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考点精讲 第36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学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考点精讲 第36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学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4 22:17:54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十五单元 手工工场时期——近代早期的西方世界
第36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1640~1688 年) 北美独立战争(177 5~1783年)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789~1815年)
背景 原因 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与专制王权之 间的阶级矛盾 北美13块殖民地与 宗主国(英国)的 民族矛盾 ①__________(以资产阶
级为主)与特权等级的阶
级矛盾
条件 ②__________生产方式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阶级日益强大;③__________传播,并对民众产生深刻影响(英国 除外)
第三等级
资本主义
启蒙思想
根本任务 结束封建专制(或殖民)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 道路
革命进程的特 点 具有反复性、④___ _____;政体不断变 化 先宣布独立,后赢得 革命胜利 规模大;遭到内外反动势力
的联合进攻,斗争异常激
烈;政体频繁更替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 独立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侵略与反侵
略斗争
意义和 影响 国内 意义 结束了⑤_________ _,为资本主义制度 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为⑥__________制度 的确立创造条件 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
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
巩固下来
曲折性
封建专制
资本主义
续表
意义 和影 响 世界 影响 反映了世界历史 发展的趋势 促进了欧洲国家的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 发,为⑦_________ _________提供了先 例 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
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
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
欧洲各地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续表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2.政治制度
(1)内涵:资本主义国家实行⑧____________和共和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
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2)典型
A.君主立宪制(以英国为代表):君主权力受到限制,⑨______是国家最高立
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B.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议会
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并确立“⑩__________”原则,是第一部比
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的缺陷之一是承认奴隶制的存在
法国 19世纪,法国经历了 ________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

三权分立
共和制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俄国资本主义改革
1.背景: ________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措施: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 ______得到土地;实行
__________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
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3.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农奴制
赎买
地方自治
(二)美国内战
1.背景:美国独立后,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资产阶级围绕 ______________问
题矛盾尖锐。
2.概况: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 ________》
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1865 年,内战结束。
3.评价:维护了美国的 __________;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
承认了黑人的 __________;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
备受歧视。
奴隶制的存废
宅地法
国家统一
公民权利
(三)德、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意大利
(1)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实行 ____________。
(2)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2.德意志
(1)1864~1871年,普鲁士在宰相 ________的带领下,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
的德意志。
(2)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 ____________。
君主立宪制
俾斯麦
君主立宪制
(四)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2.措施:加强 __________,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 __________”“殖产兴
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3.评价
(1)积极性: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消极性:保留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中央集权
富国强兵
[基础判断]
1.17~18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革命,英国人成为革命领路人。但英国革命
具有明显的曲折性和反复性,主要原因在于革命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 )
错误
【详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出现过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革命进程曲折反复,说明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其根源在于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水平较低。
2.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19世纪中期又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
俄国,之后又长期遏制法国,防止法国称霸欧洲,20世纪初又同法国结盟。这些变
化说明英法两国基于国家利益互相利用。( )
错误
【详解】这是英国对欧洲大陆一贯奉行的均势政策的体现。英国的政策是维持欧洲稳定和实力均衡,不会让某一国家过于强大,这样便于维持其世界霸权。
3.“有限政府”是指政府自身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法律和社会的严
格限制和有效制约。美国宪法实行了“有限政府”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宪法对国家政
治权力纵向与横向的分割。( )
正确
【详解】美国宪法的颁行,旨在建立一个有效且有限的政府。联邦制纵向分割了权力,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保证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三权分立制横向分割了权力,三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避免专制,维护民主。
4.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根
除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
错误
【详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法律层面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5.在现代化进程中,俄德日在完成社会转型后,具有明显的专制性和侵略性。其政
体的专制色彩反映出三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较低。( )
错误
【详解】俄德日三国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时保留了封建残余,主要因为俄德日是通过改革或统一运动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的领导力量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无关。毕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水平更低。
[概念阐释]
“殖产兴业”
日本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图解历史]
1.英国政治制度结构
2.德国1871年宪法
[视野拓展]
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进步思想。
[命题提醒]
本讲是命题重点区域,尤其要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培优磨尖课
主观题突破
选择题突破
主观题突破
层级一 信息提取:“光荣革命”中的妥协
材料 1688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接。①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非常大的……这以后,②国王的权力一点点丢失……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③非暴力竟将问题解决了。
—— 摘编自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提取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妥协的事变”中英国是如何实现妥协的,并分析英国政治妥协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你提取】
①→从妥协的双方来看妥协的表现;
②→从政治角度看妥协的影响;
③→从经济角度看妥协的影响。
试答:妥协:议会在限制王权的前提下,保留国王;国王接受议会至上的原则。
影响:以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示范。
层级二 历史解析:美国、德国的崛起
材料 近五百年来,各国因势因时而先后崛起,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
国家 主题
葡萄牙、西班牙 从陆地到海洋
荷兰 从渔夫到车夫
英国 从专制到立宪
法国 从人性到理性
美国 ?
俄国 从改革到革命
德国 ?
日本 从锁国到开国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提示及所学知识,为美国或德国的崛起归纳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
【教你探究】围绕美国或德国近代崛起的背景、表现和影响,调动相关知识予以解读。
背景
崛起表现:方式和过程
影响(结果)
美国或德国
试答:示例一
美国:从邦联到联邦。
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美国独立后,各州权力很大,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形势十分严峻。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原则,联邦共和制确立,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美国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789年,依据1787年宪法选举产生并建立联邦政府;同时逐步形成民主党、共和党两党竞争、交替执政的制度,美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示例二
德国:从分裂到统一(或从普鲁士到德意志帝国)。
19世纪早期,德意志四分五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并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通过实现统一和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德国迅速成为欧洲强国。
层级三 开放写作:唯物史观下的法国大革命
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公开出版了《神圣家族》……指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阐述了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看到了物质利益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他们论证了研究现实的人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唯物史观的前提,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建立新社会并在斗争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任务,强调未来新社会的创建,一方面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为前提,另一方面要以同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他们还考察了国家、法律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阶级属性,认为国家本质上只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法律的基础并不是自由意志,而是所有制形式;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是每个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物质力量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精神力量上也会占统治地位……《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写作题目】请运用材料中唯物史观的观点对法国大革命进行解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教你写作】
先审题,明要求 提取观点,进行解释
再读材料,定信息 时空定位 世界近代史
关系定位 法国大革命
后分析并解释 分析材料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解释史实 用材料中的原理分析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试答:示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法国大革命前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法国大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明确人权、自由等原则。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选择题突破
样题透析
(2022·湖北·14)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
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髻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
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 )。
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 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
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 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
A
·考法
情境设置 生活情境:日本使团的穿着打扮
聚焦考点 明治维新
素养立意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解法
问题要求 “这一变化说明”:思维主题
易错排查 B项存在逻辑错误 岩仓具视开始西化不等于日本社会生活开
始西化
易错排查 C项存在逻辑错误 明治维新改革促使社会习俗的转变,因果
倒置
D项存在认知错误 此项是表象,而非实质
合理推论 明治维新期间,岩仓具视出访欧美,由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转变到全身西式 装扮,这反映了维新官员学习西方文化、习俗,积极践行“文明开化”,故选A 项
类题精练
1.(2022·广东·1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
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这反映了
德国( )。
A.帝国结构的松散性 B.对外政策的扩张性
C.资本主义的保守性 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
C
[解析] 根据材料“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尽管《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但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性,其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相比于英、法、美的宪法,德国宪法具有一定的保守性,C项正确;帝国结构的松散性是关于国家结构的,与个人权利无关,排除A项;对外政策的扩张性是宪法专制色彩所导致的军国主义的体现,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宪法确认了德国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这正是君主制度强大的表现,排除D项。
2.(2022·湖南·13)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
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
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
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北美十三州独立后各州自由联合组建的国家,无论大州小州一律平等,因此美国参议院每州都平等地拥有两个席位,德意志帝国是在普鲁士领导下完成统一后建立的,普鲁士因此在联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C项正确;两国的联邦制度主要是由社会上层精英决定的,并不是人民的自愿选择,排除A项;美国各州的实力也不相同,但仍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排除B项;经济发展水平与联邦制度的选择没有关系,排除D项。
创新衍练
[新情境]历史漫画
1.右图为英国漫画家吉尔雷于1795年绘制的《哥本哈根庄园》。该漫画
描绘了当时英国激进组织伦敦通讯社在该庄园举行政治集会时的场景。
画中三名激进派领袖竭力鼓动人们为改革请愿,而听演讲的人却穿戴破旧、皮肤黝
黑、面容黯然。这反映出( )。
A.作者借助漫画批判现实政治 B.图像史料更能客观地还原历史
C.英国议会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D.英国民众对政治活动缺乏兴趣
A
[解析] “三名激进派领袖竭力鼓动人们为改革请愿”说明当时的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听演讲的人穿戴破旧、皮肤黝黑、面容黯然,说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没有顾及平民的利益。由此可知,作者是借助漫画批判现实政治,A项正确;该作品是漫画,带有一定的主观创造性,不一定能够更加客观地还原历史,排除B项;听演讲的人员众多,因此不能说明缺乏群众基础和民众对政治活动缺乏兴趣,排除C、D两项。
[新视角]聚焦变化
2.(2023·山东泰安高三期中)据记载,在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第二天的制宪
议会上,“颂扬(国王)的声音达到了顶点”,“惊得目瞪口呆、晕头转向的议员们追随着
国王的脚步,簇拥着他穿过与议员们一样吃惊的人群回到邸宅”。这反映出当时的
法国(  )。
A.启蒙运动尚未大规模开展
B.恢复君主制的思想根深蒂固
C.资产阶级未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D.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艰难曲折
D
[解析] 据材料“制宪议会上,‘颂扬(国王)的声音达到了顶点’,‘惊得目瞪口呆、晕头转向的议员们追随着国王的脚步,簇拥着他穿过与议员们一样吃惊的人群回到邸宅’”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仍有许多议员支持国王,说明实现共和的道路艰难曲折,故选D项;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排除A项;大革命初期法国依然保留君主制,故“恢复”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提出建立自由、民主的社会的政治主张,但材料内容强调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仍有很多人支持国王,支持封建专制,排除C项。
3.(2023·山东青岛胶州高三期中)启蒙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传入德国以后,既不像
英国一样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作为大革命的思想而出现,而是
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
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造成德国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尚未波及德国
B.罗马教廷对德国长期盘剥
C.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现实状况
D.德意志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德国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还宣扬民族文化,这是因为当时德国四分五裂,统一是德国追求的目标之一,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意识,排除A项;B、D两项均和德国追求民族主义无关,排除。
[新视角]史学研究
4.(2022·浙江高考模拟)1640~1660年的内战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
一。有学派认为查理一世违背宪政原则,内战是议会为了维护宪法原则、保障个人
自由而与国王展开的一场斗争。进入20世纪后,学术界从社会经济结构入手,对内
战进行了新的诠释。也有学者认为内战是偶发事件,是一场误会。据此得出( )。
A.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B.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C.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D.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被逐步弄清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对待1640~1660年的英国内战,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学家根据不同的史料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由此可见,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被逐步弄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历史学家的历史观,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史学家的使命为何,排除B项;题干中未强调材料的重要性,排除C项。第36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 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 帝国(1789~1815年)
背景 原因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专制王权之间的阶级矛盾 北美13块殖民地与宗主国(英国)的民族矛盾 ①    (以资产阶级为主)与特权等级的阶级矛盾
条件 ②    生产方式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阶级日益强大;③    传播,并对民众产生深刻影响(英国除外)
根本任务 结束封建专制(或殖民)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革命进程 的特点 具有反复性、④    ;政体不断变化 先宣布独立,后赢得革命胜利 规模大;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斗争异常激烈;政体频繁更替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国内 意义 结束了⑤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为⑥    制度的确立创造条件 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巩固下来
世界 影响 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⑦     提供了先例 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2.政治制度
(1)内涵:资本主义国家实行⑧       和共和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2)典型
A.君主立宪制(以英国为代表):君主权力受到限制,⑨   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B.共和制
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并确立“⑩    ”原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的缺陷之一是承认奴隶制的存在
法国 19世纪,法国经历了    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俄国资本主义改革
1.背景:    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措施: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    得到土地;实行    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3.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二)美国内战
1.背景:美国独立后,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资产阶级围绕        问题矛盾尖锐。
2.概况: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    》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1865 年,内战结束。
3.评价:维护了美国的    ;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    ;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三)德、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意大利
(1)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实行    。
(2)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2.德意志
(1)1864~1871年,普鲁士在宰相    的带领下,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2)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        。
[基础判断]
1.17~18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革命,英国人成为革命领路人。但英国革命具有明显的曲折性和反复性,主要原因在于革命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  )
错误 【详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出现过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革命进程曲折反复,说明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其根源在于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水平较低。
2.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19世纪中期又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之后又长期遏制法国,防止法国称霸欧洲,20世纪初又同法国结盟。这些变化说明英法两国基于国家利益互相利用。 (  )
错误 【详解】这是英国对欧洲大陆一贯奉行的均势政策的体现。英国的政策是维持欧洲稳定和实力均衡,不会让某一国家过于强大,这样便于维持其世界霸权。
3.“有限政府”是指政府自身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法律和社会的严格限制和有效制约。美国宪法实行了“有限政府”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宪法对国家政治权力纵向与横向的分割。 (  )
正确 【详解】美国宪法的颁行,旨在建立一个有效且有限的政府。联邦制纵向分割了权力,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保证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三权分立制横向分割了权力,三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避免专制,维护民主。
4.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根除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  )
错误 【详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法律层面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5.在现代化进程中,俄德日在完成社会转型后,具有明显的专制性和侵略性。其政体的专制色彩反映出三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较低。 (  )
错误 【详解】俄德日三国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时保留了封建残余,主要因为俄德日是通过改革或统一运动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的领导力量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无关。毕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水平更低。
[概念阐释]
“殖产兴业”
日本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图解历史]
1.英国政治制度结构
  (四)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2.措施:加强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3.评价
(1)积极性: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消极性:保留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答案】①第三等级 ②资本主义 ③启蒙思想 ④曲折性 ⑤封建专制 ⑥资本主义 ⑦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⑧君主立宪制
⑨议会 ⑩三权分立 共和制 农奴制 赎买 地方自治 奴隶制的存废 宅地法 国家统一 公民权利 君主立宪制 俾斯麦 君主立宪制 中央集权 富国强兵
  2.德国1871年宪法
[视野拓展]
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进步思想。
[命题提醒]
本讲是命题重点区域,尤其要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培优磨尖课】
主观题突破
层级一 信息提取:“光荣革命”中的妥协
材料 1688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接。①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非常大的……这以后,②国王的权力一点点丢失……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③非暴力竟将问题解决了。
——摘编自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 英国的范例》
【提取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妥协的事变”中英国是如何实现妥协的,并分析英国政治妥协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你提取】
①→从妥协的双方来看妥协的表现;
②→从政治角度看妥协的影响;
③→从经济角度看妥协的影响。
试答:妥协:议会在限制王权的前提下,保留国王;国王接受议会至上的原则。
影响:以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示范。
层级二 历史解析:美国、德国的崛起
材料 近五百年来,各国因势因时而先后崛起,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
国家 主题
葡萄牙、西班牙 从陆地到海洋
荷兰 从渔夫到车夫
英国 从专制到立宪
国家 主题
法国 从人性到理性
美国
俄国 从改革到革命
德国
日本 从锁国到开国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提示及所学知识,为美国或德国的崛起归纳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
【教你探究】围绕美国或德国近代崛起的背景、表现和影响,调动相关知识予以解读。
美国或德国
试答:示例一
美国:从邦联到联邦。
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美国独立后,各州权力很大,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形势十分严峻。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原则,联邦共和制确立,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美国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789年,依据1787年宪法选举产生并建立联邦政府;同时逐步形成民主党、共和党两党竞争、交替执政的制度,美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示例二
德国:从分裂到统一(或从普鲁士到德意志帝国)。
19世纪早期,德意志四分五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并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通过实现统一和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德国迅速成为欧洲强国。
层级三 开放写作:唯物史观下的法国大革命
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公开出版了《神圣家族》……指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阐述了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看到了物质利益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他们论证了研究现实的人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唯物史观的前提,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建立新社会并在斗争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任务,强调未来新社会的创建,一方面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另一方面要以同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他们还考察了国家、法律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阶级属性,认为国家本质上只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法律的基础并不是自由意志,而是所有制形式;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是每个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物质力量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精神力量上也会占统治地位……《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写作题目】请运用材料中唯物史观的观点对法国大革命进行解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教你写作】
先审题,明要求 提取观点,进行解释
再读材料, 定信息 时空定位 世界近代史
关系定位 法国大革命
后分析 并解释 分析 材料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解释 史实 用材料中的原理分析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试答:示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法国大革命前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法国大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明确人权、自由等原则。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选择题突破】
【样题透析】
(2022·湖北·14)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髻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  )。
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
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
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
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
情境设置 生活情境:日本使团的穿着打扮
聚焦考点 明治维新
素养立意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问题 要求 “这一变化说明”:思维主题
易错 排查 B项存在逻辑错误 岩仓具视开始西化不等于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
(续表)
易错 排查 C项存在逻辑错误 明治维新改革促使社会习俗的转变,因果倒置
D项存在认知错误 此项是表象,而非实质
合理 推论 明治维新期间,岩仓具视出访欧美,由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转变到全身西式装扮,这反映了维新官员学习西方文化、习俗,积极践行“文明开化”,故选A项
【类题精练】
1.(2022·广东·1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德国(  )。
A.帝国结构的松散性 B.对外政策的扩张性
C.资本主义的保守性 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尽管《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但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性,其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相比于英、法、美的宪法,德国宪法具有一定的保守性,C项正确;帝国结构的松散性是关于国家结构的,与个人权利无关,排除A项;对外政策的扩张性是宪法专制色彩所导致的军国主义的体现,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宪法确认了德国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这正是君主制度强大的表现,排除D项。
2.(2022·湖南·13)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
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北美十三州独立后各州自由联合组建的国家,无论大州小州一律平等,因此美国参议院每州都平等地拥有两个席位,德意志帝国是在普鲁士领导下完成统一后建立的,普鲁士因此在联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C项正确;两国的联邦制度主要是由社会上层精英决定的,并不是人民的自愿选择,排除A项;美国各州的实力也不相同,但仍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排除B项;经济发展水平与联邦制度的选择没有关系,排除D项。
【创新衍练】
[新情境]历史漫画
1.
右图为英国漫画家吉尔雷于1795年绘制的《哥本哈根庄园》。该漫画描绘了当时英国激进组织伦敦通讯社在该庄园举行政治集会时的场景。画中三名激进派领袖竭力鼓动人们为改革请愿,而听演讲的人却穿戴破旧、皮肤黝黑、面容黯然。这反映出(  )。
A.作者借助漫画批判现实政治
B.图像史料更能客观地还原历史
C.英国议会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D.英国民众对政治活动缺乏兴趣
【答案】A
【解析】“三名激进派领袖竭力鼓动人们为改革请愿”说明当时的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听演讲的人穿戴破旧、皮肤黝黑、面容黯然,说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没有顾及平民的利益。由此可知,作者是借助漫画批判现实政治,A项正确;该作品是漫画,带有一定的主观创造性,不一定能够更加客观地还原历史,排除B项;听演讲的人员众多,因此不能说明缺乏群众基础和民众对政治活动缺乏兴趣,排除C、D两项。
[新视角]聚焦变化
2.(2023·山东泰安高三期中)据记载,在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第二天的制宪议会上,“颂扬(国王)的声音达到了顶点”,“惊得目瞪口呆、晕头转向的议员们追随着国王的脚步,簇拥着他穿过与议员们一样吃惊的人群回到邸宅”。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A.启蒙运动尚未大规模开展
B.恢复君主制的思想根深蒂固
C.资产阶级未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D.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艰难曲折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制宪议会上,‘颂扬(国王)的声音达到了顶点’,‘惊得目瞪口呆、晕头转向的议员们追随着国王的脚步,簇拥着他穿过与议员们一样吃惊的人群回到邸宅’”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仍有许多议员支持国王,说明实现共和的道路艰难曲折,故选D项;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排除A项;大革命初期法国依然保留君主制,故“恢复”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提出建立自由、民主的社会的政治主张,但材料内容强调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仍有很多人支持国王,支持封建专制,排除C项。
3.(2023·山东青岛胶州高三期中)启蒙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传入德国以后,既不像英国一样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作为大革命的思想而出现,而是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造成德国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尚未波及德国
B.罗马教廷对德国长期盘剥
C.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现实状况
D.德意志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德国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还宣扬民族文化,这是因为当时德国四分五裂,统一是德国追求的目标之一,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意识,排除A项;B、D两项均和德国追求民族主义无关,排除。
[新视角]史学研究
4.(2022·浙江高考模拟)1640~1660年的内战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有学派认为查理一世违背宪政原则,内战是议会为了维护宪法原则、保障个人自由而与国王展开的一场斗争。进入20世纪后,学术界从社会经济结构入手,对内战进行了新的诠释。也有学者认为内战是偶发事件,是一场误会。据此得出(  )。
A.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B.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C.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D.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被逐步弄清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对待1640~1660年的英国内战,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学家根据不同的史料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由此可见,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被逐步弄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历史学家的历史观,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史学家的使命为何,排除B项;题干中未强调材料的重要性,排除C项。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