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0 21:27:27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选择题
1.(2023·南海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
D.熟石灰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2023九上·开州月考)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反应物的1个分子中有4个原子
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3.(2023九上·朝阳期中)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蒸馏水 加肥皂水 尝味道
B 水和双氧水 加二氧化锰 看颜色
C 氮气和氧气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分别通入燃着的木条
D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加过氧化氢溶液 在陶土网上加热
A.A B.B C.C D.D
4.(2023九上·苏州期中)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和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
B.酒精和白醋:闻气味
C.水和浓氮水:酚酞试液
D.氧化铜和四氧化三铁:看颜色
5.(2023九上·岳麓月考)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B 证明某气体样品是否含有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
C 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D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6.(2023九上·郑州月考)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气体,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二氧化碳,下列实验操作不能鉴别出它们的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测量它们的密度
D.向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后振荡
7.(2023九上·良庆月考)在实验室中,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和氮气:闻气味
B.二氧化锰和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
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入二氧化锰
D.高锰酸钾和氯酸钾:观察颜色
8.(2023八上·哈尔滨月考)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待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区分酒精和水 闻气味 观察颜色
B 氯酸钾和氯化钾 观察颜色 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 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观察颜色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 加红砖粉末观察
A.A B.B C.C D.D
9.(2023九上·秦淮期中)工业用NO生产HNO3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过程中,氮、氢、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B.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O2的分子数之比为1∶2
C.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NO2与生成的HNO3含有等质量的氮元素
D.当O2、H2O足量时,30gNO理论上最多生成63g HNO3
10.(2023九上·秦淮期中)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时刻 甲 乙 丙 丁
起始 14% 10% 6% 70%
t1 11% 10% b c
t2 a 10% 40% 42%
A.甲、丁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a =8%,b=17%,c =62%
D.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4
二、填空题
11.(2023·惠济模拟)厨房中有食盐、食醋、小苏打、加铁酱油等物质,其中   (写化学式)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用洗洁精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   作用。
12.(2021·平顶山模拟)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溶液pH与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m的值为   ;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三、综合题
13.(2023九上·绥棱月考)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氧化铁、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组成,实验过程如下:
(1)白色沉淀A是   (填化学式)。
(2)气体F通入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BaCl2和   (填化学式)。
(4)由上述实验现象,确定原样品中一定不含有   (填化学式)。
四、实验探究题
14.(2024九上·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期末)同学们在进行课外实验“碎鸡蛋壳与醋酸的反应”时,发现会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同学们一起再实验,对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水能使白色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
②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与醋酸反应,白醋由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和水组成。
③加热的条件下氢气、一氧化碳都能使氧化铜转化为铜。
(1)【提出猜想】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猜想依据是   。
(2)【设计实验】将白醋和鸡蛋壳反应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预测】
若气体中含有氧气则F中的实验现象为   ;若气体中含有氢气但不含有一氧化碳,则G中的实验现象应为   ,H中的现象应为   。
【进行实验】实验中只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余都无明显现象。
(3) 【得出结论】
CaCO3与CH3COOH反应会产生   。通过询问老师获知,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叫醋酸钙[Ca(CH3COO)2]。
(4) 【交流反思】
将20.0g的鸡蛋壳与足量的稀醋酸按上图进行实验,D装置增重了5.5g,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5)计算该样品中鸡蛋壳的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设解:设20.0g的鸡蛋壳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写出方程式   
写出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列比例式   
求解x=12.5g
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列式并计算结果)
五、计算题
15.(2023·永修模拟)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兴趣小组成员取100g该BaCl2溶液,进行了下图实验。(过滤后滤渣损失忽略不计)
(1)实验中加入过量MgSO4溶液的目的是   。
(2)计算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过滤得到的滤液的溶质成分是   。
(4)过滤所得的滤渣需要洗涤,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洗涤干净,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没洗涤干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常用盐的用途;盐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项正确;
B.一氧化碳用于工业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利用的是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而不是可燃性,B项错误;
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而不是腐蚀性,C项错误;
D.熟石灰溶于水生成碱性溶液,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A、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有1个"分子反应前就存在的,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3,A错误;
B、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B正确;
C、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的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C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A、根据反应后剩余了1个乙分子进行分析;
B、根据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会产生大量浮渣,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会产生大量泡沫,现象不同,可以区分;实验室严禁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能用尝味道来区分硬水和蒸馏水,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 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会产生大量气泡,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水和双氧水都无色液体,看颜色不能区分水和双氧水,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氮气和氧气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来区分氮气和氧气,错误;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木炭粉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会产生大量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在陶土网上加热,木炭粉灼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留下少量灰烬,二氧化锰在空气中灼烧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区分物质的方法:1.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4.【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取样品,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颜色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取样品,闻气味,有酸味的是白醋,有醇香气味的是白酒,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取样品,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是浓氨水,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氧化铜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区分物质的方法:1.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5.【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大量气泡产生的为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带火星的木条只有在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复燃,用带火星的木条不能证明某气体中是否含氧气,符合题意;
C、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通过木条燃烧剧烈程度可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不符合题意;
D、 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氧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分析;
B、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只有在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复燃分析;
C、根据氧气的的助燃性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无法通过观察气体的颜色进行鉴别,A符合题意;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B不符合题意;
C.密度大的是二氧化碳,密度小的是氧气,C不符合题意;
D. 向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后振荡,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7.【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氧气和氮气均无色无味,应通过是否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区分,A错误,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在空气中不可点燃,木炭粉在空气中可点燃,故二者可通过在空气中灼烧区分,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会分解产生氧气,则可观察到气泡,水加入二氧化锰则无明显现象,故可通过加入二氧化锰区分二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为白色粉末,高锰酸钾为紫黑色粉末,故可通过观察颜色区分二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氧气和氮气均为无味气体,不可通过闻气味区分。
8.【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酒精和水的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酒精和水都是无色的液体,观察颜色无法区分。A答案错误;
B、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白色固体,观察颜色无法区分;加热时氯酸钾能分解产生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氯化钾加热不分解,可以用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的方法分析。B答案错误;
C、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无法区分;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都是无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C答案错误;
D、过氧化氢溶液在硫酸铜溶液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可以加入硫酸铜溶液,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过氧化氢溶液在红砖粉末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可以加入红砖粉末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酒精和水是无色的液体分析;
B、根据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白色固体分析;
C、根据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都是无色气体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硫酸铜溶液或红砖粉末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通过图示看出氧气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因此氮氧元素化合价改变,氢元素化合价不变,A错误;
B、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参加反应的一氧化氮和氧气的分子数目比是2:1,B错误;
C、根据元素守恒的观点,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二氧化氮中的氮元素等于硝酸和一氧化氮中的氮元素质量总和,C错误;
D、根据元素守恒的观点,若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全部转化成硝酸中的氮元素,则两物质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解答此题要先弄清图示所包含的化学反应,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出的信息以及元素守恒的观点进行计算,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10.【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的推移甲、丁的含量在减少,是反应物,丙的含量在增加是生成物,A不符合题意;
B、乙在反应过程中含量没变,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根据甲、丙的质量比为一定值可得d得,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C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此题要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和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意义,以及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知识。
11.【答案】NaHCO3;乳化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用盐的用途
【解析】【解答】厨房中有食盐、食醋、小苏打、加铁酱油等物质,其中碳酸氢钠经加热后可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去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故用洗洁精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NaHCO3;乳化。
【分析】根据小苏打中碳酸钠和洗洁精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7;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盐的应用
【解析】【解答】ab段发生的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钠,b点时盐酸恰好被消耗完,氯化钙、氯化钠溶液都显中性,故m为7;bc段是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故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根据酸碱盐化学性质,溶液酸碱性与pH关系进行分析。
13.【答案】(1)
(2)
(3)
(4)、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样品加足量水产生白色沉淀A,A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体F,则说明白色沉淀A一定含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 气体F通入B中,再与过量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E,E中加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消失,说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则气体F通入B中发生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 。
(3)溶液B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溶液D是加入过量氯化钡形成,氯化钡与碳酸钠和硫酸钠反应都会生成氯化钠,则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
(4)白色沉淀A加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0.44克,由方程式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44
1g     0.44g
可知,白色沉淀A中不含氢氧化镁,氧化铁为红色固体,由此可知,原样品中一定不含 、 。
【分析】(1)根据碳酸钙为难溶白色固体,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3)根据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生成物,反应物过量时有反应物剩余分析;
(4)根据氧化铁为红色固体,硝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由沉淀A中含有碳酸钙,利用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确定碳酸钙质量,由此确定沉淀A 中不含氢氧化镁分析。
14.【答案】(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2)红色固体变黑色;白色固体变蓝色;没有明显变化(或无明显现象)
(3)二氧化碳##CO2
(4)5.5
(5);;;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白醋由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和水组成,反应前反应物的元素为Ca、C、O、H,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反应后的气体可能含有CO2、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所以猜想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答案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2)加热条件下,氧气能将铜氧化为氧化铜,氧化铜为黑色固体,则若气体中含有氧气,F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加热条件下,氢气、一氧化碳均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生成铜和水,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若气体中含有氢气但不含有一氧化碳,生成物有水没有二氧化碳,则G中的实验现象应为白色固体变蓝色,H中的现象应为没有明显变化,故答案为:红色固体变黑色;白色固体变蓝色;没有明显变化(或无明显现象);
(3)实验中只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余都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4)D装置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D装置增重了5.5g,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5g,故答案为:5.5;
(5)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为 ,列比例式为 ,解得x=12.5g,则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 ; ; 。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氢气和一氧化碳均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水能使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D装置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5)先设未知数,正确书写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5.【答案】(1)使BaCl2全部转化为沉淀
(2)解:设100g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
(3)MgSO4、MgCl2/硫酸镁、氯化镁
(4)氢氧化钠溶液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氯化钡和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实验中加入过量MgSO4溶液的目的是使BaCl2全部转化为沉淀。
(3)氯化钡和过量的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过滤得到的滤液的溶质成分是生成的氯化镁和过量的硫酸镁。
(4)过滤所得的滤渣是硫酸钡沉淀,其表面附着有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镁、硫酸镁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则过滤所得的滤渣需要洗涤,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洗涤干净,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没洗涤干净。
【分析】(1)根据实验中加入过量MgSO4溶液的目的是使BaCl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硫酸钡沉淀即滤渣的质量,未知量氯化钡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氯化钡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溶液中的氯化钡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3)根据过滤得到的滤液的溶质成分是生成的氯化镁和过量的硫酸镁分析;
(4)根据过滤所得的滤渣是硫酸钡沉淀,其表面附着的氯化镁、硫酸镁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来分析。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选择题
1.(2023·南海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C.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
D.熟石灰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A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常用盐的用途;盐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项正确;
B.一氧化碳用于工业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利用的是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而不是可燃性,B项错误;
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而不是腐蚀性,C项错误;
D.熟石灰溶于水生成碱性溶液,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解答.
2.(2023九上·开州月考)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反应物的1个分子中有4个原子
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答案】A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A、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有1个"分子反应前就存在的,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3,A错误;
B、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B正确;
C、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的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C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A、根据反应后剩余了1个乙分子进行分析;
B、根据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
3.(2023九上·朝阳期中)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蒸馏水 加肥皂水 尝味道
B 水和双氧水 加二氧化锰 看颜色
C 氮气和氧气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分别通入燃着的木条
D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加过氧化氢溶液 在陶土网上加热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会产生大量浮渣,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会产生大量泡沫,现象不同,可以区分;实验室严禁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能用尝味道来区分硬水和蒸馏水,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 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会产生大量气泡,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水和双氧水都无色液体,看颜色不能区分水和双氧水,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氮气和氧气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来区分氮气和氧气,错误;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木炭粉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会产生大量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在陶土网上加热,木炭粉灼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留下少量灰烬,二氧化锰在空气中灼烧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区分物质的方法:1.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4.(2023九上·苏州期中)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和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
B.酒精和白醋:闻气味
C.水和浓氮水:酚酞试液
D.氧化铜和四氧化三铁:看颜色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取样品,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颜色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取样品,闻气味,有酸味的是白醋,有醇香气味的是白酒,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取样品,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是浓氨水,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氧化铜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区分物质的方法:1.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5.(2023九上·岳麓月考)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B 证明某气体样品是否含有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
C 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D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大量气泡产生的为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带火星的木条只有在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复燃,用带火星的木条不能证明某气体中是否含氧气,符合题意;
C、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通过木条燃烧剧烈程度可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不符合题意;
D、 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氧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分析;
B、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只有在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复燃分析;
C、根据氧气的的助燃性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6.(2023九上·郑州月考)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气体,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二氧化碳,下列实验操作不能鉴别出它们的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测量它们的密度
D.向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后振荡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无法通过观察气体的颜色进行鉴别,A符合题意;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B不符合题意;
C.密度大的是二氧化碳,密度小的是氧气,C不符合题意;
D. 向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后振荡,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7.(2023九上·良庆月考)在实验室中,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和氮气:闻气味
B.二氧化锰和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
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入二氧化锰
D.高锰酸钾和氯酸钾:观察颜色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氧气和氮气均无色无味,应通过是否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区分,A错误,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在空气中不可点燃,木炭粉在空气中可点燃,故二者可通过在空气中灼烧区分,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会分解产生氧气,则可观察到气泡,水加入二氧化锰则无明显现象,故可通过加入二氧化锰区分二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为白色粉末,高锰酸钾为紫黑色粉末,故可通过观察颜色区分二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氧气和氮气均为无味气体,不可通过闻气味区分。
8.(2023八上·哈尔滨月考)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待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区分酒精和水 闻气味 观察颜色
B 氯酸钾和氯化钾 观察颜色 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 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观察颜色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 加红砖粉末观察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酒精和水的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酒精和水都是无色的液体,观察颜色无法区分。A答案错误;
B、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白色固体,观察颜色无法区分;加热时氯酸钾能分解产生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氯化钾加热不分解,可以用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的方法分析。B答案错误;
C、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无法区分;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都是无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C答案错误;
D、过氧化氢溶液在硫酸铜溶液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可以加入硫酸铜溶液,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过氧化氢溶液在红砖粉末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可以加入红砖粉末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酒精和水是无色的液体分析;
B、根据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白色固体分析;
C、根据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都是无色气体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硫酸铜溶液或红砖粉末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分析。
9.(2023九上·秦淮期中)工业用NO生产HNO3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过程中,氮、氢、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B.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O2的分子数之比为1∶2
C.反应②中,参加反应的NO2与生成的HNO3含有等质量的氮元素
D.当O2、H2O足量时,30gNO理论上最多生成63g HNO3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通过图示看出氧气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因此氮氧元素化合价改变,氢元素化合价不变,A错误;
B、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参加反应的一氧化氮和氧气的分子数目比是2:1,B错误;
C、根据元素守恒的观点,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二氧化氮中的氮元素等于硝酸和一氧化氮中的氮元素质量总和,C错误;
D、根据元素守恒的观点,若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全部转化成硝酸中的氮元素,则两物质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解答此题要先弄清图示所包含的化学反应,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出的信息以及元素守恒的观点进行计算,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10.(2023九上·秦淮期中)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时刻 甲 乙 丙 丁
起始 14% 10% 6% 70%
t1 11% 10% b c
t2 a 10% 40% 42%
A.甲、丁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a =8%,b=17%,c =62%
D.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4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的推移甲、丁的含量在减少,是反应物,丙的含量在增加是生成物,A不符合题意;
B、乙在反应过程中含量没变,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根据甲、丙的质量比为一定值可得d得,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C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此题要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和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意义,以及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知识。
二、填空题
11.(2023·惠济模拟)厨房中有食盐、食醋、小苏打、加铁酱油等物质,其中   (写化学式)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用洗洁精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   作用。
【答案】NaHCO3;乳化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用盐的用途
【解析】【解答】厨房中有食盐、食醋、小苏打、加铁酱油等物质,其中碳酸氢钠经加热后可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去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故用洗洁精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NaHCO3;乳化。
【分析】根据小苏打中碳酸钠和洗洁精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12.(2021·平顶山模拟)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溶液pH与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m的值为   ;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答案】7;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盐的应用
【解析】【解答】ab段发生的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钠,b点时盐酸恰好被消耗完,氯化钙、氯化钠溶液都显中性,故m为7;bc段是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故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根据酸碱盐化学性质,溶液酸碱性与pH关系进行分析。
三、综合题
13.(2023九上·绥棱月考)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氧化铁、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组成,实验过程如下:
(1)白色沉淀A是   (填化学式)。
(2)气体F通入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BaCl2和   (填化学式)。
(4)由上述实验现象,确定原样品中一定不含有   (填化学式)。
【答案】(1)
(2)
(3)
(4)、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样品加足量水产生白色沉淀A,A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体F,则说明白色沉淀A一定含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 气体F通入B中,再与过量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E,E中加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消失,说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则气体F通入B中发生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 。
(3)溶液B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溶液D是加入过量氯化钡形成,氯化钡与碳酸钠和硫酸钠反应都会生成氯化钠,则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
(4)白色沉淀A加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0.44克,由方程式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44
1g     0.44g
可知,白色沉淀A中不含氢氧化镁,氧化铁为红色固体,由此可知,原样品中一定不含 、 。
【分析】(1)根据碳酸钙为难溶白色固体,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3)根据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生成物,反应物过量时有反应物剩余分析;
(4)根据氧化铁为红色固体,硝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由沉淀A中含有碳酸钙,利用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确定碳酸钙质量,由此确定沉淀A 中不含氢氧化镁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
14.(2024九上·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期末)同学们在进行课外实验“碎鸡蛋壳与醋酸的反应”时,发现会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同学们一起再实验,对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水能使白色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
②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与醋酸反应,白醋由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和水组成。
③加热的条件下氢气、一氧化碳都能使氧化铜转化为铜。
(1)【提出猜想】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猜想依据是   。
(2)【设计实验】将白醋和鸡蛋壳反应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预测】
若气体中含有氧气则F中的实验现象为   ;若气体中含有氢气但不含有一氧化碳,则G中的实验现象应为   ,H中的现象应为   。
【进行实验】实验中只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余都无明显现象。
(3) 【得出结论】
CaCO3与CH3COOH反应会产生   。通过询问老师获知,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叫醋酸钙[Ca(CH3COO)2]。
(4) 【交流反思】
将20.0g的鸡蛋壳与足量的稀醋酸按上图进行实验,D装置增重了5.5g,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5)计算该样品中鸡蛋壳的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设解:设20.0g的鸡蛋壳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写出方程式   
写出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列比例式   
求解x=12.5g
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列式并计算结果)
【答案】(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2)红色固体变黑色;白色固体变蓝色;没有明显变化(或无明显现象)
(3)二氧化碳##CO2
(4)5.5
(5);;;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白醋由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和水组成,反应前反应物的元素为Ca、C、O、H,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反应后的气体可能含有CO2、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所以猜想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答案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2)加热条件下,氧气能将铜氧化为氧化铜,氧化铜为黑色固体,则若气体中含有氧气,F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加热条件下,氢气、一氧化碳均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生成铜和水,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若气体中含有氢气但不含有一氧化碳,生成物有水没有二氧化碳,则G中的实验现象应为白色固体变蓝色,H中的现象应为没有明显变化,故答案为:红色固体变黑色;白色固体变蓝色;没有明显变化(或无明显现象);
(3)实验中只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余都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4)D装置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D装置增重了5.5g,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5g,故答案为:5.5;
(5)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为 ,列比例式为 ,解得x=12.5g,则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 ; ; 。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氢气和一氧化碳均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水能使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D装置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5)先设未知数,正确书写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五、计算题
15.(2023·永修模拟)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兴趣小组成员取100g该BaCl2溶液,进行了下图实验。(过滤后滤渣损失忽略不计)
(1)实验中加入过量MgSO4溶液的目的是   。
(2)计算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过滤得到的滤液的溶质成分是   。
(4)过滤所得的滤渣需要洗涤,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洗涤干净,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没洗涤干净。
【答案】(1)使BaCl2全部转化为沉淀
(2)解:设100g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
(3)MgSO4、MgCl2/硫酸镁、氯化镁
(4)氢氧化钠溶液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氯化钡和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实验中加入过量MgSO4溶液的目的是使BaCl2全部转化为沉淀。
(3)氯化钡和过量的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过滤得到的滤液的溶质成分是生成的氯化镁和过量的硫酸镁。
(4)过滤所得的滤渣是硫酸钡沉淀,其表面附着有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镁、硫酸镁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则过滤所得的滤渣需要洗涤,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洗涤干净,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没洗涤干净。
【分析】(1)根据实验中加入过量MgSO4溶液的目的是使BaCl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硫酸钡沉淀即滤渣的质量,未知量氯化钡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氯化钡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溶液中的氯化钡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3)根据过滤得到的滤液的溶质成分是生成的氯化镁和过量的硫酸镁分析;
(4)根据过滤所得的滤渣是硫酸钡沉淀,其表面附着的氯化镁、硫酸镁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来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