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1 16:08:06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选择题
1.(2022九下·海安月考)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左盘放粗盐,右盘放砝码,不符合题意;
B、溶解时用烧杯和玻璃棒,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漏斗的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图示操作符合题意;
D、蒸发时酒精灯加热,玻璃棒搅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原则分析;
B、根据溶解玻璃棒的搅拌作用分析;
C、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分析;
D、根据蒸发时玻璃棒搅拌均匀受热分析。
2.(2022九下·海安月考)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烹胆矾则成铜”是物理变化
B.胆矾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C.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D.“熬之则成胆矾”是蒸发结晶过程
【答案】A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烹胆矾则成铜”说明硫酸铜晶体受热生成铜,发生化学变化,故A选项符合题意;
B、胆矾是硫酸铜晶体,与熟石灰可以配制波尔多液,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可知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铜,所以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熬之则成胆矾”可知蒸发水分,得到硫酸铜晶体,所以此过程为蒸发结晶,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B、根据波尔多液的成分分析;
C、根据湿法冶铜的原理分析;
D、根据蒸发结晶的操作步骤分析。
3.(2020九下·青秀月考)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地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
B.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C.蒸发时要将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D.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精盐的产率将偏低
【答案】C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B、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符合题意;
D、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提纯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实验结果中精盐的产率将偏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
4.(2019九下·贺州模拟)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可以不用酒精灯
B.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玻璃棒有引流、搅拌作用
C.用 pH 试纸测定某溶液的酸碱性时,pH>7,该溶液是碱溶液
D.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粗盐提纯;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实验室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不用酒精灯,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不用酒精灯,A不符合题意;
B、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玻璃棒有引流(过滤)、搅拌(溶解、蒸发)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酸碱性时,pH>7,该溶液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C符合题意;
D、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原理分析
B、根据粗盐的提纯步骤分析
C、根据某些盐溶液也是碱性的分析
D、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分析
5.(2019九下·常德期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A.食盐和味精 B.水和菜油
C.石灰石和熟石灰 D.蔗糖和细沙
【答案】D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食盐和味精均能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故A不符合题意;
B、菜油不溶于水,但属于液体,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微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故C不符合题意;
D、蔗糖能溶于水,而细沙不溶于水,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个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的物质,必须满足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6.(2019九下·龙湖月考)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将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才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答案】D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会弄破滤纸,达不到过滤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干,B不符合题意;
C、配制溶液时不需要酒精灯,C不符合题意;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分析
B、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配制溶液使用的仪器分析
D、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分析
7.(2019九下·南海模拟)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序号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铁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硫酸(盐酸) 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灼热的铜
D. 二氧化锰(氯化钾) 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铁粉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符合题意;
B、盐酸能与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不能与灼热的铜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混合物分离或提纯:不能有新的杂质产生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比铜活泼,除去铜中的铁加酸或加硫酸铜后过滤、洗涤、干燥
B、H2SO4中含HCl:阳离子一样阴离子不一样,目的就是除去Cl-加AgNO3后过滤
C、CO有可燃性和还原性、CO2 不具有CO的性质,但CO2可与碱反应要除去CO2中的CO就不能应用可燃性,CO量少 CO2量大,不能点燃CO,那么就只能用CO的还原性除去CO2中的CO
D、溶与不溶的物质的分离常常采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8.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KNO3
B.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C.用浓硫酸除去CO气体中的水蒸气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答案】C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A.NaCl和KNO3都溶于水无法过滤;
B.CO2和HCl都与NaOH反应,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CO2中混有的少量CO是无法点燃的,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故选C。
9.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海水制备金属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 电解熔融的氯化镁 ② 加熟石灰 ③ 加盐酸 ④ 过滤 ⑤ 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答案】D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于海水含有大量的氯化镁,因此常用海水来制备金属镁,大体步骤为: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然后对得到的氯化镁溶液蒸发结晶,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得到金属镁.
【解答】制取金属镁的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Ca(OH)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MgCl2通电Mg+Cl2↑,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海水制镁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全面地了解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10.若要除去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MgCl2、CaCl2、Na2SO4),常用下面的流程来进一步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加入盐酸时,若滤液中不再产生气泡,证明加入的盐酸适量
C.加入试剂a后将溶液 I过滤可得3种沉淀
D.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故错;
B、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加入盐酸时,若滤液中不再产生气泡,证明加入的盐酸适量,故对;
C、加入试剂a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镁能够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钡和硫酸钠可以产生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产生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将溶液 I过滤可得4种沉淀,故错;
D、溶液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精盐,不是过滤,故错.
答案:B.
【分析】A、根据把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除去,除Ca2+用碳酸钠,除Mg2+用氢氧化钠,除SO42﹣用氯化钡;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应该放在氯化钡溶液之后,过滤后再加入盐酸,据此进行解答;
B、根据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解答;
C、根据加入试剂a后发生的反应分析解答;
D、根据溶液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解答.
二、填空题
11.提纯下列物质主要采用了哪种操作.
A.溶解、过滤 B.过滤 C.蒸发、结晶 D.结晶
1)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选    .
2)从碳酸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中提取碳酸钙;选    .
3)从KCl和MnO2 混合物中分离出KCl;选     .
4)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选    .
【答案】C;B;A;D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食盐用蒸发结晶方法;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用过滤.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可溶性固体用溶解、过滤;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用结晶.
【分析】根据不同种类的混合物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
12.要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分别得到纯净物,供选择的操作有: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C:趁热过滤D:加水溶解E:加热浓缩;供选择的仪器有:①蒸发皿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试管⑥漏斗⑦酒精灯⑧玻璃棒⑨滴管⑩烧瓶.试回答: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 2)需选用的仪器是   .
【答案】DEBCA;①③⑥⑦⑧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是固体先加水溶解,然后再较高温度下配成饱和溶液,冷却降温结晶,再过滤分离出硝酸钾,将滤液蒸发结晶分离出氯化钠.
【分析】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用溶解、过滤、蒸发,根据不同的混合物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
三、综合题
13.(2023九下·利津月考)2022 年 11 月 30 日,神十五乘组的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与神十四乘组实现首次太空会师,他们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1)为了保持太空舱空气新鲜,航天员产生的 CO2被一种叫“分子筛”的设备分离出来,其原理与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原理相似,该操作的名称是   。
(2)“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人造空气”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 O2,还有少量 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刻熄灭
C.可以采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核心舱使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翼,GaAs 具有金属光泽属于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4)运送核心舱的火箭使用液氧、液氢和煤油(含 C11H24等)作推进剂。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写出C11H24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过滤
(2)C
(3)物理性质
(4)氢分子;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空气的组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分子筛”可将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其原理与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原理相似,则该操作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2)A.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比人造空气高,故A错误;
B.人造空气中也含有能助燃的氧气,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也能继续燃烧,故B错误;
C.可采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金属光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答案为:物理性质;
(4)氢气由分子构成,因此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C11H2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氢分子; 。
【分析】(1)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为过滤;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4)氢气由分子构成; C11H2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4.(2022九下·锡山期中)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流程如下:
(1)“沉淀”的作用是   。
(2)粗盐中含有泥沙杂质,除去泥沙杂质的方法是   。
(3)进一步除去粗盐固体中含有的MgCl2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取粗盐样品,加适量水充分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   ,在蒸发皿中蒸发结晶,得到纯净氯化钠固体。(完成实验方案。供选试剂:NaOH溶液、稀盐酸、pH试纸,所用仪器任选。)
(4)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如图所示。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答案】(1)除去大颗粒不溶物
(2)过滤
(3)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4)
【知识点】粗盐提纯;纯碱的制取
【解析】【解答】(1)沉淀的作用是为了除去大颗粒不溶物;
(2)粗盐中含有泥沙杂质,泥沙杂质不溶于水,除去泥沙杂质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3)要除去粗盐中氯化镁可溶性杂质,首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即可将氯化镁杂质去除;
(4)二氧化碳、氨气、水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该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分析】(1)“沉淀”的作用是使较大颗粒的不溶物沉降;
(2)过滤可除去不溶性物质;
(3)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4)沉淀池中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2九下·定南期中)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小木条   ,由实验一可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
(2)实验二: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发现白磷燃烧后,装置冷却至室温时,小气球变得比白磷燃烧前更瘪,其原因是   , 本实验白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填“有”或“无”)
(3)实验三:A、B、C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用序号填空,双选)。
①该实验操作的顺序为A,B,C
②B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③B中待蒸发皿中水分蒸干后即停止加热
④C中漏斗中的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
【答案】(1)剧烈燃烧;氢元素和氧元素(或)
(2);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气压降低;无
(3)玻璃棒;②④或④②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粗盐提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如图所示,b管与正极相连,所以生成的是氧气,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剧烈,故填:剧烈燃烧;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2)白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发现白磷燃烧后,装置冷却至室温时,小气球变得比白磷燃烧前更瘪,其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气压降低;如图该实验是探究反应过程中质量的关系,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白磷的量是否足量不会对结果有影响,故填:无;
(3)如图,实验三:A、B、C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为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①该实验操作的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故应该是A、C、B,选项不正确;
②B是蒸发,搅拌的目的是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选项正确;
③B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为防止晶体飞溅,不能将溶液蒸干,选项不正确;
④C是过滤要注意两低和三靠,漏斗中的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否则会造成滤液直接流下造成过滤失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
【分析】(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负极产生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溶解、蒸发、过滤均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
一、选择题
1.(2022九下·海安月考)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2.(2022九下·海安月考)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烹胆矾则成铜”是物理变化
B.胆矾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C.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D.“熬之则成胆矾”是蒸发结晶过程
3.(2020九下·青秀月考)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地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
B.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C.蒸发时要将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D.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精盐的产率将偏低
4.(2019九下·贺州模拟)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可以不用酒精灯
B.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玻璃棒有引流、搅拌作用
C.用 pH 试纸测定某溶液的酸碱性时,pH>7,该溶液是碱溶液
D.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5.(2019九下·常德期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A.食盐和味精 B.水和菜油
C.石灰石和熟石灰 D.蔗糖和细沙
6.(2019九下·龙湖月考)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将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才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7.(2019九下·南海模拟)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序号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铁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硫酸(盐酸) 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灼热的铜
D. 二氧化锰(氯化钾) 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8.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KNO3
B.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C.用浓硫酸除去CO气体中的水蒸气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9.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海水制备金属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 电解熔融的氯化镁 ② 加熟石灰 ③ 加盐酸 ④ 过滤 ⑤ 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0.若要除去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MgCl2、CaCl2、Na2SO4),常用下面的流程来进一步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加入盐酸时,若滤液中不再产生气泡,证明加入的盐酸适量
C.加入试剂a后将溶液 I过滤可得3种沉淀
D.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
二、填空题
11.提纯下列物质主要采用了哪种操作.
A.溶解、过滤 B.过滤 C.蒸发、结晶 D.结晶
1)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选    .
2)从碳酸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中提取碳酸钙;选    .
3)从KCl和MnO2 混合物中分离出KCl;选     .
4)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选    .
12.要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分别得到纯净物,供选择的操作有: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C:趁热过滤D:加水溶解E:加热浓缩;供选择的仪器有:①蒸发皿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试管⑥漏斗⑦酒精灯⑧玻璃棒⑨滴管⑩烧瓶.试回答: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 2)需选用的仪器是   .
三、综合题
13.(2023九下·利津月考)2022 年 11 月 30 日,神十五乘组的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与神十四乘组实现首次太空会师,他们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1)为了保持太空舱空气新鲜,航天员产生的 CO2被一种叫“分子筛”的设备分离出来,其原理与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原理相似,该操作的名称是   。
(2)“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人造空气”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 O2,还有少量 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刻熄灭
C.可以采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核心舱使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翼,GaAs 具有金属光泽属于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4)运送核心舱的火箭使用液氧、液氢和煤油(含 C11H24等)作推进剂。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写出C11H24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4.(2022九下·锡山期中)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流程如下:
(1)“沉淀”的作用是   。
(2)粗盐中含有泥沙杂质,除去泥沙杂质的方法是   。
(3)进一步除去粗盐固体中含有的MgCl2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取粗盐样品,加适量水充分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   ,在蒸发皿中蒸发结晶,得到纯净氯化钠固体。(完成实验方案。供选试剂:NaOH溶液、稀盐酸、pH试纸,所用仪器任选。)
(4)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如图所示。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2九下·定南期中)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小木条   ,由实验一可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
(2)实验二: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发现白磷燃烧后,装置冷却至室温时,小气球变得比白磷燃烧前更瘪,其原因是   , 本实验白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填“有”或“无”)
(3)实验三:A、B、C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用序号填空,双选)。
①该实验操作的顺序为A,B,C
②B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③B中待蒸发皿中水分蒸干后即停止加热
④C中漏斗中的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左盘放粗盐,右盘放砝码,不符合题意;
B、溶解时用烧杯和玻璃棒,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漏斗的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图示操作符合题意;
D、蒸发时酒精灯加热,玻璃棒搅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原则分析;
B、根据溶解玻璃棒的搅拌作用分析;
C、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分析;
D、根据蒸发时玻璃棒搅拌均匀受热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蒸发与蒸馏操作;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烹胆矾则成铜”说明硫酸铜晶体受热生成铜,发生化学变化,故A选项符合题意;
B、胆矾是硫酸铜晶体,与熟石灰可以配制波尔多液,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可知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铜,所以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熬之则成胆矾”可知蒸发水分,得到硫酸铜晶体,所以此过程为蒸发结晶,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B、根据波尔多液的成分分析;
C、根据湿法冶铜的原理分析;
D、根据蒸发结晶的操作步骤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B、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符合题意;
D、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提纯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实验结果中精盐的产率将偏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粗盐提纯;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实验室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不用酒精灯,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不用酒精灯,A不符合题意;
B、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玻璃棒有引流(过滤)、搅拌(溶解、蒸发)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酸碱性时,pH>7,该溶液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C符合题意;
D、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原理分析
B、根据粗盐的提纯步骤分析
C、根据某些盐溶液也是碱性的分析
D、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食盐和味精均能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故A不符合题意;
B、菜油不溶于水,但属于液体,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微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故C不符合题意;
D、蔗糖能溶于水,而细沙不溶于水,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个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的物质,必须满足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6.【答案】D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会弄破滤纸,达不到过滤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干,B不符合题意;
C、配制溶液时不需要酒精灯,C不符合题意;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分析
B、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配制溶液使用的仪器分析
D、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铁粉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符合题意;
B、盐酸能与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不能与灼热的铜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混合物分离或提纯:不能有新的杂质产生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比铜活泼,除去铜中的铁加酸或加硫酸铜后过滤、洗涤、干燥
B、H2SO4中含HCl:阳离子一样阴离子不一样,目的就是除去Cl-加AgNO3后过滤
C、CO有可燃性和还原性、CO2 不具有CO的性质,但CO2可与碱反应要除去CO2中的CO就不能应用可燃性,CO量少 CO2量大,不能点燃CO,那么就只能用CO的还原性除去CO2中的CO
D、溶与不溶的物质的分离常常采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8.【答案】C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A.NaCl和KNO3都溶于水无法过滤;
B.CO2和HCl都与NaOH反应,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CO2中混有的少量CO是无法点燃的,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于海水含有大量的氯化镁,因此常用海水来制备金属镁,大体步骤为: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然后对得到的氯化镁溶液蒸发结晶,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得到金属镁.
【解答】制取金属镁的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Ca(OH)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MgCl2通电Mg+Cl2↑,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海水制镁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全面地了解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10.【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故错;
B、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加入盐酸时,若滤液中不再产生气泡,证明加入的盐酸适量,故对;
C、加入试剂a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镁能够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钡和硫酸钠可以产生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产生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将溶液 I过滤可得4种沉淀,故错;
D、溶液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精盐,不是过滤,故错.
答案:B.
【分析】A、根据把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除去,除Ca2+用碳酸钠,除Mg2+用氢氧化钠,除SO42﹣用氯化钡;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应该放在氯化钡溶液之后,过滤后再加入盐酸,据此进行解答;
B、根据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解答;
C、根据加入试剂a后发生的反应分析解答;
D、根据溶液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解答.
11.【答案】C;B;A;D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食盐用蒸发结晶方法;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用过滤.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可溶性固体用溶解、过滤;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用结晶.
【分析】根据不同种类的混合物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
12.【答案】DEBCA;①③⑥⑦⑧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是固体先加水溶解,然后再较高温度下配成饱和溶液,冷却降温结晶,再过滤分离出硝酸钾,将滤液蒸发结晶分离出氯化钠.
【分析】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用溶解、过滤、蒸发,根据不同的混合物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
13.【答案】(1)过滤
(2)C
(3)物理性质
(4)氢分子;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空气的组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分子筛”可将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其原理与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原理相似,则该操作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2)A.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比人造空气高,故A错误;
B.人造空气中也含有能助燃的氧气,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也能继续燃烧,故B错误;
C.可采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金属光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答案为:物理性质;
(4)氢气由分子构成,因此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C11H2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氢分子; 。
【分析】(1)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为过滤;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4)氢气由分子构成; C11H2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4.【答案】(1)除去大颗粒不溶物
(2)过滤
(3)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4)
【知识点】粗盐提纯;纯碱的制取
【解析】【解答】(1)沉淀的作用是为了除去大颗粒不溶物;
(2)粗盐中含有泥沙杂质,泥沙杂质不溶于水,除去泥沙杂质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3)要除去粗盐中氯化镁可溶性杂质,首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即可将氯化镁杂质去除;
(4)二氧化碳、氨气、水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该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分析】(1)“沉淀”的作用是使较大颗粒的不溶物沉降;
(2)过滤可除去不溶性物质;
(3)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4)沉淀池中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15.【答案】(1)剧烈燃烧;氢元素和氧元素(或)
(2);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气压降低;无
(3)玻璃棒;②④或④②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粗盐提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如图所示,b管与正极相连,所以生成的是氧气,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剧烈,故填:剧烈燃烧;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2)白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发现白磷燃烧后,装置冷却至室温时,小气球变得比白磷燃烧前更瘪,其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气压降低;如图该实验是探究反应过程中质量的关系,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白磷的量是否足量不会对结果有影响,故填:无;
(3)如图,实验三:A、B、C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为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①该实验操作的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故应该是A、C、B,选项不正确;
②B是蒸发,搅拌的目的是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选项正确;
③B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为防止晶体飞溅,不能将溶液蒸干,选项不正确;
④C是过滤要注意两低和三靠,漏斗中的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否则会造成滤液直接流下造成过滤失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
【分析】(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负极产生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溶解、蒸发、过滤均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