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题
一、选择题
1.(2021九下·海城月考)如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四种不规范的操作,其中精盐产率不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量筒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量取水体积偏小,但对产率没有影响,符合题意;
B、滤液高于滤纸边缘,会使没有过滤的液体进入滤液,导致精盐中含有一定的杂质,而使精盐质量增加,产率偏高,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飞溅,会使精盐质量减少,产率偏低,不符合题意;
D、称量时,物体和砝码放反了,且使用游码读数为0.1g,实际称得的烧杯和精盐的总质量为砝码减游码,再减去烧杯的质量得到精盐质量,产率偏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俯视读数只是使溶解水的体积变小,而不影响粗盐产率;
B、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会使粗盐中含有杂质;
C、蒸发没有搅拌会使实验液滴飞溅,从使实验产率降低;
D、“左码右物”会使称量的食盐量减少。
2.2022年世界水目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硬水过滤可得到软水
B.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C.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水沸腾时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水分子会变大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因此,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A不符合题意;
B、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的共存物均是由水这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
C、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而质量比为1:8,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沸腾时冲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水由液态变成气体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3.(2022九下·朝阳月考)下列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B.过滤时,可用玻璃棒搅拌来缩短过滤时间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滤液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产率高于 100%,可能是得到的精盐潮湿所致
【答案】D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而不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A不符合题意;
B. 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以防损坏滤纸,故B不符合题意;
C. 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C不符合题意;
D. 得到的精盐潮湿,导致精盐中含有水分,而使精盐质量增加,产率偏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分析。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得到的精盐潮湿,导致精盐中含有水分分析。
4.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下列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破了
B.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滤纸破了,有粗盐溶液没有经过滤纸过滤,所以滤液会出现浑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流速会慢一些,这样不影响过滤效果,滤液可能会澄清,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有粗盐溶液没有经过滤纸过滤,所以滤液会出现浑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含有杂质,滤液可能出现浑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进行分析。
5.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滤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待液体蒸干后停止加热
【答案】C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把过滤后的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故操作错误;
B. 开始没有析出晶体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故操作错误;
C.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把剩余的水分蒸发,故操作正确;
D. 待液体快要蒸干,出现较多固体后停止加热,故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6.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C.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D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先加水溶解粗盐;再过滤,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接着把氯化钠溶液蒸发溶剂结晶。
所以操作的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方法,进行分析。
7.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溶解前用玻璃棒研磨大颗粒粗盐
B.过滤时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加热蒸发时要不断搅拌直至水分全部蒸干
D.实验结束随即用手将蒸发皿从三脚架上取下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溶解前研磨大颗粒粗盐,增大粗盐与水的接触面积,加速粗盐溶解,但是不能用用玻璃棒,故不合理;
B. 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故正确;
C. 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错误;
D. 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研磨大颗粒粗盐,应用研钵研磨。
B、根据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
8.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的实验步骤,与粗盐提纯(只去除不溶性杂质)的三个实验步骤相同的是( )。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不考虑其他可溶性杂质)
C.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
D.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
【答案】B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 从空气中分离氧气,是利用液氮的沸点(-196℃)低于液氧的沸点(--183℃),得到液态氧,故A错误;
B.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和一些不溶性杂质,碳酸钾是可溶性的,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步骤,可以把草木灰中的钾盐提取出来.故正确;
C. 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是利用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加热将酒精先蒸馏出来,故错误;
D. 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分解后得水和氧气,所以残渣中主要成分为水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溶解后,过滤,二氧化锰在滤渣中.将滤渣烘干即可得二氧化锰固体.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空气中分离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进行分析。
C、根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和一些不溶性杂质,进行分析。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后得水和氧气。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B.在相同条件下,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C.蒸发海水可得到粗盐
D.用明矾溶液区别硬水和软水
【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说法正确,故 A不符合题意
B. 在相同条件下,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 蒸发海水可得到粗盐 ,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明矾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常用的溶剂分析
B、根据水煮沸后温度高分析
C、根据粗盐提纯的方法分析
D、根据区分硬软水的方法分析
10.下列各组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的是( )。
A.碳酸钠和碳酸钙 B.硝酸钾和硝酸钠
C.纯碱和烧碱 D.硫酸钠和氯化钠
【答案】A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 碳酸钠能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正确;
B. 硝酸钾和硝酸钠均易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错误;
C. 纯碱和烧碱均易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错误;
D. 硫酸钠和氯化钠均易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说明物质中有一种物质能溶于水,另一种物质不溶于水。
11.(2020九下·镇江月考)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会有白烟产生
B.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至沸,出现红色沉淀
C.配制一定体积的稀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搅拌
D.为加快过滤速度,悬浊液须先静置再过滤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 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会有白烟产生 ,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 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至沸,出现红色沉淀 ,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 为加快过滤速度,悬浊液须先静置再过滤 ,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分析
B、根据葡萄糖和氢氧化铜能反应分析
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分析
D、根据静置沉淀可以使悬浮物沉降出来分析
12.(2020九下·青秀月考)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离子(SO42﹣、Mg2+、Ca2+等)和难溶性杂质(泥沙等),以下是粗盐提纯思维导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⑤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调节溶液的 pH 为 7
B.①中通过溶解、过滤操作,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C.任意交换②、③、④中加入试剂的顺序并不影响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D.②、③、④中通过加入相应试剂沉淀杂质离子,是因为相应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C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由于溶液中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⑤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使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调节溶液的 pH 为7,不符合题意;
B、①中通过溶解、过滤操作,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C、②加入过量氯化钡,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除去硫酸根离子;③加入过量氢氧化钠,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除去镁离子;④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根离子能与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从而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如任意交换,将②放在最后,钡离子无法除去,不能任意交换,符合题意;
D、②、③、④中通过加入相应试剂沉淀杂质离子,是因为相应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可以形成沉淀除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粗盐的成分及加入的物质之间的反应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3.(2020九下·丹东月考)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四次使用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①粗盐溶解时,使用玻璃棒,起 作用;
②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 。
【答案】加速溶解;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①溶解时,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起加快溶解速率作用;
②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
【分析】根据物质溶解,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4.(2020九下·长春月考)结合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去除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①溶解:将粗盐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②过滤:向过滤器内倾倒滤液进行过滤,要控制液面的高度不超过 ;
③蒸发:当蒸发皿内出现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滤液。
(2)用氯化钠配制60g20%的食盐水。
①经计算,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 g;
②若量取所需蒸馏水时仰视读数,而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出的食盐水的浓度比20% (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1)加快溶解速率;滤纸;较多晶体
(2)12.0;偏低
【知识点】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① 溶解:将粗盐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② 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向过滤器内倾倒滤液进行过滤,要控制液面的高度不超过滤纸;
③ 蒸发时为了避免液滴飞溅,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滤液。
(2)用氯化钠配制 60g 20%的食盐水。① 经计算,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 ;
② 若量取所需蒸馏水时仰视读数,而其他操作均正确,会造成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配制出的食盐水的浓度比20%偏低。
【分析】(1)① 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② 根据过滤操作中“一贴、二低、三靠”,进行分析。
③ 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①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② 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三、综合题
15.(2024九下·期末)工艺制造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陶瓷大多是将黏土与水混合再高温烧结而成。黏土的组成元素主要来自地壳中含量居前三位的元素,其中一种元素含量仅次于氧,它是 (填元素符号)。
(2)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石灰石煅烧时变成生石灰,与水混合生成的水合物逐渐硬化。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制造玻璃的原料有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等。实验室有许多仪器由玻璃制造,如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如漏斗,其用于过滤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写一点)。
【答案】(1)Si
(2)CaO+H2O= Ca(OH)2;放出
(3)引流;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合理即可)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等,黏土的组成元素主要来自地壳中含量居前三位的元素,含量仅次于氧的是硅元素,其元素符号为Si;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漏斗用于过滤时应注意的事项有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等。
【分析】(1)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
(2)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分析;
(3)根据过滤的原理,仪器的用途,以及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16.(2022九下·长春月考)小林同学去南湖公园游玩时,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湖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可以除去水中 (填 “难”或“易”)溶性杂质:
(2)小林在用肥皂水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很少,且有浮渣产生,衣服洗不干净。这一现象说明南湖湖水为 (填“硬水”或“软水”);
(3)向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颜色和异味;
(4)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可以将南湖水直接蒸馏得到蒸馏水,同时也降低了水的硬度。在日常生活中,利用 的方法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1)难
(2)硬水
(3)吸附
(4)煮沸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则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2)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有浮渣的是硬水;
(3)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
(4)生活中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分析】(1)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
(2)加入肥皂水泡沫少,产生浮渣的是硬水;
(3)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4)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四、实验探究题
17.(2022九下·南京期中)通过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下图是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进行的三步操作:
(1)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2)上述A、B操作中均使用了玻璃棒进行搅拌,其目的分别是:A: 。B: 。
(3)经过C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只写一条)。
(4)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钠溶液,请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把它们鉴别开,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 。
【答案】(1)ACB
(2)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滤纸破损(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各取两种溶液少许进行蒸干;一种有少量白色残留固体,另一种无残留固体;有固体残留的是氯化钠,无固体残留的是蒸馏水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步骤:取一定量的粗盐进行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及计算产率,故图示操作的正确顺序是ACB;
(2)A操作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B操作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蒸馏水是纯净物,稀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故鉴别蒸馏水和稀氯化钠溶液可以采取蒸发的方法进行鉴别,实验步骤:各取两种溶液少许进行蒸干,实验现象:一种有少量白色残留固体,另一种无残留固体,实验结论:有固体残留的是氯化钠,无固体残留的是蒸馏水。
【分析】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五、计算题
18.(2020九下·青山月考)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氯酸钾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小明同学称取60.0g样品与20.0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使其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将剩余固体与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的200g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若不考虑实验中药品的损耗,氯酸钾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全回收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2)计算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蒸发
(2)解: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200g×14.9%=29.8g,
2KClO3 2KCl + 3O2↑
245 149
x 29.8g
,x=49g,答: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是49g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可用蒸发分析;
(2)根据生成的氯化钾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计算出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分析。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题
一、选择题
1.(2021九下·海城月考)如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四种不规范的操作,其中精盐产率不变的是( )
A.
B.
C.
D.
2.2022年世界水目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硬水过滤可得到软水
B.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C.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水沸腾时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水分子会变大
3.(2022九下·朝阳月考)下列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B.过滤时,可用玻璃棒搅拌来缩短过滤时间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滤液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产率高于 100%,可能是得到的精盐潮湿所致
4.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下列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破了
B.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
5.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滤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待液体蒸干后停止加热
6.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C.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7.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溶解前用玻璃棒研磨大颗粒粗盐
B.过滤时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加热蒸发时要不断搅拌直至水分全部蒸干
D.实验结束随即用手将蒸发皿从三脚架上取下
8.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的实验步骤,与粗盐提纯(只去除不溶性杂质)的三个实验步骤相同的是( )。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不考虑其他可溶性杂质)
C.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
D.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B.在相同条件下,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C.蒸发海水可得到粗盐
D.用明矾溶液区别硬水和软水
10.下列各组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的是( )。
A.碳酸钠和碳酸钙 B.硝酸钾和硝酸钠
C.纯碱和烧碱 D.硫酸钠和氯化钠
11.(2020九下·镇江月考)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会有白烟产生
B.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至沸,出现红色沉淀
C.配制一定体积的稀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搅拌
D.为加快过滤速度,悬浊液须先静置再过滤
12.(2020九下·青秀月考)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离子(SO42﹣、Mg2+、Ca2+等)和难溶性杂质(泥沙等),以下是粗盐提纯思维导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⑤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调节溶液的 pH 为 7
B.①中通过溶解、过滤操作,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C.任意交换②、③、④中加入试剂的顺序并不影响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D.②、③、④中通过加入相应试剂沉淀杂质离子,是因为相应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二、填空题
13.(2020九下·丹东月考)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四次使用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①粗盐溶解时,使用玻璃棒,起 作用;
②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 。
14.(2020九下·长春月考)结合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去除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①溶解:将粗盐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②过滤:向过滤器内倾倒滤液进行过滤,要控制液面的高度不超过 ;
③蒸发:当蒸发皿内出现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滤液。
(2)用氯化钠配制60g20%的食盐水。
①经计算,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 g;
②若量取所需蒸馏水时仰视读数,而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出的食盐水的浓度比20% (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三、综合题
15.(2024九下·期末)工艺制造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陶瓷大多是将黏土与水混合再高温烧结而成。黏土的组成元素主要来自地壳中含量居前三位的元素,其中一种元素含量仅次于氧,它是 (填元素符号)。
(2)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石灰石煅烧时变成生石灰,与水混合生成的水合物逐渐硬化。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制造玻璃的原料有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等。实验室有许多仪器由玻璃制造,如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如漏斗,其用于过滤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写一点)。
16.(2022九下·长春月考)小林同学去南湖公园游玩时,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湖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可以除去水中 (填 “难”或“易”)溶性杂质:
(2)小林在用肥皂水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很少,且有浮渣产生,衣服洗不干净。这一现象说明南湖湖水为 (填“硬水”或“软水”);
(3)向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颜色和异味;
(4)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可以将南湖水直接蒸馏得到蒸馏水,同时也降低了水的硬度。在日常生活中,利用 的方法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四、实验探究题
17.(2022九下·南京期中)通过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下图是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进行的三步操作:
(1)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2)上述A、B操作中均使用了玻璃棒进行搅拌,其目的分别是:A: 。B: 。
(3)经过C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只写一条)。
(4)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钠溶液,请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把它们鉴别开,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 。
五、计算题
18.(2020九下·青山月考)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氯酸钾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小明同学称取60.0g样品与20.0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使其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将剩余固体与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的200g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若不考虑实验中药品的损耗,氯酸钾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全回收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2)计算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量筒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量取水体积偏小,但对产率没有影响,符合题意;
B、滤液高于滤纸边缘,会使没有过滤的液体进入滤液,导致精盐中含有一定的杂质,而使精盐质量增加,产率偏高,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飞溅,会使精盐质量减少,产率偏低,不符合题意;
D、称量时,物体和砝码放反了,且使用游码读数为0.1g,实际称得的烧杯和精盐的总质量为砝码减游码,再减去烧杯的质量得到精盐质量,产率偏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俯视读数只是使溶解水的体积变小,而不影响粗盐产率;
B、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会使粗盐中含有杂质;
C、蒸发没有搅拌会使实验液滴飞溅,从使实验产率降低;
D、“左码右物”会使称量的食盐量减少。
2.【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因此,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A不符合题意;
B、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的共存物均是由水这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
C、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而质量比为1:8,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沸腾时冲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水由液态变成气体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D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而不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A不符合题意;
B. 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以防损坏滤纸,故B不符合题意;
C. 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C不符合题意;
D. 得到的精盐潮湿,导致精盐中含有水分,而使精盐质量增加,产率偏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分析。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得到的精盐潮湿,导致精盐中含有水分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滤纸破了,有粗盐溶液没有经过滤纸过滤,所以滤液会出现浑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流速会慢一些,这样不影响过滤效果,滤液可能会澄清,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有粗盐溶液没有经过滤纸过滤,所以滤液会出现浑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含有杂质,滤液可能出现浑浊,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进行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把过滤后的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故操作错误;
B. 开始没有析出晶体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故操作错误;
C.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把剩余的水分蒸发,故操作正确;
D. 待液体快要蒸干,出现较多固体后停止加热,故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先加水溶解粗盐;再过滤,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接着把氯化钠溶液蒸发溶剂结晶。
所以操作的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方法,进行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溶解前研磨大颗粒粗盐,增大粗盐与水的接触面积,加速粗盐溶解,但是不能用用玻璃棒,故不合理;
B. 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故正确;
C. 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错误;
D. 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研磨大颗粒粗盐,应用研钵研磨。
B、根据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
8.【答案】B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 从空气中分离氧气,是利用液氮的沸点(-196℃)低于液氧的沸点(--183℃),得到液态氧,故A错误;
B.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和一些不溶性杂质,碳酸钾是可溶性的,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步骤,可以把草木灰中的钾盐提取出来.故正确;
C. 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是利用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加热将酒精先蒸馏出来,故错误;
D. 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分解后得水和氧气,所以残渣中主要成分为水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溶解后,过滤,二氧化锰在滤渣中.将滤渣烘干即可得二氧化锰固体.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空气中分离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进行分析。
C、根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和一些不溶性杂质,进行分析。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后得水和氧气。
9.【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说法正确,故 A不符合题意
B. 在相同条件下,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 蒸发海水可得到粗盐 ,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明矾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常用的溶剂分析
B、根据水煮沸后温度高分析
C、根据粗盐提纯的方法分析
D、根据区分硬软水的方法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 碳酸钠能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正确;
B. 硝酸钾和硝酸钠均易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错误;
C. 纯碱和烧碱均易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错误;
D. 硫酸钠和氯化钠均易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说明物质中有一种物质能溶于水,另一种物质不溶于水。
11.【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 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会有白烟产生 ,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 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至沸,出现红色沉淀 ,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 为加快过滤速度,悬浊液须先静置再过滤 ,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分析
B、根据葡萄糖和氢氧化铜能反应分析
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分析
D、根据静置沉淀可以使悬浮物沉降出来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由于溶液中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⑤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使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调节溶液的 pH 为7,不符合题意;
B、①中通过溶解、过滤操作,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C、②加入过量氯化钡,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除去硫酸根离子;③加入过量氢氧化钠,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除去镁离子;④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根离子能与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从而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如任意交换,将②放在最后,钡离子无法除去,不能任意交换,符合题意;
D、②、③、④中通过加入相应试剂沉淀杂质离子,是因为相应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可以形成沉淀除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粗盐的成分及加入的物质之间的反应进行分析
13.【答案】加速溶解;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①溶解时,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起加快溶解速率作用;
②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
【分析】根据物质溶解,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4.【答案】(1)加快溶解速率;滤纸;较多晶体
(2)12.0;偏低
【知识点】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① 溶解:将粗盐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② 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向过滤器内倾倒滤液进行过滤,要控制液面的高度不超过滤纸;
③ 蒸发时为了避免液滴飞溅,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滤液。
(2)用氯化钠配制 60g 20%的食盐水。① 经计算,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 ;
② 若量取所需蒸馏水时仰视读数,而其他操作均正确,会造成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配制出的食盐水的浓度比20%偏低。
【分析】(1)① 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② 根据过滤操作中“一贴、二低、三靠”,进行分析。
③ 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①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② 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15.【答案】(1)Si
(2)CaO+H2O= Ca(OH)2;放出
(3)引流;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合理即可)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等,黏土的组成元素主要来自地壳中含量居前三位的元素,含量仅次于氧的是硅元素,其元素符号为Si;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漏斗用于过滤时应注意的事项有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等。
【分析】(1)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
(2)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分析;
(3)根据过滤的原理,仪器的用途,以及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16.【答案】(1)难
(2)硬水
(3)吸附
(4)煮沸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则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2)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有浮渣的是硬水;
(3)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
(4)生活中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分析】(1)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
(2)加入肥皂水泡沫少,产生浮渣的是硬水;
(3)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4)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7.【答案】(1)ACB
(2)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滤纸破损(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各取两种溶液少许进行蒸干;一种有少量白色残留固体,另一种无残留固体;有固体残留的是氯化钠,无固体残留的是蒸馏水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步骤:取一定量的粗盐进行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及计算产率,故图示操作的正确顺序是ACB;
(2)A操作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B操作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蒸馏水是纯净物,稀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故鉴别蒸馏水和稀氯化钠溶液可以采取蒸发的方法进行鉴别,实验步骤:各取两种溶液少许进行蒸干,实验现象:一种有少量白色残留固体,另一种无残留固体,实验结论:有固体残留的是氯化钠,无固体残留的是蒸馏水。
【分析】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8.【答案】(1)蒸发
(2)解: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200g×14.9%=29.8g,
2KClO3 2KCl + 3O2↑
245 149
x 29.8g
,x=49g,答: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是49g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可用蒸发分析;
(2)根据生成的氯化钾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计算出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