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12.3 有机合成材料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12.3 有机合成材料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1 19:46:23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12.3 有机合成材料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题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哈尔滨开学考)有一种骄傲叫中国高铁,中国高铁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从“跟跑”到“领跑”,成为我国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下列应用中不包含金属材料的是(  )
A.车用的安全玻璃 B.铝合金制成的外壳
C.锰钢制成的铁轨 D.铜银合金制成的接触线
【答案】A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车用的安全玻璃不属于金属材料,A项符合题意;
B.铝合金是金属材料,B项不符合题意;
C.锰钢属于金属材料,C项不符合题意;
D.铜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及特种金属材料等。据此进行解答.
2.(2023·锦州)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废铝制易拉罐属于(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合理利用金属资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废铝属于可回收物,制易拉罐是回收利用,B正确;
B、废铝不属于有害垃圾,B错误;
C、废铝不属于是厨余垃圾,C错误;
D、其他垃圾是指暂时没有归类,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垃圾分类题属于简单题,注意辨别,一些常见的垃圾分类要知道。
3.(2023·太和模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人走灯灭,做到“节约用电”
B.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C.植树造林,努力营造“绿水青山”
D.露天焚烧废旧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答案】D
【知识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节约用电符合理念,A正确;
B、低碳生活符合发展理念,B正确;
C、绿水青山是保护环境,符合理念,C正确;
D、禁止露天焚烧垃圾,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禁止露天焚烧垃圾,易污染大气环境。
4.(2023·利辛模拟)2023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推广煤脱硫技术,加快实现“碳中和”
B.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C.研发新型合成材料,方便人类的生活
D.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治理水体污染
【答案】A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煤脱硫技术只是把硫元素除去,并没有除去碳元素,故不能实现“碳中和”,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 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废气排放,减少对空气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研发新型合成材料可以减少对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治理水体污染,使水资源变得更好,利于生态发展,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使用知识分析;
B、根据化石燃料使用对环境影响知识分析;
C、根据合成材料知识分析;
D、根据水资源保护知识分析。
5.(2023·舒城模拟)2023 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口号是:“塑战速决”。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推广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B.含SO2的废气直接排放
C.春节减少烟花爆竹燃放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推广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
B、含二氧化硫的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C、春节减少烟花爆竹燃放可保护空气,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资源,也可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原因分析,由此确定各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6.(2023九上·相山月考)科学家在制备碳纳米管时得到了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副产品,该副产品外观类似泡沫、质地轻盈,被称为碳纳米泡沫,它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碳素材料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属于不同种物质
B.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
C.碳纳米泡沫不具有可燃性
D.碳纳米泡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
【答案】C
【知识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7.(2023·潜江)水煤气中的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C.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质量之比为14:3
D.生成物丙的化学式为CH4,属于无机物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O+3H2CH4+H2O, 该反应生成物中无单质,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改变,不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质量之比为28:6=14:3 ,符合题意;
D、 生成物丙的化学式为CH4,属于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确定分子个数分析;
C、根据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含碳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8.(2023·玄武模拟)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的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维生素中含有个原子
C.维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D.维生素中碳元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要很大,成千上万,A错误;
B.应该说1个该维生素分子含有73个原子,B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C错误;
D.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处于维生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通过计算可得碳元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需要量小但作用大,而且几乎都要从食物吸收,人体不能制造。
9.(2023·泗阳模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
①用10mL量筒可以量取10mL的水;②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③钢化玻璃和玻璃钢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④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是使人体蛋白质变性,可以喝牛奶或蛋清急救;⑤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用10mL量筒可以量取10mL的水,答案正确;
②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答案错误;
③钢化玻璃和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璃钢是复合材料。答案错误;
④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是使人体蛋白质变性,可以喝牛奶或蛋清急救。答案正确;
⑤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分析;
②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③根据复合材料的定义分析;
④根据重金属盐中毒原理分析;
⑤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0.(2023·运城模拟)运城是中国丝绸业的发源地之一。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丝胶和丝素,二者都是蛋白质,丝胶易溶于水,丝素难溶于水。原始的缫丝方法:将蚕茧在热水中浸泡,找到蚕茧上的丝头,拉出长长的银线,这种线叫做“丝”。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蚕丝属于纯净物 B.水中浸泡能除去丝胶
C.丝素中含有银元素 D.“丝”属于合成材料
【答案】B
【知识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解析】【解答】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丝胶和丝素,属于混合物,故不合理;
B. 丝胶易溶于水,水中浸泡能除去丝胶,故合理;
C.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丝胶和丝素,二者都是蛋白质,是含碳元素的有机物,不含银元素,故不合理;
D. “丝”是天然存在的材料,属于天然材料,故不合理;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丝胶和丝素分析。
B、根据丝胶易溶于水分析。
C、根据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丝胶和丝素分析。
D、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析。
11.(2023·建邺模拟)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是将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制作而成,该材料属于(  )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天然纤维
【答案】C
【知识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解析】【解答】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制作而成,该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天然纤维包括棉花、蚕丝、麻等;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分析。
12.(2023·白云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地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的模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纯棉两种布料
B.桑叶茶中富含、、等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
C.塘泥用作肥料,促进桑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相当于氮肥的作用
D.桑树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 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纯棉两种布料,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产生烧纸气味的是纯棉,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桑叶茶中富含Ca、Fe、K等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Fe,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塘泥用作肥料,促进桑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相当于氮肥的作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桑树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蚕丝和纯棉的鉴别方法分析。
B、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分析。
C、根据塘泥用作肥料,促进桑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二、填空题
13.(2023·无锡)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
(1)铝合金属于   (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2)“飞扬”火炬的外壳使用碳纤维树脂。碳纤维的硬度是钢的7倍,密度只有钢的1/4,能承受1200℃的高温;树脂选用高温阻燃型。你认为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其理由是   。
【答案】(1)a
(2)轻巧;密度小
【知识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
(2)由碳纤维密度小的性质可知,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轻巧的性能(或由其承受高温能力可知,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耐高温的性能等)。
【分析】(1)根据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分析;
(2)根据碳纤维的性质分析。
14.(2023·无锡)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见图1)使用的燃料是丙烷(),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见图2)使用的燃料是氢气。
(1)丙烷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氢气属于   (填序号)。
a.化石能源 b.清洁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
(3)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的原因是   (填序号)。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4)“飞扬”火炬使用氢气替代丙烷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有机物
(2)b
(3)c
(4)无污染(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丙烷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故选:b。
(3) 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故选:c。
(4)“飞扬”火炬使用氢气替代丙烷作燃料,原因是产物为水,无污染或热值高等。
【分析】(1)根据有机物是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分析;
(2)根据氢能的优点分析;
(3)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4)根据氢气作燃料的优点分析。
三、综合题
15.(2023·青岛会考)厨房中的化学
(1)“落汤螃蟹着红袍”,活的螃蟹甲壳中的虾青素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青绿色的复合物,高温煮熟蛋白质变性,将虾青素释放出来而显露出红色,“落汤”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下同变化,虾青素易溶于有机溶剂,该性质属于     性质。
(2)凉皮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面粉中富含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     。
(3)下列厨房用品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____ 填标号。
A.铁锅 B.塑料盆 C.陶瓷碗
(4)铁锅易生锈,常采取的防锈措施为     。
(5)白醋含、蔗糖、食盐、碱面均为生活中的常用品。为减轻面团的酸味可选用     ;用白醋浸泡蛋壳时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化学;物理
(2)糖类
(3)B
(4)洗净擦干
(5)碱面或;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落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虾青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是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答案为:化学;物理;
(2)面粉中富含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答案为:糖类;
(3)A、铁锅使用的是铁合金,是金属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塑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符合题意;
C、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水同时接触,铁锅防锈可以保持干燥避免其和水接触,故答案为:洗净擦干;
(5)为减轻面团的酸味则应该选择呈碱性的物质,白醋为酸性,蔗糖、食盐是中性,碱面碳酸钠是碱性,所以可选用碱面;鸡蛋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1)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2)淀粉属于糖类;
(3)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4)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易生锈;
(5)为减轻面团的酸味,应用碱中和;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
16.(2023·玄武模拟)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人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____ 填字母。
A.棉花 B.尼龙 C.蚕丝 D.涤纶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等,城市家庭中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做燃料,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石油加热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4)请设计实验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答案】(1)A;C
(2)煤;
(3)沸点
(4)分别取少量两种待测纤维的样品,用坩埚钳夹住后点燃、闻气味;一种样品燃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另一种样品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纤维
【知识点】合成纤维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尼龙和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故选AC;
(2)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将石油加热炼制主要利用蒸馏的方法,蒸馏法利用各个物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4)羊毛含有蛋白质,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棉纤维含有纤维素, 燃烧产生烧纸气味。
【分析】(1) 合成纤维是把人工合成的、具有适宜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经纺丝成形和后处理而制得的化学纤维。
(2) 化石燃料也称矿石燃料是由死去的有机物和植物在地下分解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3) 蒸馏是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
(4)通过燃烧法区分羊毛和棉纤维。
四、实验探究题
17.(2022九下·朝阳模拟)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天宫”,三位航天员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两节别开生面的“科学实验课”。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王亚平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失重状态下把泡腾片插入水球的“泡腾片实验”,水球内产生气泡,其中H3C6H6O7与盐酸化学性质相似,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图1发生如下反应   (补全化学方程式);
②图2碳酸氢钠俗称   ,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③生活中的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填字母)。
A.盐水鹅 B.西红柿 C.大虾
(2)冰墩墩(图3)助力天宫课堂,其内部填充物为100%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属于   (填“合成”或“复合”)材料;
(3)叶光富老师告诉我们:航天员在“天宫”中生活所需要的氧气来自于水的电解;
①图4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管中收集2L的气体,则B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约为   L。
②实验室用100g8%的NaOH溶液配制4%的NaOH溶液用于图四实验,需加水   g。
【答案】(1)3CO2↑;小苏打;27.4%;B
(2)合成
(3)1;100g
【知识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①图柠檬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柠檬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空格中的物质应该是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方程式,则二氧化碳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故化学方程式为;故填:3CO2↑;
②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填:小苏打;27.4%。
③A、盐水鹅富含蛋白质和无机盐;
B、西红柿富含维生素;
C、大虾富含蛋白质;
故答案为:B。
(2)聚酯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
(3)①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故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管中收集2L的气体,则B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约为1L,故填:1;
②实验室用100g8%的NaOH溶液配制4%的NaOH溶液用于图四实验,需加水的质量为:;故填:100。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式的计算、食物中的营养素解答;
(2)根据材料的类别解答;
(3)电解水实验以及溶液的计算的知识解答。
五、计算题
18.(2022·城子河模拟)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成分以聚丙烯〔(C3H6)n〕为主,经过增透或增韧改性,以满足外观、 耐低温及高温性能的需求。请回答:
(1)(C3H6)n 属于   化合物(填“有机高分子”或“有机小分子”或“无机”)。
(2)(C3H6)n 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C3H6)n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4)168g 聚丙烯中含碳元素    g。
【答案】(1)有机高分子
(2)6:1
(3)14.3%
(4)144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C3H6)n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且n表示数目很大,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C3H6)n 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3n):(1×6n)=6:1;
(3)(C3H6)n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4)168g 聚丙烯中含碳元素质量=168g×。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12.3 有机合成材料 同步分层训练提升题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哈尔滨开学考)有一种骄傲叫中国高铁,中国高铁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从“跟跑”到“领跑”,成为我国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下列应用中不包含金属材料的是(  )
A.车用的安全玻璃 B.铝合金制成的外壳
C.锰钢制成的铁轨 D.铜银合金制成的接触线
2.(2023·锦州)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废铝制易拉罐属于(  )
A. B.
C. D.
3.(2023·太和模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人走灯灭,做到“节约用电”
B.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C.植树造林,努力营造“绿水青山”
D.露天焚烧废旧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4.(2023·利辛模拟)2023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推广煤脱硫技术,加快实现“碳中和”
B.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C.研发新型合成材料,方便人类的生活
D.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治理水体污染
5.(2023·舒城模拟)2023 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口号是:“塑战速决”。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推广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B.含SO2的废气直接排放
C.春节减少烟花爆竹燃放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6.(2023九上·相山月考)科学家在制备碳纳米管时得到了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副产品,该副产品外观类似泡沫、质地轻盈,被称为碳纳米泡沫,它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碳素材料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属于不同种物质
B.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
C.碳纳米泡沫不具有可燃性
D.碳纳米泡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
7.(2023·潜江)水煤气中的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C.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质量之比为14:3
D.生成物丙的化学式为CH4,属于无机物
8.(2023·玄武模拟)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的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维生素中含有个原子
C.维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D.维生素中碳元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2023·泗阳模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
①用10mL量筒可以量取10mL的水;②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③钢化玻璃和玻璃钢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④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是使人体蛋白质变性,可以喝牛奶或蛋清急救;⑤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2023·运城模拟)运城是中国丝绸业的发源地之一。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丝胶和丝素,二者都是蛋白质,丝胶易溶于水,丝素难溶于水。原始的缫丝方法:将蚕茧在热水中浸泡,找到蚕茧上的丝头,拉出长长的银线,这种线叫做“丝”。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蚕丝属于纯净物 B.水中浸泡能除去丝胶
C.丝素中含有银元素 D.“丝”属于合成材料
11.(2023·建邺模拟)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是将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制作而成,该材料属于(  )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天然纤维
12.(2023·白云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地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的模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纯棉两种布料
B.桑叶茶中富含、、等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
C.塘泥用作肥料,促进桑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相当于氮肥的作用
D.桑树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二、填空题
13.(2023·无锡)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
(1)铝合金属于   (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2)“飞扬”火炬的外壳使用碳纤维树脂。碳纤维的硬度是钢的7倍,密度只有钢的1/4,能承受1200℃的高温;树脂选用高温阻燃型。你认为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其理由是   。
14.(2023·无锡)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见图1)使用的燃料是丙烷(),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见图2)使用的燃料是氢气。
(1)丙烷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氢气属于   (填序号)。
a.化石能源 b.清洁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
(3)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的原因是   (填序号)。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4)“飞扬”火炬使用氢气替代丙烷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三、综合题
15.(2023·青岛会考)厨房中的化学
(1)“落汤螃蟹着红袍”,活的螃蟹甲壳中的虾青素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青绿色的复合物,高温煮熟蛋白质变性,将虾青素释放出来而显露出红色,“落汤”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下同变化,虾青素易溶于有机溶剂,该性质属于     性质。
(2)凉皮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面粉中富含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     。
(3)下列厨房用品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____ 填标号。
A.铁锅 B.塑料盆 C.陶瓷碗
(4)铁锅易生锈,常采取的防锈措施为     。
(5)白醋含、蔗糖、食盐、碱面均为生活中的常用品。为减轻面团的酸味可选用     ;用白醋浸泡蛋壳时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2023·玄武模拟)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人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____ 填字母。
A.棉花 B.尼龙 C.蚕丝 D.涤纶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等,城市家庭中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做燃料,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石油加热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4)请设计实验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四、实验探究题
17.(2022九下·朝阳模拟)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天宫”,三位航天员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两节别开生面的“科学实验课”。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王亚平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失重状态下把泡腾片插入水球的“泡腾片实验”,水球内产生气泡,其中H3C6H6O7与盐酸化学性质相似,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图1发生如下反应   (补全化学方程式);
②图2碳酸氢钠俗称   ,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③生活中的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填字母)。
A.盐水鹅 B.西红柿 C.大虾
(2)冰墩墩(图3)助力天宫课堂,其内部填充物为100%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属于   (填“合成”或“复合”)材料;
(3)叶光富老师告诉我们:航天员在“天宫”中生活所需要的氧气来自于水的电解;
①图4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管中收集2L的气体,则B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约为   L。
②实验室用100g8%的NaOH溶液配制4%的NaOH溶液用于图四实验,需加水   g。
五、计算题
18.(2022·城子河模拟)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成分以聚丙烯〔(C3H6)n〕为主,经过增透或增韧改性,以满足外观、 耐低温及高温性能的需求。请回答:
(1)(C3H6)n 属于   化合物(填“有机高分子”或“有机小分子”或“无机”)。
(2)(C3H6)n 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C3H6)n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4)168g 聚丙烯中含碳元素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车用的安全玻璃不属于金属材料,A项符合题意;
B.铝合金是金属材料,B项不符合题意;
C.锰钢属于金属材料,C项不符合题意;
D.铜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及特种金属材料等。据此进行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合理利用金属资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废铝属于可回收物,制易拉罐是回收利用,B正确;
B、废铝不属于有害垃圾,B错误;
C、废铝不属于是厨余垃圾,C错误;
D、其他垃圾是指暂时没有归类,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垃圾分类题属于简单题,注意辨别,一些常见的垃圾分类要知道。
3.【答案】D
【知识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节约用电符合理念,A正确;
B、低碳生活符合发展理念,B正确;
C、绿水青山是保护环境,符合理念,C正确;
D、禁止露天焚烧垃圾,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禁止露天焚烧垃圾,易污染大气环境。
4.【答案】A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煤脱硫技术只是把硫元素除去,并没有除去碳元素,故不能实现“碳中和”,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 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废气排放,减少对空气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研发新型合成材料可以减少对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治理水体污染,使水资源变得更好,利于生态发展,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使用知识分析;
B、根据化石燃料使用对环境影响知识分析;
C、根据合成材料知识分析;
D、根据水资源保护知识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推广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
B、含二氧化硫的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C、春节减少烟花爆竹燃放可保护空气,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资源,也可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原因分析,由此确定各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6.【答案】C
【知识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7.【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O+3H2CH4+H2O, 该反应生成物中无单质,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改变,不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质量之比为28:6=14:3 ,符合题意;
D、 生成物丙的化学式为CH4,属于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确定分子个数分析;
C、根据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含碳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要很大,成千上万,A错误;
B.应该说1个该维生素分子含有73个原子,B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C错误;
D.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处于维生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通过计算可得碳元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需要量小但作用大,而且几乎都要从食物吸收,人体不能制造。
9.【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用10mL量筒可以量取10mL的水,答案正确;
②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答案错误;
③钢化玻璃和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璃钢是复合材料。答案错误;
④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是使人体蛋白质变性,可以喝牛奶或蛋清急救。答案正确;
⑤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分析;
②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③根据复合材料的定义分析;
④根据重金属盐中毒原理分析;
⑤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解析】【解答】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丝胶和丝素,属于混合物,故不合理;
B. 丝胶易溶于水,水中浸泡能除去丝胶,故合理;
C.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丝胶和丝素,二者都是蛋白质,是含碳元素的有机物,不含银元素,故不合理;
D. “丝”是天然存在的材料,属于天然材料,故不合理;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丝胶和丝素分析。
B、根据丝胶易溶于水分析。
C、根据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丝胶和丝素分析。
D、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解析】【解答】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制作而成,该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天然纤维包括棉花、蚕丝、麻等;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材料的分类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 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纯棉两种布料,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产生烧纸气味的是纯棉,可以鉴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桑叶茶中富含Ca、Fe、K等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Fe,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塘泥用作肥料,促进桑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相当于氮肥的作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桑树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蚕丝和纯棉的鉴别方法分析。
B、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分析。
C、根据塘泥用作肥料,促进桑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13.【答案】(1)a
(2)轻巧;密度小
【知识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
(2)由碳纤维密度小的性质可知,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轻巧的性能(或由其承受高温能力可知,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耐高温的性能等)。
【分析】(1)根据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分析;
(2)根据碳纤维的性质分析。
14.【答案】(1)有机物
(2)b
(3)c
(4)无污染(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丙烷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故选:b。
(3) 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故选:c。
(4)“飞扬”火炬使用氢气替代丙烷作燃料,原因是产物为水,无污染或热值高等。
【分析】(1)根据有机物是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分析;
(2)根据氢能的优点分析;
(3)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4)根据氢气作燃料的优点分析。
15.【答案】(1)化学;物理
(2)糖类
(3)B
(4)洗净擦干
(5)碱面或;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落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虾青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是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答案为:化学;物理;
(2)面粉中富含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答案为:糖类;
(3)A、铁锅使用的是铁合金,是金属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塑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符合题意;
C、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水同时接触,铁锅防锈可以保持干燥避免其和水接触,故答案为:洗净擦干;
(5)为减轻面团的酸味则应该选择呈碱性的物质,白醋为酸性,蔗糖、食盐是中性,碱面碳酸钠是碱性,所以可选用碱面;鸡蛋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1)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2)淀粉属于糖类;
(3)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4)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易生锈;
(5)为减轻面团的酸味,应用碱中和;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
16.【答案】(1)A;C
(2)煤;
(3)沸点
(4)分别取少量两种待测纤维的样品,用坩埚钳夹住后点燃、闻气味;一种样品燃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另一种样品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纤维
【知识点】合成纤维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尼龙和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故选AC;
(2)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将石油加热炼制主要利用蒸馏的方法,蒸馏法利用各个物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4)羊毛含有蛋白质,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棉纤维含有纤维素, 燃烧产生烧纸气味。
【分析】(1) 合成纤维是把人工合成的、具有适宜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经纺丝成形和后处理而制得的化学纤维。
(2) 化石燃料也称矿石燃料是由死去的有机物和植物在地下分解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3) 蒸馏是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
(4)通过燃烧法区分羊毛和棉纤维。
17.【答案】(1)3CO2↑;小苏打;27.4%;B
(2)合成
(3)1;100g
【知识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①图柠檬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柠檬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空格中的物质应该是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方程式,则二氧化碳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故化学方程式为;故填:3CO2↑;
②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填:小苏打;27.4%。
③A、盐水鹅富含蛋白质和无机盐;
B、西红柿富含维生素;
C、大虾富含蛋白质;
故答案为:B。
(2)聚酯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
(3)①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故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管中收集2L的气体,则B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约为1L,故填:1;
②实验室用100g8%的NaOH溶液配制4%的NaOH溶液用于图四实验,需加水的质量为:;故填:100。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式的计算、食物中的营养素解答;
(2)根据材料的类别解答;
(3)电解水实验以及溶液的计算的知识解答。
18.【答案】(1)有机高分子
(2)6:1
(3)14.3%
(4)144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C3H6)n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且n表示数目很大,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C3H6)n 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3n):(1×6n)=6:1;
(3)(C3H6)n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4)168g 聚丙烯中含碳元素质量=168g×。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