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23 21:0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吸氧是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由病理性、生理性因素导致的缺氧。给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来刺激呼吸中枢,这主要利用了( )
A.激素调节 B.神经调节
C.免疫调节 D.体液调节
2.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不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过程的是( )
A.消化酶进入小肠 B.药物被注射到皮下组织
C.胰高血糖素分泌到细胞外 D.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3.交感神经紊乱主要是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多注意休息,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B.机体处于压力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可能占据优势
C.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导致机体的食欲减退、心跳减慢
D.机体精神紧张,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多
4.糖尿病病因复杂多样,引起糖尿病的其中两种原因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两种原因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B.两种原因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1型糖尿病
C.图中两种抗体是由不同浆细胞分泌的
D.两种原因引起的糖尿病都具有多饮、多尿、多食的外在表现
5.在果树栽培过程中,需要“打顶”去除顶端优势。这样做使侧芽的生长素( )
A.含量减少,有利于其生长 B.含量增加,有利于其生长
C.含量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含量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6.科学家发现,TRPV1是一种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痛觉受体(一种跨膜蛋白),同时也是一种阳离子通道。辣椒素和热刺激均可激活TRPV1,导致机体产生痛觉,辣椒素和热刺激的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处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由正变负
B.吃辣椒的同时喝热饮可能会加重痛觉
C.伤害性刺激引起机体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D.TRPV1能够感受热刺激并产生电信号,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成分
7.乙型肝炎病毒容易引起乙型肝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提高抵抗力的良好方法,通常乙型肝炎疫苗总共需要接种三针且需要间隔接种。第一针和第二针需要间隔一个月,半年后再注射第三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疫苗作为抗体可以提高机体对某病原体的免疫力
B.接种后体内可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抗体,表明该个体一定不会患乙型肝炎
C.多次接种该疫苗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体内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
D.若两次接种间隔时间过短,则上一次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可能会将疫苗当作抗原进行攻击
8.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一中,可在家兔的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
B.实验二中,乙、丙组家兔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不同
C.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小于甲组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
9.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对前发的水稻种子主根生长的影响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实验中加入的含外源乙烯和赤霉素的溶液量应保持相同且浓度适宜
B.在调节主根生长的过程中,乙烯和赤霉素的作用效果相反
C.赤霉素和乙烯调节主根生长的途径可能不同
D.乙烯能够增强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10.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K值是指种群达到的最大数量值
B.捕捞海洋鱼类后可使其增长速率处于a点
C.在灭鼠时,要使其数量处于K/2
D.K/2时的增长速率对应图2中的b点
11.我国有些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螟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体现了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植物之间的原始合作关系
12.在水体或湿地中发生的植物群落演替称为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一般淡水湖泊中,水深超过7米时,便是水底的原生裸地,其水生演替一般会经历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出现顶极群落)。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深超过7米的湖泊的水生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环境不断变化是水生演替的原因之一
C.在陆地阶段,群落均会逐渐演替成森林群落
D.顶极群落处于不断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13.某山地并入自然保护区后,山兔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某研究机构对达到K值后的山兔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随机布设100个笼子,统计所捕获的山兔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数/只 雄性个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A.山兔种群增长过程中,a、c两点的环境阻力相同
B.山兔种群增长过程中,a、c两点的年龄结构类型均为增长型
C.山兔种群达到K值之后,平均种群密度为288只·hm-2
D.山兔种群达到K值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改变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处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都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在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可造成机体发热至38.5℃以上,这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受影响有关。下图表示机体在发热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产生的致热性细胞因子会使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调
B.在体温上升至38.5℃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物质d是神经递质,它可能会改变甲细胞的膜电位
D.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调节
15.鳗弧菌是感染斑马鱼的一种致病菌,科研人员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鳗弧菌的致病基因,使其丧失感染能力但保留菌体活性,从而获得鳗弧菌疫苗,科研人员针对该鳗弧菌疫苗的免疫效果,开展了以下实验。将斑马鱼分成四组:加强免疫0次组(BO×0)、加强免疫1次组(BO×1)、加强免疫2次组(BO×2)和对照组,并以14天为间隔进行加强免疫,实验设计如下:
时间 0天 14天 28天 56天
实验处理 初次免疫 第一次加强免疫 第二次加强免疫 野生型鳗弧菌进行感染
BO×0组 + ? - +
BO×1组 + ? - +
BO×2组 + ? + +
对照组 - ? - +
注:“+”表示施加相应处理,“-”表示未施加相应处理。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注射到斑马鱼体内的疫苗相当于抗原
B.第14天需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处理的组别足BO×1组
C.注射该疫苗后发生的免疫过程主要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D.注射该疫苗后,辅助性T细胞能够分裂分化形成辅助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16.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通常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某小组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
A.环境阻力中包含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B.环境阻力越大,大熊猫初始种群规模越小,灭绝的概率越低
C.环境阻力为0、初始种群规模为80只时,种群可能呈“J”形增长
D.环境阻力为0.02、初始种群规模为160只时,种群可维持存活
17.调查某森林群落乔木层的5个优势种的年龄结构,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森林群落中,这五种乔木植物的生态位基本相同
B.野核桃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其他四种乔木的相同
C.随着群落的演替,香果树种群的优势地位将更加明显
D.野核桃能利用不同层次的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8.树线是划分高山景观类型的重要生态过渡带,也是高海拔山地天然森林分布的上限,树线以上为高山灌丛和草甸,树线以下是以乔木为主的森林,如图1所示。气候变暖造成树线以上的植被厚度增加,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植被厚度较大时会形成一道厚厚的封锁墙,种子落于此地难以萌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影响树线上下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B.树线上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树线以上的植被厚度越大,则树线的上升幅度越小
D.气候变暖使树线上升,过渡带生物的生态位保持稳定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12分)神经元轴突具有传导兴奋的作用,X、Y为灵敏电流计,电极均连接在轴突膜外。A、B为可能使兴奋传导中断的膜损伤区域,实验给予的均为适宜强度的刺激。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共同构成___________,刺激a处后③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情况是___________。
(2)刺激a处,电流计X会偏转2次,而刺激b处,电流计X会偏转1次.原因是____________。
(3)电流计Y的两个电极都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兴奋传到左边电极处时电流计Y测量结果为负电位,兴奋传到右边电极处时电流计Y测量结果为正电位。若B处损伤,A处正常.刺激b处后,请在坐标轴上画出电流计Y所测得的电位变化情况。
(4)为探究A、B两处膜具体的损伤情况,研究人员刺激b处后,对电流计Y的偏转情况进行了观察。
①若电流计Y信转1次,则说明_____________。
②若电流计Y偏转____________次,则说明A处损伤,但不能得知B处的损伤情况,此时进一步刺激c处,发现电流计Y偏转2次,说明______________。
20.(11分)研究表明,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有两种类型,即胰岛素敏感和胰岛素抵抗,两种类型的相关原理如图1和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注:(+)表示促进,x表示阻断
(1)胰岛素是由_____________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它的分泌受血糖、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等物质的调节。
(2)如图1所示,胰岛素与其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通过激活IRS-PT3K-AKT信号通路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
(3)根据图2推测,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生理机制之一。由此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含量。
21.(12分)人类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呼吸道病毒,常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为了解药物A对感染HMPV后的疗效,研究人员用HMPV感染甲、乙两组小鼠,甲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药物A,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抗体、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加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煮沸或用酒精处理餐具,能避免HMPV通过餐具传播,原理是_____________。
(2)分析图1可知,小鼠感染HMPV后,药物A能显著提高_____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功能,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3)HMPV侵入小鼠体内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且巨噬细胞数量增多,该抗体发挥的作用是_,巨噬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HMPV初次和再次侵入机体后,小鼠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包括IgM和IgG)数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再次应答过程中,IgG由_____________合成和分泌。在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过程中,IgM和IgG作用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
图2
22.(12分)我国古书早有“旱极而蝗”的记载。有着“牧草王国”之称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草原。由于过度放牧及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自2016年入夏以来,呼伦贝尔大草原多地蝗虫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蝗虫密集区域最高达到62只·m-2,受灾区域牧草被啃食得非常严重。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资料所给的信息,请你推测2016年夏季呼伦贝尔大草原多地爆发蝗灾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答出1点)。这些非生物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是影响种群数量的____________(填“密度制约因素”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2)研究发现,蝗虫喜欢在坚实的土地上产卵,且在坚实土壤中卵的孵化率较高。若在蝗虫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影响蝗虫的_____________(填种群的数量特征),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
(3)蝗虫的数量变化与其食物来源密切相关,蝗虫喜食禾本科植物(包括小麦、玉米等),不喜食大豆、油菜等。科研人员对蝗虫感受气味信息的部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①处可选择_______________提取物。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信息,请为预防蝗虫的爆发提供2点合理建议: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3.(12分)荔枝的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278 36.67 14.10
B 568 104118 40.86 20.40
(1)荔枝园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蚜虫是危害荔枝园的重要害虫之一,中华草蛉可捕食蚜虫。蚜虫是影响中华草蛉种群数量发展的_____________(填“密度制约因素”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2)荔枝园中有蚜虫、荔枝蝽象、夜蛾等多种害虫,若要调查荔枝园中昆虫的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答出2点)。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若要调查某节肢动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调查其__________。
(4)荔枝园弃种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参考答案
1.D2.A3.C4.B5.A6.A7.D8.C9.D10.B
11.D12.C13.B14.AC15.BC16.ACD17.ABD18.ABC
19.(1)突触(1分) 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2分)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分)
(3)如图所示:(2分)
(4)①A处未损伤,B处损伤(2分)
②0(1分) B处未损伤(2分)
20.(1)胰岛B(1分) 胰高血糖素(或神经递质)(2分)
(2)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转移到细胞膜上,加速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合成糖原(2分)
(3)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2分) IRS-PI3K-AKT信号通路的信息传递受阻(2分)(此两空可调换顺序)
(4)高于(2分)
21.(1)高温或酒精使蛋白质变性,导致病毒失活(2分)
(2)体液免疫(1分) 乙组小鼠的抗体浓度显著增加,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不变(2分)
(3)与HMPV结合,抑制其与小鼠细胞的黏附(2分)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2分)
(4)浆细胞(1分) IgM发挥作用早,免疫效果弱;IgG发挥作用晚,免疫效果强(2分)
22.(1)高温、干旱(答出1点,2分) 非密度制约因素(2分)
(2)出生率(2分)
(3)蝗虫不喜食植物(或油菜或大豆)(2分) 蝗虫感受气味信息的部位在触角,而不在口器(合理即可,2分)
(4)①在蝗虫易爆发区种植蝗虫不喜食的作物(大豆或油菜)(1分) ②在蝗虫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或在蝗虫快速繁殖之前引入蝗虫天敌)(合理即可,1分)
23.(1)季节性(1分) 密度制约因素(1分)
(2)样方法、黑光灯诱捕法(2分) 高(1分) 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生存空间(2分)
(3)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2分)
(4)次生演替(1分) 土壤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