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和 。
(2)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 。
(3)刚打开雪碧饮料瓶,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过一会儿会停止,若再想瓶内产生气泡,可采取的措施是(答1点)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填字母代号)。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乙醛(C2H4O)
d.甲醛(CH2O)
【答案】(1)水;氧气
(2)乳化作用
(3)加热(或振荡)
(4)ad
【知识点】绿色化学;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故填:水、氧气。
(2)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细小的小液滴随水冲走,因此可用来清除油污。故填:乳化作用。
(3)打开雪碧饮料瓶,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是因为雪碧中碳酸的分解,而再次产生气泡则需要继续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而加热或振荡可以促进碳酸的分解,所以此处填写加热或振荡。
(4)按照比例甲醇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氢气1:2反应生成,甲醛可以按照一氧化碳和氢气1:1反应生成,另外的两种不能按照一氧化碳和氢气按照比例反应生成,因此选择ad。
【分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2)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分析;
(3)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0九下·威县开学考)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能否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什么 。
(2)实验室中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来制取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而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 。
(3)丙实验是探究碘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实验,左边试管中最终是浅黄色,右边试管中最终是紫红色,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实验后把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静置,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填序号)。
①液体分层;②液体中颜色均一;③下层紫红色;④下层几乎无色;⑤下层浅黄色;⑥产生紫红色沉淀
【答案】(1)不能,锌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铜,铁不能置换出硫酸锌中的锌,可以得出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锌>铜,锌>铁,而无法得出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大小
(2) (合理即可);排尽集气瓶中的水,收集气体更纯
(3)碘在汽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①④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不能,因为锌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铜,而铁不能置换出硫酸锌中的锌,因此可以得出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锌>铜,锌>铁,而无法得出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大小;(2)图乙所示的装置是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因此所制取的气体不能与水反应,故该气体可为氢气,实验室制取氢气常采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乙所示的装置采用的是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气瓶预先装满水,目的是排尽瓶内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3)碘的水溶液为淡黄色,因碘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常加入碘化钾,溶液可呈黄色或黄褐色;碘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以碘在汽油中易溶解,溶液最终是紫红色;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静置,碘在汽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汽油与水是互不相溶的,且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故混合后Ⅲ中溶液分层,上层是碘的汽油溶液,下层是水,因此上层为紫红色,下次接近无色。故④空答案为碘在汽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⑤空答案为①④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分析
(2)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分析
(3)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