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第十三单元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29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导图
阶段特征
世界古代多元文明的诞生、发展及相互交流和中古时期世界的多元面貌。
政治:新石器时代的大河流域出现了古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这些文明以农业为主,建立了君主专制国家。铁器时代,希腊出现了奴隶制城邦国家,古希腊工商业发达,雅典形成了奴隶制民主制度。5世纪,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经济: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是采集和渔猎,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为古代文明的诞生创造了条件,铁器的使用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思想文化: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西亚创造了楔形文字,埃及创造了象形文字,中国创造了甲骨文。诞生于西亚的腓尼基字母成为世界上字母文字的源头。在中古时期,西欧地区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底蕴;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为代表的古代美洲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文明的产生
1.产生的前提
采集和渔猎发展为农业和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促进了交换和贸易;一部
分人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人们定居生活和①__________的出现。
2.产生的标志
标志 产生原因
私有制 ②__________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
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
阶级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战俘沦为奴隶
国家 解决③__________和部落战争的需要
文字 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早期城市
社会分工
阶级矛盾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多元特点
(1)最初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④________流域、南亚的印度河
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
了最初的文明。
(2)特点:A.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
和平民。B.相互关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
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⑤______特征。
尼罗河
多元
2.具体表现
古代两河 流域 (1)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⑥__________制
度(奴隶制的君主专制)。
(2)文化:楔形文字,史诗《吉尔伽美什》,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
制,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⑦______________》
古代埃及 (1)初步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
系统,法老权力至上,带有神秘色彩。
(2)文化成就: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太阳历,莎草纸
君主专制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 (1)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形成)
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2)文化成就:《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
“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佛教;等等
古代希腊 (1)希腊城邦
A.时间:公元前2千纪,诞生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B.自然环境:多山、少平原、海岛众多、海岸线曲折。
C.政治: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城邦体制(特点:⑧__________)。
D.代表:斯巴达(寡头政治)、雅典(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
(2)文化成就:神话、悲剧和喜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小国寡民
续表
3.雅典:民主政治
(1)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掌握在⑨__________、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积极
参与国家管理。
权力机关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性质或地位
公民大会 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组成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国家的最高⑩__
________
议事会 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 生 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 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会的附属
机构
官员 由选举产生,大多一 年一任 在任时需要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 和审判 各机构的成员
陪审法庭 ______产生 审理大小案件(陪审员达6000人) 主要司法机关
公民大会
权力机关
抽签
(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__________;公民主权; __________;法律
至上;公民意识。
(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A.积极性:公民拥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B.局限性:民主只被少数人享有,奴隶、外邦人、妇女、儿童被排除在外,是奴隶制下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4.斯巴达:寡头政治(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
直接民主
轮番执政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公民大会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名义上是 __________________
国王 世袭继承 垄断军事统帅权
长老会 仅30人,终身任职 实际最高权力机关
________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 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但他们一年一
任,一般不能连任,因而不利于他们充分
发挥作用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监察官
三、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1.古代文明的扩展
(1)原因: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2)概况
农耕文明 埃及:势力一度到达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地中海东岸。亚述:一度征服
埃及
海洋文明 方式: ______。条件:组织能力、航海技术、武器。范围:地中海和黑
海周边
(3)影响: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推动了大帝国的兴起。
移民
2.古代世界的帝国
波斯帝国 A.疆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B.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 ____
____,有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 ______系统
亚历山大 帝国 A.扩张:灭亡波斯帝国,向东扩张并征服印度河流域。B.统治:继承波斯帝
国的基本制度;推广 __________
罗马帝国 A.扩张: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B.统治:实行奴隶制;贸易较发
达。C.灭亡: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行省制
税收
希腊文化
3.文明的交流
(1)总趋势: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2)交流表现
技术交流 西亚的 __________,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
术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文化交流 神话:西亚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雕刻: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
及。
文字: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 ________。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
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商业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罗马帝国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农耕技术
腓尼基
四、罗马政治制度与亚历山大远征
1.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贵族寡头制
权力机关 产生方式 职责
执政官 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 民选举产生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并执行相关决议
元老院 由卸任的高级官员组成,终 身任职 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公民大会 全体 ______________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谈判,是罗马最
高权力机关
成年男性公民
(2)罗马帝国:帝制
形成 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 ________,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
治
特征 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
军队:听命于皇帝,是皇帝实行独裁的重要工具
元首制
2.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远征,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2)“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3)“希腊化时代”:以 __________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希腊人和
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文学和科学等许多领域得以发展;
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希腊文化
[基础判断]
1.文化在发展中不断交流,冶铁技术起源于中国,后逐渐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 )
错误
【详解】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西亚扩展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2.古代希腊城邦曾出现统一的倾向,但古代希腊世界并没有走向统一,而是长期混
战,最终被外族征服。这与希腊城邦体制独立性强,政治体制多样相关。( )
正确
【详解】古代希腊世界并没有走向统一,而城邦制度却发展到了极致。希腊未能统一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治城邦的精神和民族统一的原则之间有不可克服的矛盾”。
3.史学家发现,罗马扩张主要是在共和国时期,进入帝国时代后,罗马扩张的脚步
明显放慢甚至停止了,这很可能是因为生产力水平无法跟上扩张步伐。( )
正确
【详解】古代社会交通通信条件有限,国家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便难以继续扩张,这是由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4.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中期,希腊各城邦发起过大规模的海外殖民运动。
希腊人的海外殖民客观上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
正确
【详解】殖民运动的发展刺激了工商业的繁荣,促使希腊各城邦工商业者阶层发展壮大,在反对氏族贵族的统治中,建立起民主政治或者僭主政治。
5.波斯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波斯通过借鉴
中国元朝的行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
错误
【详解】波斯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当,比元朝时间早,不可能借鉴元朝的行省制。波斯帝国在国家治理方面,与元朝一样,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6.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政治特点不尽相同,如大河文明的代表有古巴比伦的君主
专制、埃及的法老至上,海洋文明的代表有希腊世界的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这说
明自然环境决定政治文明的类型。( )
错误
【详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形态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形态,如雅典的民主政治就是建立在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基础之上的。
7.英国学者在其著作中批判了关于希腊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
在西亚和北非。希腊文明成果中如字母文字、雕刻艺术、民主政治、冶铁技术都能
印证这一观点。( )
错误
【详解】古希腊文字来源于腓尼基文字,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受到古代埃及的影响,而西亚地区的赫梯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但民主政治是雅典开创的。
[概念阐释]
1.《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2.寡头政治、贵族政治、民主政治
寡头政治指的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统治形式。贵族政治指的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指的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寡头制相对。
[视野拓展]
1.希腊人殖民扩张的特点
(1)以移民的方式进行扩张。
(2)利用希腊高超的航海技术进行扩张。
(3)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
(4)其扩张没有建立统一的帝国,而是形成了众多的城邦。
2.世界古代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1)经贸往来: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和平的经贸往来虽然没有扩张和战争引发的交流引人注目,但却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
(2)人口迁徙: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推动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
(3)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往往占据优势地位,传播速度快。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
(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
[命题提醒]
对于古代文明的产生,要注意理解文明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在远古时期,人类文明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古代文明的特色都打上了环境的烙印,但是需要注意,环境对人类有影响但并非起决定作用。另外,备考时要特别注意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这两个考点为高频考点。
培优磨尖课
主观题突破
选择题突破
主观题突破
层级一 信息提取:西方对待民主的态度
材料 ①古希腊就已经有民主了,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批评它是坏东西,是暴民政治、反面教材,因此被西方提防了两千年。②到了19世纪,民主逐渐变成了好东西,这一转变堪称西方文明最华丽的转身。民主得以翻盘的基本条件是“新思潮”的出现,它强调“弱势群体”的平等。西方的推动将其变成了强势平等,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行动,甚至变成了将西方搞得天翻地覆的运动,以至于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最终,民主被落实成了不容反驳的定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登上了政治宝座。顺着这个逻辑,民主在19世纪得以咸鱼翻身,顺利成为现代西方政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提取信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对待民主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教你提取】
①→从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态度来看;
②→从19世纪西方文明发展的特征来看。
试答:变化:西方对待民主的态度从批评到肯定。
批评的原因:直接民主的泛滥;道德沦丧。肯定的原因:新思潮的发展(启蒙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民主制度的完善。
层级二 历史解析:文明的汇聚与传播
材料 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将东方文明传送到西方,而且也将西方文明传送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注:古典文明指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探究问题】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从“文明的汇聚与传播”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说明。
【教你探究】围绕“文明的汇聚与传播”的角度,答题步骤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根据
设问角度提炼观点;第二步,根据所学世界古代史的史实印证材料观点;第三步,总结升华。
试答:观点:人类交往的过程是不同文明汇聚、传播、升华的过程。观点:人类交往的过程是不同文明汇聚、传播、升华的过程。
论证:亚历山大在东征途中兴建了许多城堡,这些城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它们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促使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也与希腊文化进行了碰撞和交流。
印度科学文化成就,如数字、代数、三角学、天文学、医学等,通过阿拉伯帝国这座文明之桥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中亚的伊斯兰教文明也传到印度次大陆,对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华文明很早就与西亚、中亚文明进行了交流。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和纺织、凿井等技术传到了西亚、中亚,继而传播到欧洲,中华文明也随之传播到这些地区。后来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华先进文明传到欧洲,对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西亚、中亚的文学艺术和农业技术传播到中国,罗马商人和政府使者的往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西亚、中亚在文明交流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自身诸文明之间也形成了多元的特色,本土的文明也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阿拉伯人把古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本地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层级三 开放写作:雅典卫城
材料 古希腊雅典卫城布局图
【写作题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知识,从图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教你写作】
先审题,明要求 提取信息,自拟观点
再读图,定信息 时空定位 古代雅典
关系定位 雅典城邦与古代政治文明的关联
后分析并论证 分析材料 古希腊雅典卫城布局图
论证观点 从政治经济或文明角度论证雅典城邦体现出的特点
试答:示例一
论题:雅典城邦体现了古代政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
论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私有制,并逐渐产生阶级分化。早期的权贵阶层为了使其统治具有合法性,往往假借神明的权威,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来掩饰剥削。从雅典卫城中分布着大量神庙可以看出,当时宗教活动在公民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体现出雅典城邦文明与发展阶段相近的其他文明具有共性。在雅典卫城的重要建筑中,城邦保护神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庙(神像、祭坛)占据了突出的位置,甚至大于古希腊主神宙斯的神庙,这体现了雅典人对城邦至上原则的崇尚(对智慧的追求)。剧院、舞台虽然数量不多,但是面积巨大,能容纳雅典公民普遍参与公共活动,为直接民主制的运行
提供了空间。这些设置使得雅典城邦在政治文化上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并成为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
总之,雅典城邦既具有阶级社会早期的共性特征,也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依托城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古代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示例二
论题: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原因。
论述:从古希腊雅典卫城布局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已存在剧院、神庙等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的存在,有利于培育出宽松、自由、平等和积极的社会心态。这为塑造高素质的雅典公民奠定了社会基础,从而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创造了人文条件。
总之,民主政治的繁荣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的保障。
选择题突破
样题透析
(2022·海南·10)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
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
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
类似过程。这说明( )。
A.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
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
D.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A
·考法
情境设置 学术情境:对世界古代史的研究过程
聚焦考点 历史研究
素养立意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解法
问题要求 解读历史研究现象:思维主题
易错排查 B项表述错误 文字记载的方式具有客观性,只是人们的解读方式具
有主观性,会限制历史解读的边界
C项解读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对历史认知的进步性,而不是
世界文明本身形式上的多样性
D项解读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史料的出现推动了历史认知的进
步,而不是历史记忆的传承促进了族群的身份认同
合理推论 据材料“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 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可知新的史料逐步多元化推动 了人们对历史认知的逐步清晰、客观化,故选A项
类题精练
1.(2022·湖北·11)在雅典城邦,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
世纪中期,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获取政治上
的支持。这表明( )。
A.贵族对村民有庇护义务 B.公民责任意识衰落
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渐消解
C
[解析] 据材料“用大量家财……政治上的支持”可知,用钱可以获得政治支持,这对没钱的公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故选C项;资助村民是贵族为获得政治上的支持而采取的措施,不是其义务,排除A项;公民参与政治就是责任意识的体现,“衰落”说法错误,排除B项;理性精神指具有理性精神的公民在利益平衡和价值选择以及重大事件面前,能够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不被个人情绪和偏见左右,这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2.(2022·湖南·11)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
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
唱捐等。这种政策( )。
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
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
C
[解析] 材料涉及雅典发放公职津贴以及公益捐助制度,发放工资为低收入的下层公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调动了他们的参政积极性,公益捐助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保障,可见伯利克里的政策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C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得益于克利斯提尼改革,排除A项;“致力于”一词使用不当,且“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非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可视为结果,但并非目的,且“着眼于”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创新衍练
[新情境]西亚史诗
1.(2022·山东潍坊三模)下图为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史诗《吉尔伽美什》中记录的一个
广为流传的故事。它反映出当时苏美尔人( )。
A.神灵崇拜盛行的社会生活 B.渴望人类永生的观念
C.命运受到环境制约的现实 D.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
吉尔伽美什最好的朋友恩基杜被杀身亡,在悲痛中,他不愿放弃他的朋友。当国王接受沮丧现实的时候,吉尔伽美什出发去寻找永恒的秘密。在海洋底部,他找到了一种将会提供永恒生命的植物,不料神奇的药草在他要带回给恩基杜之前竟被一条蛇偷走。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吉尔伽美什为了挽救他最好的朋友,找到了“一种将会提供永恒生命的植物”,但是这种神奇的药草“竟被一条蛇偷走”,最后吉尔伽美什并没有挽回其朋友的生命,这个故事反映出有些事情并不是都如人所愿,即命运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述及“神灵崇拜”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仅述及吉尔伽美什试图挽救他最好的朋友,并不能据此扩大为“渴望人类永生”,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述及吉尔伽美什对待生活的态度,排除D项。
[新视角]聚焦变化
2.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
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据
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B
[解析] 根据材料“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可以判断出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排除A项;C项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排除;材料未涉及阶级和农业问题,排除D项。
3.(2022·山东高三联考)“具体到地中海文明……假如希罗多德今天旧地重游,对那些在
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地中海植物群会感到多么惊讶!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
入的橘子树、柠檬树,来自美洲的仙人掌,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来自波斯的柏树,
可能从秘鲁移植来的西红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阿拉伯人带来的水
稻,来自伊朗但源头是中国的桃树、菜豆,柏柏尔人的无花果树……”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地中海得天独厚的优势
B.文明是流动着的
C.文明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D.文明是有边界的
B
[解析] 根据材料“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入的橘子树、柠檬树,来自美洲的仙人掌,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来自波斯的柏树,可能从秘鲁移植来的西红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可知,地中海地区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植物,这是全球物种交流的结果,体现了文明是流动的,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地中海的区位优势,排除A项;文明的连续性和边界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D两项。
4.(2022·山东威海二模)公元4世纪早期,罗马帝国大土地所有者残酷剥削奴隶和隶农,并以托庇
为名,不断兼并个体农民土地,同时他们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倾向也日益加强。
这表明当时的罗马( )。
A.庄园经济开始分裂
B.出现社会转型趋向
C.农业生产日益衰退
D.封建生产关系瓦解
B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公元4世纪早期,罗马帝国大土地所有者“不断兼并个体农民土地”,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且其“政治独立倾向也日益加强”,逐渐发展成封建大庄园主,据此可知,题干所述现象表明当时罗马帝国内部出现了封建社会的元素,即出现了社会转型的趋向,故选B项;推动西欧地主庄园经济分裂的动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与题干内容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大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所述内容表明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瓦解,而不是封建生产关系瓦解,排除D项。
[新视角]史学研究
5.(2022·山东济南三模)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测;在古希腊,诸神的
地位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这反映了( )。
A.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
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特点
C.理性精神与宗教神学有机结合
D.各地的神话传说渗透人文精神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实行君主专制,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因此在对神的认识上存在差异,这反映出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A项正确;地理因素只是文明发展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才是决定因素,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理性精神,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且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第29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文明的产生
1.产生的前提
采集和渔猎发展为农业和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促进了交换和贸易;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人们定居生活和① 的出现。
2.产生的标志
标志 产生原因
私有制 ② 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
阶级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战俘沦为奴隶
国家 解决③ 和部落战争的需要
文字 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多元特点
(1)最初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④ 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文明。
(2)特点:A.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B.相互关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⑤ 特征。
2.具体表现
古代两河流域 (1)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⑥ 制度(奴隶制的君主专制)。 (2)文化:楔形文字,史诗《吉尔伽美什》,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制,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⑦ 》
古代埃及 (1)初步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权力至上,带有神秘色彩。 (2)文化成就: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太阳历,莎草纸
古代印度 (1)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形成) 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2)文化成就:《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佛教;等等
古代希腊 (1)希腊城邦 A.时间:公元前2千纪,诞生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B.自然环境:多山、少平原、海岛众多、海岸线曲折。 C.政治: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城邦体制(特点:⑧ )。 D.代表:斯巴达(寡头政治)、雅典(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 (2)文化成就:神话、悲剧和喜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3.雅典:民主政治
(1)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掌握在⑨ 、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基础判断]
1.文化在发展中不断交流,冶铁技术起源于中国,后逐渐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 )
错误 【详解】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西亚扩展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2.古代希腊城邦曾出现统一的倾向,但古代希腊世界并没有走向统一,而是长期混战,最终被外族征服。这与希腊城邦体制独立性强,政治体制多样相关。 ( )
正确 【详解】古代希腊世界并没有走向统一,而城邦制度却发展到了极致。希腊未能统一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治城邦的精神和民族统一的原则之间有不可克服的矛盾”。
3.史学家发现,罗马扩张主要是在共和国时期,进入帝国时代后,罗马扩张的脚步明显放慢甚至停止了,这很可能是因为生产力水平无法跟上扩张步伐。 ( )
正确 【详解】古代社会交通通信条件有限,国家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便难以继续扩张,这是由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4.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中期,希腊各城邦发起过大规模的海外殖民运动。希腊人的海外殖民客观上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 )
正确 【详解】殖民运动的发展刺激了工商业的繁荣,促使希腊各城邦工商业者阶层发展壮大,在反对氏族贵族的统治中,建立起民主政治或者僭主政治。
5.波斯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波斯通过借鉴中国元朝的行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 )
错误 【详解】波斯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当,比元朝时间早,不可能借鉴元朝的行省制。波斯帝国在国家治理方面,与元朝一样,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权力机关 产生方式 或资格 主要职责 性质或地位
公民大会 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国家的最高⑩
议事会 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官员 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 在任时需要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各机构的成员
陪审法庭 产生 审理大小案件(陪审员达6000人) 主要司法机关
(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公民主权; ;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A.积极性:公民拥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B.局限性:民主只被少数人享有,奴隶、外邦人、妇女、儿童被排除在外,是奴隶制下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4.斯巴达:寡头政治(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公民大会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名义上是
国王 世袭继承 垄断军事统帅权
长老会 仅30人,终身任职 实际最高权力机关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 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但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能连任,因而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三、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1.古代文明的扩展
(1)原因: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2)概况
农耕文明 埃及:势力一度到达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地中海东岸。亚述:一度征服埃及
海洋文明 方式: 。条件:组织能力、航海技术、武器。范围:地中海和黑海周边
(3)影响: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推动了大帝国的兴起。
2.古代世界的帝国
波斯帝国 A.疆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B.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 ,有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 系统
亚历山大帝国 A.扩张:灭亡波斯帝国,向东扩张并征服印度河流域。B.统治: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推广
罗马帝国 A.扩张: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B.统治:实行奴隶制;贸易较发达。C.灭亡: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3.文明的交流
(1)总趋势: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2)交流表现
技术交流 西亚的 ,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文化交流 神话:西亚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雕刻: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文字: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 。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商业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罗马帝国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四、罗马政治制度与亚历山大远征
1.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贵族寡头制
权力机关 产生方式 职责
执政官 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元老院 由卸任的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 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公民大会 全体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谈判,是罗马最高权力机关
(2)罗马帝国:帝制
形成 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 ,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特征 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 军队:听命于皇帝,是皇帝实行独裁的重要工具
2.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远征,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2)“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3)“希腊化时代”:以 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文学和科学等许多领域得以发展;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答案】①早期城市 ②社会分工 ③阶级矛盾 ④尼罗河 ⑤多元 ⑥君主专制 ⑦汉谟拉比法典 ⑧小国寡民 ⑨公民大会 ⑩权力机关 抽签 直接民主 轮番执政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监察官 移民 行省制 税收 希腊文化 农耕技术 腓尼基 成年男性公民 元首制 希腊文化
6.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政治特点不尽相同,如大河文明的代表有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埃及的法老至上,海洋文明的代表有希腊世界的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这说明自然环境决定政治文明的类型。 ( )
错误 【详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形态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形态,如雅典的民主政治就是建立在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基础之上的。
7.英国学者在其著作中批判了关于希腊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希腊文明成果中如字母文字、雕刻艺术、民主政治、冶铁技术都能印证这一观点。 ( )
错误 【详解】古希腊文字来源于腓尼基文字,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受到古代埃及的影响,而西亚地区的赫梯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但民主政治是雅典开创的。
[概念阐释]
1.《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2.寡头政治、贵族政治、民主政治
寡头政治指的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统治形式。贵族政治指的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指的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寡头制相对。
[视野拓展]
1.希腊人殖民扩张的特点
(1)以移民的方式进行扩张。
(2)利用希腊高超的航海技术进行扩张。
(3)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
(4)其扩张没有建立统一的帝国,而是形成了众多的城邦。
2.世界古代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1)经贸往来: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和平的经贸往来虽然没有扩张和战争引发的交流引人注目,但却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
(2)人口迁徙: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推动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
(3)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往往占据优势地位,传播速度快。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
(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
[命题提醒]
对于古代文明的产生,要注意理解文明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在远古时期,人类文明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古代文明的特色都打上了环境的烙印,但是需要注意,环境对人类有影响但并非起决定作用。另外,备考时要特别注意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这两个考点为高频考点。
【培优磨尖课】
主观题突破
层级一 信息提取:西方对待民主的态度
材料 ①古希腊就已经有民主了,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批评它是坏东西,是暴民政治、反面教材,因此被西方提防了两千年。②到了19世纪,民主逐渐变成了好东西,这一转变堪称西方文明最华丽的转身。民主得以翻盘的基本条件是“新思潮”的出现,它强调“弱势群体”的平等。西方的推动将其变成了强势平等,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行动,甚至变成了将西方搞得天翻地覆的运动,以至于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最终,民主被落实成了不容反驳的定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登上了政治宝座。顺着这个逻辑,民主在19世纪得以咸鱼翻身,顺利成为现代西方政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提取信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对待民主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教你提取】
①→从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态度来看;
②→从19世纪西方文明发展的特征来看。
试答:变化:西方对待民主的态度从批评到肯定。
批评的原因:直接民主的泛滥;道德沦丧。肯定的原因:新思潮的发展(启蒙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民主制度的完善。
层级二 历史解析:文明的汇聚与传播
材料 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将东方文明传送到西方,而且也将西方文明传送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注:古典文明指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 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探究问题】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从“文明的汇聚与传播”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说明。
【教你探究】围绕“文明的汇聚与传播”的角度,答题步骤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根据设问角度提炼观点;第二步,根据所学世界古代史的史实印证材料观点;第三步,总结升华。
试答:观点:人类交往的过程是不同文明汇聚、传播、升华的过程。
论证:亚历山大在东征途中兴建了许多城堡,这些城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它们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促使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也与希腊文化进行了碰撞和交流。
印度科学文化成就,如数字、代数、三角学、天文学、医学等,通过阿拉伯帝国这座文明之桥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中亚的伊斯兰教文明也传到印度次大陆,对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华文明很早就与西亚、中亚文明进行了交流。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和纺织、凿井等技术传到了西亚、中亚,继而传播到欧洲,中华文明也随之传播到这些地区。后来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华先进文明传到欧洲,对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西亚、中亚的文学艺术和农业技术传播到中国,罗马商人和政府使者的往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西亚、中亚在文明交流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自身诸文明之间也形成了多元的特色,本土的文明也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阿拉伯人把古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本地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层级三 开放写作:雅典卫城
材料 古希腊雅典卫城布局图
【写作题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知识,从图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教你写作】
先审题,明要求 提取信息,自拟观点
再读图,定信息 时空定位 古代雅典
关系定位 雅典城邦与古代政治文明的关联
后分析 并论证 分析材料 古希腊雅典卫城布局图
论证观点 从政治经济或文明角度论证雅典城邦体现出的特点
试答:示例一
论题:雅典城邦体现了古代政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
论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私有制,并逐渐产生阶级分化。早期的权贵阶层为了使其统治具有合法性,往往假借神明的权威,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来掩饰剥削。从雅典卫城中分布着大量神庙可以看出,当时宗教活动在公民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体现出雅典城邦文明与发展阶段相近的其他文明具有共性。在雅典卫城的重要建筑中,城邦保护神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庙(神像、祭坛)占据了突出的位置,甚至大于古希腊主神宙斯的神庙,这体现了雅典人对城邦至上原则的崇尚(对智慧的追求)。剧院、舞台虽然数量不多,但是面积巨大,能容纳雅典公民普遍参与公共活动,为直接民主制的运行提供了空间。这些设置使得雅典城邦在政治文化上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并成为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
总之,雅典城邦既具有阶级社会早期的共性特征,也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依托城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古代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示例二
论题: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原因。
论述:从古希腊雅典卫城布局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已存在剧院、神庙等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的存在,有利于培育出宽松、自由、平等和积极的社会心态。这为塑造高素质的雅典公民奠定了社会基础,从而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创造了人文条件。
总之,民主政治的繁荣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的保障。
【选择题突破】
【样题透析】
(2022·海南·10)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这说明( )。
A.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
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
D.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情境设置 学术情境:对世界古代史的研究过程
聚焦考点 历史研究
素养立意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问题要求 解读历史研究现象:思维主题
易错 排查 B项表 述错误 文字记载的方式具有客观性,只是人们的解读方式具有主观性,会限制历史解读的边界
C项解 读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对历史认知的进步性,而不是世界文明本身形式上的多样性
D项解 读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史料的出现推动了历史认知的进步,而不是历史记忆的传承促进了族群的身份认同
合理 推论 据材料“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可知新的史料逐步多元化推动了人们对历史认知的逐步清晰、客观化,故选A项
【类题精练】
1.(2022·湖北·11)在雅典城邦,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纪中期,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表明( )。
A.贵族对村民有庇护义务 B.公民责任意识衰落
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渐消解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用大量家财……政治上的支持”可知,用钱可以获得政治支持,这对没钱的公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故选C项;资助村民是贵族为获得政治上的支持而采取的措施,不是其义务,排除A项;公民参与政治就是责任意识的体现,“衰落”说法错误,排除B项;理性精神指具有理性精神的公民在利益平衡和价值选择以及重大事件面前,能够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不被个人情绪和偏见左右,这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2.(2022·湖南·11)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策( )。
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
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
【答案】C
【解析】材料涉及雅典发放公职津贴以及公益捐助制度,发放工资为低收入的下层公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调动了他们的参政积极性,公益捐助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保障,可见伯利克里的政策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C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得益于克利斯提尼改革,排除A项;“致力于”一词使用不当,且“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非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可视为结果,但并非目的,且“着眼于”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创新衍练】
[新情境]体育理念
1.(2022·山东潍坊三模)下图为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史诗《吉尔伽美什》中记录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它反映出当时苏美尔人( )。
吉尔伽美什最好的朋友恩基杜被杀身亡,在悲痛中,他不愿放弃他的朋友。当国王接受沮丧现实的时候,吉尔伽美什出发去寻找永恒的秘密。在海洋底部,他找到了一种将会提供永恒生命的植物,不料神奇的药草在他要带回给恩基杜之前竟被一条蛇偷走。
A.神灵崇拜盛行的社会生活
B.渴望人类永生的观念
C.命运受到环境制约的现实
D.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吉尔伽美什为了挽救他最好的朋友,找到了“一种将会提供永恒生命的植物”,但是这种神奇的药草“竟被一条蛇偷走”,最后吉尔伽美什并没有挽回其朋友的生命,这个故事反映出有些事情并不是都如人所愿,即命运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述及“神灵崇拜”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仅述及吉尔伽美什试图挽救他最好的朋友,并不能据此扩大为“渴望人类永生”,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述及吉尔伽美什对待生活的态度,排除D项。
[新视角]聚焦变化
2.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可以判断出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排除A项;C项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排除;材料未涉及阶级和农业问题,排除D项。
3.(2022·山东高三联考)“具体到地中海文明……假如希罗多德今天旧地重游,对那些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地中海植物群会感到多么惊讶!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入的橘子树、柠檬树,来自美洲的仙人掌,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来自波斯的柏树,可能从秘鲁移植来的西红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阿拉伯人带来的水稻,来自伊朗但源头是中国的桃树、菜豆,柏柏尔人的无花果树……”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地中海得天独厚的优势
B.文明是流动着的
C.文明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D.文明是有边界的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入的橘子树、柠檬树,来自美洲的仙人掌,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来自波斯的柏树,可能从秘鲁移植来的西红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可知,地中海地区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植物,这是全球物种交流的结果,体现了文明是流动的,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地中海的区位优势,排除A项;文明的连续性和边界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D两项。
4.(2022·山东威海二模)公元4世纪早期,罗马帝国大土地所有者残酷剥削奴隶和隶农,并以托庇为名,不断兼并个体农民土地,同时他们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倾向也日益加强。这表明当时的罗马( )。
A.庄园经济开始分裂
B.出现社会转型趋向
C.农业生产日益衰退
D.封建生产关系瓦解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公元4世纪早期,罗马帝国大土地所有者“不断兼并个体农民土地”,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且其“政治独立倾向也日益加强”,逐渐发展成封建大庄园主,据此可知,题干所述现象表明当时罗马帝国内部出现了封建社会的元素,即出现了社会转型的趋向,故选B项;推动西欧地主庄园经济分裂的动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与题干内容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大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所述内容表明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瓦解,而不是封建生产关系瓦解,排除D项。
[新视角]史学研究
5.(2022·山东济南三模)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测;在古希腊,诸神的地位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这反映了( )。
A.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
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特点
C.理性精神与宗教神学有机结合
D.各地的神话传说渗透人文精神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实行君主专制,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因此在对神的认识上存在差异,这反映出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A项正确;地理因素只是文明发展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才是决定因素,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理性精神,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且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