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3 20:19:55

文档简介

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 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地 理
时量:75 分钟 满分:100 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其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与地球最相似且距离最近的行星。 火星表面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但火星仍被认为是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最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 下表为地球与火星的各项数据对比,其中质量、体积、自转与公转周期都以地球为1。 据此完成1~2题。
名称 与日距离/km 质量 体积 自转周期/天 公转周期/年 表面平均温度/℃
地球 1.49×10 1 1 1 1 15.85
火星 2.28×10 0.11 0.15 1.03 1.88 -62.15
1.与地球相比,火星上不存在稳定液态水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质量、体积较小 B.表面多沙丘、砾石
C.表面平均温度低 D.与太阳的距离较远
2.与地球相比,火星表面温度较低的原因不包括
A.距离太阳较远,接收太阳辐射更少
B.风沙活动强烈,大气中的尘埃较多
C.大气层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
D.大气中二氧化碳占比较低,吸热少
2023 年12月18日 23 时 59分30 秒,我国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
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源类型为逆冲型地震,逆冲型地震会产生强烈压力和摩擦力导致应力积聚,最终导致能量突然爆发式释放。 截至12 月 25 日0时,地震已造成甘肃、青海两省149人遇难、2人失联。 发生地震后,部分灾民滞留在外,夜间气温低容易患上低温症(人体核心温度保持低于35 ℃状态),低温症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死亡。 据此完成3~5题。
3.此次甘肃积石山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 地核
4.此次甘肃积石山地震伤亡严重的原因不包括
A.此次地震类型为逆冲型地震,伤害更大
B.发生在午夜,睡眠中的居民不易及时逃生
C.地震震源较深,地震波影响的范围较广
D. 内陆夜间气温低,导致伤者的存活率更低
5.遭遇地震灾害时,以下自救措施错误的是
A.如被废墟掩埋,要大声呼救寻求救助
B.冬季夜间户外避难,要做好保暖措施
C.户外避难要选择空旷、较平坦的地点
D.室内遭遇地震,就近躲避在小开间内
壶口瀑布为黄河第一大瀑布,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m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故名壶口,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在壶口瀑布河床两岸,经流水冲刷遗存了小如碗口、大若缸瓮的圆窝,称为壶穴。下左图为壶口段黄河河岸上的壶穴,下右图为壶口瀑布在黄河流段的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壶口瀑布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A.冰川 B. 流水
C.风力 D.风化
7.壶口瀑布河床两岸壶穴的主要形成原因不包括
A.壶穴主要由流水对河岸的差异性侵蚀形成
B.流经壶口时,河流流速增快,侵蚀作用强
C.两岸的岩体中含有较多的裂隙,易被侵蚀
D.冬季河岸裂隙中水体结冰后体积增大,岩体易破碎
2023年5 月 15日,来自湖南师大附中的女孩徐卓媛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成为从南坡登顶珠峰的最年轻中国登山者。珠峰地区分布着典型的山岳型冰川,塑造了瞩目壮观的冰川地貌。下图为典型冰川地貌图。 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图中冰川地貌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为角峰:呈金字塔形尖峰
B. ②为冰斗:由冰川侵蚀而成
C.③为 V 形谷:冰川侵蚀形成
D.④为刃脊:隔断相邻的冰斗
9.山岳型冰川主要分布于
①中、低纬度 ②高纬度 ③低海拔 ④高海拔
A.①③ B. ②③ C.①④ D. ②④
近年来我国滨海大气臭氧污染愈发严重。臭氧对人体伤害主要表现为强烈刺激呼吸道,造成一系列呼吸道疾病。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常见的中尺度环流,对沿海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海陆风将高浓度的O 前体物NOx(氮氧化物,极不稳定)、VOCs(挥发性有机物)混合后经光化学反应(在光照的作用下而引起的化合、分解、氧化、还原等反应)生成O ,再将其吹回岸上,导致沿海地区O 出现明显升高,污染相对突出。 图 1、图2 为我国珠三角地区对臭氧污染监测统计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造成珠三角臭氧污染较为严重时的海陆风风向及其出现时间为
A.海风,白天 B.海风,夜晚
C.陆风,白天 D.陆风,夜晚
14.与南方湿热地区的自然红壤相比,经熟化后的水稻土
A. pH 值降低
B.母岩风化强
C.土壤肥力高
D.结构更简单
15.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A.表土层紧实,提供农作物扎根立足条件
B.母岩层变薄,阻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
C.耕作层浅薄,提高土壤有机质
D.犁底层紧实,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
16.红壤和黑土熟化成水稻土的过程有差异,造成其差异的主要自然要素是
A.土壤水分 B.矿物质
C.土壤温度 D.土壤酸碱性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得分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某调查小组发现,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貌广泛分布于宽谷地区,有河谷沙丘、爬坡沙丘等类型。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河谷宽窄相间,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河道多分汊。雅鲁藏布江河谷降水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冬春季节盛行强劲的西风和西南风。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河谷沙丘景观及其所在河段位置。
(1)雅鲁藏布江河谷沙丘属于 地貌。(2分)
(2)分析该区域沙丘广泛分布于宽谷地区的原因。(6分)
(3)判断该区域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2022年8月17日,重庆市涪陵区发生山火,起火点均为山势陡峭处,随后向山下蔓延。部分火场明火扑灭后,在夜晚又出现了不同程度复燃和迅速蔓延。下图为重庆山火期间民众自发组建摩托车队从山下向山上运送物资的画面。
材料二 山火爆发需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火源、燃烧环境。近年来,夏季雷击发生率明显提高,为山火爆发提供了火源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各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频发,诱发森林火灾,而森林火灾又进一步助推了全球变暖。
(1)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重庆山火在夜间迅速蔓延的原因。 (2分)
(2)分析夏季雷击率高且近些年有所提高的原因。 (4分)
(3)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山火频发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屋顶绿化指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发现本校图书馆顶楼就采用了屋顶绿化设计。为探究屋顶绿化对屋顶径流的调节效果,设计了相关实验。 以下分别是该学校绿色屋顶景观图与实验装置图。
(1)判断实验装置中溢流口、排水孔分别模拟的是水循环中哪一环节。(4分)
(2)若提高装置中植被覆盖度,分析导流槽中径流达峰时间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3)绿色屋顶被广泛应用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海冰会对海洋石油开采、海洋养殖业等造成危害,但对沿岸种植业、盐碱地改造等具有积极作用。下图示意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范围。
(1)分析渤海成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的原因。(4分)
(2)说出渤海南、北部海冰的分布差异并推测其原因。(6分)
(3)分析海冰资源对沿岸种植业的积极影响。(2分)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3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A
A
B
D
C
A
D
B
B
D
A
1.B【解析】根据材料得知,火星的质量、体积较小,导致其引力较小,所以火星上没有像地球一样厚的大气层可以增
加表面温度和保温,再加上与太阳的距离较远,所以导致火星表面温度较低,进而不存在稳定液态水。B项表述与
是否存在液态水无关。故选B。
2.D【解析】根据第1题分析可得A、C表述内容符合其原因。火星表面没有液态水,常年干燥,多风沙活动。风沙尘
埃弥漫在大气中,将会削弱太阳辐射,导致到达火星表面的辐射更少、气温更低。火星大气主要表现为薄,无法提供
有效的保温效果,跟二氧化碳占比较低关系不大,且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占比远超过90%。故选D。
3.A【解析】根据材料得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km,地壳平均深度为17km。故选A。
4.C【解析】根据材料得知,本次震源深度为I0km,深度较浅,地震的能量传播较广,对地表的影响较大。故选C。
5.A【解析】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地震或其他灾害导致被废墟掩埋时,要尽可能保存体力,因此不能大声呼救。故
选A。
6.B【解析】壶口瀑布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故选B。
7.D【解析】根据材料得知,黄河壶口瀑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河流水位会下降。“壶穴”主
要分布在河岸上,冬季水位低不会淹没此处,结冰破碎不明显。故选D。
8.C【解析】③表示冰川地貌是U形谷,V形谷主要出现在流水地貌中。故选C。
9.C【解析】山岳型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故选C。
10.A【解析】根据材料得知,O浓度越高时污染更严重。根据图1可知,O浓度最高的时候出现在14:00一15:00
之间,为白天,此时海陆风向为海风。故选A。
11.D【解析】根据材料得知,O前体物在光照情况下可以合成O。工业废气排放一般在秋冬季节严格受到限制,A
错误。秋季昼夜温差大,海陆风力较强,汇聚O前体物能力才会更强,撒回能力也相对较强,B错误。秋季降水较
少,多睛朗天气,云层薄,保温作用弱,C错误。秋季降水较少、光照较强,O前体物在光照情况下可以合成O,造
成更严重的污染。故选D。
12.B【解析】根据材料得知,洪泛森林有将近8个月的时间被浸泡在水里,所以其形成原因主要为降水多、来水多、排
水不畅导致的水涝,与光照关系不大。故选B。
13.B【解析】根据材料得知,洪泛森林在洪泛期结果落叶,是为了给鱼类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以及果实随流水传播到
更远的地方,与减少水分流失无关,且洪泛期水源充足,不必担心缺水问题发生,排徐③。故选B。
14.C【解析】根据材料得知,自然红壤熟化成水稻土后,由红壤转化为黄泥田,pH值升高,肥力提高。且增加了软糊
表土层、耕作层等,剖面结构相对来说更复杂。母岩层存在于地下较深处,受地表影响较小,且红壤pH值更低,对
母岩层的风化更强。故选C。
15.D【解析】根据材料得知,水稻土表土层为软糊状态,而非紧实状态,A错误。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的、最
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母
岩层薄厚对此影响不大,B错误。从黑土变为水稻土后有机质会减少,肥力将会下降,C错误。对比自然红壤,水稻
土缺失了淋溶层,增加了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故选D。
16.A【解析】根据材料得知,红壤变为水稻土需经过渍水处理,而黑土变为水稻土则需经过脱沼泽化处理(土地排水
后晾晒),所以引起二者差异的原因是土壤水分的差异。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风力沉积(2分)
(2)河流流经宽谷时流速诚缓,泥沙大量淤积。(2分)水位下降后,宽大河漫滩出露水面,沉积物大面积裸露。
(2分)宽谷平坦开阔,提供了大面积沙丘的沉积空间。(2分)
(3)冬春季节。(2分)此时为枯水期,水位下降,河漫滩出现大面积裸露。(2分)冬春季节风力强劲,易起沙,沙质
沉积物易被搬运、沉积。(2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一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