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中江县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7.《史记·殷本纪》中详细记载了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过去史学界许多人都对这些记载将
信将疑,近代学者王国维对甲骨卜辞中所见的商代诸先王、先公,对照《史记》记载作
了详细的考证,证实了《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可信性。由此可知
七年级历史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信
B.文物与文献可相互佐证
说明:
C.文献记录真实性更强
1.本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Ⅱ卷。第1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考
D.文献与文物同时代出现
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监测结束后,将试卷及
8.右图工艺流程反映的生产活动是中国古代的
答题卡交回。
A.造纸
B.炼铁
2.本试卷满分100分。监测时间为90分钟
C.纺织
D.制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9.下表是《三国时期人口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
户数
人口数
士兵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个小题4分,共48分)
魏国
443万人
估计40万人以上
1.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
66万户
祭把区
94万人
10.2万人
“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
蜀四28万户
明的核心是
吴国52.3万户230万人
23万人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贵族集史分布区
A.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B.统计数据不准确无参考价值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宫段L
C.曹魏政权重视农业发展
D.三国中魏国政权的实力最强
2.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的发现(如右图所示),
10.“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售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
可以证明夏朝
绿松石器作坊
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西晋灭
A.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作坊区
亡,八王之乱是其重要原因。”材料强调八王之乱的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坊
A.背景
B.过程
C.措施
D.影响
C.等级有序,阶级分化
二里头都邑布局示意图
11.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D.繁荣开放,盛世气象
3.某书信朗读节目第一期朗读的是公元前223年农历二月的一封书信,这是中国有史可查
材料甲
材料乙
的第一封家书。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该家书写于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莫鱼,或火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C.公元前3世纪后期
D.公元前3世纪前期
-[汉]司马迁《史记》
[南朝]沈约《宋书》
4.《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A.严刑峻法
B.兴修水利
C.盐铁官营
D.休养生息
C.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5.到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12.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A.光武中兴
B.汉武帝大一统C.文景之治
D.百家争鸣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6.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选
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
过
食以
中围
中
中國
B.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C.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
A.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B.汉字传承演变没有关联
D.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C.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D.汉字审美功能日益突出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
七年级历史
第2页(共4页)