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十七单元 世界近代史(选择性必修部分)
第41讲 近代西方的法律教化、人口迁徙和文化交融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进程 内容
渊 源 罗马法 (1)内容:《①____________》《罗马民法大全》等
(2)地位: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发 展 “日耳曼 法” 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成文法,称为
“②__________”,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发 展 教会法 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普通法系 (1)12世纪前后,建立在③________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
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2)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
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④__________”
十二铜表法
日耳曼法
习惯法
英美法系
进程 内容
发 展 民法系 (“大陆法 系”) 《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
命的成果,形成了世界性法律体系,又称“⑤__________”或“民法
系”
大陆法系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
1.基本特征: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⑥__________、三权分立;在法律
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⑦__________和无罪推定。
2.局限性:确立财产私有制,财产多少决定法律地位的高低,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等等。
权力制衡
程序公正
续表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中世纪:⑧________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
面。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
识和日常行为。
2.宗教改革后
(1)新教适应了⑨______________的政治、经济诉求,提出一些新的主张。
(2)局限性: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
的思想;排斥其他教派,引起⑩__________。
基督教
新兴资产阶级
宗教冲突
四、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背景
________到达美洲后,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2.变化
印第安人数量锐减;大量非洲黑人进入美洲;大量欧洲人来到美洲,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3.影响
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
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 __________。
哥伦布
美洲文化
五、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殖民活动
A.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 __________和新西兰等地。澳大利亚最初
被英国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B.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立牧场。
C.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2.结果
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大量英国人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
大利亚和新西兰, __________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澳大利亚
欧洲文化
六、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背景
19世纪初, __________受到限制,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2.概况
(1)开始: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 ______出国。
(2)美国:华工是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
(3)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3.影响
在各地形成 ________,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
化的发展。
黑奴贸易
华工
唐人街
[基础判断]
1.12世纪到16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研究、采用罗马法的热
潮,历史上称为罗马法复兴运动。罗马法复兴反映出世俗王权加强、维护专制统治
的需要。( )
错误
【详解】罗马法复兴实质上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发展,为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法律。罗马法是一部完整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律,符合新兴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为早期资本主义法律提供某些借鉴。
2.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伦理”,他认为“新教不仅把人们获得财富的冲动合法化,而
且把它视作上帝的旨意”。这说明新教伦理改变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淡化了人们对
上帝的信仰。( )
错误
【详解】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只是否定教皇和教会权威,主张重新树立起上帝的权威。
3.罪恶的奴隶贸易始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这一罪恶活动逐渐停止,发生这种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西欧殖民者已几乎瓜分了非洲,可以对非洲进行直接殖民掠夺。
( )
错误
【详解】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工业革命开展,机器生产相较于手工劳动,所使用的劳动力大幅减少。
4.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范围不断扩大,但发达地区人口迁移到落
后地区是主流。( )
错误
【详解】近代以来人口迁移的方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概念阐释]
1.近代西方殖民扩张
殖民是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掠夺原当地人民的利益的侵略方式。近代西方的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其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奴隶贸易,等等。
2.西进运动
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是,在西进运动中,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毁灭。
[视野拓展]
地理大发现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
(1)从人口迁徙的动机来看,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完全是以侵略、掠夺和抢占为目的的洲际性人口大迁徙。
(2)从人口迁徙的规模看,这一阶段从欧洲迁入美洲的人数有限,规模不大。
(3)对非洲黑人采取强制性国际集体移民。
培优磨尖课
主观题突破
选择题突破
主观题突破
层级一 信息提取:欧洲殖民的影响
材料 1532年8月13日最后一群抵抗者在特诺奇提特兰的废墟中投降,这是西班牙疾病的胜利,也是西班牙武器的胜利。①科尔特斯的随从中有一个黑奴患天花,毁了保护该城的人,再次使人看到在安的列斯群岛就已清楚的情况:②新大陆的居民将不得不为数个世纪与世隔绝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对美洲的征服,既是由人,也是由细菌去完成的,有时细菌跑在西班牙主力军的前头,有时则紧随其后,特别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墨西哥中部。在解释西班牙人取得突然、完全的胜利方面,流行病对削弱抵抗的能力和意志所起的作用很能说明问题。
——摘编自[英]莱斯利·贝瑟尔《剑桥拉丁美洲史》
【提取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殖民者给美洲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你提取】
①→从细菌和疫病的角度看;
②→从人员伤亡的角度看。
[答案] 试答:巨大灾难:带去了细菌和疫病;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印第安原有的社会解体;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层级二 历史解析:近代西方的陪审制度
材料 陪审制度是国家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加审判民事、刑事案件的制度,在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根据其形式的不同,分为陪审制和参审制两种。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主要采用“陪审制”。在这种制度下,陪审团负责认定事实,法官负责适用法律;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采取“参审制”,法官与陪审员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能分工,他们共同组成合议庭,共同评议案件,投票裁决。
——摘编自吴元国《浅析中西陪审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解释近代西方的陪审制度。
【教你探究】围绕近代西方陪审制度建立的目的和影响解释。
[答案] 试答:近代西方的陪审制度是在罗马法的影响下,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形式多样,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主要采用“陪审制”, 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采取“参审制”。
目的:保证司法实践过程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影响:有利于保障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司法的腐败,促进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
层级三 开放写作:奴隶贸易与奴隶制的废除
材料 主要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
国家 宣布废除奴隶贸易的 时间 法律生效时间 宣布废除奴隶制的时 间 法律生效时
间
英国 1807年 1808年 1833年 1834年
法国 1792年 1818年 1848年 1859年
美国 1808年 1865年
葡萄牙 1836年 1858年 1878年
西班牙 1820年 1878年
——摘编自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写作题目】概括材料中的信息,联系世界近代历史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加以说明。(要求:提取不少于两条信息,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教你写作】
先审题,明要求 提取信息,进行说明
再读表,定信息 时空定位 世界近代
关系定位 奴隶贸易的废除
后分析并说明 分析材料 西方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时间表
说明观点 用史实说明哪些因素推动奴隶贸易的废除
[答案] 试答:信息一:欧美主要国家废除奴隶贸易的时间集中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
信息二:欧美主要国家废除奴隶制时间集中在19世纪中后期。
说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和扩展。
经济:工业革命深入展开。
思想:启蒙思想广泛传播,自由主义思想兴起发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台废奴法令。
选择题突破
样题透析
(2022·北京市东城区二模)对下列一组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对研究近代西方法律的制度渊源有重要价值
B.史学家研究罗马法时必须要参阅的文献史料
C.法学家的活动推动罗马法发展和进一步传播
D.体现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过程
A
·考法
情境设置 学习情境:关于罗马法的图片
聚焦考点 罗马法
素养立意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解法
问题要 求 “对下列一组图片解读正确的是”:思维主题
易错排 查 B项表述错误 “必须要参阅”过于绝对,且拉斐尔所作壁画——皇帝
查士丁尼颁布罗马法典不是文献史料
C项无中生有 “法学家的活动”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中间的17世纪印
刷的《罗马民法大全》受印刷商和社会需要的推动
D项不符合史实 “体现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过程”的是
《十二铜表法》,而《罗法民法大全》是罗马法体系
化的标志
合理推 论 题干提及了《查士丁尼法典》颁布后,近代西方或印刷,或用绘画描绘,与选择 性必修1所学:《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 制度的渊源相吻合,故选A项
续表
类题精练
1.(2022·山东省临沂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模拟考试)下表所示是英国奴隶贸易过
程中的大事摘录。这反映了( )。
时间 大事
1562年 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70~1776年 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 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A.英国人权观念的普及 B.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
C.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进程
C
[解析] 表格内容反映的是英国由奴隶贸易大国到最终废除奴隶制的过程,16、17世纪,英国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所以大力进行奴隶贸易,18、19世纪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过渡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家以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料为主要目的,加上启蒙思想的传播、废奴运动等因素,英国最终放弃了奴隶贸易,整个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故选C项。
2.(2022·山东省济宁市高三3月高考模拟)1824年,英国立法允许工会合法存在。19世
纪60年代和19世纪80年代,德国、法国也制定允许工会合法存在的法律。这表明当
时欧洲国家( )。
A.社会主义运动日渐深入 B.工人阶级国际团结逐步加强
C.政府借立法调和劳资矛盾 D.议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增强
C
[解析] 19世纪,英、德、法通过立法允许工会合法存在,这有利于缓和工业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即调和劳资矛盾,故选C项;社会主义运动指从1516年提出社会主义思想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遭遇曲折到奋起振兴的过程,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工人阶级国际团结逐步加强,与材料中英、德、法等国通过立法允许工会合法存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工会合法存在的目的,与议会作用增强无关,排除D项。
3.(2022·辽宁沈阳高三模拟)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德波认为美洲恶劣的自然环境会导
致进入美洲的动植物发生“退化”。如移植到美洲的甘蔗糖分明显不足;白人的后裔进
入美洲后也会逐渐“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一观点( )。
A.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 B.源于欧美大陆的相互隔绝
C.体现了反殖民主义的立场 D.旨在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性
D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德波强调美洲自然环境恶劣,导致动植物和欧洲的人进入美洲后,发生“退化”的观点,因而可知这一观点旨在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性,D项正确;该学者的观点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不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排除A项;启蒙运动时期,即17、18世纪,欧美大陆相互隔绝的局面早已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欧洲优越论而非反殖民主义的立场,排除C项。
创新衍练
[新视角]历史地图
1.(2022·北京朝阳区二模)国家领土形成的过程存在着先占、添附、征服、购买等多种方式。
有学者称,美国领土的形成具有非常有利的外部机遇,它是在欧洲因素的作用下、在欧洲
的矛盾争斗中不断扩大的。下图所示①②③中,“欧洲因素”的影响集中体现在( )。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英国 D.俄国
C
[解析] 材料“国家领土形成的过程存在着先占、添附、征服、购买等多种方式。有学者称,美国领土的形成具有非常有利的外部机遇,它是在欧洲因素的作用下,在欧洲的矛盾争斗中不断扩大的”主要体现的是英国,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新视角]聚焦变化
2.(2022·山东省德州市高三模拟)位于墨西哥城的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墨西哥议会(后改为外交部)大厦。广场上的碑文写道:“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体现出墨西哥( )。
A.对殖民罪恶的深度痛恨
B.对文化包容的不懈追求
C.对印第安文明的高度赞扬
D.对文明交融的理性反思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对于近代以来欧洲殖民扩张在美洲引起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有着理性认知,故选D项;“对殖民罪恶的深度痛恨”与题干中“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相悖,排除A项;“不懈追求”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排除B项;三文化广场中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只是一个组成部分,且碑文强调的是墨西哥是一个痛苦的混血民族,排除C项。
3.(2022·山东省青岛4月练习)下表所示为欧洲、非洲、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
率变化。其变化反映了( )。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1650年 18.3% 18.3% 2.4%
1750年 19.2% 13.1% 1.6%
1850年 22.7% 8.1% 5.1%
1900年 24.9% 7.4% 9.0%
A.殖民活动影响世界人口分布 B.工业革命推动世界人口增长
C.地理大发现是美洲人口增长的根源 D.人口自然流动导致非洲占比的下降
A
[解析] 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非洲人口比重明显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了三角贸易,将大量非洲人口贩卖到美洲,因此非洲人口下降而美洲人口上升,故选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地理大发现推动了美洲殖民,增加了美洲人口,但地理大发现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殖民活动导致非洲人口不断下降,并非自然流动,排除D项。
[新视角]史学研究
4.(2022·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模拟)下图所示是16~19世
纪美洲人口构成的变化。其中美洲原住民比重的变化( )。
A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导致美洲被纳入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6 世纪初到19 世纪初,美洲原住民人口比重下降,这减少了原住民对殖民者的抵抗,故选 A项。美洲被纳入世界市场的表现是美洲的原产作物进入欧洲,排除 B项。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对殖民地的赤裸裸的掠夺,这和美洲人口锐减关系不大,排除 C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排除 D项。第41讲 近代西方的法律教化、人口迁徙和文化交融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进程 内容
渊源 罗马法 (1)内容:《① 》《罗马民法大全》等 (2)地位: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发展 “日耳曼法” 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成文法,称为“② ”,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发展 教会法 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普通法系 (1)12世纪前后,建立在③ 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2)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④ ”
民法系 (“大陆法系”) 《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形成了世界性法律体系,又称“⑤ ”或“民法系”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
1.基本特征: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⑥ 、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⑦ 和无罪推定。
2.局限性:确立财产私有制,财产多少决定法律地位的高低,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等等。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中世纪:⑧ 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2.宗教改革后
(1)新教适应了⑨ 的政治、经济诉求,提出一些新的主张。
(2)局限性: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排斥其他教派,引起⑩ 。
四、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背景
到达美洲后,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2.变化
印第安人数量锐减;大量非洲黑人进入美洲;大量欧洲人来到美洲,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3.影响
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 。
五、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殖民活动
A.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 和新西兰等地。澳大利亚最初被英国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B.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立牧场。
C.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2.结果
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大量英国人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六、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背景
19世纪初, 受到限制,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2.概况
(1)开始: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 出国。
(2)美国:华工是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
(3)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3.影响
在各地形成 ,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答案】①十二铜表法 ②日耳曼法 ③习惯法 ④英美法系 ⑤大陆法系 ⑥权力制衡 ⑦程序公正 ⑧基督教 ⑨新兴资产阶级 ⑩宗教冲突 哥伦布 美洲文化 澳大利亚 欧洲文化 黑奴贸易 华工 唐人街
[基础判断]
1.12世纪到16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研究、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历史上称为罗马法复兴运动。罗马法复兴反映出世俗王权加强、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 ( )
错误 【详解】罗马法复兴实质上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发展,为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法律。罗马法是一部完整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律,符合新兴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为早期资本主义法律提供某些借鉴。
2.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伦理”,他认为“新教不仅把人们获得财富的冲动合法化,而且把它视作上帝的旨意”。这说明新教伦理改变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淡化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 )
错误 【详解】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只是否定教皇和教会权威,主张重新树立起上帝的权威。
3.罪恶的奴隶贸易始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这一罪恶活动逐渐停止,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欧殖民者已几乎瓜分了非洲,可以对非洲进行直接殖民掠夺。 ( )
错误 【详解】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工业革命开展,机器生产相较于手工劳动,所使用的劳动力大幅减少。
4.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范围不断扩大,但发达地区人口迁移到落后地区是主流。 ( )
错误 【详解】近代以来人口迁移的方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概念阐释]
1.近代西方殖民扩张
殖民是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掠夺原当地人民的利益的侵略方式。近代西方的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其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奴隶贸易,等等。
2.西进运动
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是,在西进运动中,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毁灭。
[视野拓展]
地理大发现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
(1)从人口迁徙的动机来看,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完全是以侵略、掠夺和抢占为目的的洲际性人口大迁徙。
(2)从人口迁徙的规模看,这一阶段从欧洲迁入美洲的人数有限,规模不大。
(3)对非洲黑人采取强制性国际集体移民。
(4)从旧大陆向新大陆。
(5)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6)从亚、欧、非洲到美洲。
【培优磨尖课】
主观题突破
层级一 信息提取:欧洲殖民的影响
材料 1532年8月13日最后一群抵抗者在特诺奇提特兰的废墟中投降,这是西班牙疾病的胜利,也是西班牙武器的胜利。①科尔特斯的随从中有一个黑奴患天花,毁了保护该城的人,再次使人看到在安的列斯群岛就已清楚的情况:②新大陆的居民将不得不为数个世纪与世隔绝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对美洲的征服,既是由人,也是由细菌去完成的,有时细菌跑在西班牙主力军的前头,有时则紧随其后,特别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墨西哥中部。在解释西班牙人取得突然、完全的胜利方面,流行病对削弱抵抗的能力和意志所起的作用很能说明问题。
——摘编自[英]莱斯利·贝瑟尔《剑桥拉丁美洲史》
【提取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殖民者给美洲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你提取】
①→从细菌和疫病的角度看;
②→从人员伤亡的角度看。
试答:巨大灾难:带去了细菌和疫病;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印第安原有的社会解体;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层级二 历史解析:近代西方的陪审制度
材料 陪审制度是国家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加审判民事、刑事案件的制度,在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根据其形式的不同,分为陪审制和参审制两种。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主要采用“陪审制”。在这种制度下,陪审团负责认定事实,法官负责适用法律;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采取“参审制”,法官与陪审员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能分工,他们共同组成合议庭,共同评议案件,投票裁决。
——摘编自吴元国《浅析中西陪审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解释近代西方的陪审制度。
【教你探究】围绕近代西方陪审制度建立的目的和影响解释。
试答:近代西方的陪审制度是在罗马法的影响下,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形式多样,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主要采用“陪审制”, 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采取“参审制”。
目的:保证司法实践过程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影响:有利于保障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司法的腐败,促进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
层级三 开放写作:奴隶贸易与奴隶制的废除
材料 主要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
国家 宣布废除奴隶贸易的时间 法律生效时间 宣布废除奴隶制的时间 法律生效时间
英国 1807年 1808年 1833年 1834年
法国 1792年 1818年 1848年 1859年
美国 1808年 1865年
葡萄牙 1836年 1858年 1878年
西班牙 1820年 1878年
——摘编自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写作题目】概括材料中的信息,联系世界近代历史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加以说明。(要求:提取不少于两条信息,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教你写作】
先审题,明要求 提取信息,进行说明
再读表,定信息 时空定位 世界近代
关系定位 奴隶贸易的废除
后分析 并说明 分析材料 西方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时间表
说明观点 用史实说明哪些因素推动奴隶贸易的废除
试答:信息一:欧美主要国家废除奴隶贸易的时间集中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
信息二:欧美主要国家废除奴隶制时间集中在19世纪中后期。
说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和扩展。
经济:工业革命深入展开。
思想:启蒙思想广泛传播,自由主义思想兴起发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台废奴法令。
【选择题突破】
【样题透析】
(2022·北京市东城区二模)对下列一组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对研究近代西方法律的制度渊源有重要价值
B.史学家研究罗马法时必须要参阅的文献史料
C.法学家的活动推动罗马法发展和进一步传播
D.体现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过程
情境设置 学习情境:关于罗马法的图片
聚焦考点 罗马法
素养立意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问题 要求 “对下列一组图片解读正确的是”:思维主题
易错 排查 B项表述错误 “必须要参阅”过于绝对,且拉斐尔所作壁画——皇帝查士丁尼颁布罗马法典不是文献史料
C项无中生有 “法学家的活动”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中间的17世纪印刷的《罗马民法大全》受印刷商和社会需要的推动
D项不符合史实 “体现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过程”的是《十二铜表法》,而《罗法民法大全》是罗马法体系化的标志
合理 推论 题干提及了《查士丁尼法典》颁布后,近代西方或印刷,或用绘画描绘,与选择性必修1所学:《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相吻合,故选A项
【类题精练】
1.(2022·山东省临沂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模拟考试)下表所示是英国奴隶贸易过程中的大事摘录。这反映了( )。
时间 大事
1562年 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70~1776年 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 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A.英国人权观念的普及
B.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
C.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进程
【答案】C
【解析】表格内容反映的是英国由奴隶贸易大国到最终废除奴隶制的过程,16、17世纪,英国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所以大力进行奴隶贸易,18、19世纪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过渡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家以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料为主要目的,加上启蒙思想的传播、废奴运动等因素,英国最终放弃了奴隶贸易,整个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故选C项。
2.(2022·山东省济宁市高三3月高考模拟)1824年,英国立法允许工会合法存在。19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80年代,德国、法国也制定允许工会合法存在的法律。这表明当时欧洲国家( )。
A.社会主义运动日渐深入
B.工人阶级国际团结逐步加强
C.政府借立法调和劳资矛盾
D.议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增强
【答案】C
【解析】19世纪,英、德、法通过立法允许工会合法存在,这有利于缓和工业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即调和劳资矛盾,故选C项;社会主义运动指从1516年提出社会主义思想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遭遇曲折到奋起振兴的过程,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工人阶级国际团结逐步加强,与材料中英、德、法等国通过立法允许工会合法存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工会合法存在的目的,与议会作用增强无关,排除D项。
3.(2022·辽宁沈阳高三模拟)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德波认为美洲恶劣的自然环境会导致进入美洲的动植物发生“退化”。如移植到美洲的甘蔗糖分明显不足;白人的后裔进入美洲后也会逐渐“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一观点( )。
A.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
B.源于欧美大陆的相互隔绝
C.体现了反殖民主义的立场
D.旨在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性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德波强调美洲自然环境恶劣,导致动植物和欧洲的人进入美洲后,发生“退化”的观点,因而可知这一观点旨在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性,D项正确;该学者的观点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不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排除A项;启蒙运动时期,即17、18世纪,欧美大陆相互隔绝的局面早已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欧洲优越论而非反殖民主义的立场,排除C项。
【创新衍练】
[新视角]历史地图
1.(2022·北京朝阳区二模)国家领土形成的过程存在着先占、添附、征服、购买等多种方式。有学者称,美国领土的形成具有非常有利的外部机遇,它是在欧洲因素的作用下、在欧洲的矛盾争斗中不断扩大的。下图所示①②③中,“欧洲因素”的影响集中体现在( )。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英国 D.俄国
【答案】C
【解析】材料“国家领土形成的过程存在着先占、添附、征服、购买等多种方式。有学者称,美国领土的形成具有非常有利的外部机遇,它是在欧洲因素的作用下,在欧洲的矛盾争斗中不断扩大的”主要体现的是英国,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新视角]聚焦变化
2.(2022·山东省德州市高三模拟)位于墨西哥城的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墨西哥议会(后改为外交部)大厦。广场上的碑文写道:“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体现出墨西哥( )。
A.对殖民罪恶的深度痛恨
B.对文化包容的不懈追求
C.对印第安文明的高度赞扬
D.对文明交融的理性反思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对于近代以来欧洲殖民扩张在美洲引起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有着理性认知,故选D项;“对殖民罪恶的深度痛恨”与题干中“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相悖,排除A项;“不懈追求”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排除B项;三文化广场中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只是一个组成部分,且碑文强调的是墨西哥是一个痛苦的混血民族,排除C项。
3.(2022·山东省青岛4月练习)下表所示为欧洲、非洲、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其变化反映了( )。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1650年 18.3% 18.3% 2.4%
1750年 19.2% 13.1% 1.6%
1850年 22.7% 8.1% 5.1%
1900年 24.9% 7.4% 9.0%
A.殖民活动影响世界人口分布
B.工业革命推动世界人口增长
C.地理大发现是美洲人口增长的根源
D.人口自然流动导致非洲占比的下降
【答案】A
【解析】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非洲人口比重明显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了三角贸易,将大量非洲人口贩卖到美洲,因此非洲人口下降而美洲人口上升,故选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地理大发现推动了美洲殖民,增加了美洲人口,但地理大发现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殖民活动导致非洲人口不断下降,并非自然流动,排除D项。
[新视角]史学研究
4.(2022·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模拟)下图所示是16~19世纪美洲人口构成的变化。其中美洲原住民比重的变化( )。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导致美洲被纳入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6 世纪初到19 世纪初,美洲原住民人口比重下降,这减少了原住民对殖民者的抵抗,故选 A项。美洲被纳入世界市场的表现是美洲的原产作物进入欧洲,排除 B项。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对殖民地的赤裸裸的掠夺,这和美洲人口锐减关系不大,排除 C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排除 D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