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荷四篇有 个 小 姑 娘,长 在 水 中 央。爱 穿 白 衣 裳,坐 在 绿 船 上。荷花荷 花叶 圣 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倪焕之》。叶圣陶简介读一读清香 圆盘 花瓣 莲蓬 破裂 姿势 衣裳 胸膛 蜻蜓 舞蹈 挨挨挤挤 发挥你的想象,看看哪一句话在你脑海中形成的画面最美。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āi)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zhàng)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思考问题 如果这里不用“冒”字, 那你们还会用什么字呢? “今天清早进公园,闻到一阵清香,就往荷花池边跑。”语意理解 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本领比齐白石老先生更大了。那画家是谁呢……”语意理解 哪位画家比齐白石老人本领更大,画出了这一池荷花的一大幅活的画?这一大幅活的画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就是那最高明的身怀绝技的画师啊!此句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赞叹与热爱之情。作业1、画下你心中的荷花图,然后在画的背面写至少三句话来描写你的荷花图,可以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可以用 “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还可以用你认为恰当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荷 花汪 曾 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汪曾祺简介读一读缸 藕 粪 坼裂 花蕊 清香 啪啪 水银 摇晃 黄褐 藕秧子段落大意第1自然段,介绍荷花的生长过程。 第2自然段,写荷花开花的特点。 第3自然段,写雨中的荷叶。 第4自然段,表达作者的疑问:为什么荷叶不沾水呢? “我们家每年要种两缸荷花。种荷花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做‘藕秧子’。”语意理解 “藕”,莲的地下茎,长形,肥大有节,白色,中间有许多管状的孔,折断后有丝,可以吃。这句话写出了用于种荷花的藕和用于吃的藕的不同。 “在缸底铺一层马粪,厚约半尺,把藕秧子盘在马粪上,倒进多半缸河泥,晒几天,到河泥坼裂有缝,倒两担水,将平缸沿……荷花好像说:‘我开了。’”语意理解 寥寥几笔,将荷花的生长过程描绘得干净利索,清楚明白。“我开了”,这是一句再简单明白不过的大白话,可用在这里,使前面的文字一下子活了起来。1、意象的跳跃性。跳跃的意象使文章产生了一种跃动的美,并且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2、叙述的简练性。文章用语极其简洁,以最少的文字表达了最多的内容,表现出炉火纯青的语言运用功力。写作特点雨 荷 冰 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简介读一读蒂 庭院 乘凉 花瑞 繁杂 浓阴 烦闷 花苞 徘徊 遮蔽 倾斜 荫庇课文层次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由眼前之景引入往事。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写往事中关于荷的记忆。 第一层(第3自然段),祖父以三蒂莲喻我们三个姊妹。 第二层(第4~7自然段),写雨中之莲。 第三层(第8~9自然段),赞颂母爱,点题。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语意理解 介绍后用轻轻一笔,有如电影镜头的切换,将现实引入往事。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花苞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语意理解 雨意正浓,天气阴沉。红莲正开、绿叶在侧,寥寥数笔,便挥就了一幅细致生动的红莲图。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语意理解 “不适意”,心情不好,觉得不顺心,不称心。“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欹”,倾斜。红莲被雨水打得左右倾斜。“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表明了作者为红莲在雨中的命运担心而又无可奈何,着急与无奈流露于笔端。1、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2、以莲喻人,构思严谨而巧妙。写作特点荷 叶席 慕 容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 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席慕容简介读一读紧贴 低矮 苍黄 侏儒 浮萍 炫耀 陶醉 舒展 亭亭而起 此起彼落 课文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院里的荷花每个夏天都开得轰轰烈烈。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发现了一种现象,出水面到某一个高度才打开的叶子才是好叶子。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由上面的发现联想到人生的境界,太早的炫耀、太急切的追求都只能是短促的幻境而已。 “后院有六缸荷,整个夏天此起彼落开得轰轰烈烈,我只要有空,总是会去院子里站一站,没时间写生的话,闻一闻花叶的香气也是好的。”语意理解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这里写出了荷花开得非常茂盛、热闹的样子,也写出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一个时刻才是我应该尽量舒展我一生怀抱的时刻呢?怎么样才能感觉到极高极高处阳光的呼唤呢?”语意理解 以三个反问提出心中的疑问,既是对人生的思考,也是对生命的探寻。 “那极高极高处的阳光啊!”语意理解 以一个感叹句作结,表达了对人生对生命的追求与憧憬。1、由荷叶的样子想到人生的境界,然后提出疑问,最后发出感慨,结构上环环相扣。 2、运用对比手法,于对比间探问生命的意义,蕴涵深刻。写作特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